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本刊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请投稿作者依照执行。一、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
2012年03期 v.39;No.15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易小明;乔宇;
行政伦理的困境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活动中经常面临的、典型的选择困境。伦理困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化解这些冲突,笔者从帕森斯的"社会演化论"出发,假设了责任性、合法性、正直性及回应性这四种道德律令,并认为这四种道德律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存在着哪种道德律令具有绝对性,它们只有和谐共生、互为补充并且作为一个整体,方能消解行政伦理中的困境。
2012年03期 v.39;No.15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帮云;米加宁;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二卷第二篇中详细论述了其正义思想。斯密的正义思想可以从个人品德和社会伦理两种视角来解读。从个人品德视角看,正义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生命、不干扰他人利益的美德,它并不崇高和圣洁,但不可或缺;从社会伦理视角看,正义是一种维护社会存在的制度伦理,它具有强制性,违必受罚。斯密的正义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伦理道德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它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
2012年03期 v.39;No.15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夏文;李亚蕾;
从微观角度看,道德原则是对"我应当做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从宏观角度看,道德原则又是对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的规范与期望,因此道德原则的普遍性与有效性不仅是康德伦理学需要说明的问题,同时也与我们能否在生活世界中共享一些行动原则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并尽可能地减少冲突等现实问题密切相联。面对康德意义上传统的道德原则在现代社会语境中遭遇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困境,当代建构式的康德伦理学进行了一种积极的探索与辩护。
2012年03期 v.39;No.15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胤舟;
时间与空间是英美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卫·哈维在继承牛顿、爱因斯坦和莱布尼茨等的时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两个维度建构起自己的时空理论:一是从空间与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空间的属性,将时间与空间划分为绝对空间、相对时-空和关联时空;二是根据人们的实践活动将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两个时空维度的辩证张力所形成的"时空矩阵"体现了哈维的时空终极辩证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时间辩证法思想宝库。
2012年03期 v.39;No.15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伏清;欧阳欣欣;
围绕着人生观的问题和"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李石岑以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为基础,提出了"表现生命"的人生观,认为"生"有五大要义,即"动"、"变"、"顿起顿灭"、"扩大"以及"交遍"。同时,李石岑以之为基础伸长出教育表现论、人生四境界论、人生三态度说和人格论。其"表现生命"的人生观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2012年03期 v.39;No.154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冷天吉;
在现代语境中,神秘文化是与科学技术相对立的一个语词。但是在古代自然科学没有细分化为学科的情况下,科学技术与神秘文化具有同源同质性。神秘文化不仅是科学技术产生的源泉,也是科学技术发挥效应和传播的途径。在当代人们借助科学技术肆无忌惮破坏自然地时候,科学技术有必要重返神秘文化之"魅"。
2012年03期 v.39;No.15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向东;
从社会微观视角来看,契约型的互动机制与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以最初信任机制发展逻辑为前提的,只有从不同传统社会的最初信任机制及其演变路径进行分析才能对各个国家的契约型互动和民主模式的发展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和阐释。传统社会的信任机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演变推动着社会结构分化和流动的走向,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制度化、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路径。
2012年03期 v.39;No.15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京桦;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政党制度权威面临各种挑战:政党制度权威的历史合法性逐步减弱;世界民主化浪潮对我国政党制度权威造成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遭遇思想多元化的樊篱。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1957年—1977年的波折对我国政党制度权威造成的深远影响,也受到个人权威和领导权威的制约;既是将政党制度权威等同于执政党权威的直接后果,也受到"政府失灵"和"绩效困境"的影响,而腐败现象的蔓延更加剧了政党制度权威弱化的趋向。
2012年03期 v.39;No.15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丽;刘源泉;
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观点。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根。新阶段,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012年03期 v.39;No.15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琳娜;何瑾;
包容性增长在社会建设维度上要求用包容性统构社会排斥,重新调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继续保持效率,更加注重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共融,使效率中蕴含公平,公平中包含效率。包容性增长同时要求用包容性统构社会结构的非均衡性,促进城乡和区域"包容性"发展,优化社会结构。立足中国国情,推进权利配置无差异化、社会管理多样化、区域发展协调化是社会建设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
2012年03期 v.39;No.15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洪丽;
公共外交作为传统外交的补充形态,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其中政府、媒体和文化资源是三个重要元素。尽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政府的主导性地位不可动摇;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其作用不可替代;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资源,其魅力远远超过经济、军事等硬力量,足以改变公共外交的效果。政府、媒体和文化的通力协作和合力效应是完善公共外交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
2012年03期 v.39;No.15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朋;
宪法学界长期侧重于宏观宪法学的研究,导致从宪法规范到宪法事实这一双向的转化过程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宪法社会化揭示着宪法规范向宪法事实双向转化的动力、环境与媒介,是对微观宪法运行的抽象。相比单向维度的宪法实施,宪法社会化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概念,旨在反映宪法文化在个体、社会以及国家间的认可、接受、传承与内化,以及其在发展进程中对宪法给予反馈的动态过程。
2012年03期 v.39;No.15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萍;高作香;
司法鉴定结论是否合法、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法律的结果,关系到当事人权益的实现。在司法鉴定的所有环节中,必须严格按照司法鉴定的程序进行。在司法鉴定中引起投诉最多的是法医临床鉴定,法医学鉴定结论是至关重要的诉讼证据,在审判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多种类型案件的定性处理产生直接影响。近几年在司法鉴定工作中,当事人投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时机不够或延长,鉴定人员能力和素质较差,鉴定标准使用不当。针对以上原因,应该规范司法鉴定行为,防范司法鉴定执业风险;掌握恰当评定时机,避免重复鉴定;司法鉴定人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提升司法鉴定人自身能力素质,保证司法鉴定质量。
2012年03期 v.39;No.15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海涛;邢鸿飞;
对具有即时性危险的精神障碍者实行强制入院是维护社会安全所采取的一项必要手段,也是精神卫生立法的难题之一。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相继对其强制入院的实质和程序要件进行修订与完善。虽然各国各地区对强制入院的法律规制因制度与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通性。我国2009年《精神卫生法》(草案)》和2011年《精神卫生法(征求意见稿)》中的强制入院制度存在实质要件模糊、程序要件缺失等问题,因而需要依据强制入院共通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补充和完善强制入院的实质与程序要件,以实现精神障碍者权益保护和他人权益、社会整体利益保障之间的平衡。
2012年03期 v.39;No.154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昌伟;
大规模侵权一旦发生,会给众多的人造成损害,对这些损害的救济不仅事关被侵害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介入大规模侵权事件,为被侵害人的损害救济提供便利条件,对被侵害人实施救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探索建立政府介入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的机制,比如政府介入的条件、方式、管理体制、行为约束规则等,其目的在于为政府介入提供规则指引,规范政府的介入行为,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充分救济大规模侵权受害人,实现权益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2012年03期 v.39;No.15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袁松;
国内法学界关于推动国际法演进之因素的主导学说是"共同意志"说,该学说注重于主观层面的依据而忽视客观层面的依据。而"国家战略互动"体现了主客观因素的结合,是比较科学的解释国际法演进动力的概念。从实证的角度,国家战略之间互动形成的合力直接促成了国际法包括其法律理念、基本原则、国际强行法和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国际法演进的直接动力。同时,国家战略互动形成的合力在特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建构在国家战略互动基础上的国际法的演进就是相对明确的和可预见的,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国际法的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
2012年03期 v.39;No.15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高杰;
权利本身包含了对惩罚的依赖,只有在利益、主张、资格受到损害时,能够通过惩罚来维护、恢复受损状态,才能够界定出权利。而惩罚本身并不总是有效,一个有效的惩罚依赖于镶嵌结构,只有当个体、群体具有高度协调的一致性,才能保证惩罚的有效。因此,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在根本层面上依赖一个有机协调的社会秩序,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权利量才能够得到最优化。
2012年03期 v.39;No.154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全有;
有关黄遵宪的经济思想,学界的研究以《日本国志》为分析依据,之外则多所不及,且未抓住其创新所在。在今天看来,黄遵宪在经济领域中的创新思想主要有:一、外交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他力主对外交涉以保护国内经济,保护出国华商,努力为华商提供合宜的国际生存空间。二、有别于时代冒进之风的循序兴工。晚清愈趋清末愈趋于非理性,急躁冒进之风颇盛,黄遵宪的主张见解,是激越声中的冷静者,充满了理性色彩与光辉。上述之外,黄遵宪还主张学习西方的税制以改良政府财政,且十分重视税收,认为税收可制约外贸逆差。
2012年03期 v.39;No.15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国瑞;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张闻天以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为工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系,形成了自己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土地革命战争之前,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持完全否定态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从理论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关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新中国建立后,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2012年03期 v.39;No.15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侯明利;
由于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及其本身的弱质性等特点,需要政府加强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和保护。根据各阶段粮食政策目标的不同选择,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粮食补贴政策措施。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以受益主体的变迁为主线,可以将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的演进过程分为对粮食消费者补贴、对粮食生产者间接补贴和粮食流通部门直接补贴并行、对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等三个阶段。粮食生产者作为弱势群体,在不同阶段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中,得到的少,付出的多。现阶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约束下,应加大对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优化和完善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2012年03期 v.39;No.15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萌;
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中原地区工业化的比较优势,保障中原地区的劳动力有序流动和有效供给,使之形成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是中原地区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这一机制,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应该注重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转移,在产业布局上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注重对劳动力的吸纳,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
2012年03期 v.39;No.15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纯献;岳新坡;王健;
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河南省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河南省体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具影响力的体育文化资源较少。发展河南体育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分析河南体育文化资源,利用河南地域文化特色,明确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势和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利用整合资源的合力,创建出更有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体育文化资源品牌。
2012年03期 v.39;No.154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任鸣鸣;
将电器电子废弃物的末端污染治理耦合于初始的产品设计之中,是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电器电子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生产商责任延伸,但生产商的末端污染治理责任主要体现为经济责任,即生产商交纳废弃物回收处理基金。在我国电器电子废弃物末端污染治理中生产商实体责任延伸的制度约束缺失、企业又缺乏内在激励的背景下,政府应当引导生产商行自行回收处理,建立末端污染治理内部化的补贴与监管制度,树立企业环境形象,激励生产商积极参与废弃物的末端污染治理。
2012年03期 v.39;No.154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孔颖;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企业对品牌进行构建时要结合多种传媒、多种渠道,以保证品牌生命力的强盛不衰。随着数字化手段的不断成熟,新媒体在传媒界异军突起,它在企业品牌构建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高精准度、高粘度、低成本的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使用新媒体进行品牌构建,以提升企业品牌的生命力。
2012年03期 v.39;No.154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闫庆来;
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也不是某一部门的问题,而应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方式,立体式思考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把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与行政、经济、教育等环节联系在一起,形成正确的保护观。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体系一方面强调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只有发现才能保护;另一方面以原生态为切入点,强调以民众为基础还原民间艺术的本来面目,使民间艺术不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民间原生态氛围;同时还应明确政府、学者专家以及文化市场在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中的责任,即行政指导作用、教育传承作用,资源开发作用等。多层次保护体系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所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的浅泛与功利,也可以补充民间艺术文化学者提出的各种保护措施研究的传播短效,使民间艺术文化在民众氛围中自律性变迁,还原民间艺术文化的民间内涵。只有民间俗文化的自律性保护与政府保护措施、学者研究等精英文化相互配合,展开精英文化与俗文化的融合,才能共同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2年03期 v.39;No.154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吕未林;
杰克·韦尔奇被企业界和新闻界誉为"世界第一CEO"、"20世纪最伟大的商业领袖"。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实现了巨大的企业转型,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杰克.韦尔奇的卓越领导艺术可以概括为"指挥若定",即定哲学、定角色、定愿景、定策略、定制度、定文化、定人事、定政策,他由此实现了最完美的领导,堪称为"超级领导"的绝好范例。
2012年03期 v.39;No.154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郑大俊;姚明;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貌特征、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甚至在历史上一度被西方学者称为"饥荒之国度"。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灾害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策略有:遣使宣慰,鼓舞地方官员和百姓士气;修省与罪己,释放百姓不满情绪;"劝分"商贾,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禳弭祈仙,借助神灵安抚百姓;赈济减税,解决百姓现实困难;整顿吏治,回应百姓不满诉求。
2012年03期 v.39;No.15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明月;
汉朝刺史之职设立之时存在着刺史秩位与职权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两汉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影响了刺史职权的变化。为治理自然灾害,刺史逐渐更多地参与具体的地方性政务,刺史的职权随之扩张到地方行政、司法等领域。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刺史职权扩张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刺史职权扩张不一定有利于治理自然灾害。
2012年03期 v.39;No.15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琳;
我国古代户籍制度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发展而产生的,与国家的政治控制能力的提高、国家形态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维持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统治的一项根本性制度。户籍制度三位一体功能的不断嬗变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户籍制度的发展嬗变,充分说明了户籍变化的根源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维持政治统治的需要,其变化路径是沿着国家、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而行进的,具有相应的内在政治逻辑。
2012年03期 v.39;No.154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陈光田;
出土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马王堆医学资料则是众多出土文献资料中的代表。这些资料呈现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研究难度大以及价值高等特点。同时,马王堆出土文献不仅可以为纠正传世医学文献中的讹误提供参考,也是古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献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2年03期 v.39;No.154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军;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太子元恂出逃被废,皇次子元恪取而代之。夺嫡事件与元恂顽固守旧并无直接关联,后宫冯氏才是始作俑者。冯氏试图延续"子贵母死"的传统,控制储君,操纵朝政,这就与孝文帝的皇权主义发生矛盾。于是,冯氏编织罗网,捏造事实,迫害元恂,终酿成历史冤案。夺嫡之争归根结底是北魏皇权与后权的矛盾,对洛阳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2年03期 v.39;No.154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史伟;
唐贞观时期,政坛言谏活动蔚然成风,为后世所欣羡,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为君者以身作则、极力推动,为臣者忠直敢言、谏诤不断。与此相应,朝廷内外直言极谏的言谏政风之形成与兴盛,亦促使唐太宗进一步推动谏议制度的发展,充分发挥谏议制度的监督作用,其主要表现为集中谏议组织,加强谏官职权,提高谏官的政治地位。可以说,贞观时期的言谏政风与谏议制度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言谏政风高涨促进谏议制度发展,谏议制度发展亦有助于言谏政风长盛,二者总体呈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囿于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贞观时期谏议制度所起的监察作用仍有局限,但这无碍其与言谏政风之勃兴一起,为此后唐代历朝之重谏风气奠定政治与制度的基础。
2012年03期 v.39;No.154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惠弋;
从唐代马球的设施、制度及观念看,当时的中下层民众基本不具备开展马球活动的主客观条件。而唐代实施马球的处所集中于宫廷、内苑与军中,其活动主体基本是帝胄、佳人宠佞与文士武臣,使马球于有唐一代走的基本属于"贵胄"的上层路线。从这个意义上看,马球可称得上是贵族体育,其实质是一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它将社会惯习转化为官方意识形态,而非通常意义上的民间规约,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达到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目的,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柔性控制。因此,唐代马球与西周射礼有异曲同工之处,将其归入"礼"的范畴当更为合理。
2012年03期 v.39;No.154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娜;
茅元仪所著《武备志》大量征引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的相关著作,主要为《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篇目甚多,征引方式亦有不同。有原文抄录,有以"戚继光曰""本朝戚继光法"的方式征引,亦有"次戚将军之言于左",杂糅《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相关内容者。甚至将各家兵法体例打乱,择其同类、同条目者,重新整合。同时,茅元仪在辑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因为其参考相关著作的版本有误,另一方面因为当时茅元仪过于年轻,学术的鉴别能力有限。
2012年03期 v.39;No.154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承军;贺辉;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发掘不单纯是一个考古的学术问题,还涉及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语所学人通过推动立法、制度建设、自我规范、民众教育等措施化解了中央学术机关与地方的矛盾,并以此为契机,通过考古工作规范的建立和外部环境的塑造,为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对其后的田野考古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2年03期 v.39;No.154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仁义;
张须的《通鉴学》是一部颇具学术影响的史学专著。张须在《通鉴学》中运用了"考镜源流"、考证、比较与归纳等治史方法,使其立论严谨、翔实、平允。史学方法的得当运用,使《通鉴学》得以成功构建《通鉴》研究的完整体系,获得很高的学术价值。《通鉴学》的史学方法,应当得到充分认识和高度评价。
2012年03期 v.39;No.154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向东;
孝起源于敬亲爱亲的感情,自西汉以后2000多年的文化流变中,逐渐与皇权政治融为一体,同时也逐渐转化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清朝覆灭,民国新立,中国依然摆脱不了民族危亡和民主难行的局面。"五四"学人(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在总结中国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改革失败的教训以及探究欧美强大的原因之后,认识到孝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总根源。于是以政治为维度对之猛烈批判,但是,这种批判缺乏应有的理性与辩证。这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致使孝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流失,糟粕成分遗存,也是中华文化出现断层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03期 v.39;No.154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骅书;王祖奇;
在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的推进过程中,陈毅领导新四军率先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向长江以北发展的战略基础;率领苏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打开苏北新四军抗日的新局面,使中共中央战略重心北移的目标得以实现。陈毅在军政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赢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成为中央在华中军事指挥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对党中央新四军战略重心北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2012年03期 v.39;No.154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书华;
一般以为,赋是一种在诗文之间的中间文体,然而,这种认识并没有在文体四分法中为其找到归属。赋虽然以诗为源,然而,整个赋的发展历程却呈现出清晰的远诗近文轨迹,到宋代时基本与文合为一体。从形态与体性上来看,赋,尤其是它的典型样式——汉大赋,也更接近散文。与此相关,在历代诗文集选中,赋总是被编入文集而非诗集中。基于以上事实,在诗文小说戏曲四分法中,赋应该归属于散文种,尽管它并不是典范的散文。
2012年03期 v.39;No.154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源;
任昉晚年作诗"欲以倾沈",此举关涉多方面复杂的历史因素:齐、梁时期"文笔"观念的演进是大背景,促进了任昉"诗"、"笔"观念的转变;齐、梁之际新旧诗风的嬗变,为任昉在客观上创造了"倾沈"的条件;任昉所倡导的"竞须新事"之诗风在任昉去世后仍然持续风靡,又透视出任昉对昭明太子文学集团的深度影响。任昉在诗歌创作上的"倾沈"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中可清晰见出齐梁文学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因与脉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
2012年03期 v.39;No.154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军红;
《文选》中萧统把赋列为各类文体之首,足见萧统对赋的重视。曹植一生辞赋创作甚丰,但《文选》仅收其一篇,即《洛神赋》。究其原因,萧统并非看不起曹植辞赋,而可能是在《文选》的编纂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一是他的父亲梁武帝萧衍;而是齐梁时期的时代文风。
2012年03期 v.39;No.154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振华;
江总是由南朝入隋的知名文士。他曾是萧纲文学群体的重要成员,侯景之乱后流寓岭南,其诗作渐去浮艳之色,而时有悲苦之音。入陈后,每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庭,诗作雕琢蔓藻、艳冶纤靡。江总又常乐佛法,其佛理山水诗承继谢康乐体的特点,描写精工细腻,诗风自然清幽。入隋后,亡国之痛等使其诗风转向苍凉沉挚,充满悲凉幽咽之思。江总诗作多以五七言形式呈现,诗作对仗工整、句韵整饬,为五七言律诗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03期 v.39;No.154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冒建华;
胡适创作的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在五四理性主义高扬的时代出版,它必然要传递着先进的思想信息,渗透着狂飙突进的精神。但是,当重新考量胡适的诗歌创作,挖掘胡适新诗创作实践中所蕴含的现代精神,即乐观情怀、悲剧意识、民主心绪等时,发现其诗作既有对过去诗歌的消解,又有对新诗发展中的艺术自觉和对新世纪意识的抉择,同时还有对新世纪初新诗推进过程中古典诗写作的反拨。
2012年03期 v.39;No.154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法跃;
吴宓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受到了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观极为深刻的影响。白璧德所指的"模仿"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吴宓接受了白璧德的模仿论,认为作家创作、民族文学的发展均离不开模仿;吴宓接受了白璧德对浪漫主义的批评思想,认为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没有反映正常的人性,从而对其采取否定态度;吴宓接受了白璧德关于文类简洁、鲜明的相关观点,严格区分了诗与文的界限。
2012年03期 v.39;No.154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聂国心;
创造社"元老"们的"革命文学"观,是与文学研究会、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学"观并列的重要文学观念,可以也应该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始终强调文学的重要作用,二是始终强调"叛逆与反抗"的精神,三是或隐或显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意识。
2012年03期 v.39;No.154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蓉;
"十七年"文学的阶级审美标准是以权力主体对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划分为前提,并借鉴中国传统面相学原理及相应的道德判断得以确立的,这使得"十七年"文学身体形象的书写打上了阶级话语和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训诫的双重烙印,并形成了"十七年"文学中人物身体形象描写的类型化、脸谱化的特征。"身体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基本上是表达人物阶级属性的一种工具和符号,它由外在的阶级分类所赋予,并不和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发生关联。
2012年03期 v.39;No.154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爱莲;
"80后"青春文学与传统青春文学主题表现不同,他们采用非宏大叙事的方式,通过书写个体生活矛盾展示青春的迷茫困惑,以自身的经历细致言说成长过程和成长疼痛,以另类自我的形象彰显个性,凸显了人性化社会的时代特征。
2012年03期 v.39;No.154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慧;
文本与视觉艺术在某些语境下可以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文本与视觉艺术产生了互相阐释互相呼应的可能性。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研究的思路可以为探索文本或视觉艺术的更全面内涵取得新的向度和维度。爱尔兰最著名的威廉·巴特勒·叶芝与杰克·巴特勒·叶芝兄弟的作品均不可忽视地涌动着这两者的融合和交汇。在文化诗学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共鸣的观照下,关注威廉.叶芝诗作中的绘画因素,剖析杰克.叶芝绘画中的文学韵味,这样的阐释及相关结论无论是对叶芝兄弟的研究还是对文本与视觉艺术关系可行性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2012年03期 v.39;No.154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思奇;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贝尔·胡克斯非常关注黑人女性形象的表征。在文学和大众文化领域,黑人女性通常被塑造为妓女、保姆或女家长等形象,这些形象本身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这种难以解决的矛盾使其形象自身的无法自圆其说,正是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的合力,才使它们得以广泛传播。
2012年03期 v.39;No.154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晓青;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在对茨威格作品的阐释过程中,读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重新挖掘茨威格作品的审美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审美视界,他们再现了茨威格作品的思想性价值,使其在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互动中获得实现。
2012年03期 v.39;No.154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范煜辉;
现代性席卷全球,抹杀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将如何回应危机?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家庭剧里探讨了这一问题。为保存南方地域文化,威廉斯提供的策略是离群索居和重温过去,这种消极的反抗无力抵挡现代性的进步叙事,悲剧将是威廉斯剧作主人公的必然宿命。
2012年03期 v.39;No.154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范晖;
作为20世纪欧洲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卡夫卡创造出一种把荒诞无稽的情节与绝对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手法,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现实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反映出精神危机时代人们对现实的一种诚惶诚恐的痛苦体验,使其作品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荒诞与惶恐"情结。卡夫卡通过它去再现生活,站在生命本体的立场之上,思考人类的处境与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探索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同时,在"荒诞与惶恐"背后透露出他直面现实之后所作出的一种更高层面上的理性追求,进而让自己的作品承载起了更为深广的意义。
2012年03期 v.39;No.154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攀;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去》中改写了伊洛西斯神话即农神得墨忒耳和其女珀西枫妮的母女关系神话。大多数评论家认为,小说人物莉丽·布里斯科是伍尔夫作为艺术家的代言人,也是伍尔夫作为女儿身份的替身。然而伍尔夫的用意远非如此,作家出神入化地改写了伊洛西斯神话,使莉丽·布里斯科实现了从"女儿"到"母亲"身份的华丽转变后找到了真正成熟的自我,而伍尔夫本人也实现了女性作家的真正自治。
2012年03期 v.39;No.154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林梅;
依婉·伯兰是爱尔兰当代著名的女诗人,爱尔兰独特的民族历史和她自身的个人经历,使她非常重视民族身份问题。她以诗歌文本的形式展现了童年时身份的缺失与焦虑、爱尔兰人民对民族身份的渴求、以及在困难重重中对于民族身份构建的主题。
2012年03期 v.39;No.154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志华;
从新历史主义审视奈保尔的《河湾》,作者自我文化身份的复杂"自我塑造"对该文本的建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奈保尔在叙述策略上采用异乡人视角和西方意识形态立场,使文本叙述陷入分裂和自我悖反的尴尬境地。作品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有意选取非洲民族革命中一些负面历史作为"故事"链元素,建构具有特定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模式,在客观上去除了非洲民族解放的革命性和神圣性,成为其备受争议的根源。
2012年03期 v.39;No.154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罗凌霞;
心理成长是成长主体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维度,它影响主体的心理建构和独立主体的最终形成。心理学上的成像是在他者作用下对自我幻想的认同,是主体形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犹太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心理成长和主体建构过程中经历了对三重镜像的认同过程,即"镜像时期"对母亲镜像的想象性认同、后"镜像时期"对父亲镜像的拆解性认同以及对"象征父亲"的符号性认同。
2012年03期 v.39;No.154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一如;
美狄亚与霍小玉是与传统女性相背离的另类女性形象:东西方文学中复仇的反抗女性。她们同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却显示了不同的人格层面:霍小玉是对人物"人格面"的艺术解说,而美狄亚则把人物的"阴暗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两位反抗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差别更深刻地体现在人物个性及思想意识上。追根溯源,造成这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差异的最深层原因就在于父权文化意识形态对作者创作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2年03期 v.39;No.154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书民;
周有光的文字类型"三相"说认为,文字有"符形相"、"语段相"和"表达相",文字按照"三相"综合可以分为表形、形意、表意、意音、表音、音节、辅音、音素诸种文字。这种分类法是混乱而不科学的。它不仅在"三相"界说方面存在"三相"名称变化不定、"符位相"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语段相"的界定混淆了语言段落与语音段落、"表达法"的说明误解了字符表达语言的方法等毛病,而且在文字类型分类方面,还存在分类标准冗余重叠、类型归类没有分清分类层次、"表达法"分类混淆了文字的"表达法"与"造字法"分类、"表意文字"类型观错误等缺陷。
2012年03期 v.39;No.154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戴宁淑;
预设和蕴涵的鉴别是预设的语义分析重点研究的内容。现有的研究过分强调预设的真值定义和否定测试法会导致对语义预设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必要对语义预设的界定和已有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预设是语义和语用的接口的语言事实,结合语用来弥补预设语义分析的缺陷,以便更准确地鉴别语义预设。
2012年03期 v.39;No.154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娄宝翠;
正则表达式可以用来分层提取语料库中的各类数据。学术语篇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学科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应用正则表达式检索和统计学术英语语料库中的各类词性分布。通过应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词性使用频率的差异是区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中国英语学术论文与本族语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之一。
2012年03期 v.39;No.154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喻浩朋;
汉英提升动词有不同句法表现形式。汉语提升结构的产生取决于输入项中论元的的话题特征,英语提升结构的产生取决于输入项中提升动词的补语从句的限定性;由于制约条件排序不同,汉语非提升结构的主句主语位置必须为空,英语非提升结构主句主语位置必须被虚指词填充。
2012年03期 v.39;No.154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军民;
英语学术语篇中转述他人的观点目的在于明确研究背景、展示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恰当的转述动词能表明作者是否接受被转述者的观点和立场。基于语料库数据对中国英语学术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中国学者能够恰当使用转述动词,但在语义特征方面,中国学者倾向于选择试探性的或中立的转述动词,避免使用绝对的、批判性的转述动词,语气较为温和。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报告学术成果时恰当使用转述动词能够帮助其改善其学术交流的效果。
2012年03期 v.39;No.154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李小丽;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陶行知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批判地吸收并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活教育理论。两者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2012年03期 v.39;No.154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杨飞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了存在于教育发展中的"三对矛盾",它们共同指向了提升教育质量的当代意义。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谈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利于避免过于偏重招生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激活高校内部机制的活力。因而,我们要转变育人成才的观念,以社会服务意识增强质量观,积极实施教育质量工程。
2012年03期 v.39;No.154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忠玲;
终身教育的起点是幼儿阶段的教育,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教育影响。幼儿教师的终身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自身谋求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幼儿教师须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将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提高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拓展教育时空和资源。同时国家、社会应当对幼儿教师的终身教育在法规政策、学历提升、经费等方面提供多项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2年03期 v.39;No.154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海山;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经费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总体概况,接着阐述了教育经费在补助薄弱地区教育发展,稳定教师队伍,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等方面对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探讨了社会资本促进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2012年03期 v.39;No.154 260-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冯峰;
人的全面发展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促进大学生与校园环境、大学生与他人、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在学校发展、高效服务、规范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和就业导向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校园和谐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2年03期 v.39;No.154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魏波;
中国原创歌剧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艺术家们已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原创歌剧不但在数量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在艺术成就上也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歌剧在题材、体裁、音乐素材与艺术手段方面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创作特征。
2012年03期 v.39;No.154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毛子;
山水对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来说,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山水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代表,其在空间营造和时间意识的表达上,充分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先验视角。在这种观念中,"光"所行使着的多重使命使山水画在空间、时间、心灵上的维度合而为一,透射出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012年03期 v.39;No.154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