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文华;刘桃秀;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书写与《庄子·天下篇》有内在关联,他既从中寻找到研究先秦哲学的"支点",同时在"道术"与"方术"之辩的基础上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作为学术评价标准和方法。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人们全面把握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观和方法论的多维源头,为当下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提供借鉴。
2017年03期 v.44;No.184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金龙;
从孙登的早期文献看,他不是所谓的儒士、方士,而是受老、庄、《易》影响较深,行为上较彻底的自然主义者。阮籍遇到的苏门先生与嵇康遇到的孙登在思想旨趣、行为特点、隐居时地等方面高度重合,可证苏门先生即是孙登。孙登对自然主义的彻底实践很可能影响了与之交往的阮籍和嵇康。即使在整个玄学史上,孙登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在言行合一和彻底实践自然主义方面,远非其他玄学家可比。把孙登放在玄学史视野下来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阮籍、嵇康的思想来源,而且有助于重新发掘玄学史中的"缝隙"或次要人物的思想史意义。
2017年03期 v.44;No.184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国林;由迅;
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九年(1581年)担任明神宗知经筵官,为皇帝系统讲解《尚书》的内容和义理,提供明德修身、治国理民的方法。《书经直解》是张居正在经筵讲授中所撰《尚书》讲章的汇编,也是张居正政治实践的总结。此书反映了张居正选贤任能、君臣一心共同治理国家的君臣观,敬天勤民、民为邦本、明德慎刑的民本思想,以及利用说解经文表达的时政看法。《书经直解》是一部了解张居正政治思想理论以及明代帝王教育的重要著述。
2017年03期 v.44;No.184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魏义霞;
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教以及教化之概念源远流长。谭嗣同对教津津乐道,这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嗣同亦酷好谈教"。就概念的选择而言,谭嗣同使用最多的还是中国本土的教之概念。他所谈的教包括教化、教育和宗教等内涵,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由于断言"教能包政、学",谭嗣同将政治和学术都归到教之麾下。探讨谭嗣同对教的界定及其宗教观,有助于全面把握他对宗教、教育、文化和政治等诸多问题及其学科关系的界定。与此同时,透过谭嗣同对佛教、孔教、耶教(基督教)和道教的不同态度,可以窥见他的宗教观、教化观、学术观和政治观。
2017年03期 v.44;No.18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瑞方;
从古文献学的角度明确提出其涉外问题,旨在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国古籍及古文献学研究。具有涉外特征的中国古籍的"中国"问题主要涉及地域、作者和语言三个方面,其内涵和外延有三个层次;一是在中国国内产生、作者为中国人、语言为汉语或中国境内其他民族语言的,这是核心古籍;二是以核心古籍为底本产生的衍生品,以及对核心中国古籍及其衍生作品进行再整理的相关成果;三是与中国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并收藏于中国的外国古籍。随之,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新热点将转移至古文献学基本理论的新构建、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西文献学比较研究和中外文献交流史研究。开展中国古文献学涉外问题研究有助于扫清当今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障碍,推动中国古文献学国际化建设和拓展中国古籍和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维度。
2017年03期 v.44;No.184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谢贵安;宗亮;
清修《四库全书》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的结晶,在周邻国家和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域外汉籍"中记载有很多这方面的事实。就清修《四库全书》与越南关系而言,越南历史上也曾接触过《四库全书》册籍,其流传的《四库全书》册籍分为"阮朝皇室"与"远东学院"两大系统。在阮朝诸帝推崇文教政策的影响下,逐渐为士人认知崇慕,《四库全书》相关书籍在越南流布传播,并使越南士人在编纂文学、目录学、史学等领域书籍时都有模拟四库相关书籍的影子。
2017年03期 v.44;No.184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阳;
15世纪中叶,中朝鸭绿江与图们江界河基本形成,并由此稳定地延续了下来。之所以能造成并得以传承这种疆界状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朝鲜王朝是这种根源产生的主导力量。朝鲜王朝有着强烈的北疆开拓意识,这是其最终达到两江南岸并以此为界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明王朝及女真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外力抑制作用,朝鲜王朝适时调整"拓疆"战略,形成了适应实际的"保国封疆"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朝鲜王朝以首重防御为宗旨,进行了有限度的拓疆,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实现沿两江"封疆"。为此,朝鲜王朝采取了"北进"新战略,并为落实该战略而全面实施了"江防体系"的构建。正是这一江防体系的完备构建与维系,成为稳定乃至延续两江界河的事实象征。
2017年03期 v.44;No.18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琼;陈婷;
社会保障水平体现了城乡居民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高低程度。基于全面性、可行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26个具体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对31个省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呈梯度发展态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高于中西地区,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又低于中部地区。因此,应该从宏观设计、中观策划和微观操作三个层面确保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具体而言,要坚持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理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均衡区域财政负担。同时,调动企业、居民的参保积极性,扩大社会保障的整体惠及面。
2017年03期 v.44;No.184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徐全红;
2016年的资源税改革方案,既是"营改增"之后地方税体系重建的一次技术调整,又是事关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和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举措。改革后的资源税已经具备了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基本条件和收入潜力,但资源税要真正成为一个地方主体税种,还面临着宪法规范、资源禀赋、经济周期、社会转型和税制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地方税体系构建中的资源税,短期内充当着主体税种补缺的角色,中长期则应和财产税一起成为地方税收体系的主体税种;深化资源税制改革,应在资源税收地方化、征收范围广泛化和功能定位财政化过程中,渐进有序地提高资源税在地方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并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契机。
2017年03期 v.44;No.18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闫锋;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格局的调整,造成了利益的冲突、失衡,使得部分群众的利益受损或相对受损,而群众私力救济的效果较差,司法诉讼、行政诉讼等公力救济又不易获得,一些群众纷纷转向信访渠道进行利益诉求。随着我国信访数量的不断攀升,信访的成本一直高位运行,其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致使公私双方不堪其负。为了化解信访成本的重复浪费和居高不下,必须选择理性的诉求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成本,缩短信访空间距离以降低公民的信访成本,深化机构改革以防止信访成本的增加,坚决推进信访责任追究制以遏制信访成本的放大,提高司法公信力以降低公民维权的成本,加强常态机制建设以减少不惜成本的临时动议。
2017年03期 v.44;No.18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放;
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发达国家重视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同时,中国政府也认识到了大数据的价值,将大数据发展提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度。大数据技术带来社会管理观念的变革,即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社会治理智库应运而生。大数据的盛行和发展,一方面对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产生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治理的提升带来了有力的支持。能否建成一流的社会治理智库,大数据的技术水平和运用程度至关重要。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社会治理智库既遇到诸多困难,也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许多高校智库,通过合作机制的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取长补短,做出了卓越的业绩。
2017年03期 v.44;No.18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原珂;
社区冲突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五个特大城市社区的调查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呈现出多类型化发展特征,且不同类型城市社区中因融合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冲突类型。具体而言,过渡演替式社区的冲突严重程度最高,综合混合式社区次之,再次是单一单位式社区和传统街坊式社区,现代商品房式社区的冲突程度相对较低。城市冲突的类型主要表现在社区物业管理不善、环境污染、邻里纠纷、社会治安弱化、违章搭建、业主权利难以彰显、开发商遗留难题以及业主与其他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紧张等问题。为此,要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内的冲突表现,因地制宜,分层次厘清不同的冲突治理策略,进行精准化解与治理。
2017年03期 v.44;No.18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成海燕;徐治立;
企业成长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科技企业可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科技企业发展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战略创新四个模块的各阶段组合演化路径不同。具体而言,在创业期,企业对技术创新显得尤为关注,而在成长期,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市场的拓展。对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企业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依循企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综合企业价值系统和竞争力的综合排序,深入研究科技企业各阶段发展短板,为企业发展提供相适应的政策需求。其中,创业期最急需技术创新政策,成长期最急需科技金融政策和人才支持政策,成熟期企业风险最小,要不断创新环境政策。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为政府制定企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2017年03期 v.44;No.184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谢彩霞;李金霏;
本文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这一具体技术向多学科知识结构以及理论界热点研究领域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TM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属于自然科学类、工程科技类和信息科技类,各学科对该技术的反应速度和与该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量呈正相关。从与STM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结构看,STM技术产生于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化学物理、电子物理、机械工程和控制论等学科之中,同时这项新技术的产生又催生了纳米科技、表面科学等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运用Citespace技术研究发现近年与STM技术相关的突变词主要有分子束外延、石墨烯和量子计算机等,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研究应是当今的热点领域。
2017年03期 v.44;No.184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方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教育情况各异,其汉语教育政策面临"关注多、立法少"的问题;汉语教育推广机构面临"官多、民少"的问题;汉语教育资源面临"重带、轻路"的问题;汉语教育"两教"面临"中多、外少"的问题;汉语教学面临"重经贸、轻文化"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调整战略重点,分层规划汉语教育目标;加强立法保障,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服务"一带一路";淡化官方色彩的推广方式,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中外合作,推进教师和教材的本土化建设;双轮驱动,促进经贸、文化共同发展。
2017年03期 v.44;No.18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莉;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实施了主体民族语言国语化和去俄语化的政策,这一语言政策导致中亚五国民族关系恶化的风险上升,俄罗斯族不断从中亚五国移民,使之遭受了巨大的人力资本损失,中亚五国的文字改革还使教育发展出现了迟滞,阻碍了文化传承。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影响,中亚五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定程度上的折衷政策。各国的主体民族语言国语化目标任重道远,全球化条件下的语言文化竞争压力比苏联时期更严峻,作为中亚地区的族际和跨境交际语言,俄语依旧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亚五国语言政策受制于政治、经济利益,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017年03期 v.44;No.184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胡铁生;王晶芝;
语言学转向颠覆了语言的传统概念,话语的不确定性亦成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文学话语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与此同时,话语的不确定性又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受语言实验、话语游戏、魔幻、元小说和互文性等域外语言学和文学变化的影响,中国作家莫言坚持借鉴与创新并举的策略,在文学对人的关注、新时期小说对政治和社会以及历史问题书写等方面使其小说作品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悖论达成统一,为当代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困境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2017年03期 v.44;No.184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唐珂;
在晚清民初文言白话小说与翻译小说互动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作家们逐渐打破第一人称叙述的旧传统,探索人称代词语用功能的革新。以格雷马斯语符学的分析方法,解释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文本其表层言说之下的深层句法和意义生成机制,可以探讨文本中复杂多维的时间系统、话语层次与主体感知。以格雷马斯语符学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中国小说在人称方面叙述模式的发展,以及《碎簪记》等小说承前启后的多样性人称编排,进而可以探析中国小说现代嬗变的深层肌理。
2017年03期 v.44;No.184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敏;
"歌谣"在早期白话诗发展过程中是以试图解决新诗创作的困境而进入诗人视野的。由于"五四"知识分子"民"的身份定位、价值立场和自然、真实、真挚的审美取向,诗人相信歌谣能帮助新诗实现创造民族的诗的理想。他们取法歌谣进行创作,或偏重语言形式的借鉴,直接仿拟歌谣、学习其音韵、体式、风格;或偏重于民间质朴精神内涵的探掘与汲取,创作出一批代表当时高水平的诗作。但是,由于新诗的内在发展需求与歌谣自身特性之间的矛盾,歌谣并没有伴随曾学习汲取它的新诗走向现代的艺术境地。
2017年03期 v.44;No.184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慧群;张鹏;
新世纪以来,作家的文学创作充满了各种变量,写作心态、写作水平、写作对象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文学的审美组成在改变,文学的存在方式在拓展。从文学生态学的视角,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学与意识形态呈现出新的审美姿态,即作家政治意识的坚守精神和对于时代政治的关照意识,作家政治责任的坚守选择和对于百姓民生的书写责任,作家政治激情的不断调动和对于社会负面信息的积极姿态。在人文关怀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即侧重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对于人性原生态的呈现,更加接近平民、更具个人化特点,文学作品更贴近生活、更贴近人生。在教育启蒙方面则借助文学作品向人类个体传递价值思考和时代精神,是文学对于人类社会价值的认同引导,是对于人类群体美德的弘扬引导,是对人类个体欲望的精神引导。
2017年03期 v.44;No.184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