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学研究

  • 历史制度主义与比较政治学

    张学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制度主义因其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独树一帜,并与以比较方法运用为学科特征的比较政治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两者共同的研究旨趣与问题意识使得他们之间围绕制度的重新发现、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以及中层理论的构建等方面实现了紧密的结合,解决了比较政治学在行为主义范式下面临的困境,从而推动了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2015年01期 v.42;No.17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比较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建设有为型政府的基础和路径

    包晓光;

    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的是准确判断中国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政府角色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而其核心应当是构建有为型政府。所谓有为型政府就是政府在正确的发展阶段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并且有能力执行好这些决策。构建有为型政府需要注意发展与分配的关系,注意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强预算制度改革,解决政府乱为的问题,改革政府考核办法,解决政府无为的问题,提升官员能力素质,解决如何有为的问题。

    2015年01期 v.42;No.17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政府职能的进化: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维度

    楚迤斐;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主体,其职能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进化提升的。在后工业社会,政府职能将发生根本性的进化,即政府的服务职能将取代其管理职能而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渐实现政府职能的全方位服务化,导致人类社会新的政府类型——服务型政府的诞生。这种变化既是政府对于人类在经过了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历史之后所迎来的后工业社会的积极回应,又是政府职能结构按照"统治型—管理型—服务型"的内在逻辑必然的进化发展。与前工业社会盛行的"权治"相适应的是"统治型治理范式",与工业社会盛行的"法治"相适应的是"管理型治理范式",与后工业社会日渐凸显的"德治"相适应的必然是"服务型治理范式"。统治型或管理型治理范式的唯一承载者是政府,但后工业社会承载服务型治理范式的主体演变为多元化网络结构,处于其核心地位的职能全方位服务化的政府将与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合作,担负起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职责与使命,从而使人类享受到幸福快乐的美满生活。

    2015年01期 v.42;No.17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巴志鹏;

    马克思学说传入中国并推动其中国化的主体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的前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积极传播者。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愈益结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而顺应时代潮流的陈独秀则是这个伟大政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成立之后,陈独秀又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的重要代表。

    2015年01期 v.42;No.170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大钊的集体主义观论析

    赵壮道;

    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的集体主义观念出现在中国由积贫积弱走向民族救亡的重要历史阶段,他的"协力互助的精神""拥护共同利益的勇气""舍弃自己的牺牲心"等思想观念代表着中国群体主义开始向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转变,这些集体主义观的价值指向是人的自由发展。

    2015年01期 v.42;No.17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交流活动对民族工作的重要贡献

    李永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视民族工作的革新发展,曾集中组织开展了包括派遣中央民族访问团、医疗队、贸易工作队和邀请边疆少数民族代表赴内地参观等在内的一系列民族交流活动。这些民族交流活动对于科学制定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共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的有益尝试和有效实践。

    2015年01期 v.42;No.17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集资诈骗罪死刑制度的实质性改革

    李赪;张黎阳;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包括集资诈骗罪在内的九个死刑罪名,这一立法模式延续了《刑法修正案八》废除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的趋势,对于合理社会构建、加快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和法制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罪质、舆情民意、体制缺陷来说,集资诈骗罪均不具备继续适用死刑的条件,废除集资诈骗罪的死刑,对于保障人权,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的死刑改革,一要继续保持成批废除死刑罪名的步伐;二要对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的适用条件进行具体细化;三要积极探索死刑替代性措施的增设和运用。

    2015年01期 v.42;No.17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民自建低层住宅质量法律规制体系的构建

    代瑞;

    当下农民自建低层住宅质量监管规范缺位,解决农民自建低层住宅质量纠纷的私法规范基础模糊,其根源在于城乡建设二元体制。基于城乡住宅无差别的公共相关性,在城乡一元化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民自建低层住宅质量法律规制要做到有法可依,适法明确,建立综合性立法与专门性立法相结合的公法规制体系,明确建设工程合同立法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建设活动质量纠纷的适用。

    2015年01期 v.42;No.17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法律语言的实践样态研究

    邓传芳;张训;

    法律语言在中国乡村的运行样态是考察和衡量现代法治与乡村司法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乡村法律语言具有不同的面相,其主要使用者有掌握一定涉法语言的一般村民、掌握乡村司法语言的乡村干部和从事乡村司法工作的乡村法律人。语言混乱是乡村法律语言的一种生存样态,语境整合是乡村法律语言的生存法则。基于乡村法律语言的乱象,需要对其进行规范。乡村语言的规范以法律语言与普通语言之间的衔接、制约和转化以及司法语言在立法语言与普通语言之间如何协调为基调展开。

    2015年01期 v.42;No.17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美、日、欧植物新品种权限制的立法与借鉴

    耿邦;

    在跨国巨型种子公司垄断风险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系统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植物新品种权限制制度,不仅有利于协调权利人利益与非权利人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植物新品种权人滥用其权利造成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损害,而且还有利于防范和化解跨国种业垄断对我国种业市场的冲击。与美、日、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相比较,我国植物新品种权限制制度存在着对植物新品种权限制的力度不够,立法中现有的植物新品种权限制措施规定不到位,一些在美、日、欧行之有效的植物新品种权限制制度尚未确立等不足,应借鉴国外经验,及时引入先用权制度、权利用尽制度、权利冲突解决规则、公共政策优先规则等,并进一步弥补我国现有立法中育种与研究免责、农民特权、强制许可等三种权利限制措施之缺陷。

    2015年01期 v.42;No.170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农村问题研究

  • 农村社会协同治理运行机制的整合创新与逻辑建构

    李小妹;

    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协同治理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逻辑,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如何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建立起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制,关键在于治理主体彼此间的行为关系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即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它包括基层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衔接与互动机制、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自治组织培育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

    2015年01期 v.42;No.170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强与弱:代际农民的信息能力差异及信息化策略

    岳奎;赵小丽;

    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农民的代际更替来看,老一代农民的信息能力明显弱于新一代农民,具体表现在老一代农民的信息内容层次和信息利用率低于新一代农民,并且与新一代农民相比,老一代农民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单一、主体信息能力不足。正是基于这种差别,提升农民的信息能力应采取差异化的信息发展策略:在老一代农民的信息化建设上,采用"弱信息化范式",即强调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新一代农民的信息化建设上,采用"强信息化范式",即强调人的信息能力的提升。

    2015年01期 v.42;No.17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广告的集体转向

    王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平民化的媒体转型潮,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了中国媒体环境日益求真、务实的转变。在这种全球性社会变迁力量的驱动下,无论是从宏观传播还是从微观叙事的角度来看,视频广告都正在经历着一场集体转型:首先,移动互联网中的病毒式传播已成为视频广告最重要的传播方法;其次,视频广告播出的社交主义原则对其叙事提出了更高的人本主义要求。最后,在经过这场转型之后,早先中国视频广告曾扮演过的社会性先锋角色将会再度回归到这一行业。

    2015年01期 v.42;No.17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李海燕;陈梦滢;

    融资问题一直是文化传媒产业的热点话题。就目前政府财政投资、银行间接融资、上市融资、政府引导的产业基金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五方面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融资现状而言。财政投资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投入不足,需加大力度;银行融资对以无形资产为主的新兴传媒企业是难以企及的;上市融资是优质传媒企业的首要选择;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传媒产业整合、发展的新力量。只有各方资金共同推动才能有效促使文化传媒产业健康发展。

    2015年01期 v.42;No.17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监管体系构建

    丁庭选;任方;

    中小企业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限于其自身规模和管理水平,一直难以摆脱融资难题。融资性担保公司则如一场及时雨,适时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融通资金,与此同时,来自各方面的财务风险则全部由融资性担保公司承担。融资性担保公司对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监管体系,是河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5年01期 v.42;No.17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宋明理学研究

  • 论陆九渊心学与孟子心性思想之关系——陆九渊“读《孟子》而自得之”释读

    高建立;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大家,关于其心学思想的渊源,有来自二程说,亦有来自禅宗说,但陆九渊自认"读《孟子》而自得之"。研判陆九渊生平及思想,其"自得"说是成立的,一是因为陆九渊生活的时期,孟子"升格"运动已经基本完成,孟子的地位显著上升,社会尊孟风气浓厚;二是陆九渊家学渊源深厚,且自己善于独立思考,读《孟》研《孟》而思有所得;三是孟子心性思想初步构建了心学基本框架,为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陆九渊不仅继承、发展了孟子心性思想,而且又兼取程颢和佛教禅宗关于心性的论述,从而又大大超越了孟子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之后的王阳明则进一步完善了心学体系,而与程朱理学并行,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七百余年。

    2015年01期 v.42;No.170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明代关学《中庸》学的诠释特质

    李敬峰;

    关学自张载后,一直暗而不彰,至明代始复振。明代关学秉承自张载以来推崇《中庸》的治经、解经传统,涌现出丰富的《中庸》学注解著作。明代关学《中庸》学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质:早期汲取陆学,质疑程朱;中期扬弃程朱、辩乎阳明;晚期会通程朱、陆王,纠正王学流弊。

    2015年01期 v.42;No.17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希逸《列子鬳斋口义》知见版本考

    王晚霞;

    南宋末年最后一名理学家林希逸,置身儒学,参引释道,以当时口语所注解的《列子鬳斋口义》,在东亚文化圈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日本。本文经过在国内、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的搜集,对该书目前所知的十九种版本作了详细考校,包括国内版本十二种,日本版本七种,其中国内版本中明代刊本最多,有七种。

    2015年01期 v.42;No.17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辨析

    田训龙;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自然观是承认和研究"与人分离"即处在人的实践范围之外的自然界的自然观。这种观点误解了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所作的批判,导致了对马克思自然观、马克思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应当分析这种"误解"的主要论据,正确理解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

    2015年01期 v.42;No.170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还原论的局限与发展:强弱还原辨析

    王翠平;

    为厘清还原论的相关争论,结合强还原论和弱还原论的研究趋势,可以从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强还原论和弱还原论的内涵辨析。本体论层面涉及实体、过程及属性,方法论层面涉及研究策略和具体研究方法,认识论层面涉及术语和理论主题的还原。根据不同的还原路径,可以将"建构的还原"弱化为"描述的还原",将"演绎的还原"弱化为"解释的还原"。根据所发挥的认识论功能,可以将传统还原论"科学的统一"目标弱化为"促进解释而还原"。

    2015年01期 v.42;No.17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生态文明生成发展的文化与价值观基础

    李艳华;王雨航;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几个阶段之后,正在面临着一场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革命。这既是人类生产方式变迁的结果,更是人类生存方式优化的必然选择。从历史的纬度看,原始文明的图腾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生发的历史基础,农业文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衡观是生态文明生成的伦理基础,工业文明及其科技精神是生态文明生成的技术基础,生态文明及其顺天应人的和谐共生观是人类生存方式优化的必然选择。

    2015年01期 v.42;No.17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论曹操统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洪卫中;

    汉末曹操在征服群雄、争取全国统一过程中,文化因素在其统治建立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儒、法文化的利用使曹操有效地稳固了统治,整顿了吏治和扭转了社会风习;对道教等文化的接受和利用不仅使曹操整合了黄巾军、臣服了张鲁,也使他以之为代汉的舆论工具;对兵家和形名思想的吸纳利用不仅成就了曹操的军事才能,也使之更为有效地进行国家治理。

    2015年01期 v.42;No.17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后期“赠二官”现象的事实存在及其原因探析

    张琛;

    唐后期的"赠二官"以赠散官与职事官组合为主,得赠者基本是宦官。"赠二官"的卒前官与赠官的阶次变化,主要是在散官与散官、职事官与职事官之间单独进行,且进阶幅度差别较大。唐后期散官滥授与宦官集中赠散官与职事官组合的出现并不矛盾。宦官所任职事官阶官化中官阶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宦官品阶发展的重要障碍。勋官的阶次不够严整,加之先行滥化的条件使其在补充宦官官阶不足中的作用甚微。散官独特的地位及阶次结构使其成为补充宦官官阶不足的支柱。

    2015年01期 v.42;No.170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末革命报刊视野下的反教思想探析

    段颖惠;

    蕴含民族国家意识的反教思想在清末思想界盛行,其力量来源于近代民族主义与报刊媒介的推动。革命派人士通过政论报刊、白话报刊以及留日学生所创办的革命刊物,共同传达了对反洋教的态度和如何处理教案的主张。持平办理教案、遵守传教条约、开启官民智识、修政消弭教祸以及引导民众由反教到反满的转变,是革命派报刊的主要观点。包括革命报刊在内的近代大众传媒的宣传,改变了国人对于反教的传统认知,从认识层面瓦解了盲目反教赖以依存的思想基础。

    2015年01期 v.42;No.170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英王亨利二世时期货币铸造体制变革探微

    崔洪健;

    中世纪英国货币铸造体制以国王的高度控制而著称。由于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存在的分散性和斯蒂芬统治时期货币铸造的混乱以及欧洲大陆货币制度变革的冲击,英王亨利二世对货币铸造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革新,主要包括结束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固定货币设计样式;重组铸币厂,替换全体铸币师;设立皇家货币兑换所,直接征收铸币税。这次改革改善了货币流通,加强了英王对铸币权的控制,也使中世纪英国的货币铸造体制初具现代意义上的契约性特征。

    2015年01期 v.42;No.170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符号叙述学研究

  • 论重复:意义世界的符号构成方式

    赵毅衡;

    重复是意义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石,没有重复,人不可能形成对世界的经验,而没有个人与社群的经验,世界就是不可认识的,却反意义的。但是重复要成为经验,必须靠符号的痕迹重叠。重复不仅是一个符号表意问题,更是我们对待传统与创新的态度,这点在现代中国,似乎始终没有弄清楚过,所以关于重复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值得做一番细致的分析。同相符素与异相符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聚合重复与组合重复的交叠,是对重复做一个符号学分析的关键。

    2015年01期 v.42;No.170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作为框架的叙述者和受述者——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的本质

    谭光辉;

    确定叙述者的形态和隐含作者的形态,是讨论不可靠叙述的基础问题。不可靠叙述问题论争的根源,是将叙述者和隐含作者都视为人格。以赵毅衡"框架-人格二象"论的基础上,可以从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和第二人称叙述的受述者形态入手,论证不论哪种人称叙述,叙述者和受述者都是框架而不是人格,虽然构成框架的人格组分可能出来声称自己是叙述者。框架中有关叙述功能的部分,就是叙述者和受述者,有关人格的部分,就是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叙述者与隐含作者是一体两面,受述者与隐含读者也是一体两面,都是对框架的抽象。第一人称叙述是使用一个人物作为观察者,并伪装成人格叙述者的叙述。第二人称叙述是使用一个人物作为观察者,并伪装成人格受述者的叙述。

    2015年01期 v.42;No.170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李白“以古行律”表微

    张培阳;

    "以古行律"是李白诗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以五律而言,其中对于古律的塑造,约有以下数端:对偶方面,或颔联荡开一笔,不复以骈语出之;或中两联均不对偶,全诗多为散语;或中两联看似用了对偶,实多率意为之。平仄方面,不避"○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孤平、"○仄仄平仄平"、失对、失粘等声病。对偶、平仄相结合方面,或颔联不对,兼用特殊平仄句式"○仄仄平仄平";或连续用三平调,且颔联不对等。此种特色的生成,既有时代复古风气影响,也有李白天才诗性的匠心独运。

    2015年01期 v.42;No.170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学语言诗意逻辑的生成与存在主体的意义建构——以宋词语言为例

    杨吉华;

    语言是文学艺术赖以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是言说主体"由艺进道"进行自我主体性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使用不同性质的语言符号进行文学艺术的编码创作活动,暗示了"文学场"内外参与者对权利话语的冲突与斗争。在诗性语言符号建构的艺术文本世界中,融入了创作者自我生命情感体验和审美想象的"世界",是一个流动性的虚拟想象世界,展现了言说主体对"他者之自我"的理想追求。被言说的万物以饱满的诗性能量进入并呈现于这个世界中,与言说主体相遇,打开了一个双向沟通的召唤式意义图示,从而实现对言说主体存在意义的深情呼唤与敞开。

    2015年01期 v.42;No.170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面对殖民现代化的质疑和批判——以日据时代的台湾小说创作为例

    樊洛平;

    日本殖民政府强制推行的殖民现代化,它给台湾带来的到底是进步的福祉,还是被殖民的痛苦?殖民现代化所带来的现代性、本土性和殖民性的复杂纠葛与艰难调适,造成了台湾民众怎样的精神困境?回到日据时代特定的历史语境,台湾新文学作家顶着政治高压创作的小说,以其对"现代制糖业"、"生活改善运动"、"台湾博览会"为代表的殖民现代化手段的真实表现,深刻地揭穿了这种"现代化"背后的殖民主义真相;由此表现出台湾新文学作家对殖民现代化的警觉、质疑和抗拒,同时也凝结着他们创伤性的殖民地经验。

    2015年01期 v.42;No.170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传媒转型与现代小说的嬗变

    刘宏志;

    现代小说的生成和现代印刷媒介密切相关,它完美回应了印刷媒介文化时代特点,从而现代印刷媒介语境中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甚至达到兴盛的巅峰。电子媒介时代所带来的密集信息和娱乐至死的时代精神让现代小说有过时之虞,以至于现代严肃小说在当代遭遇尴尬。但是,小说虚构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过时,事实上,在当下这个充满各种权威话语的时代,正是这种虚构话语反而能够给我们的带来被种种权威话语遮蔽的生活真象,但小说必须做出某种改变。电子媒介时代的小说家更应该关注人类心灵,关注人类命运,这些都是大众传媒所无法表达的。

    2015年01期 v.42;No.170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说语言形态及其文本意义的阐释——以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为例

    李延玲;

    作为文学意义生成载体的语言材料,它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并非无序组合的文字集合,语言的运用遵循特定的文本话语需求规律,并深刻影响着文学话语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态势,且承载着凸显作家文学创作中意欲表达的内蕴及主题的功能,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语言形态和其意义阐释之间的关联研究,对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015年01期 v.42;No.170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试论中介语视域中的“连……也/都……”句式

    张豫峰;李红叶;

    在现代汉语中,由"连……也/都……"构成的句子是一种备受关注的特殊句式。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学界就开始对该句式进行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从"连……也/都……"句式的认知意义出发,认为"连……也/都……"句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呈镜像关系。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归纳了留学生在习得该句式时常见的偏误类型,指出其偏误原因是没有系统把握"连……也/都……"句的句式意义,同时探析了该句式存在的典型语境。

    2015年01期 v.42;No.170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有(无)/N/P+者”结构中“N/P+者”的语义和语法关系

    张轻洋;

    古汉语中存在着"有(无)/名词/动词(形容词)+者"结构,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者"的语义、语法关系与"者"的词性、功能和定语后置密切相关。文章论述了"者"的词性和定语后置存在的根据,进而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者"与定语后置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揭示其语义、语法关系为:以陈述性的主谓关系为主,有少量后修饰性的中定关系。

    2015年01期 v.42;No.170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句末语义焦点投射假设的汉语定语移位推导

    闫丽俐;

    汉语中定语的移位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之一。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可以排除定语前置的可能。位于句末功能性短语FP中的后置定语承担整个句子的语义焦点,即带有[+Focal]特征。留存原则(Survive Principle)致使带有[+Focal]特征的定语成分与功能性中心语F所持有的焦点特征兼容,滞留在FP中,造成定语的后置移位。

    2015年01期 v.42;No.170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众参与及其实现路径

    吕艳华;杨霞;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彰显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参与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着力点。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传统的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模式有效性日显不足,面临着参与广度不够、参与主动性不足及参与效度难掌控等困境。实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参与,既应立足于公众框架,细分公众,并根据公众群体性新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嵌入社会组织与网络群体之中;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框架出发,实现教育者与公众、公众与大众传媒、公众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情境等之间信任关系的全面建立。

    2015年01期 v.42;No.170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国语境下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展

    刘林;张元;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和世界一起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语境给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推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终身学习理念是"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历史逻辑性和复杂多面性。终身学习理念激励人们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价值与技能,它强调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场所亦不为家庭、学校和文化中心所囿。主体的自觉性、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终身性等是终身学习理念的主要特征。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展过程需要政府部门主导,将终身学习理念的主旨和精髓上升并细化为具体的政策法规,实现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推展,使终身学习理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展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

    2015年01期 v.42;No.170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曾长秋;凡欣;

    积极心理学将视线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与主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我们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关注和发现大学生个体的内在潜力。高校要通过营造积极氛围、建设积极物质文化、设置积极活动文化、凝练积极精神文化等途径,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转型。

    2015年01期 v.42;No.17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我校文科学报荣获“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称号

    <正>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落实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和部署,检阅办刊成绩,总结办刊经3金,进一步推动办刊机制改革和刊物质量提升,经研究并报请教育部社科司批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4年6—7月开展了第五届评优活动,同时为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学报同仁颁发"玉笔奖"。在各会员单位自愿申报,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的基础上,学会分别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会议评审方式,采取统一评分、专家

    2015年01期 v.42;No.17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静国画作品

    马静;

    <正>~~

    2015年01期 v.42;No.170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