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玲;
尧舜共同体在国民结构上出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具备了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国家特质;在国家权力上社会公共权力得到发展,并初步具备了王权特征;在国家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初期特征。这三点与夏商国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是其进入国家阶段的重要体现,唯其仍有一定原始性,所以可称为早期国家的初始阶段。文献与考古材料对尧舜共同体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有一致之处也有差异,其差异体现了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的三个特点:早期国家初始阶段,具备国家要素的城邑(或中心聚落)为少数,大多数古城和聚落的发展仍比较原始,规模小,社会形态单一,仍以血缘组织为统治基础;进入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的城邑(或中心聚落)大多规模较小,影响有限;从全国范围看,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处于多中心状态,直到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才得以凸显。
2023年04期 v.50;No.221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竞艳;
“英雄”一词在李贽的著述中多次出现,“豪杰”“侠”“好汉”等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也被频繁使用,彰显了李贽浓厚的英雄情怀。作为晚明著名思想家,李贽赋予英雄观念以识、才、胆、忠、义、真等多种优秀文化内涵,认为英雄应该重见识而兼才胆、重忠义而为他者、重真心而不矫作、重个性而不从众。在他看来,只有做到向死而生、真心学道、践义履道,方可成为真正的英雄。其本人也以此为目标,不断践行着英雄的精神,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面旗帜,在晚明思想文化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李贽的英雄观对当今我们学习英雄、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3年04期 v.50;No.221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尚英;
20世纪前期,《春秋》学的转型在颠覆性的经学转型中独具特色,具有二律背反性。一方面,无论是古史辨派的批判,还是古文经学者的改造,《春秋》学都是经学转型中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在学术上对传统《春秋》学内容与方法的坚持,社会各界因抗日战争之需对《春秋》大义的发挥,又让《春秋》学成为经学转型中的坚守者。《春秋》学自身的特点(争议性、史学性、政治性、独特大义)与20世纪时局的特殊性(变化具有颠覆性且过程复杂、民族危机空前)是造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揭示这点能深化对20世纪《春秋》学与经学的研究,对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春秋》学与经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023年04期 v.50;No.221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丰收;王利红;
从生存论视域观照历史学,是历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从生存论出发,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就从现成存在的存在者转变为存在者的存在,这就使得我们对于历史学的理解从知识的欲望返回存在的欲望;关于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也因为生存论视域的引入,转化为如何理解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真的问题。生存论视域的未来性,使得历史学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话,延伸到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对话。历史学的生存论视域将改变书写历史的方式,使我们同时以返回过去(事后)和面向未来(事前)的双重方式重演历史,从根本上改变历史书写的单向度的认知模式。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的魅力、意义和价值,在生存论路向中得到真正的彰显。
2023年04期 v.50;No.221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