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毅;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他把自己创立的学说称作科学,与意识形态相对立。列宁依据时代特征的新变化,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称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吸收古今中外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努力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境界。
2008年06期 v.35;No.13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正>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规范》之相关规定,制订本刊之来稿规范如下,请投稿本刊者参照执行。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2008年06期 v.35;No.1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光辉;黄世虎;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真理性与价值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其建设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导致意识形态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分离,给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带来挫折甚至灾难。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性";改革开放至江泽民"七一"讲话,"强调意识形态的真理性";江泽民"七一"讲话至今,"意识形态建设走向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剖析每个演变阶段的特征以及这个演变轨迹背后蕴藏的规律,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党的执政理念和资源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6期 v.35;No.13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延明;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在强调意识形态阵地意识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对社会结构的把握中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革新中加强党的领导,在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讲求方法,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时强调为中心工作服务。他的这些观点对当代中国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2008年06期 v.35;No.133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桂兰;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与转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功能定位和创新、内容转型和新体系建构、文化多元和信息网络化以及工作传统和大众需求多样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呈现出严重的弱化倾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应对意识形态功能定位与创新的挑战,发挥协调效能;应对意识形态转型和新体系建构的挑战,重塑文本权威;应对文化多元和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强化主导地位;应对意识形态工作传统和大众需求多样化挑战,提高服务能力。
2008年06期 v.35;No.13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仁忠;
党中央提出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命题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这不仅表现在问题的提出上,而且还表现在问题的内容以及问题的解决等多个方面。
2008年06期 v.35;No.13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俞睿;
中国传统社会,"宽容"是包裹政治专制的"乌托邦幻想",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压抑着社会自主性地位的提高,窒息了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境域中宽容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也才获得了真正而充分的展现。政治宽容的生成,显示出对传统政治巨大的改造功能:打破政治中心原则促进国家与社会分立,为公共领域的生长创造条件;塑造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发展、更新着公共领域的存在形态。当前生成与培育现代政治的宽容品质,需要将传统的宽容精神予以整合,与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以推动公共领域的生长。
2008年06期 v.35;No.13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新;
权力只有在制度的规约下才能沿着预设的轨道文明有序地运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制束权。因为以制束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制束权具有内在的逻辑依据;以制束权具有持久稳定性效应;以制束权的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有"恶"的成分、利益冲突是权力领域的主旋律、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基本判断基础上的。而当下以制束权必须以制度的创新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进步的、完备的以制束权体系。以制束权是民主、文明权力客观形态的外化,也是推进我国权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2008年06期 v.35;No.13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叔宝;
现代西方政府理论以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围绕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即政府起源、权力配置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对政府运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大量的流派。但是,没有哪一种政府理论能最终解决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均衡问题。与之相关的是,约化的政府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的冲突,使得政府理论的适用性受到限制,也使得其在运用于非西方的中国背景时产生了不适应问题。
2008年06期 v.35;No.13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俊;刘秀华;
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性出发,科学揭示了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性的历史作用;历史主体发展的"合力论",回答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前进方向;历史主体的存在形态论,论述了主体的存在形态是具体的,不同存在形态有不同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在发挥好不同主体形态作用的同时,要容纳新的社会阶层的力量并发挥好其作用;主体的实践性及其特征启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的创造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人的自主性与社会制度的协调关系。
2008年06期 v.35;No.13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海涛;
和谐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和谐的过程性体现为从观念和谐到实践和谐、从局部和谐到整体和谐、从初步和谐到比较和谐再到高度和谐的发展过程。
2008年06期 v.35;No.13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亮;王俊龙;
《中庸》"参赞化育"说主张人类合理地征服和占有自然,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范围内,建立人类和自然界自然的协调关系,达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自然优化平衡的状态。它不仅明确了人在与自然万物关系中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而且又不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切断,要求人们尊重、顺应自然,肯定了自然存在物独立的内在价值,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厚传统哲学底蕴。今天我们确立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深入探讨和充分汲取儒家发展观中的有益成分,承认并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2008年06期 v.35;No.1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艳君;
专业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要搞好专业建设必须首先系统考察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促进专业的发展。本文旨在运用科学社会学理论,着重从影响专业建制化程度的经济、技术、军事等社会外部因素,专业内部矛盾因素以及科学家自身因素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准确把握专业的发展规律,合理分配有限的科学资源,有效促进高校的专业建设作出贡献。
2008年06期 v.35;No.13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小晏;
反本质主义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在17世纪得到发展,但因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而受到忽视,20世纪初采取了新的形式才获得极大发展。当代的反本质主义思潮主要由后现代哲学推动,与以往的反本质主义不同,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持一种极端激进的立场,主要表现在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罗蒂等人的著述言说中。虽然他们的切入点和阐述的重点不同,但都主张消解本质,强调异质性、多元性和个体性,方法论上大多从语言学的话语解构展开"拒斥本质主义"的批判工作。后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一些观点和剖析视角还是很富有启发性的,但由于其自身理论充满了自相矛盾,因而不仅招致各方面的抨击,也导致他们的理论走向死胡同。
2008年06期 v.35;No.13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原威则;
泰勒认为,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个人建构自我认同的来源不仅仅单独从家庭、国家或单一社会而来,不同的社会文化同时成为个人自我认同的来源,而这使个人有机会、有能力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社会价值。这导致了现代民主政治中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疏离。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社群民主过程有助于构建多元自治的社群,并拉近国家与公民的距离。
2008年06期 v.35;No.13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家传;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06期 v.35;No.13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平;杜运辉;
王夫之的哲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他在本体论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学说以及精湛的辩证学说,历史观方面提出"理势相成"学说,在伦理学方面,则有"性日生日成"、"珍生、务义"等学说。他提出了精湛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达到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王夫之的哲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宇宙论、本体论与人生论的统一,特别是以本体论为人生论的价值来源和终极根据。王夫之哲学对现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08年06期 v.35;No.13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春;
<正>让·梯若尔教授(Jean Tirole)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顶级理论大师。他的学术研究既深入又广泛,在经济学界的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这些领域包括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约理论、公司金融学以及金融中介理论。国外经济学界的学术贡献一般都是通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梯若尔教授与很多大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原创性论文,还撰写了几本经典的专著(其中一些是和其他学者合著的)。
2008年06期 v.35;No.13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明亮;
和谐经济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支撑。对于经济发展和谐度的研究作为和谐经济的重要指标,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鲜见成熟的框架和计量分析方法。本文从和谐经济的内涵,构建经济发展和谐度指标体系的原则、框架及实现途径入手,建立经济发展和谐度指标体系,以期创建和谐经济理论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度量指标。
2008年06期 v.35;No.13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科五;李明星;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签署,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东盟经济的共同发展,尤其是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本文采用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净出口比率指数和对称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及其七个主要成员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不利地位,与东盟10国的整体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相比也略逊。因此,中国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框架下争取对东盟的旅游贸易优势,必须大力改善国内旅游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
2008年06期 v.35;No.13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静;
煤炭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又对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煤炭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对29家煤炭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作出综合评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提高经营绩效的建议。
2008年06期 v.35;No.133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酉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国企改革,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凸显。为了迎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民营企业要未雨绸缪,重视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管理的制定和落实,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干不败之地。
2008年06期 v.35;No.13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曹茜;
企业形象是一个外向的概念,而企业形象的塑造则多属于内向的范畴,在理解企业形象的形成机制时,员工对本企业目标形象的认同及付诸的相应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形成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员工的组成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这个机制更趋复杂。多元化员工的组成对企业的目标形象的形成有淡化的作用,同时,多元化员工的共处与融合也对鲜明的企业形象的形成有强化作用,成功的企业形象战略引入在于在员工多元化的背景下员工的协同行为对企业目标形象的强化。
2008年06期 v.35;No.13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杰;樊轶侠;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和逐步完善时期。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法律规范缺失、保障对象难以识别、保障标准偏低、资金来源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制度效应的发挥。本文根据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就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筹措、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我们的设想和建议。
2008年06期 v.35;No.13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晨寒;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关键是保险关系跨区域便利转移。但是,目前因对接制度缺乏、统筹层次低,地区利益纷争导致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严重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按参保农民工在各参保地的参保时间分段计算养老权益的转移机制,既体现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又与现行体制相适应,能够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的快捷转移。
2008年06期 v.35;No.133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金霞;
为了保证征伐匈奴的军队顺利通过车师一带,武帝派遣开陵侯成娩攻击车师,取得重大胜利。随后,搜粟都尉桑弘羊等人向汉武帝提出在轮台、渠犁实行大规模屯田,来巩固汉朝在西域的战果。汉武帝下了一道《轮台诏》,否决了此项建议。这道诏书被称为"罪己诏"或者"轮台罪己诏",意谓汉武帝在这道诏书中承认自己过去所犯的种种错误,勇于自责,痛改前非。我们认为,把《轮台诏》称为罪己诏是不准确的。从《轮台诏》的内容看,这是武帝针对西域有关具体问题尤其是轮台屯垦一事做出回答的诏书。在诏书中,武帝没有表现出对过去穷兵黩武的悔悟,也没有反思自己一生过失,与罪己诏的差别很大。从《轮台诏》后的政策实践看,汉朝没有由此俨武休兵,仍然执行对外积极用兵的政策,只是规模略小。同时根据形势需要也重视农业生产。从《轮台诏》变成罪己诏的历史过程看,由于班固等历史学家自觉发挥史鉴作用,《轮台诏》被赋予悔过的色彩;由于杨万里等文人在诗文中运用典故,《轮台诏》最终变成了罪己诏。
2008年06期 v.35;No.13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刘海峰;
清查州县钱粮积欠是道光末年一次重大的经济活动。道光二十九年,为了增加国库收入,道光帝、穆彰阿、耆英、载铨等决定实施五项重大经济改革,即清查州县钱粮积欠、漕米改收折色、改革长芦和山东盐法章程、节省河工费用和裁剪河工冗员、广泛开采矿场。政府要求地方督抚必须在当年十个月内完成清查州县钱粮积欠,并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清查结果,查出地方亏空积欠总额高达3200万两(包括粮谷)之巨,几乎相当于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州县地方官既要完纳当年的赋税,又要催缴往年的钱粮积欠,除了向百姓摊派苛敛外,别无他途。清查州县钱粮积欠,进一步加剧了道光朝吏治的腐败程度,严重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成为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8年06期 v.35;No.133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沛;
廖平是中国近代经学大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思想家。他所在的年代是儒学作为政治的意识形态正在逐步走出历史的时代。所谓廖平与近代经学的终结,一是指他所建构的孔经天人的经学理论,最终完成了使经学完全脱离现实和历史而走向终结,廖平经学理论以尊孔、尊经为宗旨,但孔子和六经事实上都被廖平所任意篡改。名为尊孔、尊经,实则视孔子为玩偶,六经为躯壳。杂引诸说,牵强附会,其结果漏洞百出,互相抵牾不说,尽管从主观上维护经学,企图为经学设计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从形式上对孔子和六经作了登峰造极的神化,而事实上,这一切本身正意味着对经学的否定。二是经学作为西汉中期以后,中国诸王朝的政治统治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学说,它包含了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社会思想、道德准则等多种复杂的因素。所谓经学时代,即经学作为政治统治学说和社会生活准则的时代。随着帝制时代的解体,经学时代也必将终结,这也就意味着经学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准则并为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理论依据的时代的结束。三是就经学史意义而言,廖平经学"平分今古"的发明以及以地域论古今的创获,又最终完成了清代经学复古两汉经学直入周秦的学术历程,解决了经学史上经今古文之争的千年诉讼,从学术史上为千年经学的这一核心争论画上了句号。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廖平经学宣告了中国传统经学的结束和现代史学的开端。
2008年06期 v.35;No.13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永芳;
北洋政府统属下的农会是在承继清末农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开展了编制农事调查报告、向主管官署提请农业改良议案等活动,在推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中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该农会呈现了组织制度的民主性、垂直系统的完整性、成员构成的复杂性、自治权力的有限性等基本特点。这是一种旨在农业改良的、以绅商和地主为主体的、依附于政府的咨询性社会团体。
2008年06期 v.35;No.13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粟迎春;
斯大林在苏联知识分子问题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在苏联知识分子问题认识上的严重失误,严重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也给苏联的科学文化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探究和反思斯大林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失误及其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8年06期 v.35;No.133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世安;吴岳霞;
犹太复国主义恐怖活动由来已久,在以色列建国前后达到高潮。犹太恐怖主义活动,动摇了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加快了以色列的建国过程。然而,犹太复国主义的恐怖活动,伤及无辜,破坏了巴勒斯坦的社会秩序,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犹太人为建立以色列国而实施的恐怖活动,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在阿以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利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实现自身政治、经济目的的传统,加剧了中东地区"以暴制暴""以怨报怨"思维的盛行,使中东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为中东和平和世界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2008年06期 v.35;No.133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祖奇;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美国始终对以色列提供着坚定的支持。争夺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犹太人施加的巨大影响、宗教文化上的相近关系以及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价值等,普遍被认为是促使美国持久支持以色列的重要动因,但是,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最为深刻最为稳定的动因,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以色列问题上赋予自我的"责任感"及其影响下的特殊利益考量,是出于美国追求战后世界领导权及其在此战略目标之下牟取多方面实际利益的需要。
2008年06期 v.35;No.133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霞;
反致是在适用冲突规范选择准据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个问题,它是冲突规范本身发生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区际私法上的反致是从国际私法上的反致借鉴引申而来,但由于区际私法与国际私法两个不同部门法的差异,使得这两种反致也有许多不同。就中国区际法律冲突而言,各法域在反致制度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上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完善反致制度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6期 v.35;No.133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韦留柱;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行政指导已经逐渐取代行政命令成为现代政府施政的中心。但是,行政指导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如行政指导法律规范匮乏、公开性和透明度不足、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责任不够明确、法律救济制度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走出行政指导的现实困境,必须将行政指导纳入法治化轨道,确立基本原则,强化程序控制,明确指导责任,健全救济体系。
2008年06期 v.35;No.133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邓剑光;
从人权的应然与实然视角来探讨教育平等权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实属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领域,在我国当下的现实中侵犯教育平等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受教育权是基本的人权,教育平等是人权应有的内容。我们应确立应有的平等教育理念,对我国《宪法》相关条款作相应之修改,并配备健全的司法制度对之加以保障。
2008年06期 v.35;No.133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敏;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已成为我国环境治理与建设的薄弱环节。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农业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保护的统一法律法规体系,农村环境保护很大程度上还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农村环境立法,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源头上加强农村循环经济建设,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
2008年06期 v.35;No.133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陆诗忠;
我国刑法分则存在不少这样的条款,它们被普遍认为这是对罪数形态的规定。这些条款是第157条第2款、第171条第3款、第198条第2款、第208条第2款、第241条第5款、第253条第2款、第318条第1款、第329条第3款、第399条第3款。事实上,这些条款所规定的并不是罪数形态。
2008年06期 v.35;No.133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仰山;
近年来,由于在刑事诉讼领域"被害人被重新发现",使得被害人得以获得其应有的诉讼地位。而充分考虑被害人利益的刑事和解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刑事契约,是对刑法契约观念的强调和补充。刑事和解制度能够缓解社会冲突,增进社会和谐,同时实现诉讼效率的提高。以被害人为中心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将极大促进中国刑事法实现从观念到体制的重大革新。
2008年06期 v.35;No.133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国喆;姚艳;
我国继承法所确立的法定继承制度,由于受到苏俄继承法的影响,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配偶的继承份额以及代位继承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私人财富增加的现实需要,同时适度与国际社会接轨,应当对继承顺序进行灵活性变通,扩张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除此之外,应当增加配偶的法定继承份额,同时规定代位继承中继承权固有主义原则。
2008年06期 v.35;No.133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席建松;
香港法院在英国统治和英国法居于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适用中国传统法律及习惯的实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某些因素至今在司法实践中仍具有积极的效用。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与习惯的"法权"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外,中国传统文化对香港司法活动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尊重习惯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只有以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本民族的特点进行创造,才能在世界多元法律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
2008年06期 v.35;No.133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宁;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其中,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文化思想具有突出的意义。今天,我们从思想史的角度反思这一变化轨迹,对中国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以及对当前文化建设的影响,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008年06期 v.35;No.133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世年;
韩非师从荀卿的经历是其生平事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和《李斯列传》,以及《荀子》《韩非子》等材料,对韩非早年求学荀卿的经历作了考论:时间在前255至前247(荀卿重返楚任兰陵令)年间,地点即在楚之兰陵;其所学内容更多是有关"帝王之术"的内容。荀子的儒家学说对韩非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者思想在这一点上又体现出了内在的一致性。在目前研究者更多看到荀、韩思想之不同、更多强调二者的对立性时,这种一致性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2008年06期 v.35;No.133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绪霞;
吴则虞先生积多年之力成《晏子春秋集释》,堪称精审,然白璧微瑕,个别标点之处值得商榷,我们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2008年06期 v.35;No.133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柏红秀;
关于《莺莺传》中莺莺的社会身份存在着三种说法,其中娼妓说最受学者关注,也最为合理。实际上,用歌妓来表达莺莺的社会身份较之娼妓更为准确。莺莺的歌妓身份是小说悲剧精神的根源。
2008年06期 v.35;No.133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娜;
作为女性、作为"人"的本质需要的执著追求和对生命、人生的感悟、体验与思考,始终贯穿于易安咏花作品中。本文结合易安个性体验、生存状态、时代特征等因素,从律动的生命与体验生命激情、生命的哀叹与感知生命存在、生命的忧患与追求生命价值三方面来探讨其咏花词中广泛存在与逐步深化的生命意识。易安咏花词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唤回了女性的生命,不愧为"花中第一流"。
2008年06期 v.35;No.133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黎波;
1990年代以来,启蒙话语在学界大规模"现代性反思"浪潮中备受挤压,一些学者不得不从学理层面和现实意义上来论述启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学批评启蒙话语的实践有三种指向:重申启蒙话语的历史合理性、营造启蒙的文化语境、构筑新的启蒙话语体系。这些坚守在呈现出一定意义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启蒙话语思想资源的薄弱。
2008年06期 v.35;No.133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云香;
鲁迅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的宝贵财富。鲁迅研究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鲁迅的认识和研究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对于鲁迅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本文以200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卷转载的有关鲁迅研究的32篇文章为例,探讨近两年来鲁迅研究的动向。
2008年06期 v.35;No.133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文静;
语际改写历来是文化转型期改良派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和接受、对外国文学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定位所起的导向作用是狭义翻译无可替代的,对描述性翻译研究,尤其是对翻译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国,这类广义的翻译却一直被置于翻译研究范围之外,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历史地看,翻译的概念与各类形式的改写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ndre Lefevere的改写理论将这些联系作了科学系统的阐述。本文以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语际改写为案例,论证多种改写形式无论是自身的翻译研究价值,还是对目的语文学及文化演变所产生的影响,都丝毫不亚于狭义的翻译。
2008年06期 v.35;No.133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明;
词在规约词义之外还有一层深层隐含词义,它是指那些在规约过程中表面放弃,实则沉淀下来,隐含在词义底层的不明确的、主观色彩浓厚的、代表次要特征的语义成分。其对词语的形成或者词语的解读具有很大的价值,许多在现有词义理论中无法解释的现象可于隐含词义理论中得到圆满解释。
2008年06期 v.35;No.133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琳;
语言规划作为一种行政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自然现象。语言的使用者以及他们对该语言的态度、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所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特征等都有可能成为语言规划进程中的限制性因素。规划者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所采取的相应态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语言规划行为的最终结果。
2008年06期 v.35;No.133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定勇;王积龙;
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以生态美挑战如画美,以荒野悲剧否定人类悲剧,以风险美学对抗人文美学,从而以生态中心主义美学对纪录片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美学形成了全面的挑战。
2008年06期 v.35;No.133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娄季春;
目前高校日益官僚化的状态导致权力本位、学术腐败、形象工程等种种弊端,亟待深化改革。作为合作网络途径的治理理论内在地要求组织中的多元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协商治理组织事务,基于治理理念和CIS理论及品牌理论,提出建设治理型高校品牌识别系统。即从协商治理型办学理念和包括自身价值观、精神使命、资源优势及发展和竞争战略在内的办学文化识别系统,管理层与教师及学生平等地共治型行为识别系统,独特视觉和文雅听觉的精品型视觉识别系统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改造,作为新的高校发展思路。
2008年06期 v.35;No.133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路琳;吴晶;
文化对德育的影响机制是具有规律性的作用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文化对德育的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影响机制。外部影响机制是指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因素,通过一定的形式、渠道和媒介把信息传导给德育主体,不同的德育主体通过对文化环境中所含信息进行不同的理解与选择,进而产生对德育建构的影响;它主要通过文化对德育的信息传导、选择、重组等实现。内部影响机制是指文化作为德育的母体,为德育系统的建构提供基本的价值导向及内容规范,进而规定和制约着德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存在与发展;它主要通过文化对德育内部要素的预设、建构、导向、规范等实现。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文化促进德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2008年06期 v.35;No.133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肖鹤飞;
在当代社会,无论是何种"原生态美术"类型,都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正在不断被现代科技文明、商业文化及旅游文化等所侵蚀,侵蚀的结果就是"原生态美术"的"非原生态"化,直至成为商业集团或旅游开发的牺牲品。如何在我国教育单位针对上述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加强保护也显现得更加紧迫。
2008年06期 v.35;No.133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建伟;
在传统水墨画中,笔墨是一个相对规范和完善的语汇系统,但对写实水墨人物画样式而言,笔墨却是需要探索的新的语言命题。如何将中西两种异质的绘画结构元素融合在一起而不越出传统水墨画形式的疆界,如何从传统笔墨资源中汲取营养并保持笔墨的主导地位,一直是写实水墨人物画样式在"融创"过程中努力把握和不断矫正的方向。
2008年06期 v.35;No.133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坤;
贝多芬32首奏鸣曲在整个音乐史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热情》奏鸣曲是其中伟大的作品之一。《热情》奏鸣曲在创作中基于传统又突破传统的写作手法,既体现古典主义庄严、和谐又具有浪漫主义清莹溢美的创作特征。
2008年06期 v.35;No.133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