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万渠;
转型期中国面临的社会抗争现象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既有研究集中于个案分析,对底层社会抗争的差异性缺乏系统解释。基于管控压力和利益面积两个维度建立社会抗争类型学矩阵,通过比较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管控压力影响着社会抗争的隐性或显性特征;利益面积则决定着社会抗争的个体或群体特征。行动者对管控风险预判的理性选择是不同类型社会抗争间相互转化的决定因素;对弱者身份的塑造和运用,新媒体传播的闹大策略和围观效应,使得社会抗争日趋网络化,并呈现出线上线下互动转化的态势。积极回应社会抗争的利益诉求,加强社会风险的防控化解,提升网络社会治理能力,是适应社会抗争网络化的必由之路。
2019年06期 v.46;No.19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君健;
对于社会底层而言,国家整合能力的彰显取决于群体诉求和政府回应之间的均衡过程,可行能力建设为"法律孤儿"构筑了民众诉求与国家民生兜底治理的双向回应。依照阿马蒂亚·森对可行能力的解释,"法律孤儿"可行能力建设过程涵盖过渡期、储备期、发展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国家应对"法律孤儿"可行能力建设提供跨时段的专业服务。具体而言,在可行能力过渡期,国家要构筑涉及政府、救助机构、社工团体三方的防护性保障,增强"法律孤儿"抗逆力为主线的社工团体专业服务并为"法律孤儿"提供专项救助资金;在可行能力储备期,要保障"法律孤儿"的政治身份,搭建类家庭救助模式为导向的国家救助体系,国家兜底性政策保障推进"法律孤儿"身份的合法化;在可行能力发展期,国家要维护"法律孤儿"公平的发展机会,培养专业人才,实现职业导向多元发展,规避因学致贫的风险,提升个性化教育;在可行能力实现期,要建构媒介和公众对"法律孤儿"的正确认知,媒体传播要彰显公平正义,正视"法律孤儿"这一特殊群体,保障其合法权利的实现。
2019年06期 v.46;No.199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伟;石珂菲;
以2010-2017年我国38个行业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FA模型中的超越对数函数,剖析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各行业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但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从业人员数量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资产投入大小对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显著。因此,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人员和资本两个投入量,形成优化组合,达到技术效率的最优化。一方面适当减少冗余人员,增加专业人才比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并争取政府支持与高校帮助,通过政府引导和校企合作,获取更多的异质性资源,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不同形式、多种功能的行业联盟或协同对话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实现各行业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2019年06期 v.46;No.199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1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牛子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重视公司治理规范,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要求公司董事会中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设立可以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对公司的良好运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现有的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导致独立董事和执行董事之间目的行为的差异,这种目的行为的差异,就会损害独立董事和执行董事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利于董事会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维持董事之间的交往行为对于确保董事会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相较目的行为,交往行为更容易帮助董事会达成共识。引入与公司管理层有社会关系的独立董事,有利于促进董事之间的交往行为并提高董事之间的信任度。
2019年06期 v.46;No.199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侯江华;李敏;
利用全国26个省(区、市)2332份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差距缩小、产业发展扶持、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对农民工返乡定居的意愿都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其中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作用相对较大。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产业发展扶持、生态环境改善对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的驱动作用较为显著,城乡差距缩小、公共服务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的驱动作用较为显著。因此,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妨碍农民工社会性流动的体制障碍。同时,要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关注到两代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的代际差异,加强乡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2019年06期 v.46;No.199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郭金玲;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本文从农村公路网、水利网和电力网三个侧面衡量2017-2018年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绩效。总体而言,农村公路网建设数量缓慢但持续增长,公路"户户通"建设有待加强。近六成村庄没有通公交,公交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村庄基本实现电网全覆盖,但拥有电站的村庄不足两成。八成村庄已通自来水,自来水为主要用水来源的农户近六成,拥有水库的村庄不足四成。调查结果还表明,近七成农民认可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有近四成的农户对自来水质量评价不高。因此,要统筹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目标,对于农村既有基础设施加以维护,整合扶贫资金,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机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加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定位。
2019年06期 v.46;No.199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1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马学军;
农村文化是村民文化价值观和生产方式、生活惯习与交往法则的有机统一。文化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首要组成,而且也是衡量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标准。本文从村庄文化传播媒介、基础设施投入、文化活动次数三个层面检视文化治理的绩效水平。6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传播媒介样态多样但增量有限,传统与现代公共文化传播媒介普及率差异化明显,有线电视开始覆盖村庄,村庄入户使用率较低。宽带互联网开始进入村庄,村庄农户使用率也偏低;文化体育等设施公共投入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城郊村文化设施投入要比农村地区多,务工农户多的村庄文化设施投入较多;村庄公益文化活动次数不多且有较大的差异,村庄财力与文化活动次数呈正比,城郊村文化活动次数多于农村地区村庄,中部地区举行公益文化活动次数多于东西部地区。因此要对农村文化产品进行投入,合理布局文化设施,凸显文化公共性的建设平台。
2019年06期 v.46;No.199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1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仁忠;朱巧英;
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民生建设的重点,是对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领域存在发展失衡、供需矛盾、协同乏力、供给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民生的发展。基于马克思民生思想,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应遵循的路径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优化和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供给主体参与;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民生共享。
2019年06期 v.46;No.199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阮文杰;刘昀献;
当前世界各国执政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应对执政风险。中国拥有56个民族,近14亿的人口,作为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任务极其艰巨与繁重,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尤为复杂与繁多,面对的困难与风险特别严峻而极具挑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面临的执政风险源头多,风险点分布领域广,传统风险与新兴风险交织并存,既包括国内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的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的风险等。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的历程,既是不断应对、化解各类执政风险的过程,更是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过程。我们党面对各种风险,勇于斗争、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决心,加以应对和化解,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只有认真总结和把握这些宝贵经验和启示,才能应对新风险新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2019年06期 v.46;No.199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柳青;王建新;
文化自信的问题既是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命题。文化自信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不仅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成果,还是新时代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举措。我们要正视文化建设滞后,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不均衡的问题,重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满足,看到文化自信已经提高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战略高度,意识到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突出问题。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以中国力量推动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和新作为。
2019年06期 v.46;No.199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2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齐湘泉;文媛怡;
随着"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数字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大规模、高频次、跨法域的个人数据传输朝常态化方向发展。但当前各国在个人数据跨境传输领域立法层次不一、规则内容各异,构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法律屏障。探索构建"一带一路"个人数据跨境传输法律制度是完善区域经济建设法律保障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者与中坚国,应对内加快个人数据传输立法进程,提高个人数据保护水平,对外参考已有国际社会经验,借助现有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协商对话,遵循从"软法"到多边条约的分步进路,创建区域性安全、有序、高效的个人数据跨境传输法律制度,以此释放沿线数字经济活力,助力共同发展。
2019年06期 v.46;No.199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6K] [下载次数:1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王森波;
尽管近现代民法体系的构造与罗马法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但是理解与构建民法体系的视角和方式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古代希腊和罗马立足于"关系-正义"视角来理解并构建民法体系,而近代私法立足的是"个体-意志"的视角。由于个体的选择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常常并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意志,因而使"个体-意志"视角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正义观念由此复兴。然而,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正义仅适用于对私法进行反思性评价,而无法与意志共同成为构建民法典体系的逻辑起点。因此,在当前的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我们不能抛却意志视角,而是应当对意志理论进行反思与完善。
2019年06期 v.46;No.199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鹏祥;陶旭蕾;
70年来,我国刑法立法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9年的探索阶段、从1979年到1997年的成长阶段、从1997年至今的完善阶段。我国刑法立法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探索、修正和完善,修法技术趋于成熟,很好地处理了批判与继承、科学与民主、打击与人权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刑法立法之路。在此过程中,刑法立法上出现了诸多理论争论,集中体现在刑法立法理念、刑事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刑罚的轻缓化三个方面,出现了积极刑法立法观与消极刑法立法观,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死刑的存与废等方面的博弈。面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形势,我国刑法立法的未来走向应树立积极刑法立法观,秉承适度犯罪化原则,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立法道路。
2019年06期 v.46;No.199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宏;
圣王治国,是千百年来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学士、普罗大众共同期盼的政治理想。但是,这种政治主张里边,却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可以视之为被良好愿望所遮蔽的理论盲点。概而言之,其理论盲点有四个方面:其一,主张圣王治国而忽视了圣王产生的途径,没有顾及理论主张的逻辑自洽性;其二,忽视了个体有限性与社会事务无限性的矛盾,这是圣王治国论无法克服的内在痼疾;其三,没有看到言官、谏官的权力行使与权力来源的矛盾性;其四,忽视了圣王治心与心之本性"几自由而不可方物"之间的矛盾。圣王治国论是传统农业社会的政治理想,其历史局限性非常明显。
2019年06期 v.46;No.199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辉;
涂溍生生活在元代中后期,曾三次乡试中举。其在易学方面的著作,有存世的《周易经疑》《周易经义》及亡佚的《易主意》三种,皆为教人治《易》应举之作。在拟题方面,《周易经疑》偏重于比较《周易》经传之异同,而《周易经义》则重视以《系辞传》为首的《易传》部分,由此反映出元代科举考试中易学类命题的倾向。在思想方面,二书皆体现出尊崇朱熹的特点。特别是《周易经疑》的拟题和作答,与《周易经义》开篇的破题,皆多取朱熹之义,但也有采用孔颖达、程颐等前代各家以及胡一桂等元儒之说的情况,反映出元代科举以朱熹之说为主,而兼采诸家的特色。
2019年06期 v.46;No.199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教材;
1820年,阿卡姆出版著作揭露英国的食品药品掺假状况,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发表评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防止食品药品掺假。由于时代的局限、舆论缺乏引导和阿卡姆个人的不谨慎等因素,导致反对掺假的舆论很快退潮。这次呼吁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它发出了英国近代历史上要求政府防止食品药品掺假的第一声呐喊,开启了一个从微弱到逐渐强大的反食品药品掺假运动,对30年后反对食品药品掺假的改革者的影响尤其深远。
2019年06期 v.46;No.199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铁生;宁乐;
美国当代通俗小说和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其作品《凯丽》的创作中,以后现代的身体叙事作为主要书写策略,形成了惊悚小说在当代通俗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以戏仿的互文叙事策略,多角度和立体化地塑造出人物形象和建构起小说的故事情节;以"碎片"加"拼接"的方式将多种文本进行整合,实现了蒙太奇式的叙事视角转换,进而使该通俗小说讲述的故事更加具有画面感、可读性和"人学意义"。该作品采取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成功地塑造出凯丽这个当代"妖女"的人物形象,其创作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价值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层面,对当代通俗小说的经典化具有启示性意义。
2019年06期 v.46;No.199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2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梁岩;张玉韫;
新闻报道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但是在新世纪之后,随着人们对新闻受众重视程度的提高,新闻报道开始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变。受此影响,新世纪之后的新闻报道分别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结构上,发生了悄然的转变,它们开始更多地使用限制性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的叙事角度;它们逐渐采用倒叙、插叙等叙事的方法,或者制造悬念,或者丰富细节,呈现出更吸引人的叙事效果;它们借鉴艺术化叙事方法,注重场景氛围的渲染和酝酿,增强了打动人的力量。
2019年06期 v.46;No.199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淑静;
以"适合度"这一概念范畴来界定李白诗歌英译的译语文本适应度和译者策略的适应度,对于深化李白诗歌英译具有重要意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个英译本显示,译者在英译李白诗歌时需要在三个层面忠实原语文本和适应译语文本读者的阅读需求。在词选、句长和韵尾层面,译者用直译或者直译加注解的策略。在古诗词义、句意和诗意层面,译者用意译策略;在满足读者形解、意解、诗解层面,译者需要通过对译入语选词的字斟句酌传递感受。
2019年06期 v.46;No.199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9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