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加坡研究

  • 新加坡人口政策的转型与发展评估

    龚达伟;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演变一直与本国的地缘环境、移民情况以及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在过去30年间,新加坡经历的最为深刻的社会转变之一就是从一个年轻的、快速成长的高生育率人口国家过渡成为一个生育率长期低下且国内人口增长较低的快速老龄化国家。如何应对已经来临的老龄社会是新加坡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随着新移民的持续涌入,新加坡的人口政策进行了适时的调整,在生育问题方面,政府对国民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政策,以应对日渐老龄化的社会所带来的人口压力。但是政府的政策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往往会引起民意反弹,比如政府针对2030年人口数量及新加坡未来发展所推出的人口白皮书,就在新加坡民众中反响较大。

    2013年04期 v.40;No.161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的中国劳工权益问题与解决之道

    张明亮;

    2012年11月,部分在新加坡的中国劳工争取权益的事件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劳工在新加坡所面临的权益保护困境。新加坡政府果断地处理,中国政府也积极介入,新加坡工会与本土保护外劳的社团也设法介入,并发挥积极作用;但都是事后介入,都未能彻底解决中国劳工在新加坡所面临的权益保护问题。如果能提前、积极地援引本土的劳工保护资源——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本身就有不少公益性社团,那么中国劳工在海外的权益保护工作将会事半功倍,中国政府在海外护侨的压力也将大大减轻。

    2013年04期 v.40;No.161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之思

    张西山;

    "中国道路"不只是物质力量、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兴起,而且是文明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一种新的制度文明之路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集中概括和理论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制度文化优势,证明了文化与制度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价值合理性和制度优越性。民族性文化和现代性制度的协调互动成为当代中国制度文化变迁的未来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必须走出一条制度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文明复兴之路。

    2013年04期 v.40;No.16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一)《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逢单月上旬出版。本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欢迎校内外广大作者投稿。

    2013年04期 v.40;No.16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政策量化分析的匮乏:成因与对策

    傅雨飞;

    教育模式功利化的导向效应、政策分析学科发展的滞后效应、公共决策非科学化的昭示效应是导致我国公共政策量化分析匮乏的三个主要原因。将对于技术理性的尊重转化成对于实证主义量化分析方法的偏好,应该成为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价值取向之一。调整教育模式与课程结构,紧盯国际学术前沿,优化公共部门政策研究的人员结构,培养公务员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政策制定的内在需求等,是改变公共政策量化分析匮乏局面的必由之路。

    2013年04期 v.40;No.16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媒体“主观驱动”干预与政府公信力维护

    王洪彬;

    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的迅速普及,优化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递方式,为公众表达意见和建议提供了相对通畅的渠道,同时,其表现出的"主观驱动"式媒体干预态势,也给政府公信力的维护和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为高效化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有效提升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政府及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现代媒体的信息传递优势,积极转变履职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处理及网络舆情应对技能,并基于现代网络媒体的发展建立综合性的信息处理平台,科学规范和引导现代媒体的发展,以实现政府与公众高效的信息沟通。

    2013年04期 v.40;No.16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民意识自觉

    林世选;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民意识自觉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一致性。然而,在多年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公民意识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管理的效能与质量。因此,在失衡与补偿、赋权与尊重的博弈中,理应确立公民意识自觉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基础和实践向度。

    2013年04期 v.40;No.16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市政规划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胡建锋;

    市政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总蓝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满足公民需要,促进公民利益的实现。公民参与是实现市政规划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实中,公民参与市政规划过程具有保证市政规划的公共性、合法性,实现市政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促进市政规划的协调性、平稳性等作用。在新形势下,政府应该转变观念,营造公民参与的氛围,健全制度,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促进公民参与市政规划。

    2013年04期 v.40;No.16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联合国集体安全的世界主义伦理困境

    张永义;

    联合国集体安全面临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世界主义伦理而衍生的种种困境。联合国集体安全的世界主义伦理建构受到主权国家体系的挑战,这一基本事实左右着联合国集体安全的世界主义实践程度,并与超国家体系的道德诉求形成张力;当今仍具无政府状态背景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伦理对联合国集体安全的世界主义伦理建构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世界主义伦理的跨国价值观与现实主义伦理的国家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国际政治伦理冲突;联合国集体安全世界主义伦理的普遍主义基础与国际社会现实状况的特殊主义基础之间包含着深刻的价值矛盾。

    2013年04期 v.40;No.16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蒂自由主义思想中的非普遍主义转向

    艾昆鹏;

    与当代许多自由主义者仍坚持一种普遍主义路线为自由主义提供正当性论证不同,罗蒂试图用重新描述的方法来为自由主义提供一种非普遍主义的辩护。在这种非普遍主义转向中,他首先对西方近代以来逐渐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社会进行了一种历史主义的重新描述,以消解以往自由主义理论强加给它的普遍主义根基,然后又倡导了一种反讽主义文化,以让他的非普遍主义的自由主义立场成为可能。罗蒂的立场虽然也遭到了不少质疑和批评,但他的努力让我们对当代自由主义理论的困境和局限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也提醒着我们应该从更宽的视野来反思政治哲学的作用及方式问题。

    2013年04期 v.40;No.16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生活理想维度看人类中心主义与客观主义之争

    王海琴;

    人类中心主义与客观主义的产生和近现代西方世俗生活理想的确立密切相关。当时的文化境遇使得这二者关系的内在实质与外在学理表现不一致,导致了二者纷纭不断的论争,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等问题的出现。为此,需要超越客观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论争中存在的客观思维,彰显文化史视域中生活理想维度的价值和意义,弘扬多元的生活理想,树立多元的生存方式,消融人对自然不断开发的欲望,从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铺平道路。

    2013年04期 v.40;No.16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个人主义和能人主义

    原理;

    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和新教伦理的传播密切相关,因为它消除了人与上帝之间的所有中介,这种直接的人神关系促进了人的自尊感和自主性,从而带来了个人主义。起源于新教教派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往往认为个人能力和努力能掌握或者改变自己的境地,从而获得成功,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方能人主义的本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作为文化的产物,通常反映了它得以根植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特点。个人主义和能人主义作为两个重要的哲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特征:强调个人的利益和权利,重视个人行为、心理和智力测试和预测,关注个人成就和功绩,采用个人化的激励策略和个人化的薪酬制度,择优录用和提升,以及自治和规范科学化的绩效反馈评估系统等等。

    2013年04期 v.40;No.16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法治建设的市场逻辑

    贾阳春;

    法治生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在于作为法治重要基石的自由、平等以及宪法主治、有限政府和基本人权等价值,在社会的不断进化过程中得以演进形成。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逻辑的拓展,对于法治基本价值的孕育、演进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经济独立到身份平等,从市场规则到宪法主治,从市场平衡到有限政府,从市场自由到基本人权,均印证了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二者之间关系的普遍经验,对我国同样具有参考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构建来说,同样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条件。而法治建设的历史要求,反过来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更加开放、权利更有保障的制度环境的构建。

    2013年04期 v.40;No.16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宪法解释方法适用难题及其现有解决模式评析

    高军东;

    在宪法解释中,宪法解释方法无疑具有核心地位,具体的解释方法决定着宪法文本的意义。宪法解释方法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和冲突性,导致了宪法解释方法适用难题的出现,即各种解释方法究竟如何选择与排列。这个难题必须解决,否则就会导致宪法解释的正当性不足。现有解决模式有三种:优先因素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和平衡理论。这三种解决模式均有不足之处。一个合格的解决模式必须经历描述性和规范性两个维度的检验,宪法解释方法适用理论既不能是纯描述性的也不能是纯规范性的,而是两者的混合。

    2013年04期 v.40;No.16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法院的行政规范审查权限

    袁勇;

    我国法院的行政规范审查权限是其审判权在行政审判中的衍化形式。受审判权的性质及其对其他国家权力的间接监督所限,法院无权直接抽象审查行政规范,也无权审查行政规范的适当性、无从审查缺少上位法依据的行政规范。但基于审判权的应有权限,法院不仅有权审查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也有权审查依据上位法制定的一般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这种审查权至少由提出疑问权、作出判断权、选择适用权与评述权构成。

    2013年04期 v.40;No.16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刑法的理论转型:从传统刑法到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刘媛媛;

    现代社会中的风险表现为难以感知性、难以计算性、延展性以及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认等特征。制度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现代社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具有丰富的现实性。在风险社会理论背景下,传统刑法中的法益保护原则和责任主义均面临着一系列危机。现代刑法需要在法益观念、立法模式及基本性质等维度对风险社会理论作出回应。

    2013年04期 v.40;No.16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协商的法律机制构建

    岑峨;

    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集体协商对于确保劳动者合法正当权益、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协商制度,但实践中仍存在影响集体协商落实的制约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协商法律机制,明确政府定位,发挥工会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保障劳动者权利,从而使政府、工会、企业、劳动者在集体协商中都能依据法律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2013年04期 v.40;No.161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经济法理念的调整与重构

    肖周录;张鹤;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把握经济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的契合点,明确原有经济法理念与生态文明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对经济法理念进行调整与重构,既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又能促进经济法理论的发展。

    2013年04期 v.40;No.16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关联特点、影响因素及破解路径

    侯明利;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运转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发展不协调,农地流转滞后于劳动力流动,且西部地区滞后程度最大;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也不同,东部地区最大;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不同,中部地区最高。造成这些关联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及制度性障碍等几个方面。因此,有的放矢地尝试从不同的区域角度探讨二者同步发展的破解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3年04期 v.40;No.16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

    徐会苹;

    德国家庭农场,是世界公认的家庭农场的典范。二战后原西德政府成立时,其农户基本上也都是小块农田,与当前中国的农地发展状况极为相似。德国在家庭农场形成过程中通过实行土地整理措施为农场规模扩大提供了强力基础;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土地交易和租赁市场非常活跃,有利于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政府政策资金的强力支持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完善的农业教育体制,为农场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中国在家庭农场发展中应以德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为鉴,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大现代农场主的培育。

    2013年04期 v.40;No.16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粮食安全保障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研究

    康涌泉;

    粮食安全是最基本的国家安全,而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为此,需要中央政府、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三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粮食产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健全对农民的利益保护机制,增加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以调动其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013年04期 v.40;No.16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美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比较及启示

    李刘艳;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两国从法律法规、科技投入机制、人力资源、政府采购和高科技园区等方面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两国的经济发展体制环境、资源条件等不同,其制定的政策措施也各具特点。中国一方面要借鉴美国完善市场经济的措施,积极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另一方面要学习日本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经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比较优势。

    2013年04期 v.40;No.16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推动中原经济区跨越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孟繁华;

    近年,河南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走出去"发展势头良好。但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对外开放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风险挑战和突出问题。河南省应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开放大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举省开放体制、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等方面积极作为。

    2013年04期 v.40;No.16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架构探讨

    赵素琴;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即审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结算的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通过在不同审计目标下创新审计模式和使用多样性审计方法,发现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偏差,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跟踪审计理论本质上是政府审计理论的方法论,其理论结构从属于政府审计范畴,而政府审计既是广义审计的分支,同时又有其特点,因此其理论结构既有广义审计的共性,但同时在具体表述上有别于其他审计形式。从现有审计理论结构来看,基本遵循以下模式: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

    2013年04期 v.40;No.16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项羽被“妖魔化”的历史学考察

    阎盛国;

    在激烈的政治与军事斗争过程中,"妖魔化"对手是一种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刘邦楚汉战争中两次采取"妖魔化"项羽的行动,刘邦"妖魔化"项羽为其获得道义优势,利于击败竞争对手项羽。汉代史官司马迁与班固"妖魔化"项羽,目的是为刘氏政权合法化提供法理依据。从项羽坑杀秦降军"二十余万",到"火烧阿房宫",再到"弑杀义帝",无不一一反映了这一现象。班固"妖魔化"项羽的笔法比司马迁走得更远。项羽形象和行为经过汉代官方史家精心"妖魔化",已经真伪参半。汉代史书中项羽形象的书写与评价,是胜者意识支配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结果。

    2013年04期 v.40;No.161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9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竹林名士儒道会通思想探析

    阎秋凤;

    儒道两家从创始之初就建立在同一个文本《易》基础之上,魏晋时期,儒道会通成为思想领域的主要课题。魏晋禅代之际,以嵇康和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越名任心""任情越礼",表面言行彰显出"崇道反儒"的特性,但内在思想却潜在着儒道会通的本质,尤其是向秀的"儒道为一",则更加丰富了魏晋玄学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

    2013年04期 v.40;No.161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清末民初我国的工战与农战思想

    苏全有;肖剑;

    清末民初的经济救国思想中,学界主要关注的是商战思想,而对工战与农战思想的研究只是有所触及。工战思想大致产生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清末工战与商战等混同,这是国人的主流认知;而到了民国初年对之则更加重视,"工战时代"概念得到广泛认同;工战思想的产生,乃列强侵略的激发所致;民国初年国人将工战与教育联系起来,强调发展教育对工战的基础性作用。戊戌维新时期,农战思想渐有抬头之势,20世纪初得到了相当推展,民国初年则广泛存在;出于农战的需要,国人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如传播西学、发展教育、完善管理及一些具体措施;农战思想在清末民初由抬头走向风行,与当时的重农思潮有关。总之,无论是工战思想还是农战思想,在清末民初都广泛存在。由兵战到商战,再到工战、农战,直至学战,构成了近代中国完整的救国思想链;工战、农战与商战一样,乃近代中国经济救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04期 v.40;No.16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清末水利开发的新思想

    李风华;

    清末以降,随着西学东渐在中国的继续开展,器物层面的变革进一步走向深入,以水利公司的筹建、国外先进器械的引入为主要表征的水利开发新思想,日益成为清末经济思想的重要载体。其对中国水利开发的近代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对当今水利事业向纵深发展无疑具有参考作用。

    2013年04期 v.40;No.161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的退赔工作述论

    张富文;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征的"共产风"在中国农村一度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造成了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紧张。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进行周密的政治部署,积极开展农村的退赔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专门划拨退赔经费,专款专用;成立专门退赔机构,有效领导退赔工作;提高干部对退赔工作的思想认识,推动退赔工作;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地开展退赔工作。这些措施推动了退赔工作的开展,并保障了退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密切了党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

    2013年04期 v.40;No.16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谢晓娟;

    对外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文化交流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文化交流既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但是,在文化交流中,无论是文化交流的内容,还是文化交流的内涵以及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方面都存在着不利于文化软实力的方面。因此,我们首先要确定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展示赢得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国际话语权,破解"中国威胁论"的难题。其关键是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推动文化交流的扩大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制度保障。

    2013年04期 v.40;No.16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女性翻译史研究的缺失与补苴

    吴书芳;

    我国翻译史长达2000年之久,但从文字记载来看,男性译者一直占据翻译史的主导地位。众多的女性译者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史研究的经验,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史情,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进行女性翻译史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更要估计到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的女性翻译史研究要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撑、采用适当的撰写体例、使用合理的研究方法、重视史料的收集和拓展。

    2013年04期 v.40;No.161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文化转型的深度解释模式举要

    贺玉高;

    文化转型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包含着三层含义,即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取代、日常生活领域的审美呈现以及社会结构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对这种文化转型的研究需要摆脱后现代文化自身所带来的"反深度模式"倾向的影响。文章简要列举并评述了当代西方学界六种对后现代文化转型进行深度解释的代表性模式,为后现代文化转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地图。

    2013年04期 v.40;No.161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面相特征摭析

    韦拴喜;

    因以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和常识性的立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意识化倾向与唯智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贯穿了东西方对话意识和多元主义的哲学观,致力于理论与实践、形上与世俗、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结,意在恢复哲学和美学作为生活艺术的本义,实现哲学和美学对身体的审美观照和伦理关怀。

    2013年04期 v.40;No.161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审美快感的脑神经基础

    阮学永;

    审美快感是一种基于身体的快感形式。身体快感的特点和规律,必然会影响和制约审美快感的现实表现。受相关观念和学科发展水平限制,审美快感的身体基础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讨论。当前神经科学关于大脑及快感研究的成果,如"快乐中枢"、喜好和欲求的不同通路、运动发起及其抑制的神经机制,为我们较为深入地探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2013年04期 v.40;No.161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艳诗在中晚唐的发展新变

    熊啸;

    中晚唐时期的艳诗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南朝艳诗不同的新变特征,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些旧有题材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并出现了新题材;诗作呈现出更为浅俗的审美倾向;不少艳诗"缘情"而发,具体表现为作者将自身的爱情经历写入诗中,且表现得较为真实与坦诚,这也是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对于儒家诗论旧有束缚的一个突破。就此而言,中晚唐艳诗对于中国诗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2013年04期 v.40;No.161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癖为美”:晚明生活美学样态的畸变

    曾婷婷;

    在晚明,以"癖"为美逐渐演变为文人阶层普遍追求的生活品貌及价值观。与以往相比,晚明文人癖好呈现出感官化、世俗化、生活化等特点,它是晚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合力所共同塑就的独特文化景观。晚明文人以"癖"为美,"癖"既反映出一种人性解放、反抗社会世俗价值的意图,又显示一种以"癖"来寄托、承载生命价值、意义,透过"癖"让生命超拔于世俗世界之上的理想。"癖"是审美感官力发展的极致,这种身心与外物的紧密结合,开启了一个新的美学时代。经由癖、疵等偏执之美成就的主体的独特性,深刻反映了文人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索与追寻,体现了晚明文人生活美学样态的畸变。

    2013年04期 v.40;No.161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疾病”与“治疗”——对清末新小说中一对隐喻的考察

    郭继宁;郑丽丽;

    旨在"小说救国"的清末新小说中,作为隐喻的"疾病"与"治疗",对称性地驱迫着文学文本的话语生产方式,存在着热衷西化,中经扬弃,继而持守现实主义的身体国家化的演变逻辑。这一考察,彰显出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策源性的动力依据。

    2013年04期 v.40;No.161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近代女性身体之欲的思想发现

    陈宁;

    既隐讳又触目的女性身体之欲在五四时期逐渐被学人关注。启蒙思想将性欲望看作女性"为人"的基本欲求,作为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赋予了正面意义。贞操的内涵中被注入了男女共守、爱情至上的新意。女性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满足自身欲望的主体选择权。但这是一种有限度的承认,而不是无限度的放权。时论中依旧可以发现男性知识分子替女子之性爱自主附会上种种限定。比如鼓吹爱情是女子发生性行为的唯一条件、自主婚姻内部的女性情欲困境被忽视、对女子性欲特质存在刻板想象等。女性身体从父权与夫权管控下的家族私有财产逐渐被国权接管。

    2013年04期 v.40;No.161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川端康成与莫言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其民族性与世界性为中心视域

    李红;

    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首先立足于民族的文学传统,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生之养之育之的土地,不仅给予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丰富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素材,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和语言风格,语言也因其语境因素而越发散发出引人入胜的魅力。民族特色越鲜明,就愈是具有世界性,在这一点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是相同的,但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各有其特点。

    2013年04期 v.40;No.161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V到N”中“到”的重新分析归属问题

    崔应贤;

    "V到N"中的"V到"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词条的认定颇有难度。通过历时的归总梳理,加之共时的分析,可以看到它在现今分为两极并形成系列:两动词并列———动+介———动+助———动词("到"为构词词缀)。

    2013年04期 v.40;No.161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成句”问题与“型例”关系

    褚俊海;

    以往对"成句"问题的讨论,只注意到了概念间"种加属差"的上位和下位关系,即通指和特指的关系,忽视了说话人和概念存在之间还有另一种"型例"关系。"型"和"例"之间是一种索引指示关系,它是人对概念间关系的能动反映。句子成立的最基本条件是由原初概念和当下概念构成"型例"指示关系。

    2013年04期 v.40;No.161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朝鲜时代汉字学文献《第五游》发微

    黄卓明;

    韩国朝鲜时代汉字学研究文献《第五游》,现藏于韩国延世大学图书馆和国立中央图书馆,是朝鲜后期学者沈有镇为研究汉字而撰写的未完成文献。《第五游》书稿的成书时间比洪良浩的《六书经纬》早50多年,比朴瑄寿的《说文解字翼征》更是早出120年,最为珍贵的是,它是朝鲜时代最早加入小篆而进行汉字研究的专门文献。

    2013年04期 v.40;No.161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英汉语音审美属性对比研究

    陈文凯;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依据美学及美学语言学理论,通过研究发现,英、汉语音均有审美属性,呈现出音响美、音韵美、抑扬美、韵律美、连续美等,潜藏一定的语音美的生成机制;其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美的体现方式、审美要素的使用频率有别等。语音的审美属性折射出语言的审美特质,蕴含着英汉民族不同的审美选择;语音美是由语音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该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语音美的内涵和生成机制,更好地欣赏、利用语音美。

    2013年04期 v.40;No.161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虚拟自我与人格新探

    侯岩;

    网络虚拟空间给人们提供了多重身份体验的可能,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同一个体在不同的虚拟空间可能拥有多种不同的身份,塑造多个自我,传统的自我与人格概念在面对网络空间时遭到了普遍质疑。网络虚拟自我与人格特征,不再以特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于网络语境之中;人们在不同的网络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展示着不同的自我,每一个"自我"都是与他人关系的产物;网民自我的建构和呈现都是由于网民从网络传播中的"意义"建构而来的,网络传播使个体的自我意识受到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变动的影响,是一个互动的建构和呈现过程;网络自我和人格不是绝对稳定的、整体的和一贯的,而具有不确定和多元的一面。所以,网络自我和人格以其界域性、合情性、时代性等特征,映射着网络传播所处的现实语境、社会现状和文化样态。

    2013年04期 v.40;No.161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私立高校的发展背景与动因

    李志前;

    民国时期,私立高校获得快速发展有着多方面原因。客观上,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和自由民主观念为私立高校发展提供了思想先导,国家近代化进程为私立高校发展提供了原动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私立高校提供了物质支持,国家和政府为私立高校制定扶助政策,使私立高校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此外,私立高校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专业设置与学费水平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这一系列原因推动私立高校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做出了较大贡献。

    2013年04期 v.40;No.161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高校防止利益冲突的外部行为限制制度

    邸晓星;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加大对高校腐败行为查处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的制度建设,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高校公职人员的外部行为进行限制,以避免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发生冲突而引发腐败行为。这一制度的实行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阻断了以公权谋取私利的渠道,对我国高校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已有的外部行为限制制度在针对性、具体操作性及惩处的威慑性等方面都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具有教育行业特点的重点领域及重点岗位进行限制,推行高校问责制度,综合运用多种处罚方式等,是制度完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2013年04期 v.40;No.161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写实水墨”对笔墨传统的扬弃与延展

    张建伟;

    "写实水墨"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上独具时代特色的美术文化现象,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笔墨传统,如何融合西方写实绘画元素,如何创新与延展传统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命题,而对此所采取的策略与探索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2013年04期 v.40;No.161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绘画作品的空间想象

    李鹏;

    想象是艺术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艺术典型、创造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在绘画作品中,虽然作为材质的画面只有长宽两个维度,但艺术家在长宽维度上幻化出空间意象,创作出艺术家的空间维度,把形象合理、妥贴安排在画面之中,赋予作品内容以活力,给予作品形象以生命。艺术家观看物理空间,借鉴古人的空间运用,赋予自我的艺术家想象的空间,赐予观者参与的空间。艺术家空间想象的运用有如空间想象本身的变化一样既无穷而又摇曳多姿。好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必定伴随绝妙的空间想象。

    2013年04期 v.40;No.161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代风俗画的艺术成就简述

    董明慧;

    由于社会的发展、绘画的功能的变化,宋代人物画的表现题材逐渐增多,除表现宗教人物、宫廷生活外增加了对广大平民生活的表现力度。绘画从陵墓、宫观、殿堂、寺院进入私邸、商号、酒楼,便于张挂的卷轴画逐渐取代大型壁画,绘画的风格及表现技法也因题材的扩展而丰富起来。作为宋代人物画题材之一的风俗画也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直接影响了元明清插图画和年画的进一步发展。

    2013年04期 v.40;No.161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焕光水彩画作品

    赵焕光;

    <正>~~

    2013年04期 v.40;No.161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