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本期特稿

  • 广义分工、军事组织与社会演化——关于“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延伸讨论

    党国英;

    现代性是人类社会长期演化的结果。影响演化的因素貌似纷繁复杂,其实有规律可循。本文概述了现代性的若干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社会分工在公共领域与竞争性领域充分扩展,甚至国家大小与强弱在这种分工扩展之下也不再重要。东西方社会构造在早期并无大的不同,但后续演化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其核心则是广义社会分工程度的差异。东西方之间这种演化进路差异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关,但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影响社会,而是通过它对军事组织形态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社会。东西方战争方式及军事组织形态差异对它们的社会政治结构、宗教地位、科学文化独立性以及国家规模等有全方位的影响。尽管这种关联只是在社会演化早期具有重要性,但在它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社会演化过程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这会给其他因素按照现代性要求矫正社会演化的轨迹带来难度。无论如何,地理环境以及早期军事组织形态是原始的影响因素,它们对当代人类历史演化进路的影响已经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但通过梳理这个历史脉络,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演化的基本逻辑,会使我们深化对当代改革事务的认识,更有效地找准改革的难题,规避改革的风险。

    2020年06期 v.47;No.205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探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牛利坡;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露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思想仅仅是将私有财产关系普遍化,而并未改变其本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并揭示出共产主义本质上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和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从马克思对私有财产出场的完整过程的论述、对其他共产主义思潮局限性的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实现途经等内容的阐述来看,交往异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在逻辑。这说明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的思想逻辑逐步超越单纯主客二分的劳动异化,转变为具有社会关系属性的交往异化。在这一思想逻辑基础上阐发的共产主义思想,蕴含了新世界观的萌芽,并在之后的文本中得以成熟、展开和集中阐发。

    2020年06期 v.47;No.205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人民性”

    杜文平;

    针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和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始终秉持和倡导"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人民性"要求,是人民意愿、人民主体和人民需要的有力呈现。为此,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人民意愿,共筑"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立足于人民主体,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立足于人民的现实需求,切实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作为根本遵循,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

    2020年06期 v.47;No.205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组织化研究

    高中建;李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积极培育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民主政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化发展理念,进而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思想是当前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化可以全面促进农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观念的培养。未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建设以及重大问题的组织解决三个方面来强化农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2020年06期 v.47;No.205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行政

  • 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监督的时代意蕴、职责厘定与实践路向

    田歧瑞;张尚字;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监督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开展的政治上或政治性检查、纠偏、督促活动。加强政治监督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具有规范权力运行、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勇于自我净化等丰富的时代蕴涵。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监督,以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为根本任务,担负着提高执行党战略决策的政治自觉、守牢党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一底线、督促矫正政治偏差等基本职责。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党的政治监督,要坚持政治监督的根本指向,遵循政治监督的基本规律,推动党的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专业化。同时,要全方位建设党的政治监督体系,构建政治监督的要素体系和制度体系,发扬政治监督的优良传统,创新政治监督的形式方式,抓牢监督关键少数和骨干队伍,提升政治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2020年06期 v.47;No.20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与世界意义

    崔金奇;焦石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历经时代变迁,已取得巨大成就,并彰显出独特优势,尤其在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理念等方面,已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国家治理具有世界意义,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应加强对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理论阐释和国际传播,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智慧。

    2020年06期 v.47;No.20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我国宗教极端主义犯罪的法治化治理路径探析

    李海滢;付祎;

    实现宗教极端主义犯罪的法治化治理,至少应从三个维度解读法治化,即完备的宗教管理法律体系、良好的司法和执法保障以及公民逐步提升的法治意识。因此,我国宗教极端主义犯罪的法治化应以惩治犯罪为诉求基点,构建以《宪法》《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基本法律为核心的立法体系,配合部门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依法打击宗教极端主义犯罪行为。此外,应着力提升司法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2020年06期 v.47;No.205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联邦立法制度的演进及其规律

    卢森通;

    苏联解体之后,新生的俄罗斯开始在国家立法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不仅大量学习西方立法思想,而且批判性地继承了沙俄和苏联时期的立法制度,使俄罗斯立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探讨1917年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立法制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阶段的立法制度、苏联解体前后过渡时期的立法制度及俄罗斯联邦联邦议会产生和发展时期的立法制度的演进与规律,既可以透视俄罗斯联邦立法制度的历史演进,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俄罗斯联邦当代的立法制度。

    2020年06期 v.47;No.20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财经论丛

  • 人工智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自主学习行为的产生机理——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实证调查

    吕荣杰;李颖;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意愿-行为"分析框架,从员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不安全感等四个要素构建知识型员工自主学习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的内生和外生态度越强,其自主学习意愿就越强,越容易产生自主学习行为,示范性规范对知识型员工自主学习意愿也有促进作用。知识型员工自我效能和控制力水平越高,其自主学习意愿越强,控制力还可以直接驱动知识型员工自主学习行为的产生,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和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知识型员工自主学习意愿具有促进效应。组织工具性支持在自主学习意愿对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具体来看,在人工智能不断对工作进行替代、创造和重塑的背景下,性别优势和专业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知识型员工要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2020年06期 v.47;No.205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2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公共家庭政策与两性就业平等关系——基于“福利国家悖论”现象的考察

    潘锦棠;许晓丽;

    自"福利国家悖论"提出后,西方学术界对公共家庭政策的悖论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阐述和实证检验。"福利国家悖论"揭示了父母育儿休假、公共儿童照料服务等家庭政策虽能促进女性劳动参与,但却会通过强化雇主对女性的统计性歧视、妨碍女性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将女性吸引到服务类岗位等机制阻碍女性的职业发展与收入提升,进而深化男女两性的职业隔离和收入差距。然而目前已有的那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实证检验结果却存在不一致,支持与反对的证据都存在,因此,中国在积极发展"二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的背景下,选择家庭政策工具时需要全面审慎的考虑。

    2020年06期 v.47;No.205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军地协同创新驱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策略——基于全面协同创新的应然分析

    杨海生;

    军地协同是深化创新主体、全面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园区作为军地协同推进的重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直接检验着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效果。依据创新系统理论的全面协同创新管理思想,应当搭建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资源协同以及环境协同的全方位网络化协同路径,推动产业集聚军地协同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绵阳地区的产业联盟和美国128高科技高速公路的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契合了网络化协同路径。因此,要以战略协同理念强化中央顶层设计,建立协同绩效考核体系,针对军地全面协同框架建立产业联盟网络化运作模式。同时,要保障产业园区发展的人才输入,以军地协同理念为基础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水平,以环境协同培育产业园区的全方位发展。

    2020年06期 v.47;No.205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宋代乡名的更改及其社会文化寓意

    王旭;

    宋代存在大量改易乡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寓意。总体来说,乡名的更改有雅化和儒化的趋势,体现出赵宋王朝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以及重视科举文教事业的统治思想。很多地理型乡名被愿景型乡名取代,其原因可归结为乡的性质和职能的转变,即乡由能处理行政事务的基层区划单位演变为乡村田地登记及税率核算基本单位。改易乡名并非单纯以迎合统治阶层教化和基层治理为目的,而是不同阶层合力的结果,掺杂了基层民众的需求和利益。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改易乡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一道德,同风俗"的社会控制效果。

    2020年06期 v.47;No.205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庆谈判前后的舆论与国民大会

    何科;

    1945年8月抗战结束后,社会各界发起新闻拒检运动,迫使国民党取消了战时严苛的新闻检查制度。围绕国民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利用手中掌控的报刊,采用采访、评论性报道、社论、专论、特别栏目等各种形式,宣传组建联合政府、重选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主张,舆论环境得到改善,民间报刊也对国民大会的性质发出各种质疑。国民党在宣传上并未恰当应对这一局面,国民党各党报除机械地宣传召开国民大会的意义外,还试图阻碍《新华日报》的发行。面对当时的舆论战,国民政府明显感到无力应对。

    2020年06期 v.47;No.205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

    李海红;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而出现的,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和繁荣。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后走向衰落。其性质是在政府引导下、由农民群众集资、具有保险性质的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经济。由于政府的长期支持,各方面因素彼此积极促进,卫生经费的使用相对公平,使广大农民能够普遍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对预防和治疗农民疾病、加快农村医学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声誉。其缺陷在于深受"左"的影响,制度自身缺乏可持续性。

    2020年06期 v.47;No.205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女性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语境和时代价值

    畅引婷;杨霞;

    随着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产生于西方的女性主义在中国学界迅速传播开来。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相一致,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妇女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外基金项目的推动使得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学界被广泛使用,学科化的推进在知识生产领域带来了革命。与此同时,feminism和gender两个概念也被赋予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女性主义话语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为人们认识历史与现实中的性别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释框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为现实社会的改革和未来性别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路径。就其时代价值而言,不仅重构了知识生产体系,而且重构着女性的主体身份,同时也建构着新的性别秩序。

    2020年06期 v.47;No.205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论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环境生态观

    赵潘;

    中国农业生产的诸种特点缔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明,这种农业文明蕴含的自然与人的生态关系也构铸了中国文学的基本艺术生态范畴,这一艺术生态在古代诗歌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山水田园诗,其中又以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最为引人注目。盛唐山水田园诗完美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环境生态演绎逻辑,即从原始质朴的自然生态到充满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态,最终又回归田园寄托的精神生态。

    2020年06期 v.47;No.20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元词的“清逸”风格

    王珏;

    在中国词史上,元词有着"清逸"的独特风格。由于这一鲜明的审美意象,使它既区别于唐宋词,也不同于明清词,由此彰显出其独立的词史地位。在元代各体文学中,"清逸"词风体现了元代文学艺术尚清的总体特点。元词中"清逸"风格的表现形态主要有四种,即体现天地自然和作者才力的清新俊逸、展示闲适恬淡山野生活的清闲安逸、延续北宗词派特色的清健纵逸和反映作者高风亮节和了无牵挂的清旷放逸。其营造手法主要是题材选择上以山水隐逸为主,遣词造句则以刚柔兼济、清淡自然为要。元词"清逸"风格的形成与元代社会的特点、诗词创作的特质和文人清静自守的自觉意识密切相关。

    2020年06期 v.47;No.205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清末科幻小说《电世界》中的科技叙事

    张翼;

    科技是清末小说主要的叙述主题之一。这些小说的科技叙事虽然大都发生在未来,但其内里却始终包蕴着对现实的拳拳关怀。许指严创作于1909年的科幻小说《电世界》,以"电"为叙事核心,进而通过科技、方略与道德的叙事结构,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完美的未来世界。《电世界》既是清末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转换的记录,也是清末文化结构调整的书写,更是对重建天下观念切身体验的传达。与此同时,叙述者越来越人物化的趋势,也让这篇小说呈现出了较为鲜明的叙事变化。

    2020年06期 v.47;No.205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中日现当代重彩画创作规律与审美旨趣比较研究

    牛金梁;

    重彩画是中日两国兼有的典型艺术表现形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民族审美习惯和受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影响的程度不同,中日重彩画在创作手法和审美旨趣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重彩山水画属于典型的意象艺术,山水画家面对自然山川进行观物摹写,抒发情怀,其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将"平远、高远、深远"所观之景融为一体,而日本的重彩风景画受西方绘画影响较大,已经与自身传统及中国重彩山水画相去甚远,具有具象、抽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且已从根本上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日本重彩画具有较强的制作性、装饰性和独特的民族性格。整体上来说,日本现当代重彩画在艺术美学上呈现出明显的"小美"倾向,和中国尚大尚强的"大美"绘画品格形成鲜明对比。

    2020年06期 v.47;No.205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出版与传播

  • 中国高影响因子政治学期刊特征分析

    李锋;

    政治学期刊是政治理论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了中国九种影响因子较高的政治学期刊作为样本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刊刊文数量总体偏少,部分期刊刊文数量有较大的下降。样本期刊论文被引次数差别较大,零被引文章普遍存在,被引靠前的10%文章总被引次数超过40%。样本期刊有稳定的作者群体、较多的内部稿件和国家基金课题稿件。样本期刊专栏组织力度较大,专栏文章平均被引次数比期刊平均被引次数高出20%-40%。样本期刊刊文体裁多样,包括学术论文、学术综述或述评、学术会议综述、书评、专栏导语、博士论文摘要、译文等。部分样本期刊不太重视学术信息的传播,中国知网上网速度较慢,微信公众号推送滞后。期刊编辑部可以从加强栏目组织、规避零被引文章、加强作者群体管理、合理处置内部稿件、注重学术信息传播等方面加强学术期刊建设。

    2020年06期 v.47;No.205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跨界人: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及其关键素养

    龙宝新;陈晓端;

    教师教育者不是"师范院校教师""优秀中小学教师"的代名词,而是行走在优秀教育实践者与教育学术研究者间的"跨界人",理应归属于一种特殊专业类型——复合型专业。当代教师教育者界定中面临的两大困惑是无边界性和两极性。跨界性是专业教师教育者的根本职业属性,职业功能的二阶性是其专业复杂性所在。作为游弋在"象牙塔和田野"之间的"跨界人",教师教育者的关键素养构成包括"理-实"贯通能力、扁平内融型知能结构与教育元认知能力。面向未来,推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化的教育路径应该是双专业复合教育、子身份整合教育与跨界行动研究。

    2020年06期 v.47;No.205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深化发展型资助育人成效的机制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

    金峰;王腾飞;

    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方向转变,对于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学生成长、创新资助内涵具有重要价值,这是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重点。清华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主旨,不断创新育人机制,构建了包括学术发展、海外实践、素质拓展和就业创业为一体的"鸿雁计划"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取得良好育人成效,为高校开展资助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0年06期 v.47;No.205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