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

  • 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国际视角

    谢晓娟;刘世昱;

    在当前国际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西方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西方媒体传播优势形成的话语优势、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方式的复杂化和隐蔽化等。因此,从国际视角构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文化载体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击以及表现形式的创新等方式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2016年02期 v.43;No.17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刘雄伟;

    传统形而上学本来试图通过对"最高价值"的承诺来支撑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但它却不自觉地走向了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蔑视。马克思意识到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这一内在悖论,因而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传统形而上学所设定的"最高价值"的虚无本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价值虚无主义困境,另一方面又通过对现实历史的存在论澄明,以"人的解放"的旨趣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道路。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内蕴着丰富的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理论资源,但这一点至今没有被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认识到。

    2016年02期 v.43;No.177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

    孙天蕾;

    加拿大哲学家本·阿格尔(Ben Agger)的重要理论贡献在于他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危机理论"。这一理论是从生态学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构建的成果,因此,它仍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出发可以洞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生态危机理论"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从本·阿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认识及其对辩证法的运用可以洞见"生态危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从"生态危机理论"的政治目标可以探知"生态危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从阿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现代价值的定位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可以明晰阿格尔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2016年02期 v.43;No.17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政府绩效评估的政策偏差与矫治:基于府际协同治理的视角

    张书涛;

    政府绩效评估既是中央顶层政策设计的有效执行,又是府际间政策偏差协同治理的基本载体。政策供给展现了府际协同的政策制定与网络化运作的治理逻辑,通过政策评估执行,凸显出府际间权力分配与资源汲取角逐的竞合关系。政府绩效治理府际协同的理论基点涵盖了"压力型"后果与"公共性"价值两个认知维度。"压力型"体制形成了府际间协同的运作悖论,公共性再造是政府绩效评估政策纠偏的价值因应。政府绩效评估政策偏差的治理矫正,要建构一体化的绩效信息治理系统,基于理解与信任实现评估政策偏差府际协同的合力,通过"空间"整合,实现府际跨域协同的有效布局。

    2016年02期 v.43;No.177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贯彻群众路线的法治思维培养价值

    罗建平;蔡丹;

    在党的任何工作中,都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历史地来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政治思维、经济思维来落实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需要以法治思维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自觉培养法治思维,这不仅对于党贯彻群众路线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而且还能够提高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现代能力,更能够推动党的群众路线走向现代化。

    2016年02期 v.43;No.177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的经验

    王慧;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形象的价值与魅力日益凸显。在现代政党政治国家,每一个政党基于其性质、秉性、品性,都有其外在表现,都有民众对其的认知评价,都有其政党执政形象。其中,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最为典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形象建设的经验主要有:发展形象,即坚持经济优先的发展战略,注重公共产品供给;亲民形象,即密切联系群众,拓展民情沟通渠道;廉洁形象,即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

    2016年02期 v.43;No.17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015年中国学术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新进展

    许昌;王元元;

    新加坡现代化历程也是一部人民行动党执政史。2015年是新加坡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独立建国50周年、中新建交25周年、新加坡奠基者和人民行动党创始人李光耀去世。这就注定了在2015年中国学者较多地关注新加坡及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2015年,中国学术界对人民行动党及与其相关的新加坡政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增加和提高的态势,从事研究的学者人数增多,研究机构分布广泛,成果载体日渐多样。本文在重点分析中国学者对人民行动党和新加坡政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示中国学术界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的特点,并指出有关研究存在的薄弱之处。

    2016年02期 v.43;No.177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思想史研究

  • 政治真理与联邦建构——卡尔霍恩联邦建构观探究

    张耀;

    在卡尔霍恩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他以坚定的联邦主义立场,顽强地维护着联邦宪法的权威,他不仅是南方精神的领袖,而且是杰斐逊的继承者、美国精神的塑造者。南方在美国内战中的失败并没有掩盖卡尔霍恩思想的光芒,反倒使其政治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卡尔霍恩去世的前几年,全面总结其政治思想和实践的《论政府》和《论合众国的宪法和政府》两篇长论文相继面世。在这两篇关于政府的专门论述中,卡尔霍恩详细阐明了自己的宪政思想,包括主权的来源和归属、联邦政府内部的权力划分、联邦与州之间权力的分配以及如何防止二者之间——主要是联邦对州——权力的侵蚀等。事实证明,卡尔霍恩对联邦宪法的解释、对政府复杂而精细的设计,不仅符合当时的美国政治,甚至对当前美国政治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我们研究美国宪法和美国政治提供了新的视角。

    2016年02期 v.43;No.17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哈耶克自由观的批评:来自自由至上主义的视角

    曹钦;

    哈耶克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至上主义者之一,但即使是在自由至上主义阵营中,也有些人并不认同他的自由观。这些人既包括传统的"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也包括新兴的"左翼"自由至上主义者。他们都认为,在为"自由"下定义时,哈耶克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结果导致他背离了自由至上主义的核心理念。虽然双方在批评哈耶克自由观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体现出了一种倾向,即为"自由"寻找一种更为可观、纯粹的定义方式。

    2016年02期 v.43;No.177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再论马克斯·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郭现军;

    马克斯·韦伯提出,西方文明的产生与西方文化所独有的新教伦理和理性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因果关联。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源于入世禁欲的基督教新教伦理。新教伦理,即以加尔文教为主的基督教新教的"命定说"及其戒律,构成了资本主义日常经济行为准则。资本主义精神并不是单纯的营利欲,而是对人类普遍具有的营利欲进行伦理和理性的规制。就其思想本质来说,韦伯并不是唯心论者。韦伯明确指出,促使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除了精神因素,还有制度、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同时,韦伯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用并没有夸大,他认为其作用仅限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之初。

    2016年02期 v.43;No.17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伦理学研究

  • 道德说教及其泛化思想批判——一种伦理教化的当代反思

    刘海龙;

    伦理教化不仅是个体德性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当代伦理教化呈现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剥离的说教趋向。过度的道德宣传与说教在现实中引发道德泛化困境,并从动因、行为与评判等多维度影响主体道德价值取向,阻滞伦理教化的实际推行。道德说教的泛化困境,表明了伦理教化的"应有之义"与"实然效用"之间的现实沟壑,同时也显现出深值于传统伦理思想历史流转过程中的诸多弊病。而道德效用的真正发挥,依赖于德性与生活的相互融合与贯通。伦理教化对于现代性社会的良善调适,必然要求超越道德说教,寻求复归理性的实践价值。

    2016年02期 v.43;No.17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建国后的英模评选与英模精神的伦理价值

    张明师;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豪迈气概孕育了英雄主义情怀。英雄模范人物的纷纷涌现,既是这一时代背景的必然产物,又推动了英雄主义的传播与流行。从伦理角度来看,英模精神可以划分为"至人"模式和"硬汉"模式两种类型。从英模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可普遍性原则"是英模精神社会伦理化的关键所在。过高的道德标准会削弱英模精神的"可普遍性",进而导致"至人"模式的尴尬。硬汉模式则强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超越,进而提供了一条由个人通过自我努力获取道德魅力的现实途径。

    2016年02期 v.43;No.17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行政伦理研究二十年及热点问题分析

    赵晖;朱紫祎;

    我国学术界对行政伦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致可以分为探索、发展和相对成熟期三个阶段。总体来讲,研究成果虽带有西方的思想印记,但其成果丰硕、特色独具,其研究尚未真正达到成熟,不足之处相亦对明显。行政伦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行政伦理的科学内涵、制度伦理及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等方面。对20年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推进行政伦理的学科建设意义重大,也可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02期 v.43;No.17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费孝通和中国社区研究:历史功能论的实践

    袁磊;孙其昂;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区的研究,以江村为起点,从乡村到小城镇最后拓展到全国层面,既是一个探索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道路的经验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开创和升华历史功能论的理论创新过程,更是一个实现自己志在富民的理想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心路历程。要深入理解历史功能论,就需要追溯它的发端、形成和升华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深深地嵌入在他对中国社区经验研究之中。历史功能论的建构超越了静态的功能理论,强调历史、文化、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融合,并且融入了能动性的色彩,最终形成了动态的和辩证的功能理论。

    2016年02期 v.43;No.17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权力结构视域下村庄层面精准扶贫瞄准偏离机制研究

    李群峰;

    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村干部权力寻租等瞄准偏离现象,其根源在于精准扶贫工作尽管代表明确的国家意志,但在村庄层面仍然无法避免以村干部为中心微观权力场域的干扰,多层委托代理、政策信息不对称、权力干预参与悖论和权力差序格局等基层治理结构缺陷造成在村庄"最后一公里"处的瞄准偏离。在瞄准偏离纠正机制设计方面应采取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增加扶贫项目信息透明度和引入外部第三方监督等措施来改善贫困农户在村庄权力结构的地位。

    2016年02期 v.43;No.177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中外股权合作、无形资源优化与国际竞争力提升——基于无形资源理论对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剖析

    魏涛;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改革是一项以股权合作为纽带、以获取境外优势无形资源为目的、以国际竞争力提升为导向的战略举措;战略引资这种股权合作形式是在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中资银行促进自身无形资源优化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鉴于无形资源存在形式隐默性、发挥作用适配性和积淀长期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获得境外优势无形资源,宏观层面银行监管部门在制度设计上应鼓励中外双方适度加深融合,微观层面中资银行应着眼于无形资源整体,并注重对优势无形资源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2016年02期 v.43;No.17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下双元性创新能力生成机制

    李俊华;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企业必须积极嵌入到某个网络节点,才能充分利用和获取创新所需要的内外部资源。在运作当前事业和适应未来变革的压力下,企业双元性创新能力不仅依赖于内部创新资源,也受所嵌入网络的资源、能力及其关系的影响。基于成熟领域和新领域的双重需要,企业应洞悉内外部网络效度及其关系治理的变化,将组织发展的内部逻辑与外部逻辑联接一体,建立适应企业网络特征和变化的双元性创新能力生成机制,为提升双元性创新能力寻求新的路径。

    2016年02期 v.43;No.17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十三五”规划的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秦国民;刘子晨;

    随着近年来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全省在公共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和残疾人保障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不相适应,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不平衡、不公正问题仍然突出。为此,应当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统筹水平,建立和完善实现公共利益的体制机制。

    2016年02期 v.43;No.177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深化废弃物污染防治

    赵国党;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暴露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迫切要求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动态治理。有效动态治理的逻辑思路是:在准确把握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特点的基础上考察其存在的缺陷;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框架之中嵌入静脉产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深耕与挖潜进而构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跟踪废弃物运动路径,找寻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则是深化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前提。

    2016年02期 v.43;No.177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法制和人文观照

    张河顺;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被提上日程,而消费者权益的法制保障是衡量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在食品与药品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因其与民生的密切关系,消费者权益的法制保障更为引人关注。获得安全和价格适中的食品和药品是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利,然而现实中的食品侵权层出不穷,为全面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大力倡导道德与社会的良性回归,建立完善有效的消费者权益法制保障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全面、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

    2016年02期 v.43;No.17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责任保险在多元化的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机制中的地位

    张乐;

    现代社会处于风险社会,职业伤害、食品安全、交通事故、产品缺陷、环境污染等大规模侵权事件频发,现有的传统侵权损害赔偿方式已不能实现对此类事件造成的损害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济。为应对大规模侵权事件造成的损害,多元的赔偿机制随之形成,包括设立赔偿基金制度、借助社会保险制度及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这些机制并存的前提下,多元赔偿机制之间应当适用的模式即应当以何种赔偿制度为主导,成为大规模侵权赔偿领域面对的新的课题。在对国外相关领域的实践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梳理出国内外学者之间对此问题的观点基本有两种:主张以设立赔偿基金为主导或主张以责任保险制度为主导。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围绕责任保险自身的机制特征,从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多元赔偿机制中作为主导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角度论证,得出结论:多元赔偿机制应当以责任保险为主导。

    2016年02期 v.43;No.177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石油市场

    张广翔;邓沛勇;

    19世纪下半期,俄国工业化开启后石油工业迅速崛起,凭借资源、技术和政策优势,石油工业飞速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都无法与之匹敌,俄国工业革命进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石油消费市场是石油工业最终环节,市场范围和容量决定生产规模和内容,对俄国石油工业而言,国内外市场同等重要,国内市场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前提,国外市场则是石油工业繁荣的动力,国内市场的完善彻底击溃美国煤油,国外市场的强化使俄国石油工业曾一度左右世界经济。在石油工业发展过程中,外国公司凭借其优势垄断俄国国内外石油市场,虽为摄取高额利润抬高油价、控制运输和仓储设施,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俄国石油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2016年02期 v.43;No.177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世纪英国加莱铸币所兴衰之历史考察(1363~1450)

    崔洪健;

    加莱原本是法国的领土,但在百年战争中被英国占领。为了支付当地驻军和城市管理者的工资以及发展羊毛贸易,英王于1363年在加莱设立铸币所。加莱铸币所的管理受到英王的高度控制,其货币铸造主要集中在1363~1404年和1422~1450年两个时期,在第一个阶段主要铸造金币,而在第二个阶段主要铸造银币。加莱铸币所在增加英王财政收入和英国本土货币流通量以及维护加莱驻军的稳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6年02期 v.43;No.177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指谬——兼驳白鸟库吉“抹杀论”和内藤湖南“加上原则”(之二)

    张国安;

    "层累说""抹杀论"和"加上原则"是中日三大史学巨擘关于华夏上古史相互映衬的重要理论,它们屡遭批驳却至今屹立不倒,长期被学界奉若圭臬。它们只是没有完成论证的假说,不仅违反逻辑学的一些基本准则,还存在着不少的逻辑谬误,仅仅具有想当然的或然性,是在各自选定资料范围内的偶然排列。从实质的历史角度考察,他们论证的史学逻辑也难以成立,根本不具有实际发生的历史可能性。作为"疑古思潮"理论基础的三说既然如此荒谬,那么现在就到了"终结疑古"之时。

    2016年02期 v.43;No.177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近现代日本女性教育权益发展探析

    张冬冬;

    日本是亚洲较早实现近代化的国家,这与教育事业、尤其是女子教育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但是,日本政府主导而发展起来的近代女性教育,其宗旨是为了培养良妻贤母,大大曲解了女性的教育权益。现代日本女性真正获得了受教育的权益,女性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成果显著,但"良妻贤母"女性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存在。

    2016年02期 v.43;No.177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马华侨与1928年“济南惨案”

    夏玉清;

    1928年的"济南惨案"是日军精心策划侵略中国的重要一环,亦是日本侵华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该事件在新马华侨社会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新马华侨掀起的海外华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进行了华侨社团的动员和组织华侨筹赈灾民、抵制日货以及为蔡公时塑像等活动,新马华侨的反日行动成效明显,不仅为受伤军民提供及时的救助,而且对中国国内的反日运动和对日交涉提供支援。同时,反日运动也促使新马华社各"帮群"在共同的外敌下团结起来,为中日战争爆发后支持中国抗战奠定重要基础。

    2016年02期 v.43;No.177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秦岭乡村小说研究[笔谈,3篇]

  • 论秦岭的农村题材小说

    刘卫东;

    <正>秦岭的创作一直关注当下农村问题,跟学者描述的"‘中国经验’的历史解构"~([1])的新世纪农村小说发展样态发生共振,同时,反映出的农村现场诸多矛盾纠葛以及叙事主体的价值观,又具有独异个性,因此,已经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正如新世纪农村题材小说拓展过程中遇到的"多元分化的碎片世界"~([2])一样,秦岭不得不面对转型后农村纷纭复杂的现实,并在写作这个精神博弈的场域中构建自我。判定创

    2016年02期 v.43;No.17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秦岭乡村小说的“借命”主题

    隋华臣;

    <正>一个人在西北黄土地的一隅崖畔上静静地圪蹴着,凝视下面因干旱而龟裂的土地和村庄,时而叹息,时而沉思。他为这里人们的生存困境而叹息,又对造成这困境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这个人就是秦岭。在乡村小说创作中,他常常以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目光,将这片黄土地上人们的生存困境集结起来,而暗藏在这种生存困境背后的集结号便是"借命"。在秦岭的印象里,"借命,太古老了,又真是太新鲜了,像出土文物……早先的主题多与娃娃亲、两换亲、招上门女婿、领童养媳、借腹生子有关,大意多是女娃赶不成骡子、男娃娶不上婆子、两家人借个

    2016年02期 v.43;No.177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秦岭乡土小说的历史内涵与反思

    张慎;

    <正>系统阅读秦岭的小说,不仅使我重新忆起在兰州读书时所遇到的那些面颊棕红、口音钝讷的甘肃农民;天水这个美丽得让人遐想的地名背后,生活的干旱、焦苦气息也再次扑面而来。更重要的是,秦岭的小说重新唤醒了我在挣脱农民的贫苦命运过程中所经历、体验的艰辛和疼痛。"皇粮"、"教育附加费"、"提留"、"乡联防队"……一个个渐渐被历史抹去、被人们淡忘的概念、名词,却记载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农村教育所曾面对的苦难、负重和血

    2016年02期 v.43;No.177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符号学研究

  •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符号语境论

    张碧;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遵循的整体论传统,使其将关联性语境论和差异性语境论两种语境论类型作为其基本符号学实践途径。同时,为克服差异性语境论的功能性缺陷,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发展出的指称物语境论使其对符号语境论的理解和运用得到进一步延伸,从而使其符号学实践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历史社会现实为考察对象的传统立场。

    2016年02期 v.43;No.177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文选》所录骈文名篇《六代论》之作者辨疑——兼论曹冏假托《六代论》于曹植说不足信

    力之;

    昭明太子录《六代论》而署名"曹元首"没有问题,何焯之曹植作说则似密而实疏。从研究方法的层面上看,其最大的问题是忽乎辨别"虚""实"之轻重。以"元首不以文章名世,安得宏伟至此"为证明作者的关键,未免过虚之嫌。刘盼遂先生之捍何说,以谢皋羽《西台恸哭记》内隐作者"危心遁辞"证《六代论》说及曹植身后事亦如此,乃百密一疏,失之更远。曹志说曹冏"以先王文高名著"而"假托"之,不足为信。学者以此作为古人"假托"之例,未达一间。

    2016年02期 v.43;No.177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世贞晚年“格调”的深化与坚守

    鲁茜;

    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是对明诗史、明诗评价重大关节点问题。王世贞晚年"格降而博求其变",对格主"沉思"、"情实"、"辞达"、"调和",对调主"调畅"、"恒调"、"风调"、"调外之味"、"达"、"适",诗还赞陶谢、白苏,文还赞六朝、韩柳、欧苏,实质是集大成以"适""用"。他晚年建立明朝盛世文学的格调本旨、重法度没有改变,对格是深化与坚守、调是具体与善用,尊唐抑宋为惜格。"格调"本质是朱明复现汉唐的礼乐规范与艺术表现,是七子派复古原点。王世贞代表明文化世运隆盛最高成就,处集大成与明诗矛盾质变点,而非明末钱谦益的总结破立时期,王世贞晚年格调有其价值、局限、本质与原因。后七子派中坚李维桢论弇州"少年未定之论"与"晚年定论"史料,确定明人已有此说,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意义重大,但涉及问题复杂且多,离解决尚远。

    2016年02期 v.43;No.177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文艺与意识形态共生的标本——从曲波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三次改编说起

    王晓丽;

    当代中国文艺与意识形态有着同构、解构的共生关系,当代文艺参与了新国家建设和历史大叙述的构造,另一方面,作为有着叙述传统的表意实践,文艺又无法保证政治和历史叙述的整体性。《林海雪原》的三次改编即是折射文艺与意识形态复杂关系的一个标本。革命通俗小说《林海雪原》自1957年出版后,不断地以话剧、京剧、电影等艺术形式进行传播,其中"智取威虎山"部分的改编有1960年的电影版本、1970年的样板戏版本和2014年的电影版本。三个文本的演变折射出艺术受限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规约,但又以其叙事传统和新语境的要求而拒绝历史大叙述的统一性。

    2016年02期 v.43;No.177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生的追求及其悖反——对路遥长篇小说《人生》的再解读和文化思考

    陈文婷;

    《人生》的经典性在于体现了路遥对社会转型时期"城乡结合"地带知识青年人生之路的思索,高加林的角色体现了作者现实理想的追求。现实中的路遥通过奋斗进入城市,却在文本建构中让高加林在奋斗后又回到了农村,文本建构和作家理想之间相互矛盾。为了弥合社会审美与文本建构的缝隙,作者通过话语权力的介入和爱情书写的潜在表达,努力在追求社会审美的同时彰显其现实理想。

    2016年02期 v.43;No.177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英国前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

    姜士昌;

    牧歌在中古晚期才传入英国,但一开始就表现出与本土语境相融合的倾向。这些早期牧歌不但体现出英国诗人的本土意识,还表现出较强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最早用英国方言创作传统牧歌的是亚历山大·巴克莱,他的译介和创作让英国诗人真正领略到田园诗歌的独特魅力;受其影响,更多有才华的诗人加入到田园诗歌的创作队伍,他们在全面译介古典牧歌的同时,更加大了创作革新的力度。这些早期牧歌诗人共同开创了"新阿卡迪亚"牧歌风尚,为即将到来的英国田园诗歌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02期 v.43;No.177 17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一、本刊在线办公系统将于2016年正式开通使用,7月1日后将不再接受电子邮件的直接投稿方式,只接受在线投稿。欢迎新老作者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本刊主页:http://hnsk.cbpt.cnki.net)。在过渡期间,作者仍可将稿件电子文档发送至各学科编辑邮箱:[哲学,经济,管理]zhangjialu@126.com;[政治,历史,法学,教育]hnsfdxxbbjb@163.com;[语言,文学]hailin10716@163.com.二、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

    2016年02期 v.43;No.17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运虎美术作品

    赵运虎;

    <正>~~

    2016年02期 v.43;No.177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