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学研究

  •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思维

    齐卫平;姜裕富;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将法治思维引入国家治理领域,法治的价值理念、规则体系、运行机制也随之渗透到国家治理过程中,尤其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必将对国家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是互相促进的过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灵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法治化的发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着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转型时期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各种制度迟滞和政党的适应性变革能力弱化等现象,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宪法和法律权威不足、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克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困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以法治的方式解决治理中的问题和构建多元共治体系,使法治思维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

    2015年04期 v.42;No.17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情境的识别路径探析

    王天笑;

    公职人员贪腐往往从小恩小惠开始,然后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利益冲突正是为公职人员提供获得这种小恩惠的机会和条件的情境,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是把腐败扼杀在摇篮里、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而对利益冲突内涵的科学理解和对利益冲突情境的准确判定,是防止利益冲突、预防腐败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利益与冲突是理解利益冲突的关键,作为主体性要素的公职人员、作为目的性要素的个人利益、作为触发性要素的选择与判断是判定与识别利益冲突情境的关键要素。

    2015年04期 v.42;No.17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利益发展与政治认同

    高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利益发展,促进农民政治认同的经济改革和政治革命。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几个阶段,农民由于每个阶段获得的利益不同,政治认同呈曲线变化态势,从互助组的欣然入社到高级社的强迫入社甚至闹事退社,农民的政治认同与其所得利益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农民政治认同状况由利益发展状况所决定,并随利益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而动态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利益发展的促进与农民的政治认同形成了双向互动传输,在此过程中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都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因此,要维持和巩固农民的政治认同,就要不断引导农民利益向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发展,要关注农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015年04期 v.42;No.17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包容性治理的农民工市民化:逻辑与路径

    赵成福;

    从包容性视角审视,农民工市民化的逻辑在于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兼容性的公共政策,以社区治理为中心,为农民工提供与市民均等的公共服务,并不断吸纳其融入,使农民工在心理文化上产生认同感,以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和整个城市治理系统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人文关怀与差异性融合。建立城市互嵌式社区治理结构、城乡公共政策无缝隙对接机制及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体系,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路径。

    2015年04期 v.42;No.17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何谓公共性,社区公共性何以可能?

    李蔚;

    社区公共性的存在是基层社会内在秩序的基础性支撑,也是社区多元合作治理的重要保障。公共性的生长和发展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参与的过程,因此,城市社区公共性的培育需要多元主体的合作参与,社区居民、政府、社区组织等都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本研究试图建构一个社区公共性培育的逻辑架构,探索一种以个人实践为前提的可操作的公共性,寻找能够兼顾"私利"与"公"的有效途径,拓展能使每一位社区居民都有机会直接参与的公共性空间,使社区更好地承载起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

    2015年04期 v.42;No.17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与选择

    管传林;

    在社会阶层分化引发社会深刻变迁的过程中,我国治理理念兴起,社会治理实践进程加速。社会分化和社会变迁引致了社会"公平-稳定-秩序"的复合性难题、社会认同和信任的弱化、弱势群体争取公民权的抗争这些社会治理困境。破解难题走出困境的社会治理策略创新和措施选择为:坚持"发展-治理"相统一这一根本点,构建新型"公平-稳定-秩序"的基础性治理体系,走"整合-软治理"的长效道路。

    2015年04期 v.42;No.17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错案终身追究的价值取向及其与追诉时效相冲突的解决

    黄烨;

    在我国现阶段,刑事司法领域不断暴露出来的一些令人震惊、使人震撼的冤假错案,挑战着司法的权威,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为扭转此局面,重拾司法信心,对错案的责任人予以终身追责的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具有追求公平正义、确保案件质量、回归司法规律、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等积极的价值取向。但它与现有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以及法律的统一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应当适时修改追诉时效的规定,明确错案追诉的时效从错案的确定之日起计算,方可解决法律间的冲突与统一性问题。

    2015年04期 v.42;No.17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自我规制现象:经验与问题

    岳琨;

    作为现象的行政自我规制存在于我国行政权的运行过程中,完善行政自我规制制度,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裁量基准、审裁分离等正面的行政自我规制实践源于行政主体的自我制度创新,符合高效性、节约社会成本等特点。而行政执法指标制度和违法的工作责任制等负面行政自我规制实践存在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况,产生了负面影响。行政自我规制存在动力不足、有效性缺乏保障和合法性受到质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外部规制、加强行政自我规制的制度化和促使其遵循法治化。

    2015年04期 v.42;No.17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华锋;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主要存在法律体系结构上缺乏系统性,法律适用上缺乏协调性,法律体系中标准体系混乱,采用国际标准比例偏低,法律体系中监管体制存在盲点,刑法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权的核心要件,是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保障基本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要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就要从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要确保法律法规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运行,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相关配套制度,形成制度合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公众监督和权力监督等。

    2015年04期 v.42;No.173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美国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基础

    高军东;

    司法审查制度的正当性一直受到各种挑战,而"反多数难题"就是其中最有力量的一个。"反多数难题"包括逻辑上两个递进的部分,即"与宪法相悖的法律是否无效"以及"这种是否无效的判断能够由非民选的法院作出"。这种挑战认为司法审查不具备民主正当性进而不具备正当性。目前针对这一挑战的回应路径主要有宪法权威论、政治过程论、司法节制论、多数司法论和实质民主论。民主并非唯一的正当性来源,司法审查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法治"而非"民主"。"反多数"不是"难题"而是"命题",是赋予司法审查制度的使命。

    2015年04期 v.42;No.17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后危机时代欧盟产业政策的绩效评估与借鉴

    王卫东;

    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的产业政策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加快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分析发现欧盟各国的效果有明显差异。欧盟产业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表现在企业获得贷款困难、外国投资额下降、企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劳动者素质不匹配等方面。欧盟经验表明,适当的产业政策应该更具有竞争友好性和增强创新性,不断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产业政策应该关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减少过度专业化带来的风险,同时要有利于激励中小企业创新。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对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历史阶段,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04期 v.42;No.17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溢出、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

    卫颖;

    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样存在于一国范围内的区域产业转移中,而且受市场开放程度的影响,后者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加显著。技术溢出效应带来产业转入地区技术能力的提升,进而通过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相对成本效应、技术差异效应等路径作用于一国的结构变化,推动其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我国区域产业转移而言,技术溢出更重要的在于,它通过改变传统的资本追逐劳动力的要素指向,促使各生产要素实现区域间的重新配置,推动各区域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重新分工,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发展。但是,技术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存在多重限制,包括资本存量不足、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趋同等等,需要我们从资本积累、技术选择、技术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其中,建立国内产业价值链是促进技术溢出效应内化和长期持续的重要途径。

    2015年04期 v.42;No.173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临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产业布局:以郑州为例

    刘莉雪;徐寿波;

    受机场极化作用和区域经济支撑作用的影响,临空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可分为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临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产业布局的要求不尽相同。郑州作为中部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临空经济得天独厚。从航空运输吞吐量和产业结构两方面来看,郑州正处于临空经济成长期阶段,临空产业布局应以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2015年04期 v.42;No.17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中西案例对比研究

    张孟豪;龙如银;

    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能耗过大的双重影响,加之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比学习西方先进的能源管理理念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能源管理开展之前,国内钢铁企业应向西方企业学习自发地调整内部影响因素或通过外部因素的压力调整内部因素以实现促进能源管理的效果;在能源管理开展之初,钢铁企业应将能源管理体系视为系统工程,同时注重学习西方能源管理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能源管理开展之后,钢铁企业应优先注重技术节能手段提高二级能源和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能源管理措施,深入挖掘管理节能和结构节能的创新潜力。

    2015年04期 v.42;No.173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及创新研究

    张亨明;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面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国内一些地方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然而,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考虑与中小民营企业高度契合的民间融资。民间融资已成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并且规模不断扩大,但民间融资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尚未发挥应有的效用。要确立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

    2015年04期 v.42;No.17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化解途径

    肖萍;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和较强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好地克服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抵押品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在实践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电商式小额信贷、P2P网络借贷和众筹借贷等模式。政府应增强网络安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诚信融资等,进一步增强互联网金融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能力。

    2015年04期 v.42;No.17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马克思身体哲学的当代解读

    张璟;

    马克思的身体哲学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以"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为身体的生命本质,把人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个体存在与群体存在、感性存在与理性存在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彻底颠覆了意识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实现了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在身体哲学的致思向度上,马克思拒绝崇拜外在于人和人的活动的必然性、规律、定论和法则,高度尊重随机性、或然性、偶然性和意外因素的作用;拒绝追求或建构绝对的理论体系,致力于为人的现实生活做辩护;拒绝用统一的理论范式去设计人、塑造人、规制人的生活,高度尊重人的个体性、多样性和积极的能动创造活动,由此推进哲学从抽象思维走向具象思维。

    2015年04期 v.42;No.17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米德伦理学对马克思社会学说的补益

    罗建平;赵梦宸;

    马克思和米德最重要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种理想而具体的生活形式。马克思的社会学说提供了目标,米德学说则让我们清楚达到目标所必须采取的细节性步骤。米德伦理学对于马克思学说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如手段与目的、未来社会构想和个体的道德观等提供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导向,从而指导社会主义者更好地进行当下的实践。

    2015年04期 v.42;No.17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深化: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靳安广;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理论品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创始人及其后继者贯彻这一思想,并随着历史进程和实践需要不断加以阐释,使其愈益丰富深刻。马克思主义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和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中,总能战胜挫折和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这无疑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梳理分析这一思想,加强认识,深入贯彻到研究和实践中去,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04期 v.42;No.173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二程语录与禅宗语录关系述论

    赵振;

    二程语录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平时传道讲学的言论的结集,他们为了突破汉唐经学的束缚和建构新的思想体系,便采用语录的形式阐释儒家经典。这既是对先秦儒家语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当时盛行的禅宗语录影响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禅宗的心性学说,另一方面借鉴了禅宗的口传心授和面对面机锋对辨的形式。但二程语录毕竟不等同于禅宗语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传承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

    2015年04期 v.42;No.173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银雀山汉简所见风俗观念与风俗治理

    阎盛国;

    出土的银雀山汉简为研究社会风俗问题提供了新资料,渗透了早期君王重视社会风俗的观念。社会风俗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良好的社会风俗对国家发展有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风俗对国家发展有负面、消极的影响。银雀山汉简反映出治理社会风俗的三种重要思路:一是辨别社会风俗;二是端正社会风俗;三是重点整治恶俗。银雀山汉简提出的辨别不良社会风俗的具体方法极具社会价值:一是观察民众的精神状态;二是观察民众与人君的关系;三是观察民众对待公私利益的态度。治理不良社会风俗的做法是"正俗"。"正俗"的共识是教化民众,而银雀山汉简"正俗"的主张却与众不同,认为儒家的繁文缛节对社会风俗的治理有害而无益。

    2015年04期 v.42;No.17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汉代职官选拔制度对汉赋的影响

    于淑娟;

    汉代职官选拔中的征召、考选、太学等制度,对汉赋的发展都有影响。因赋征召的尊荣使司马相如、扬雄等成为文人仕进的显例,形成了有汉以来文人献赋的传统,推动了汉赋的创作;选试制对官吏文字水平的要求,使汉赋因其增智广识、记诵文字的实用功能,扩大了传播面,同时培养了创作群体;东汉以班固为首的赋家多出于太学,太学中的经学教育为汉赋提供了艺术渊薮与创作基础。汉末鸿都门学制度被士人抨击,再次强化了扬雄"雕虫小技"的赋论,对本已呈衰落之势的赋体产生了消极影响。

    2015年04期 v.42;No.173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近代铁路与华北内地煤矿的现代转型——以1906~1937年豫北地区为考察对象

    唐金培;

    近代铁路交通的兴起,为华北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不仅促进了华北内陆地区与沿海沿江地区间的经贸交流,而且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现代转型。华北内地煤矿企业的现代转型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以铁路为主导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天候、大规模、长距离、低运价的铁路交通不仅刺激了华北内地煤矿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而且促进了华北内地煤炭运输结构的优化和销售网络的拓展。

    2015年04期 v.42;No.173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拿破仑与欧洲犹太人的解放

    贾延宾;

    作为法国大革命时代影响欧洲历史的风云人物,拿破仑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带给了他统治区域内的犹太人。拿破仑以革命性的方式解放犹太人,并赋予他们以平等的公民权。同时,拿破仑又对犹太人进行改造,希望他们同化于当地社会。拿破仑对犹太人的政策对犹太人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犹太人的解放进程。犹太人因此走出隔都生活,开始大规模参与欧洲经济生活,职业领域逐渐扩大,社会和文化融入的进程得以加快,逐步同化于所在国的主流社会之中。

    2015年04期 v.42;No.173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选》学研究

  • 关于《文选》篇题和卷目的差异与其文献价值问题

    力之;

    《文选》中存在着30处篇题与卷目之差异,向几不为学者所注意。这一现象本身,其对进一步弄清作家之"集"何以与《文选》所录同一作品篇题存异、重新检讨此前忽于这一现象而断《文选》录文所自主要为先代总集说与《文选》成书"仓促"诸问题,均有着重要的文献意义。不仅如此,考察这一现象对我们探究梁代以前编总集与别集时之诗文篇题如何,就篇题言——这些诗文入"集"前的情况怎么样等等,同样有着难以替代的学术价值。

    2015年04期 v.42;No.173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选》李善注引《韩子》考论

    刘群栋;

    《文选》李善注征引之书不下一千五六百种,而其中很多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已经不载。我们可以《文选》李善注引《韩子》为例,探究李善在不可能见到全部原书的情况之下,如何征引注释《文选》。《文选》李善注征引《韩子》的引文次数复杂而又难以确定,既有版本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误计的因素。我们在统计引书书目过程中,需要将引书内容参照不同版本进行逐条核对,仔细辨别,才能统计出相对准确的数量。李善注引《韩子》的内容除了来源于《韩非子》原书,还来源于类书。由此可见,李善注《文选》时,所引之书未必皆出自原书,为省繁劳,充分利用现成的工具书——类书来进行注释工作是完全可能的。通过李善注引《韩子》的具体条目,我们还可以发现李善注的一些注释特点,那就是李善注除了点明典故来源外,还紧扣所注释的文章的原意,力求贴近文章本文。

    2015年04期 v.42;No.173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中国文学研究

  • 试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道”的意蕴

    张立克;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首篇,"文为枢纽之首",如何把握篇中之"道"的准确内涵,关系到对整部《文心雕龙》的解读,是理解刘勰文学(广义)起源思想的重要基础。前贤多视《原道》篇中之"道"为道家"道法自然"之道,文章认为《原道》篇中之"道"内涵丰富,兼综儒、道两家思想,刘勰受玄学"自然"为体,"名教"为用思潮的影响,为儒家"人文"之道找到本体论性质"自然之道"的理论支撑,使其重新获得了权威性的解释。

    2015年04期 v.42;No.173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清代词人的评价

    魏红梅;

    清词,作为词坛"中兴"的一个阶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表明了自己对它的态度:对于清词整体,王国维是不看好的。而众多的清词作家,如朱彝尊、王士禛、张惠言、谭献、王鹏运、况周颐、周济等,王国维也都或多或少地给予了批评,但有一人除外,那就是纳兰性德。王国维对纳兰的评价很高,把他誉为"国初第一词人"。但是另一方面,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本词学评价体系中也存在着的一些缺失,如过度推崇北宋词而贬低清词、评价带入过多个人感情色彩等等。

    2015年04期 v.42;No.173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礼拜六》的文学史价值

    侯运华;

    民初期刊《礼拜六》具有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其休闲文学的自我定位、关注读者期待的立场与促动鸳鸯蝴蝶派形成等建构起风貌特异的文学场域;其刊登图书广告、外国作家照片与作品插图,刊载翻译小说和官方公告等,则凸显出传播文学信息、营造文学氛围的努力;其对白话文的刊载、对新思潮的宣传,刊登白话诗歌、颂扬新女性的行为,表明该刊对新文化运动是有所呼应的。而无论明确是否受酬、作品与作家的外语命名,还是时代意识的强化,抑或是猎奇觅趣的整体风格等,均成为海派特征。辨析这些内蕴,才能对《礼拜六》的文学价值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2015年04期 v.42;No.173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具的悖反及其象征——论李锐小说集《太平风物》中的现代忧虑和反思

    李晓筝;

    农具系列是当代作家李锐以农具为题创作的十四个短篇小说。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农具、土地、乃至以此为生存条件的农民,都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其标志在于:这些农具都失去了原有的躬耕功能,呈现出明显的悖反性质;村子里的土地或者被重新开发,或者只留给老人耕种,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青年进城打工,却留下了令人唏嘘的故事。老一代农民对土地有着依依不舍的感情,他们现代工业面前,既没有躲避,也没有盲从,反而表现出了最可贵的从容,很好地传递了作者对现代工业发展的忧虑,为读者提供了思考的契机。

    2015年04期 v.42;No.173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外国文学研究

  • 艺术真实的价值诉求及其学科维度

    贾怀鹏;

    从跨学科视野考察艺术真实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揭示艺术真实背后隐藏着价值诉求。正是种种隐含的价值诉求使得艺术真实偏离了事实本身,也损害了艺术自身的名誉。艺术在真实方面并非无所作为,艺术真实有科学真实所不能企及之处:对于情感体验的表现和召唤。

    2015年04期 v.42;No.173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席勒的多重时间信仰:哲学家的时间观

    盛百卉;

    在新旧交替的启蒙时代,每个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显或隐地关涉时间问题。席勒具有一种集科学的时间观、诗人的时间观、哲学家的时间观于一体的多重时间信仰。本文着重探讨其头脑中作为哲学家的时间观念,揭示出席勒时间思考的三个阶段:准备期、爆发期、沉淀期,以及重要思考成果:个体存在的二元等级、人类存在的双重面向。

    2015年04期 v.42;No.173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安提戈涅”悲剧的必然性——以中国传统故事“缇萦救父”为参照

    朱洁;

    从法律的视角,以一个真实发生在中国的"缇萦救父"案例来对比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悲剧人物"安提戈涅",对于矫正读者对悲剧英雄人物的惯性赞美有一定价值。缇萦与安提戈涅虽都是以爱之名对抗成文法,在矛盾冲突中体现出中性甚至男性气质,但从淳于意与波利尼西斯的所犯罪行,主人公行动的真实动机,诉求实现的社会后果分析及主人公思想及行动是否理性分析可以对比得出结论——安提戈涅的悲剧有其必然性。

    2015年04期 v.42;No.173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观念的力量及其变异——论福克纳小说《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中的女性叙事

    赵波;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是一篇名气虽然不大,但却非常独特的文本,它以娜西萨的情书事件为核心,兼及美国南方男权专制观念制度中的贞节观。珍妮姑婆是传统贞节观念坚定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她对情书事件的处理态度是告发写信者,属于传统处理方式的代表。娜西萨同样以维护贞洁观为己任,但是她所采取的方式却与传统模式相悖反,暴露了传统贞节观念在现实语境中的历史危机。这种危机不仅让观念的管理者失去了管理的机能,更让观念的执行者走到了其历史反面,从而为反思美国南方的贞节观念提供了历史契机。

    2015年04期 v.42;No.173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主题意蕴

    李亚;

    作为一个多层次的空间产物,人历时性地生活在感知空间、认知空间和历验空间三种空间层次里。这种以认知空间为拐点的空间悖论结构注定了人朝着目标的拼搏努力无法真正走向目标,反而走向其对立面的人性悲剧。空间理论的悖论性注定了《逃离》女主人公卡拉无法逃脱的悲剧性命运。

    2015年04期 v.42;No.173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论教育生态的偏颇与修复

    刘春梅;张皓珏;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生态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谐的教育生态对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教育生态一旦出现偏颇就会造成教育的非理性存在,使教育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不断深入推进的工业革命,使我国教育表现出的功利化倾向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生态偏颇状况出现。因此,从教育生态视角来看,其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法,引导并实现"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发展,而教育生态观这一理论体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和谐、健康、可持续的社会环境。

    2015年04期 v.42;No.173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道德教育神圣性的失落与回归

    宋晔;王佳佳;

    神圣性的精神实质是信仰,它能满足人的超越性,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神圣性作为道德的原初属性,决定了德育是神圣的活动,现代道德教育现状之所以令人担忧,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教育越来越强调其规范性,导致原初神圣性的遗失(其精神实质是信仰危机),要走出这种道德困境,重塑德育神圣性势在必行,针对现代社会败坏德育神圣性的几种文化意识,传统文化资源都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传统文化能够成为维护德育尊严、回归德育神圣性的重要资源。

    2015年04期 v.42;No.173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风险规避视域下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赵广涛;

    高等教育与社会融合的程度主要反映在承担的高于自身目标的社会责任上,正是社会的土壤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培育了强大的生命力,也为缓冲改革的负面冲力和建设改革风险规避制度提供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系统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是能够超越现实地为社会的文明进程提供思想源泉和技术知识并促进所需保障机制的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契约履行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本源。从学术自由到有限承担社会责任的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和规避改革风险目标的重要选择。

    2015年04期 v.42;No.173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法与策略:论教育的发展困境与生态化变革——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为对象

    吴隼;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它强调的是彼此之间的动态关联而不是静态的影响,这种研究一方面赋予了生态研究者以整体的的思维品格,另方面则确认了各种生物体共同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价值论理。生物学以其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观念对其他科学发生着跨学科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科学尤其是医学高等教育便是受到其影响科学之一。医学高等教育关于人的生物学认识,以及一维性的思维方式,在学科的目标、设置和发展等环节上,制约和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生态学的思维观念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破解当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难题的有效武器,对于高等教育部门来说,探索医学高等教育的生态化路径,制定详细而具体的可行性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5年04期 v.42;No.173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