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云;孙达时;明末清初,正是八股文由全面衰颓到振衰起弊的一个阶段。一方面,科举延至清初,在千余年历史传承的同时,其制度本身的各项弊端也于此时暴露无遗。明末士子为求中式而巧用机法,通过以记诵预先"拟题"之文,或以"程墨""房稿"等时文范本应试的方式,达到了投机中第的现实收益。加之天启、崇祯以来相当一部分士子厌弃程朱理学,疏离现实,且游学无根,使他们的八股文尤显"竞尚浮华,疏浅无味",以致落有"庸靡臭腐"之讥。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士子有感于明末社会学术空疏、士人思想涣散的教训,他们心思纯正,勤勉向学,以程朱理学和经世实学为道德、文章之本,其八股文从内容到格式皆恪守"成弘正统"。李光地即是这一类士子的体现。在理论批评上,李光地论八股首重经学和理学根底,注重对儒家义理的阐发,分别从"理""法""辞""气"四个角度,将八股文批评与理学研究合二为一,提倡八股文以发明义理、阐释经义为第一要义,强调八股文有用于社会的文体功能意义。在创作上则以"清醇"、"本色"为标举,主张以程朱理学的思想作为八股文创作、批评的标准,显现出融冶经史、义理鸿博的文风特征,在对清初八股文的繁荣景象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之后以学问、考据见长的有清一代八股文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7年02期 v.44;No.183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