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与行政

  • 迈向协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价值与实践逻辑

    胡象明;齐磊;

    协商民主在价值上追求公共治理中的民主真实性、成熟的公共理性与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因此,协商治理的本质是一种民主治理。协商话语实现了从西方民主到中国治理语境的价值转换,协商形式彰显了民主治理的工具性,协商结果提升了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协商过程来看,国家治理具有多样态的本土价值。治理主体协商功能的高位推动是党政主导下体制内协商治理的基本方向,群众路线为基础的民主协商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在底层的有效执行,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的有机结合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建构协商治理体系的运作程式和实践原则,必须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均衡配置,把握好行政主导与平等协商之间的平衡、政策试点与政策扩散之间的平衡。

    2017年05期 v.44;No.18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借力与自立:议事协调机构运行的双重逻辑

    周望;

    议事协调机构是对正式序列组织和常规治理手段的一项有效补充。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特殊板块,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呈现出借力与自立的双重逻辑,包括借力权威影响和常设机构,并确立自身的督促检查机制和考核评比机制。这一分析框架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运行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因此,议事协调机构的改革和优化要以自身特殊性为基准点,厘清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逻辑,进一步推进议事协调机构运行的现代化。

    2017年05期 v.44;No.186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河长制”设立背景下地方主官水治理的责任定位

    郝亚光;

    水治理的"河长制"模式不仅满足了水资源的流动性、跨界性、产权模糊性以及治理综合性对治水提出的内生需求,而且破解了既往"九龙治水"导致"条条"和"块块"执行矛盾的困局。为将"突击式治水"转变为"制度化治水",必须把本来无人愿管、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通过实施"河长制"实现"河长治",关键在于明确地方主官的纵向责任和横向责任,厘清上下游、左右岸、主干流地方主官间的责任关系,确保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协同机制"和"问责机制"。

    2017年05期 v.44;No.186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与党建理论

  • 全面从严治党与优化社会政治生态

    王桂兰;马泽放;

    全面从严治党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执政党自身的生态建设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社会政治生态优化的主导力量和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现实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是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迫切呼唤,是净化社会政治生态的必由之路,其常态化和制度化更是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

    2017年05期 v.44;No.186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践进程与当代价值

    娄本东;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与革命实践的目标。在研究人类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既苦于思想体系的建立,又苦于科学方法的缺失。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同时是其研究方法确立的过程,也是人类解放思想形成的过程。人类社会经历政治、经济、社会、劳动等四个阶段的解放后,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人类解放思想不仅是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指引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和时代未来发展的价值指向。

    2017年05期 v.44;No.186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财经新论

  • “全面二孩”背景下城镇已婚女性就业模式新趋向——基于时间配置决策理论的检验

    张樨樨;李聪聪;

    "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对城镇已婚女性既有的就业模式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中国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知,相较于正规就业,灵活就业女性的职业处境为劣势。通过改良基准模型,形成生育及再生育、家庭收入的时间配置决策模型,对两部门时间配置决策进行现期与跨期分析表明,职业女性愿意投入到市场部门的时间缩短,主动型灵活就业模式更受女性青睐。同时,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时间配置决策的倒逼下呈现弹性化、过渡化发展趋势。因此,要引入"轻雇佣"等灵活就业方式,加强生育间隔期培训,逐步实现对家政、托管服务的扶持与有效监督,有效提升女性就业质量。

    2017年05期 v.44;No.186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任务代理模型的P2P网贷平台治理研究

    冯素玲;黄春晓;

    运用多任务代理模型,将财务绩效和发展能力作为政府(委托人)激励P2P网贷平台(代理人)发展的两个维度,分析政府对网贷平台的最优激励契约,以及网贷平台在经济绩效与发展能力两项任务的激励优化问题。研究表明,当网贷平台发展能力不确定性较大时,政府应该增加监督成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激励效力。诚然,政府应当依据经济绩效和发展能力两项任务之间激励成本的依存关系,调整对经济绩效任务的激励强度,提升网贷平台的发展能力。因此,政府应该针对网贷平台的市场环境、成长时期和规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案,从而实现对网贷平台的有效激励。

    2017年05期 v.44;No.186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国有资本境外投资效率研究——基于中央企业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吴泓;陈少晖;

    以2007-2015年179家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PVAR模型考察国有资本对外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为负,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的现状,国有资本境外投资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大。为了提升国有资本境外投资效率,应合理配置投资区位,调整投资结构,加快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2017年05期 v.44;No.18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电商线下履约代收货款制度的法律规制与适用

    郑佳宁;

    代收货款涉及对电子商务线下履约中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体安排,是线上交易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代收货款系由买卖合同、快件寄递合同和委托代理三种法律关系相互结合产生,在该法律结构中,出卖人、买受人和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身为不同的主体,享有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尤其体现在买受人验收权与收件人验视权的区分当中,二者作为代收货款之责任承担的判断依据,在检验时间、内容和功能上各异。在分析代收货款的繁杂的法律结构的基础之上,出卖人、买受人和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均应各司其职,恪守承诺,凡违约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充分保证代收货款的履约保障功能的实现。

    2017年05期 v.44;No.186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的法律对接

    李亮;高利红;

    目前我国命令控制型生态补偿模式导致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农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生态补偿与益贫式发展模式具有耦合性,因此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设计应当遵循益贫原则,构建以权利为本位的生态扶贫法律机制。我国可以借鉴域外生态补偿与减贫相结合的先进经验,通过建立林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激励机制、健全保育地役权制度以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扶贫,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式扶贫的法律机制。

    2017年05期 v.44;No.186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在矛盾中陈述历史:王权主义学派方法论思想研究

    李振宏;

    在矛盾中陈述历史,是以刘泽华为代表的王权主义学派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贯彻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论思想。这一方法论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一段话,但在刘泽华这里被得到了阐发和实践。在这一方法论思想的指导下,刘泽华提出了"阴阳组合结构"说和"阶级——共同体"综合分析法,张分田提出了"尊君——罪君"文化范式说和"以罗列事实为主"的研究方法。这些史学方法论思想,在他们的研究实践中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思想史研究方法论,值得在中国学术界发扬光大。

    2017年05期 v.44;No.186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垣的民族史观

    周少川;吕亚非;

    陈垣在长期的民族文化史和中外交通史研究中,形成了他多民族统一发展的民族史观。但是,他的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而实际上,他通过对古代氏族和姓氏演变的历史分析,指出中华民族是多源形成的,那种把中华各民族笼统称为汉族的说法不妥。他在考察民族关系史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华夏文化以其成熟魅力吸引其他各民族的融入,各民族血缘与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他通过各民族在"华化"和融合的基础上共同建设、推进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的具体史实,阐明了多民族共建中华历史的观点。

    2017年05期 v.44;No.186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同道异趣:郭沫若和范文澜的先秦诸子研究

    李勇;

    郭沫若和范文澜,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先秦诸子特别是孔子、墨子和老子,这可谓是其同道。但郭、范二氏在先秦诸子研究中存在异趣。郭沫若由于关注无神论和革命性,且把老子视作孔子之师,因此推崇孔子而贬低墨子,视老子落后于孔子而进步于墨子;范文澜则因秉持经学传统,以孔子和儒家为大宗,把老子和墨子作为孔子及其儒家的理论对立者,又因关注下层劳苦大众的意识,从而推崇墨子而贬低孔子,尤其攻击老子。

    2017年05期 v.44;No.186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宗教文化

  • 论道教的重生思想——基于元代道教史籍的考察

    刘永海;

    道教是热爱生命的宗教,重生观念是道教思想的重要内容。元代道教史籍中蕴藏着许多重生思想,最具代表性者有三点:一是注重自身生命的思想。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是道教立教的重要思想基础,并由此生发出反对肉体成仙,提倡灵魂成仙的观念。二是尊重他人乃至整个人类生命的思想。道教不仅热衷"个人得道",而且追求"度人成仙",借助"天道好生",宣扬重生止杀。三是爱护和尊重一切动植物等生命体的思想。元代道教史籍鲜明提倡人和动、植物平等的观念,倡导保护自然,爱护动植物,救物放生。

    2017年05期 v.44;No.186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在佛教中的角色特征

    刘春华;

    中国近代百余年间,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汇,传统儒学发生崩溃而佛教乘间复兴并在知识精英层中流行。知识精英在佛教中扮演了三种角色:寺僧是职业宗教家,他们重在卫教,为近代佛教变革转型、回应西方文化挑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居士即世俗信仰者,他们注重出世与入世的折衷与调和以及崇尚净土,禅净双修,以释、儒兼取或扬释抑儒的形式解放思想,完成从传统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过渡;学者佛学发源于龚自珍晚年对天台宗的研究,其贡献在于加深了近代佛学与西学的比较,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汇。

    2017年05期 v.44;No.18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思想史论

  • 临终善言与生命的意义

    罗家湘;

    临终者化执念为善言,有学术善言、政治善言、经济善言、族居善言等。学术善言追求正道正命,以身载道,以身殉道;政治善言传历数,督官人,纠恶政;经济善言讲薄葬,族居善言传家学养家风,表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

    2017年05期 v.44;No.18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道即先王之道:先秦儒家法先王思想流变

    李犇;

    王道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也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儒家经典"六经"就是王道的载体。根据《尚书》的记载,以尧、舜为开端,三代之王相继法先王之道。历夏商二代传给武王的"洪范"包含了九个范畴的统治大法,在其核心范畴"皇极"中最早提出了王道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而言,孔子继承周代文化,损益三代之礼,就是要继承先王之道。孟子主张法先王之道,先王之道就是以仁心行仁政。荀子认为百王之道无变,肯定了先王之道,但他主张法后王,后王是先王之道的集中体现。

    2017年05期 v.44;No.186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文化管理研究

  • 中国语境下“文化法制”的概念演进与模式建构

    胡光;

    不同于"法治文化"和"法律文化","文化法制"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质的概念,是"法治中国"理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国文化治理的特定方式,党和国家"文化法制"思维的形成经历了从"政策宣扬"到"依法规制"的探索过程。在我国特定的历史语境、时代背景、法律制度和治理需要下,中国文化领域的规范体系设计承载着除法律本体作用外更为复杂、多元的社会功能。通过对"文化法制"概念的历史性剖析和系统性回应,可以打通、串联对文化生成具有影响作用的诸如意识形态、历史传承影响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筑法律规范与文化塑造之间的桥梁,确保文化领域立法在内在逻辑、适用性和操作性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引导、规范当代国人心灵秩序和伦理组织生活,进而创建有益于民族、国家、公民三维一体的社会生活。

    2017年05期 v.44;No.18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时代境遇变迁中乡土文化的规约与走向

    孙喜英;

    乡土文化生发于农业社会,是农民群体在世代相传中形成的,有着多维、复杂的表现形式和区域共性的文化形态。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乡土文化的生存环境、存在方式、表达形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并陷入了生存危机的尴尬境遇之中。当前,应深入分析乡村文化危机的内在机理,以促进乡土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建设、加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乡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等方式,推进乡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2017年05期 v.44;No.186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符号叙事学研究

  • 符号学视域下的戏仿

    倪爱珍;

    戏仿是对前文本变调式的仿作,使两个相互冲突的声音同时在场,形成反讽。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元理论,戏仿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戏仿符号的形式、符号的对象和符号的解释项,其中戏仿符号的形式主要有戏仿语言风格、经典人物形象、经典情节模式、体裁等。戏仿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叙事修辞,借助对前文本的有变化的重复来更好地表达作者意图,促进读者接受,而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滑稽、元小说功能。从雅各布逊的符指过程六因素来看,戏仿在后现代文化中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特征。戏仿能巧妙地规避或抵抗意识形态,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表意模式。但过度戏仿却具有消极性,会带来主体精神的塌陷,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有害的。

    2017年05期 v.44;No.186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昭君文化故里景观意象的诗歌叙事功能——以历代题咏昭君作品为例

    杨秀礼;

    昭君文化故里景观及其形成的意象,对历代题咏昭君作品有重要作用。如香溪、巫山神女与灼面成痕等从正反面塑造昭君之美,望帝、屈原等传说则强调昭君的至情和多怨,这些景观意象又常常被用来解释昭君"幽怨美丽"形成的原因。完成昭君"美而见弃"的叙事主题,与士人"怀才不遇"主题发生共鸣。昭君文化故里景观意象增加了历代题咏昭君作品的故事空间,加强了作品的情感张力,有利于形成更为开放的叙事模式和不同主题。

    2017年05期 v.44;No.18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行状对墓志文创作的影响

    杨向奎;

    定型期的行状具备了牒考功议谥、牒史馆请编录、上作者乞碑志的全部功能,但从实证角度而言,三个方面功能的发展并不同步。议谥是其较早使用的功能,其他两个方面,尤其是广泛为墓志提供素材的功能使用较晚。通过行状广泛为墓志提供素材的社会风气在宋代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低层官宦及其亲旧对行状的接受和使用,是一种文体在社会阶层间的下行。通过行状为墓志提供素材,对墓志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行状给撰者提供更为详实的素材,使得墓志中族出、履历的书写更加详尽,从而导致墓志篇幅增长、风格细密;行状的使用也使至亲从墓志的撰写中解脱出来,从而引起墓志作者群体结构变化和序、铭分撰现象的减少。

    2017年05期 v.44;No.186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延安文艺的文学史叙述——以20世纪40-70年代的文学史编纂为例

    卢美丹;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有关延安文艺的文学史叙述,凝聚了不同时期研究者对延安文学的认知情况,也是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前期成果。其中,有关史学命名、史料甄选、作家与文本阐释、叙述视野与方式等,都因合作和独著之别、历史意识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且逐渐沉积在当前著述中,成为我们当下文学史阐述的前提之一。

    2017年05期 v.44;No.186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作为方法的“直译”——从鲁迅替《勇敢的约翰》“校字”谈起

    宁敏;

    裴多菲的长篇叙事诗《勇敢的约翰》由孙用先生翻译后,鲁迅进行了认真校对,并提出修改意见,分别是:"直译"原文中的人名和地名,以免产生歧义;调换个别词汇,使其符合汉语韵律;规范助词"着"的使用,以避免语义上的矛盾;不使用生造词汇,以确保语义顺畅。由于新文化建设的需要,鲁迅先生对外国文学翻译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这种自觉的把关意识,给当代出版的质量建设提供了很多启发。

    2017年05期 v.44;No.18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边界写作中的东方形象——以《午夜之子》为中心

    齐园;

    边界写作中的东方形象是指东方裔的移民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母国形象,反映的是后殖民文化的混杂性和矛盾性。《午夜之子》中的主人公形象萨里姆与印度形象相互交织,纠结为一体,是印度形象的隐喻性描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解读出作者对后殖民印度文化的理解:多面性、矛盾性、分裂性、不确定性。这种"边界写作"的意义在于作家利用自己的两重文化身份制造了超越出二元对立之外的第三个角度即对立身份、对立文化和对立立场的和解地带,更大程度地接受多重自我和多重身份的概念,在跨越民族界限的基础上化解认同危机与文化隔阂。

    2017年05期 v.44;No.186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制度逻辑

    李桂荣;李向辉;

    中国义务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非均衡到逐步谋求均衡的过程。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该政策受到了背景、制度、行为、结果等多因素的深层结构性影响,并且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存在制度环境的惰性、原有制度的惯性、制度主体的薄弱与非正式制度的阻梗等问题。为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优化城乡教育的制度环境,打破对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

    2017年05期 v.44;No.186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从开放走向新封闭:精英化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

    闫建璋;郭赟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大为增加。传统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教师数量不断增长的要求,开始逐步走向开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对教师数量的需求。然而,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却存在着培养机构庞杂、生源质量偏低、培养质量不高等弊端,使教师教育长期徘徊在低水平发展层次。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需要构建新封闭的精英化教师教育体系。这种体系需要遴选教师培养机构,淘汰不合格的教师教育机构;提高师范生招生标准,以本科为起点进行师范生招生;在大学建立专门培养教师的专业学院,提高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准;建立健全教师淘汰机制,提升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2017年05期 v.44;No.186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国画小品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逢单月上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目前主要开设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栏目。热忱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惠赐力作。一、来稿要求(一)本刊倡导学术创新,鼓励百家争鸣,遵循学术规范,注重经世致用,重点刊用创新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能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17年05期 v.44;No.18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