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与行政

  • “积极的惯性”:基层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行为逻辑

    韩喜平;王公博;

    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群众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孱弱。在全面脱贫向乡村振兴转型治理的新阶段,基层政府扶持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积极的惯性"现象:一方面,基层政府采取政策动员、考察调研、指标摊派、巡视检查等行政化的方式极力推进产业项目,表现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政府虽然调动了各种资源扶持农业产业,但也导致了部分产业项目陷入无效或者低效状态,呈现出稳定的组织惯性。贫困地区基层政府扶持农业产业行动中"积极的惯性"现象在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业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中均有所体现。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发展产业的韧性等组织外条件和农民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自组织能力等组织内条件的综合作用是产生上述困境的根源。因此,要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从组织内外条件入手优化和调适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2021年01期 v.48;No.20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公共性意蕴及其重要意义

    杨仁忠;张诗博;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个由多元主体构成的共同世界,不同治理主体之间存在着角色、地位、作用、诉求、价值观念、利益等差异。既互有差异又密切相连的基本结构把多元治理主体聚拢在一起,形成承认差异、寻求统一的公共性意涵。"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彰显的正是这种公共性。鲜明的基层向度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公共性的结构性要素,促进着基层治理主体公共精神的发育;平等参与、充分表达和民主协商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基层民主,保障了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大的凝聚力;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认同在生成公共价值标准的同时,还包含着身份认同、利益认同和情感认同;民生福祉和共同富裕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公共性的利益基石,它遵循着从物质到精神的发展路径,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公共性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

    2021年01期 v.48;No.206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加速化社会的治理方案:从固化模式到灵活行动

    周军;

    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面向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条件,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共同建构了官僚制组织及其科层结构,并将其作为把"行动中的政府"组织起来的结构化方案。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化、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急剧增长,使整个社会呈现出高速流动性、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总体特征。如果说官僚制组织及其科层结构通过对固化治理行动模式的积极建构能够适应于低速流动性、低度复杂性、低度不确定性现实条件下的社会治理,那么,它们却无法很好地适应加速化社会的新特征和新现实。加速化社会正在解构固化治理模式,并呼唤一种更具灵活性和弹性的治理行动方案的生成与积极建构。这一治理方案将基于多元行动者的创造性思维,以"行动者网络"为结构基础,采用更具流动性特征的合作治理行动。

    2021年01期 v.48;No.206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治水国家:公共性建构的主体转换与政治发展进程

    万婷婷;郝亚光;

    内生的社会治水需求形塑治水国家。具体来看,我国基层治水的主体经历了从民间河长到队长河长、主官河长的转换过程。从公共性建构的视角看,这一转换不但源于制度的设计,更是历史的选择。传统社会时期,在双层治水体系下,共处一地的用水当事人为实现治水目标,形成治水共识,依靠内生的民间河长,借助惯习确保公意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在集体化时期,传统的治水共同体在全能主义政治下得以重构,治水的目标、方式以及实现途径发生了根本变化,队长作为国家的代理人在中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农业生产用水为主要内容的水治理逐渐扩展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命共同体共在、共有、共识和公意的内在要求,主官河长应运而生,并为响应民众的治水公意而认真履行公共责任。

    2021年01期 v.48;No.206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一种新实在论——怀特海的“经验形而上学”

    张秀华;徐文俊;

    在怀特海过程-关系哲学或有机哲学中,相较于不断被强调的过程与关系,"经验"在其中似乎处于次一级地位。同样,"形而上学"一词对于怀特海力图寻求流变与包容的思辨哲学来说未必是一个合适的概念。然而,把此二者结合的目的在于阐明,与过程和关系比照,"经验"特别是经验主体——经验事态应在另一个角度上被认为是怀特海哲学的逻辑起点。通过确定经验如同过程亦为实在的新实在论——经验-过程实在论,怀特海让过程之流动处于经验的可界别范围内,从而让基于个体的认识论首先建立在普遍经验的共在性之上,使普遍与特殊间的关系得以被内在合理地抽象和分析,由此真正建构其融贯的、合乎逻辑的形而上学体系,即一切实在与认识都应基于和符合共同的流变经验,并从现实性的经验事态主体之"内"生成——合生。进而,在经验形而上学范式下,借助纯粹感受批判超越了近代认识论以实体实在论为基础的解释路径,将经验与认识、身与心内在地统一起来。

    2021年01期 v.48;No.206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反思“客观性”:科学戏剧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探讨——以英国剧作家斯托帕德与弗莱恩为中心

    陶家俊;武静;

    当代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创作的《汉普古德》《阿卡迪亚》和迈克尔·弗莱恩创作的《哥本哈根》均是以"量子理论"为核心隐喻的科学戏剧。三部剧作通过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戏剧演绎,分别从观测者、观测方法和被观测对象三个层面,探讨和揭示了这三个要素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继而否定了测量结果的绝对"客观性"。量子"测量问题"对"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肯定,无疑挑战和颠覆了经典科学认识论中所标榜的"客观性"。通过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戏剧演绎,斯托帕德与弗莱恩不仅揭示了现实的"主观性""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借此展开了对外在现实和知识本质的重新审视和考量。

    2021年01期 v.48;No.206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认罪认罚从宽证明标准认识误区的驳正

    王洪;吕子婧;

    认罪认罚案件证明标准是否排除合理怀疑的问题,学界存在三种学说:证明标准同等说,证明标准降低说,证明标准折中说。对认罪认罚从宽这一刑事法律制度的解释,既需要体现出该制度的独特价值,又应当大体符合底线正义和对效率的追求。现有的三种学说,皆失之偏至,要么使得这一制度显得冗余,要么为了效率牺牲正义。同等说坚持了正义,却无法解释认罪认罚制度的独特价值,使该制度的存在显得冗余;降低说误以为认罪认罚制度完全是效率思维的产物,忽视了该制度对正义的追求;折中说主张区分不同情况适用不同证明标准,但这种灵活把握的中庸提议始终未能提供合理、可行的区分原则。因而,需要对认罪认罚制度的证明标准既有学说进行驳正,走出关于证明标准的认识误区。综合考量,对认罪认罚制度的合理解释是,检察院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建议仅对法院在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有约束力,而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本来就与证明标准无关。

    2021年01期 v.48;No.206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情况及特殊目的机构对比——以中国首两例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为视角

    刘瑛;刘思海;

    自2019年中国出现首两例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以来,知识产权证券化在中国证券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中国首两例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均采用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特殊目的机构实现真实销售和破产隔离的功能。但事实上,由于立法的缺失,这些措施并不足以保证该功能的实现。以中国首两例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为例子,对比中美两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流程以及特殊目的机构在证券化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销售和破产隔离机制的法律问题,可以得出,中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需要在借鉴美国相关判例的基础上,依靠证监会、银监会等资产证券化主管部门,制定关于资产证券化特殊目机构的部门规章,并将知识产权证券化独立成章。

    2021年01期 v.48;No.206 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财经论丛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差异及影响维度——基于50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范逢春;谭淋丹;

    由于政治体系中不同层级"政治应力"的不平衡,县域社会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中亟待解决的"短板"。本文通过构建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县域社会治理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抽样所得50个县域的社会治理质量进行评价,归纳出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的时空差异特征。从"历时性"看,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状况虽在逐步改善,但整体仅处于"合格"水平。从"共时性"看,不同区域的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差异也较大,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且内部差异愈发扩大。基于经典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表明县级政府财政能力、财政分权程度、地方税收、社会资本、审计揭示作用、人口密度与县域社会治理质量显著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通过建设"民生政府",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治理创新",全面提升县域社会治理质量。

    2021年01期 v.48;No.206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李太平;顾宇南;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稳定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九个省两个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地区、行业异质性视角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且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但从分地区和分行业的回归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影响差异较大,且产业结构升级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也不同。因此,长江经济带发展应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差别化集聚水平。

    2021年01期 v.48;No.206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交互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黎明;王宁;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VAR模型,实证分析199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以及滞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才集聚水平每增加1%,科技创新水平增加0.0323%,经济增长0.012%。科技创新水平每增加1%,人才集聚水平增加3.187%,经济增长0.637%。经济增长对人才集聚及科技创新也存在着显著的拉动作用,影响系数分别为2.096与1.098。由经济增长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人才集聚及科技创新在其后10年中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都是逐渐增强的,但人才集聚的滞后效应相对较小。人才集聚的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及科技创新对人才集聚在其后10年的效应逐渐增强且占比较大,但人才集聚对自身的滞后效应越来越小。在科技创新的方差分解结果中,自身驱动及经济增长滞后效应占比较大,人才集聚效应虽逐渐增强,但比重较小。因此,要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人才集聚,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形成三者间良性互动。

    2021年01期 v.48;No.206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2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评价——基于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韩琭;何佟佟;杨勇;

    本文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及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者在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有上升趋势,其中东北部和中部城市群稳定发展,西南部城市群发展失衡,在空间上呈现"西南部失调—中部基本协调—东北部良好协调"的总体特征,城市群之间差异明显。据此,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土地供给制度,建设数字化土地管理体系,协调七大城市群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机制,提升土地资源要素空间配置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01期 v.48;No.206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药品零加成背景下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与优化策略

    张雅娟;毛振宾;

    通过实施药品零加成破除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新一轮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对其政策实施效果的阶段性评估将影响后续的新医改进程。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解构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进而转换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检索2009-2019年相关中英文文献,将医院的逐利机制量化为三类指标,包括公立医院收支结构、医院服务量和患者费用负担。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期间的药品加成率、药占比、药品收入占比的确如期降低,但患者医疗总费用仍在缓慢增长,且逐渐从以药补医变为基于数量而非质量的以检养医和以医养医,这表明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尚未真正得到改善,只是发生了转移。因此,对公立医院的逐利动机进行有效制约依然是改革的关键,必须恪守去垄断促竞争的多元治理路径,充分发挥微观工具的政策传导功能,提升公立医院公共性和公益性改革的效果。

    2021年01期 v.48;No.206 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1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关于改善史学著述风格的理论思考

    李振宏;

    检视当代中国史学,文风问题已经成为窒息史学生机、影响学术传播的突出问题。如何使史学论著变得灵动而具有文采,仅仅局限于提倡增加学者的文学修养,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理论上和观念上的突破。形象思维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历史学家需要有高尚而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对历史著作文风问题深刻的理论反省,还是固守历史叙事的所谓实证性、客观性等传统观念,排斥在历史叙事中对形象思维、历史想象等思维形式的运用,不承认情感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正当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史学著作的文风问题,则是不可能的。

    2021年01期 v.48;No.206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阿富汗抗英战争比较研究——以军事素养、国民性与交通为中心的考察

    刘澍;周少川;

    1839年至1842年,第一次阿富汗抗英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几乎同时进行,阿富汗将英国殖民者打得溃不成军,而大清帝国则被洞开国门。就军事素养而言,阿富汗人在排兵布阵、战术素养和武器射程等方面远超清朝军队。就国民性而言,从乾隆到清末的中国士大夫对阿富汗国民性有渐次加深的认知过程,统合中、英、俄人记载观之,阿富汗人以好勇斗狠为武德,以强宗大族为纽带,以亚民族国家的部落联盟与英军打全民战争,最终使得本国成为英军的"坟墓"。反之,晚清国人缺乏国家认同感,多取旁观者态度,军人无荣誉感,战时则狼奔豕突。就交通而言,千沟万壑的阿富汗地形严重束缚英军行进,寸草不生的岩石山使英军无法补给,中国沿海则利于英军战舰朝发夕至,江浙膏腴之地更可使英军随时补给军需物资。

    2021年01期 v.48;No.206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淮河流域石山子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探析

    鲍颖建;

    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900年至5700年的淮河中游流域石山子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青莲岗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处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早于石山子文化,但石山子文化一期遗存承继了顺山集文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出顺山集文化是石山子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由于地缘的原因,石山子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颇为频繁。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石山子文化二期晚段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到了距今5500年左右,淮河中游流域的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乘机南下,占领了原来的石山子文化分布区。

    2021年01期 v.48;No.206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儒学术语意义的融贯性

    杨宇威;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精神源泉和不可或缺的首要元素。儒学理论系统的构建,是通过对儒学术语的不断诠释而完成的,因此对儒学术语的意义认知研究,可以更加直接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华与核心。对儒学及其术语的源头、发展方式、哲学心理和思想旨趣的论述,诠释了儒学术语意义融贯性的成因与表现,旨在阐明儒学的文化主体性和特殊性。儒学术语的意义认知,不但要从本原处自我认同、自我理解,更要有哲学的自主诠释,只有厘清了中西方哲学间的共性与分野,诠释出儒学与西方哲学之异,才能如实地向世界展示儒学的本来面貌。

    2021年01期 v.48;No.206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乔叶小说研究[笔谈]

    南飞雁;乔叶;赵牧;刘宏志;周艳丽;胡洪春;

    河南作家的现实主义写作是有传统的。他们虽然都以写实见长,但是风格却又各自不同。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乔叶的小说最具日常烟火气息,尤其是那些细细的、碎碎的生活叙事,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然而,这并非乔叶小说的至境,因为作家在小说的现实叙事中有意识地注入了理性的因子。所以,在阅读了乔叶的小说之后,我们常常会被那些包含了感悟、思考在内的理性契机所触发。作为对新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关注的再一次倡行,本刊邀请到了乔叶、南飞雁等作家和批评家,他们以乔叶小说为题,不拘一格地言说,其间不乏独到之处。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2021年01期 v.48;No.206 14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A类特色骨干学科群——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科群”简介

    <正>"教师教育学科群"是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直面河南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建构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河南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和教育科研水平跨越式发展,整合教师教育优势资源基础上建构的学科集群,是全省唯一的文科类A类特色骨干学科群。学科群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11个,拥有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9个,拥有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学。核心学科教育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B-档,并列位居全国高校29位,河南省高校第2位。

    2021年01期 v.48;No.20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溪山雨后》

    赵运虎;

    <正>~~

    2021年01期 v.48;No.206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