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学研究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

    高继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面向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015年06期 v.42;No.17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未果的原因新探

    郭根山;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未果的原因有三:第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崇拜和理论依赖,对理论创新不自觉、不自信,使他没有能够沿着正确的理论探索继续前进,没能把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等问题的理论探索深化一步;第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展开得不充分,毛泽东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属性了解不深,他仅仅能够认识到商品生产、商品经济是能够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具,而不能认识到它们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第三,时代主题转换展现得不明显、不充分,毛泽东没有能够认识到苏联模式在中国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是因为它与中国国情不适,而且更是因为它已经开始不适应时代主题转换的要求。

    2015年06期 v.42;No.17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平衡中的公民意识价值追问

    郭力源;

    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是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议题,如何适度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公民意识体现的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在平衡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关系上既是缓和二者矛盾的"调和剂",也是促进二者平衡的"催化剂";通过公民意识协调的个人权利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呈现的是动态稳定和良性循环的状态,因此,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从经济、教育、政治等领域构建一个立体多维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015年06期 v.42;No.175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趋势

    王中旗;

    基层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发源于农村,村民自治促使中国在基层社会普遍实现了民主自治。村民自治在3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当前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要求了,社区自治成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中国农村社区自治是村民自治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发展,它意味着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让公民能够更自由、更切实地行使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并更平等、更公正地维护和增进合法权益,从而为包括户籍农民和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农村社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开放自由、和谐稳定、民主包容的利益协调机制。农村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必将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从而构建起全体农村社区居民平等参与和共建共享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2015年06期 v.42;No.17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论马克思自由理论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超越

    刘怀光;马艳艳;

    "自由"不仅是西方自由主义的主轴线,也是马克思整个学说的核心和灵魂。西方自由主义不仅是单纯的政治思潮或理论体系,而更是一种围绕"自由"各种观念、理论及其实践构成的文化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主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实现了对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哲学自由主义的批判,并进一步把自由主义引向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完成对自由主义各个方面的超越,最终建立了马克思的自由理论。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是一种人类解放式的自由学说,其内在逻辑解决了自由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指明人类解放的根本在于不断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又是历史主义的自由主义,它实现了对自由主义之自由的超越,完成了对自由的历史主义的界定,即自由是不断超越此前状态的历史性活动。

    2015年06期 v.42;No.175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神圣家族》与经验事实的历史及其认知方式

    高惠芳;

    无论是对哲学的批判,还是对哲学的批判的批判,它们都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水平。在马克思看来,要素分析一旦脱离了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事实",哪怕一点点,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还仅是哲学的批判,那么,群众的"利益"就会突破"思想"的利益的现实界限从而构成两者的对立,就仍然不能通达实践的唯物主义。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水平相当程度上受制于论敌的水平,因此,针对批判的批判的理论研究,必须增加一个维度——政治经济学的经验因素的批判分析,这是剖析鲍威尔的秘密所在。

    2015年06期 v.42;No.175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赫尔德的历史主义解释学

    陈艳波;张雨润;

    在普遍主义盛行的启蒙时代,赫尔德的解释学强调和尊重本文的历史性,并且认为理解就是要还原和回到本文的历史性,这在当时是极具洞见且难能可贵的,这种历史主义的解释学思想对后来解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从现代解释学的观点看来,如果只强调本文的历史性是不够的,理解者自身也有其历史性,而且恰恰是理解者自身的历史性才使得理解活动得以可能。

    2015年06期 v.42;No.17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语言意义的技术性因缘——基于当代的一种分析

    肖娟娟;

    语言意义是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在被称为技术时代的当代,"语言意义的技术性因缘",是语言与技术的复杂互动关系中蕴含着的一个往往被忽视的深层问题。若循梅洛—庞蒂的语言现象学,语言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以身体经验为"基础"的语言意义显现于"表达"。作为语言意义"基础"的身体经验,因其结构要素的技术规定性而充满着技术性规定;以身体经验为"基础"的语言意义"表达",因其增生效应、交流功能与权力特征的技术规定性而充满着技术性规定。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意义的技术性因缘,在"基础"与"表达"层面获得着某种确证。确证语言意义的技术性因缘,并非主张语言意义的技术"决定",而是旨在申明,在语言意义的众多因缘中,技术是不可忽视的"座架性"因缘。

    2015年06期 v.42;No.175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尊道贵儒观:葛洪之道儒关系论

    陆爱勇;

    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愈加明显。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从而符合人之精神需求,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主题,也是两晋时期的葛洪直面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使命。他在批判玄学弊端的过程中,又吸收了玄学的思想,主张道家与儒家、自然与名教的综合与融通。他确立"道"之本体,推扬自然主义,主张"天性之慈",秉持"尊道""贵儒"之态度,彰显其尊道贵儒的价值追求。

    2015年06期 v.42;No.175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民法典编纂中信用权保护模式的立法选择

    尚国萍;

    信用乃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权是民事主体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享有的一项独立人格权。从我国《民法通则》的制定到《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均未规定信用权,凸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民事立法层面对信用利益保护的不足。信用与名誉是两种不同标准的社会评价。司法实践中通过名誉权制度对民事主体信用利益进行间接保护的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诚信社会的迫切要求。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积极确立信用权制度,强化民事主体信用利益的法律保护,对完善现代民事权利体系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5年06期 v.42;No.175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建

    李宝军;隋卫东;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突破了债的相对性理论,印证了债的不可侵性观点,该制度应该得到客观的修正和全面的衡平,此举是维系和稳定民法体系的关键,也是整合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重要切入点。在我国,应坚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法定化原则,严格该制度的构成要件,根据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具体行为模式进行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具体范式设计。

    2015年06期 v.42;No.17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论民事纠纷信访调解及其司法确认

    杨国平;

    信访部门针对民事纠纷信访案件导入调解机制,是疏导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民事纠纷信访调解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启动机制,是法院调解的辅助机制。"安定性"与"公正性"是民事纠纷信访调解的双重价值目标。信访部门对民事纠纷信访案件要按照不同的纠纷类型分类处理。民事纠纷信访调解的效力归结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院调解的效力之中。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是激活信访调解功能的现实需求。法治是民事纠纷信访调解的最终归宿。

    2015年06期 v.42;No.17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著作权法修订视阈下视听作品概念之界定与厘清

    张春艳;王江一;

    从国际立法趋势看,将视听作品概念引入《著作权法》已是大势所趋。界定视听作品概念须把握几点:"须由系列相连的影像(或者活动图像)构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不要求有伴音;可以规定"固定"要求,也可以不规定"固定"要求。本着兼具技术中立、措辞简练、晓白和包容性的原则,从作品特定的表达方面考虑,视听作品应被定义为"由一系列彼此相关联的(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影像组成,借助适当技术装置可供视觉和听觉(如有伴音)感知的作品"。

    2015年06期 v.42;No.17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研究

  • 新型城镇化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河南省为例

    罗来军;王永苏;

    运用Chenery发展模式分析可知,中国的城镇化潜力很大,河南省潜力则更大,可以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能够创造巨大内需并引领"新四化",有助于克服制度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陷阱。河南省应通过发展新型城镇化更快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革除城乡二元体制等制度障碍;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四化"的引领作用;注重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并促使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完善结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保护环境并发展低碳经济。

    2015年06期 v.42;No.17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平衡研究

    刘新同;

    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组织内部两种不同的创新方式,如何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而选择或者侧重这两种创新方式,从而使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提升企业绩效,对企业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两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和协同关系,平衡这两种创新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判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适当地将稀缺的优质资源分配给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使得企业不仅能同时进行这两种创新,而且还能做到这两种创新的动态平衡。

    2015年06期 v.42;No.17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西方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的经验及启示——以英国、美国、德国为例

    阎宇;孙德超;

    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现象较为突出。从世界范围看,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属于世界性的、全局性的难题。在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主体层面、资金层面、体系层面积累了许多积极的经验。其中,英国、美国、德国分别形成了政府导向、市场导向及社会导向的服务模式。借鉴英国、美国、德国的积极经验,我国应明确公立医院的性质,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突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科学引导和规范;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政府主导下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调社区参与,注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

    2015年06期 v.42;No.17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研究

  • “两个和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一个新认识

    王四正;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在经历了实践的认识功能选择和价值功能选择之后,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理论。在面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境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如同一把尖刀一样,直刺这些困境的要害。他们提出的"两个和解"的思想,为引导农村破解生态困境提供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同时,在如何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解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给予我们方法论上的直接启示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不断扩大农民与自然、农民与农民、农民与农村社会的交往,积极扬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遭遇的自然异化和人的异化,从而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双重和解,迎接农村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2015年06期 v.42;No.175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的阻滞与排解

    韦留柱;杨盼盼;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在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产权制度、农民意愿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阻滞因素。为了实现农民从土地上有序退出,必须着力做好这几方面:理顺农地产权关系,确保农民退出土地利益不受损;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充分尊重农民土地退出意愿;打破城乡壁垒,改革二元分割体制,为农民土地退出创造有利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消解农民后顾之忧。

    2015年06期 v.42;No.17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实务社群:新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新理念

    侯宏伟;高雪莲;

    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正由技术管理转向不断改善各方关系累积社会资本的关系治理。无论是公私合作伙伴的PPP模式,还是财政投入为主"建管用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均需要从技术管理和关系管理两个层面,建立起基础设施专项管理实务社群,增强民众参与意识,管好用好基础设施。

    2015年06期 v.42;No.17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西周政治制度

    李默海;

    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在夏、商两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归因于其合理、有效的国家治理。在经济生活治理方面,西周贯彻"敬德保民"的政治方针,使民耕者有其田,注意减轻佃农经济和劳役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和繁荣商业活动;在政治生活治理上,宗法分封制不但构筑了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封建制国家,而且维持了政权稳定与社会和谐;在社会生活治理上,西周综合运用法治和德治两种手段,建构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治理机制;在宗教意识形态治理上,周人发展了殷人对"天"的信仰,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新的天命思想,为周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找到了新的合法依据。

    2015年06期 v.42;No.175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清代的畜牧技术

    程新晓;

    清代畜牧技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成就。清代在饲养管理方面更加注重精心饲养,饲养管理上的规定也增加了很多;在畜种改良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阉割技术进步很大,阉割技术以母猪的"小挑花法"为代表;清代在相畜术方面主要是继承前人的经验;在兽医技术方面,不仅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且在兽医理论上也有了新的进展。

    2015年06期 v.42;No.175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廿二史考异》之“考异”特点

    刘玲;

    《廿二史考异》之"考异"有"考证纠谬"和"考察比较"的双重意涵。考证视野开阔、纵横钩贯。以订误为引对史书书法义例、史实前因后果、问题来龙去脉、舆地及官制变迁沿革、学术源流流变分野等进行了宏观考察、论证和辨章;重视证据,援据出入。钱大昕虽强调资料的广采,但慎用小说,也较少使用无稽的理校之法;既博且精,拾遗补缺。不仅校正史,也校注书,补注也很多;佐以金石,超轶前贤。既以金石正史之讹,也以金石补史之阙。

    2015年06期 v.42;No.175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庚子年间伊犁地区中俄交涉事件考析

    章成;

    庚子义和团事件期间伊犁将军长庚与俄国驻新疆领事在伊犁地区效仿东南互保达成保护协议。但俄国领事仍以保护商民、领事为由,企图私自请兵入驻新疆伊犁诸城。长庚、饶应祺在俄兵已到边卡的不利局面下,紧急通过新疆各地方官与俄国领事进行磋商,避免了一场潜在的战事。此后,俄领事又再提出运炮入境、借地驻扎等请求,通过周旋,长庚在回绝了俄领事部分请求后,成功平息边衅事端。交涉事件的发展始末,展现了长庚、饶应祺等人的信息沟通渠道及组织联络方式。这次交涉的成功对新疆社会安宁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06期 v.42;No.175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学中源”说与晚清早期驻外使节的文化心态

    刘常青;

    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西学中源"说曾对晚清国人的文化观念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一批中国人,早期驻外使节通过在西方社会的考察与学习,对"西学中源"说给出了不同层面的解读和阐释:既有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基础的,也有将其改进为"西学东源"的,甚至有转变为文化多元观的。这一现象反映出中西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情况下晚清士人在两种文化抉择上的复杂心态。

    2015年06期 v.42;No.175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与他人相遇:朱迪斯·巴特勒文化身份研究的伦理维度

    孙婷婷;

    "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是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身份研究的重要问题。早年巴特勒提出消解身份的激进主张,但近几年日益寻求身份团结,转而结合犹太传统和福柯伦理思想来修正个人主义。巴特勒的新身份主张视"自我"与"他人"为主体间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个主体间既有温暖关系又难以避免相互伤害。巴特勒主张当伤害发生时,应当避免以暴制暴,而当视为与他人相遇的特殊机会,重构"人"的身份。

    2015年06期 v.42;No.175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叙事学的建构

    王振军;

    中国叙事学的建设已经成为学界积极讨论的理论话题,讨论中国叙事学应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叙事学是兴起于上世纪的西方理论话语体系,经典叙事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深刻影响,当语言学这个"引航科学"由于过渡开发而失去动力时,结构主义叙事学必然走向衰落,由于引进众多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叙事学进入后经典时期并显示出跨学科、跨文类、跨媒介与跨国界特征。但跨国界并没有实现跨文化,中国叙事学研究的现状和中国作为叙事作品的"大国"并不相称,同时中国叙事学的建构也是中国文论研究防止趋同性,强调差异性,向中国文学传统、文化传统、民族传统回归的要求。中国叙事学的建构要立足于中国叙事作品,整理中国叙事传统,钩稽中国叙事思想,建构中国叙事诗学的范畴体系,中国叙事学的建构"已经在路上"。

    2015年06期 v.42;No.175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彼得·基维的情感认知论

    王一方;

    彼得·基维将自己的美学主张称为情感认知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抛开本质主义,践行分析美学准则,通过辩论和反驳异议来论证观点;二、是一种温和的认知论,虽反对情感论者倡导的唤起论,但承认情感的作用。彼得·基维的情感认知论涉及面较广,他前期对18世纪英国经验哲学深有研究,之后在分析美学和音乐哲学上也用力颇深,研究的过程使他兼具哲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等跨学科知识。在美学理论方面,他的成果既有前沿性价值,又有整体性贡献,他独特的以分析美学探讨艺术问题的方式也为当代美学在艺术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2015年06期 v.42;No.175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周第一代应侯的诗《诗经·下武》考

    罗家湘;

    《诗经·大雅·下武》是西周早期的诗,其作者是西周时代应国的第一代应侯,创作的时间是在周康王元年十二月"酆宫之朝"上。酆宫之朝有两件大事,一是将周成王的灵位祔入祖庙,二是诸侯及四夷拜贺周康王继位。《下武》前三章是应侯在旁京参与宛食祭时歌颂周成王的诗,后三章是应侯在酆宫朝见时训导和祝福周康王的诗。

    2015年06期 v.42;No.175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邺的“高古”诗风与岭南名士人格在粤西的承传

    殷祝胜;

    "高古"为曹邺诗歌的基本风格特色,曹诗所以形成这一风格特色,既因于晚唐诗坛兴起的复古讽喻思潮的影响,更关乎唐代岭南名士人格的熏染。曹诗"高古"风格的构成因素除了其形式上多为五言古体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其思想内涵,即强烈的讽刺性与鲜明的孤寒意识。曹诗中的这种孤寒意识与刚直精神并生同在的思想特征,在唐代岭南名士身上表现得比较引人注目,可以说在许多人心目中已成为岭南名士的一种典型人格。这种人格源于粤东的张九龄等人,从曹邺的"高古"诗风可以看到其在粤西的承传,而其作为打破粤西文化蛮荒局面的标志性人物,这种承传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2015年06期 v.42;No.175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清初宋诗风管窥

    李永贤;

    清初宋诗风的形成,与明末对宋诗的接受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但明末对宋诗的接受与清初对宋诗的学习,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其内涵和特点差别很大,只有清初才具备了形成宋诗风的条件。在清初的宋诗风中,宋诗的价值才真正被发现,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诗歌风气从康熙初形成之后,一直延续并影响了清代中后期的诗风发展。

    2015年06期 v.42;No.175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铁凝小说中女性叙事的美学意蕴

    崔晓艾;

    铁凝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其小说,她笔下的女性身体书写呈现出从特定语境下女性身体的工具性书写,到女性原欲的肯定和身体美的发现,再到"沉重的肉身"向灵魂飞升这一写作轨迹。拥有多重身份的铁凝在女性身体书写时能够将个性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担当结合起来,这虽使她在进行女性身体书写时避免了尖锐、偏执,着意追求道德情感和伦理精神意义上的"大文学",但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悲观的女性身体书写倾向,也削弱了她对女性身体问题解答的深刻性。

    2015年06期 v.42;No.175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代底层叙事的文化思考——评罗伟章的长篇小说《大河之舞》

    晋海学;

    罗伟章的长篇小说《大河之舞》是关于当代底层生存的一次文化思索。小说以罗家坝半岛上罗疤子一家两代人并不复杂的生命遭际为核心,讲述了罗家坝半岛在当代生存的历史变迁。罗家坝半岛文化是古代巴人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它在起源之初就以别人的想法作为自己的伦理,到了当代,罗疤子等人对文化的破坏同样遵循着这一逻辑,都没有生成属于自己的主体性。罗传明是土生土长的半岛人,他通过引入知识理性悄然地改变了半岛文化的传统,但与此同时却又表达出了坚守的姿态,他的这种既否定又肯定的思维方式,为其文化传统构建自己的主体提供了难得的思想契机。

    2015年06期 v.42;No.175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作为莎评家的弗洛伊德

    辛雅敏;

    莎士比亚是弗洛伊德最喜爱的作家,弗洛伊德多次在其著作中评论莎士比亚作品。弗洛伊德不仅用俄狄浦斯情结解读哈姆莱特,而且对戏剧中的精神变态人物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此外,他还详细讨论过《李尔王》和《麦克白》。弗洛伊德对《李尔王》的象征意义的解读和对麦克白夫人性格的解读都可以被视为成功的文学批评实践。总之,作为莎评家的弗洛伊德为精神分析莎评的产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5年06期 v.42;No.175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菲利普·普尔曼童话小说《发条钟》的叙事美学

    李笑蕊;

    童话小说是当代英国小说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菲利普·普尔曼的《发条钟》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文本,它围绕着人性问题的讲述,在叙事上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追求。其一,故事的讲述由多个叙述者完成,在不同的讲述之间形成了叙事分层,其间有的平滑过渡,有的突然跳跃,还有的则跨越层级。其二,文本的主叙事者表现出了与隐含作者相近的观念和价值立场,它的讲述脉络清晰,节奏缓急得当,分层多样而有条理,它们一起构成了文本的可靠性叙事。其三,文本的主叙述者在叙事上同时具有不可靠性,比如,它讲述的一些事件前后矛盾、不符合逻辑;另外,关于一些事件的评价则具有过于主观化的倾向。这些充满悖论的叙事,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2015年06期 v.42;No.175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互融共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

    张浩;

    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逻辑习惯等选择、建构教学内容,较少考虑学生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现实状况。为了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内化和理解程度,教师应当从课前备课、课中讲授、课后评价等环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合作,以互融共生的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策略。

    2015年06期 v.42;No.175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实践智慧:理解、建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键

    何二毛;

    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教师教育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面对现实中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寻找分析、理解、建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键点成为必须,而实践智慧提供了这种可能。实践智慧是知、行、情、意的统一,不仅包括对理论的理解、对实践的感知和对德行的自觉,还包括对实践本身的反思。探寻教师实践智慧,建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路径在于:理论中融入实践,实践中提升理论。

    2015年06期 v.42;No.175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干部选任工作民主质量的提升

    许天心;

    民主质量是民主化的核心。提升高校干部选任工作民主质量,首先要明确干部工作民主的诸原则及满足这些原则的程度,关键是确立科学的干部选任工作民主质量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阻碍高校干部选任工作民主质量提升的因素,解决好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民主难点和热点问题,廓清高校干部选任工作民主质量提升的思路和路径。

    2015年06期 v.42;No.175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一体化

    朱松梅;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一体化发展不仅有益于高校的改革与党建工作,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者虽然在概念表述、理论基础和表现层面上有所差异,但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却又有同质性。推动二者协同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学生中的党建工作;充分利用好高校教育资源;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协同互动。

    2015年06期 v.42;No.175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师范大学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屈会超;

    <正>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河南师范大学的意见》(豫政[2015]52号),标志着河南师范大学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按照文件精神,河南省将把河南师范大学作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安排和优先支持;加大对学校的经费投入

    2015年06期 v.42;No.17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虚指名词刍议

    邱洪瑞;

    虚指名词即其指称对象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名词,思维形式里的虚概念主要由语言形式里的虚指名词来表达。据其所指的专、泛,虚指名词分虚指专名与虚指通名;据其指称对象产生的来源,虚指名词分影像虚名与预设虚名。提出虚指名词的概念可以增强语义分析能力,在相关辞书、词库中明确标注出虚指名词[+虚指]的属性,可以降低误用虚指名词的几率,提高语篇的语义辨识度。

    2015年06期 v.42;No.175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巍国画作品

    陈巍;

    <正>~~

    2015年06期 v.42;No.175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