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逻辑

    巴志鹏;

    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追求的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延续,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而且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人口多底子薄之国情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共同提高,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以实现更高层次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秉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结合,符合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方案,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2023年05期 v.50;No.22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增能理论的分析

    赵普兵;吴晓燕;

    随着农村社会发展的转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效能释放渐缓,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重新提振农村经济使其获得全面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弱小的家户在与大市场衔接过程中存在多重困局与矛盾,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赋能作用。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在调动村民积极性,实现村民之间的联动合作,畅通村民参与渠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要发动村民,实现对分散要素的有效整合,将个体诉求与集体目标有机融合,为发展集体经济掌舵。有效推动多元力量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3年05期 v.50;No.222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哲学研究

  • 论冯友兰对儒家伦理的转化创新

    柴文华;张收;

    儒家伦理的转化创新既是儒学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中国现代伦理建构的重要课题。作为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的冯友兰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在伦理观上,冯友兰力图澄清人们对儒家伦理的某些误解并对儒家伦理的内在价值予以肯定。他创造性地以“新理学”为儒家伦理提供形上学基础,同时结合唯物史观提出道德层次论,还通过辨名析理、抽象继承等方法探索转化创新的具体方式或途径,这些研究对我们今天进一步思考儒家伦理的转化创新和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的建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3年05期 v.50;No.22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的本土化逻辑——以《谈天》为考察样本

    陆群峰;任昱霖;

    《谈天》蕴含着四种科学方法。“细测屡测”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坚持数学精确性、反复观测和不断试错的方法论原则。“归纳一致”是指从两个不同事实类出发的“归纳链”应导致同一结论,其关键是保持理论各部分的相互支持。“假说方法”则是通过提出大胆猜测,从而建立先前没有联系的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假说的真理性是由归纳一致来保证的。“苟求其故”是基于某些基本原理对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做出解释的科学方法,它类似于西方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谈天》在推进西方科学方法本土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3年05期 v.50;No.22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直言的个体道德伦理:话语模式与主体性建构

    程海艳;

    福柯后期围绕“直言”说真话的真理话语模式,对古希腊文本中出现的直言、预言、智者、传授知识和技能四种说真话的话语模式进行了讨论。他从概念、特征、实践运作方式的视角来分析,阐释了四种真理话语模式在个体自身通向道德主体建构中的潜能和运作模式。他以公元4—5世纪文学、政治、历史文本中的直言为对象,重点围绕直言对道德主体的建构实践展开论述。这一研究对当代受管理制度规训的主体,何以向具有伦理道德理性的主体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直言的道德实践是直言主体的自我关怀与他人道德育化的结合,观照自己、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并通过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实践来影响他者。探索直言对个体道德主体性的建构,旨在发挥个体的道德力量,利用真话来影响他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2023年05期 v.50;No.222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类取,以类予”是归纳和演绎吗?

    李亚乔;

    “类”是墨家思想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核心,与之相关的诸多命题是墨家逻辑思想研究的重点。梁启超等一些学者认为“以类取,以类予”包含了与西方传统逻辑相近的归纳和演绎推理的思想,这一观点在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与“以类取,以类予”这一命题直接相关的古汉语考辨与文献资料分析都没有显示出其包含归纳和演绎的内涵。“以类取,以类予”指围绕“类”范畴作出证明和反驳,是论辩实践中重要的两种论说方式,从宏观上影响辩说从产生到形成的过程。

    2023年05期 v.50;No.222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法学研究

  • 非充分条件之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责任研究——《民法典》第1172条的解释论考察

    梁清华;张亦铭;

    《民法典》第1172条适用按份责任的规范思路,削弱了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客观关联,不利于侵权法损害填补功能的发挥。它不仅影响了我国数人侵权体系的严密性,还窒碍了条文理解适用与司法裁判统一。相较而言,适用连带责任具有多重维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以“关联共同性”为理论基础,能够充分救济受害人所受损害,顺应了大陆法系各国的立法潮流,并且能够修正现行规定之不足。鉴于此,应当依托“客观关联共同说”对《民法典》第1172条予以解释完善。对于造成同一不可分损害的非充分条件之客观关联共同侵权,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为原则。在内部关系中,已经承担全部损害赔偿责任的侵权人,可以按照责任大小进行追偿。

    2023年05期 v.50;No.222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质量目标模式的农业面源污染规制

    陈伟;

    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形式是点源排放,可以基于排放标准由行为-惩罚模式予以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机制在客观上决定了行为-惩罚规制模式的低效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适宜应用环境质量目标规制模式,即根据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设定符合阶段性需求的环境质量目标,之后在行为-惩罚、总行为控制和质量达标三个规制层次上由不同规制导向的具体制度协同达成污染防治。环境质量目标规制模式的关键在于政府责任,政府责任包括设定环境质量目标、建立工农业整体污染防治制度和规制剩余污染。在个体规制层面,应基于环境质量目标规制模式形成由直接规制、间接规制、激励规制与类型规制组成的规制体系。

    2023年05期 v.50;No.222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与法理审视

    牛犁耘;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智慧法院建设,以协助法官审查科学证据、辅助量刑、类案推送等为典型的“人工智能+司法”格局下,人工智能与司法裁判的融合不断深化。但这种深度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反噬司法的风险,技术智能化与司法固有属性之间存在内在张力。从司法公正的角度审视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应妥善处理司法价值功效与技术中性之间的关系,尊重法官司法价值判断;坚持法官主体性、主导性,划定技术与司法的边界;通过优化司法大数据管理,防范算法缺陷,最终助力智慧司法的良性发展。

    2023年05期 v.50;No.222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行政

  • 中国基层治理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与影响维度

    卢福营;沈费伟;

    从空间关系看,中国基层社会城乡不分的一元治理格局持续几千年未发生根本改变,并呈现出超常的稳定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基层治理格局才转向城乡分治的二元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治理体制发生了革命性改革,但城乡分治的二元治理格局得以延续。进入新时代以来,基于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党和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基层治理格局的转换和重构,初步显现了“一体三类多态”新格局雏形。中国基层治理格局变迁由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所决定,并受国家政策调整的重要影响。历史地看,这既是一个自然过程,又是人为建构的产物。基层治理格局建构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创新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性。

    2023年05期 v.50;No.22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惠民公共政策出台缘何遭“冷遇”?——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三孩政策转发评论的数据分析

    陈娟;孙琪;

    公共利益是政府出台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与善治追求。但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部分惠民公共政策的出台并未得到民众的支持与理解,甚至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本研究以新浪微博平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三孩政策的转发评论为样本,通过朴素贝叶斯模型和LDA主题模型提取、分析民众转发评论的情感倾向与主题分布,透视三孩政策出台阶段遭受民众“冷遇”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三孩政策的出台深嵌于新媒体构建的公共话语空间,民众对于政策的解读不仅局限于政策内容本身,更是对政策发布平台话语的多重情绪共振。因此,在自媒体多元化的深度参与背景下,任何政策的出台不再是政府的独白,应借助社交媒体这一天然对话属性,聚焦民众对政策的关注,实现民众对惠民公共政策的认同,助推政策落地。

    2023年05期 v.50;No.22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意愿驱动还是能力驱动:回应性政府建设的民众路向——基于六个省份的实证调查

    孟利艳;

    回应性政府的建设依赖于民众向政府表达的意愿和能力。本文基于2022年在河南、安徽等地的问卷调查,分析民众政治参与的意愿和能力对政府回应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回应能减少民众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意愿在政府回应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中起负向调节效应,主观政治参与能力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客观政治参与能力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存在一定的结果。对于政治参与意愿较强的民众,政府回应效果也较好;但对于政治参与能力不同的民众,政府的回应效果存在多维差异。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探寻政府与民众的多元互动策略和模式,建构良好、透明与包容的政治参与环境和政治生态。

    2023年05期 v.50;No.22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再造空间:城市文化符号主体间性的建构策略

    聂鑫琳;

    社会发展推动“空间中的生产”向“空间生产”转变,空间成为亟待关注的生产资料。自然空间转变为具有组织化特征的社会空间,蕴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关系,影响着人的情感。空间生产要注重空间与人的情感的正向互构,围绕城市需求实现从功能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变。空间作为城市的知己者和共创者,必须尊重城市历史与文化,消弭城市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冷漠感和孤独感,建构人与其他载体之间的情感纽带,加深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城市空间功能的完善、空间的再造与赋能,给予民众生活更多的可能。以城市空间为落脚点,以主体间性为原则,使空间与城市同频次发展,实现空间与城市的共生共创,打造人与城市的共情能力,铸牢城市精神共同体。

    2023年05期 v.50;No.222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财经论丛

  • “绿色的馈赠”: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厚宾;王蔷瑞;

    绿色发展是国家重要战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本文聚焦于数字化转型的环保效应,采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融资约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媒体和分析师关注度等渠道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有制、CEO信息技术背景、行业污染程度、数字化同群程度、地区环境规制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数字化转型的环保效应提供了经验支持,对于拓展企业绿色转型新思路,夯实我国绿色发展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2023年05期 v.50;No.222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高等教育性别差异逆转:驱动因素与典型表征——来自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鄢姣;孟大虎;

    我国高等教育性别差异逆转的原因,在于外部环境和内在激励双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从外部环境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两性平权和性别平等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和预算约束不断改善,高校扩招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教育决策中性别歧视机会减少,这些因素都为高等教育性别差异逆转创造了前提条件。从内在激励因素来看,高等教育性别差异逆转缘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回报率以及婚姻回报率更高,高学历女性的健康状况普遍更好,同时女性在学业成绩的性别竞赛中居于领先优势。外部两性平权环境的改善以及性别平等化的推进,为女性获得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提,而内在的高收益—高竞争力性别优势,则激励和推高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概言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被给予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都向着均衡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2023年05期 v.50;No.222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历史研究

  • 杨畋墓志及北宋相关问题研究

    陈朝云;焦玉晗;

    考古发掘出土的杨畋墓志详细记载了北宋名臣杨畋的世系、仕宦经历、政治交游及姻亲子嗣情况。杨畋家族历经五代至宋,世代为官是其家族赓续的重要原因,其家族发展是北宋崇文抑武政策下武将家族转型的缩影。墓志中关于文武职官迁转反映了宋代重视文职的政治追求,关于平定桂阳瑶民起义事件是对北宋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史料的重要补充。杨畋虽为“杨家将”的近亲,但其家族成员不曾出现于任何杨家将故事之中,其家族的缺位是民间传奇在传统价值观念下改造历史的反映。

    2023年05期 v.50;No.222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南宋都城的“双城记”

    程民生;

    宋室南渡后,在杭州展开了南宋的统治,但君民仍尊开封为京师,并仿照开封打造杭州,同时以故都、旧京等称呼开封。杭州的法定名称是“行在所”,常称行都,也多称杭都、杭京、京城、京都、帝都,乃至被官民非正式加冕为京师。除了地理性、方位性强的东京、东都不能沿用外,南宋杭州继承了北宋开封都城的所有正式名称和美称,从而造成了一个诡异现象:南宋本土无京师,合法的京师在敌国。实际上南宋政府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共享着虚实两京师。南宋意识形态中的双京师制、政治地理中的无京师制,既是感性定位,也是理性定位。杭州与其说是临时都城,不如说是新型都城。其沿海型、行在式、“小政府”的特点,创造了中国都城的“杭州模式”。

    2023年05期 v.50;No.222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谢盛;

    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是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中展开的。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内耗的双重压力,翦伯赞于1940—1945年间撰写了多篇南明史论著,分别探讨了南明三个政权的兴亡教训。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南明时期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旗帜鲜明地肯定下层农民起义军的历史功绩,指出南明的成功和坚持是由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军余部的作用,猛烈批判了南明政府的腐朽,将南明的失败和覆亡归咎于南明帝王、官僚和将军的无能。这实则是在衬托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和坚韧,影射重庆国民政府的腐朽与无能。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史料缺乏、比附不当等瑕疵,但因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力图冲破国民党文化围剿的反抗精神而成为独特的时代丰碑。

    2023年05期 v.50;No.222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近代报纸“附张”的时代价值——基于《时报》与陈撷芬著译小说《人兽接脑记》的一次媒介考察

    刘钊;任春雨;

    《时报》是20世纪上半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日报之一。1908年狄葆贤独立经营后,开办书局、杂志和系列的报刊“附张”,锐意革新《时报》的系统化管理,推动新小说的创作与现代转型。他率先创办《时报》附张《妇女周刊》,聘请张默君为编辑主任,宣传新思想,塑造新妇女,普及科学知识,引领妇女报刊的繁荣,扶植女性文学创作。陈撷芬著译的科学小说《人兽接脑记》,幻想创造人脑与兽体结合的新物种,实现建设新世界的理想。对《妇女周刊》及陈撷芬著译小说的考察,不仅是打开妇女思想与陈撷芬研究的新视角,也是对《时报》系列报刊在近现代小说研究中史料价值的一次重新审视。

    2023年05期 v.50;No.222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第二人称叙事中的受述者

    谭君强;

    在叙事学研究与叙事作品分析中,与叙述者相比,受述者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实际上,作为整个叙述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受述者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二人称叙事或“你—叙事”是伴随后现代小说的兴起而频繁出现的一种叙事模式,其中的受述者“你”在叙事文本中不是叙述施动者,而是叙述者信息发送的对象。这一对象同时成为叙事文本中的人物,甚至作品的主人公。从根本上说,受述者“你”不可能讲述,而是接受讲述。作为人物的受述者“你”,可以与叙述者处于同一叙述层次上,产生交流与互动,成为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形象。

    2023年05期 v.50;No.222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赓续与演进:论新世纪河南青年作家的乡土文学创作

    张翼;

    新世纪以来,李清源、梁鸿、陈宏伟等青年作家接续河南文学书写乡土的创作传统,虽师法前代但也有突破,即以独特的写作立场、叙述主题,以及审美追求,积极回应了如何书写时代变动中的乡土这一重要问题。《苏让的救赎》《陆地行舟》等作品的发表表明,他们依靠对成长记忆、应对城市、经验沉潜等多重主题的开掘,使其作品正在逐渐形成以社会剖析、文化反思、乡愁溯源、地方表达等为意义内涵的多元价值形态,进而重现了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体的审美风格。凭借在价值形态、主题类型和审美特征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这些青年作家的乡土创作成为新世纪以来河南乡土文学的主要代表,也为河南乡土文学创作的时代演进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推动作用。

    2023年05期 v.50;No.222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建构国家教育考试应急法的价值因应及法理逻辑

    程雁雷;郭嘉辉;

    从价值嬗变上讲,国家教育考试应急法治具有制度完善、教育法治和提质增速三重功能。从实践来看,国家教育考试应急管理法律制度资源供给不足、已有立法位阶不高、制定和发布主体不统一、应急处置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须解决。面对这些困境,基于全贯通式建构的法理逻辑,通过完善国家教育考试应急管理实定法体系,优化国家教育考试应急管理执法体系和应急管理监督体系,建立由实定法体系、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共同构成的国家教育考试应急法治体系,以期对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2023年05期 v.50;No.222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筹款兴学的议题重现——以河南中小学教育经费收入管理为视角

    焦明江;李刚;

    教育经费的筹措是教育经费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民国时期,河南在学校教育经费短绌而处于“停办则不可,进行则不能”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尽力筹措经费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遭遇到一些消极因素的阻碍。在积极、消极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民国时期河南筹款兴学走出了一段马鞍型的发展曲线,并为今人窥斑见豹观察近代中国教育经费管理和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区域研究的个案与历史缩影。

    2023年05期 v.50;No.222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本期部分作者介绍

    <正>卢福营,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科带头人,后陈经验与地方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省级教学名师,杭州市首届杰出教育工作者。兼任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治理、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等,主持国际合作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1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专著10多部,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等二次文献转载。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6项。

    2023年05期 v.50;No.22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繁华》中国画

    王迪;

    <正>~~

    2023年05期 v.50;No.222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