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吴潜涛;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八荣八耻”:政策学视角的解读

    罗建平;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荣辱观与道德信仰

    魏长领;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艰苦奋斗的哲学之思

    郑永扣;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针对

    张耀灿;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詹万生;宁武杰;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荣辱观及其启示

    刘太恒;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戴震对朱熹始终如一的态度

    徐道彬;

    戴震与朱熹同出于徽州,又各领时代风骚。程朱理学受到统治者和理学家的大力提倡,却遭到戴震的猛烈攻击。有人认为,戴震早期是程朱理学的信徒,晚年转而攻击理学,是忘本。我们在考察戴震评价朱熹的大量具体材料后认为,学界对戴震与朱熹理欲观的对立方面注意太多,未能看透戴震对朱熹的态度是真正地“批判与继承”,所以造成了学术理解上的视差和误读。戴震对朱熹的态度看似很矛盾,但只要抓住戴震治学“实事求是”、空所依傍的特点,就能理解其中原由。朱子对戴氏有深刻影响,戴震对朱熹有公允评价,并且态度始终如一。本文力求公正地看待其间的传承关系,从而纠正那些认为戴震思想有前后期的不同以及晚年竭力诋毁朱熹的错误观点。

    2006年04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赵纪彬对先秦推类思想的研究

    张晴;

    赵纪彬运用历史分析方法,研究了推类思想和逻辑规律思想在先秦的发生和发展,对先秦逻辑的理论特点和成因作了较为准确的说明,初步揭示了秦以后中国古代逻辑逐步衰亡的原因。

    2006年04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许衡对宋明理学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兼与许衡理学无“进境”说商榷

    李景旺;

    作为元代理学宗师,许衡从宋末元初的社会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宋代理学的理论成果,不但突破了程朱理学的局限,兼取朱陆,开和会朱陆之先河,还提出了治生学说,使理学摆脱了理论清谈,成为经世致用的学说,开启了理学向实学发展的方向,许衡创造性地发展了宋明理学的理论。

    2006年04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劳动时间观念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胡绪明;

    通过对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不同状况来描述社会历史的进程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论域。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状况的内在关联,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之本质区别和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价值理想在于实现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并且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006年04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文化生产力理论认定的价值地位

    崔琰;

    “文化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最能切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在整个生产力诸多因素系统中居于决定性的地位。

    2006年04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认识论到知识学——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认识论及其科学观的批判

    铁省林;

    哈贝马斯认为,自近代以来认识论的发展是实证主义的知识学取代认识论。认识论从事于认识的批判,解答认识可能性问题,而实证主义知识学则局限于经验科学的方法论,将知识与科学等同起来,取消了认识的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陷入了唯科学主义和虚假的客观主义。哈贝马斯从认识对自身的反思入手,揭示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批判了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及其科学观,为奠定社会批判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扫清了道路。

    2006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视域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罗子俊;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谐社会建设应当是在公共精神的引导下,做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与互动,形成和谐关系;同时,政治国家依法运用其公共权力,对公民社会内部所存在的压迫性进行干预,使公民社会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2006年04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布什政府的“民主改造”战略探析

    颜剑英;

    “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民主自由价值的力度。布什政府借“反恐”之机,向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所谓的“流氓国家”与“失败国家”实施“民主改造”战略,不但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政权变更”,而且企图主导它们的“国家建设”进程。布什政府的“民主改造”战略本质上是为美国霸权服务的,必将遭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抵制,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2006年04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

    关学增;

    社会治理思潮是西方国家为谋求解决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多重严重的政府危机而兴起的一种公共行政改革思潮。它探寻建立和发展新的公共责任机制,由政府与市场、公民社会协同管理公共事务,以调节各种利益矛盾,化解各种社会危机,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这一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及其所蕴涵的一些管理理念,不仅为众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并付诸实践,而且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形势下,正向世界各地蔓延。

    2006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信息分享利用机制论纲

    王怀勇;

    政府信息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一种,不仅为政府机关所利用,也应当为社会公众所分享。从政治学、法哲学与经济学的维度分析,可以发现,政府信息分享利用机制的构建,已经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有效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构建政府信息分享利用机制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分享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06年04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混合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初探

    程建平;

    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道路大致上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城市化,另一种是行政城市化。两种模式各有所长,前者的优点往往是后者的弱点,而前者的弱点又往往是后者的优点,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我国的城市化是在市场力与行政力的交织和制衡中逐步推进的,是一个受到高度行政干预的过程。本文提出混合型城市发展模式,以实现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最优化。

    2006年04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产业融合与产业转型

    何立胜;

    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产业发展的相同技术基础,使得它们之间在协同互动中不断走向融合,从而形成新型的产业形态,并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产业融合促使产业转型不是一般的路径调整,而是重大的路径转换,需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研究开发与教育的投入,需要提供产业变革的制度平台,需要构造产业融合的组织载体,需要开拓产业融合与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2006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股份公司制企业经理激励机制问题剖析

    吉亚辉;张营周;

    如何使股份公司制企业的经理充分发挥才能、努力工作且作出的决策完全符合股东的利益,这是一个事关股东利益的重大问题。实践中,股东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激励经理,但采取的这些措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激励机制的新思路。

    2006年04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名牌战略理论研究

    徐建锁;赵光南;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面临的新情况和知识成长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品牌发展的软结构模型,并指出了创出名牌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名牌发展战略的系统方案及其软结构模型,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准则。

    2006年04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企业并购中的信息系统人员整合

    郭清根;

    信息系统和企业并购均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信息系统人员的整合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只有那些能够在并购中妥善解决信息系统人员整合的企业才能够真正取得并购的成功。

    2006年04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延长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周期对策的思考

    李明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许多民营企业渐次衰落。民营企业寿命周期较短,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桎梏。如何保持民营企业肌体的活力,延长民营企业的寿命周期,成为摆在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2006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中的问题及对策

    刘晔;

    民营企业并购或重组国有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民营企业在并购国有企业中,存在着观念滞后、准备不足、人资难以分离、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上有歧视现象等问题。因此,加深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国有企业改革作用的认识、营造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软、硬”环境、培育产权交易市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做到人资分离、强化资源整合,是做好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的关键。

    2006年04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万正晓;张永芳;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金融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要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很不畅通,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支持有限。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导致其筹资难的根本原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尽快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应建立多层次的银行服务体系,特别是扶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引入再担保分化风险,加快“二板市场”建设,有效引进风险投资,等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006年04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园区型产业集聚与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

    余琪;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过程中理所当然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基本上属于政府规划扶持的园区型产业集聚。本文分析了上海在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2006年04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近代企业家朱志尧企业经营特色论

    聂好春;

    中国近代企业家朱志尧在创办求新厂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接连投资了一系列民族工业企业。朱志尧身体力行,负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集投资者和管理者于一身。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朱志尧百折不挠,实干创新,努力生产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并逐步形成独特的企业经营特色.

    2006年04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分析

    于慎鸿;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尊重、信任、信赖的能力,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可与信任程度,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提升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信力不是独立生成的,民众的法律信仰、司法独立、司法公正、法官素质是影响公信力确立和提升的主要因素。

    2006年04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指导的几个法律问题

    陈立风;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逐渐引起我国行政法学界的关注,然而,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指导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尚未能达成共识,司法实践中有关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这既不利于对行政指导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更严重影响了行政指导在我国的发展。

    2006年04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物权法律冲突与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适用

    吕岩峰;

    各国有关物权的法律制度,在内容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处理国际物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法律冲突。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是解决物权法律冲突的基本原则。但是,物之所在地法只能解决国际物权关系的一般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国在有关的立法实践中应该更加注意采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

    2006年04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

    赵转;

    人类社会正处在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权,它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不利于知识产品的传播与扩散,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知识产权制度既应维护权利人的利益,激发其创造热情,又应对该权利加以必要的、适当的限制,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私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间之间的平衡。

    2006年04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类型分析

    杨旭;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以后的法律责任划分固然重要,但在事发之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或接受学校教育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在校或接受学校教育期间”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应理解为“在校”或者“接受学校教育期间”。

    2006年04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赛珍珠研究中的辩证观

    张志强;

    文章从赛珍珠的真理观入手,阐明了辩证观的在场对赛珍珠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辩证观对于研究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并通过对赛氏具体作品批评的探讨,论述了如何以批评的多元和对话来实现赛珍珠研究的综合辩证。

    2006年04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流亡与自由审美──纳博科夫与亨伯特·亨伯特

    辛雅敏;

    纳博科夫的流亡生涯对其创作尤其是其艺术观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他的观念也随着自己生活的动荡的加剧而改变。而《洛丽塔》一书中的亨伯特.亨伯特的流亡是类似于艺术追求的另一种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纳博科夫的文学信仰的。这种信仰是相信世间有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在纳博科夫这里就是艺术本身。

    2006年04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夏洛克——民族意识淡化的高利贷者

    李鹏;

    通过对《威尼斯商人》文本的分析,我们认为夏洛克是一个被金钱贪欲扭曲、犹太民族意识渐趋淡化的高利贷商人。他执意要割安东尼奥胸前的一磅肉,不是为捍卫犹太民族尊严所作的回击、报复,而是对高利贷生意竞争对手的痛恨。

    2006年04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紫颜色》对女性主体的重建

    谢景芝;

    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黑人女性话语,体现了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2006年04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以韩愈为例论我国古代论辩文的几种文体

    侯迎华;

    论辩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前人根据论辩的方式,将论辩划分出论、辩、说、议、原、解(释)等体式。这在西方和现代的论辩文中是见不到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特产。以韩愈散文为例,我们可以领略论辩文的几种别致的体式。

    2006年04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史记》用典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张浏森;李晓鹏;

    《史记》运用和创造的大量典故,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人物画廊和美丽故事。典故内容涵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原则,传达出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无穷魅力,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价值。

    2006年04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稀见本清初诗歌总集《离珠集》及其文献价值

    王卓华;

    由于《离珠集》在清乾隆年间遭到禁毁,致使其现存刻本稀见。南京图书馆藏本《离珠集》,诗不分体,共收岳端、博尔都、索芬、朱襄、张潮、释元乘、释广莲诗210首。就诗学意义而言,辑评者王仲儒欲借此选矫正宗宋诗风之弊,恢复风雅传统。同时,从文献角度说,《离珠集》具有较高的辑佚、校勘和文学史料等价值。

    2006年04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酒在廖燕诗歌创作中的意义

    李永贤;

    自古诗人多嗜洒,对于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的诗人虽不像西方学者那样从心理学方面进行学理上的剖析,但也在诗文中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过形象的描绘。清初诗人廖燕涉及酒的诗篇几乎占其诗篇总数的五分之一,对于他的嗜酒,廖燕不仅从诗歌创作的精神动因方面予以探析,而且,在这些诗篇中,他还敞开心扉,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纯真的自我,对于深入了解廖燕的思想和人生境界提供了一个窗口。

    2006年04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析《红楼梦》女性主义观念的确立与消解

    高娓娓;

    《红楼梦》以其人本主义的情爱关怀和独创性的艺术手法,改变了传统文学女性观念的空洞能指,把女性形象重新拉回到了女性主义本位。它从性别差异入手,形成女性性别意识和女性经验的独特表达,关注女性生活及其权利的伸张,强调“双性气质”的开拓,并为调和两性的差异和对立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然而,由于男性话语权力的统治地位及渗透作用,其女性意识和女权观念在确立的过程中,又呈现出消解的特征。

    2006年04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北村: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创作

    张喜田;

    北村1992年皈依基督教后,便以一个基督徒的眼光关注世界、进行创作。他揭示出人世充满着罪恶与堕落,这种罪恶源于人类的诗意的栖居地的丧失与人性欲望的膨胀;人靠自身是无法弃恶从善、获得拯救的,只有依靠上帝才能获得救赎,否则将走向毁灭。他把创作与布道合二为一,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特例。但是,在其创作中,也体现了宗教万能的偏执及强烈的宗教专制性。

    2006年04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个体的生命凸现与历史突围——赵玫新历史小说《上官婉儿》的女性主义解读

    胡德岭;

    女性在文本化的历史中处于历史忽视与性别歧视双重屏蔽下的“失语”状态。前者遮蔽了女人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存在,后者置女人于对象和客体的被动位置。作为一个坚持鲜明女性立场的作家,赵玫试图在她的历史小说《上官婉儿》中冲破这双重屏蔽,以凸现女性个体在历史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

    2006年04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声乐美学的视角看当代流行歌坛的发展

    李鸣镝;

    当代声乐美学应属传统美学研究的范畴。流行乐坛特别是流行歌曲可谓当代声乐美学的典范。透视流行歌坛,将会很快介入当代审美文化的中心地带,而从流行歌曲所表现的“真”“伪”与“智”的含量及关系来看,它不仅是重要的哲学问题,也是理解当今流行歌坛的关键与根本。

    2006年04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钢琴触键与音色表现刍议

    王晓坤;

    触键是钢琴演奏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触键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表现。在演奏中掌握、运用各种不同的触键方法,是钢琴演奏技术与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

    2006年04期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

    张宇;

    美声唱法是一种具有传统性的歌唱方法,具有可信赖的科学性。本文从气息的控制、声区的统一、正确的读音、整体性技术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2006年04期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由农而王:商鞅农本思想分析

    张文安;

    商鞅的农本思想服务于以“农—富—强—王”为轴心的政治功利构想。商鞅认为,农业是财富的主要源泉;农民是兵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农在王天下构想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了使这个构想变为现实,商鞅制订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商鞅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农业决定论是时代的产物,又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6年04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管子》德法并重思想述论

    程政举;

    《管子》一书的立论主旨是主张德法兼用,德法并重,强调要以法治国,法律高于一切,执法公正,执法从严。同时,也非常重视礼义等道德规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充分认识到人民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为民兴利除害。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作用于治国理民的终极目标。

    2006年04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对皇甫谧《帝王世纪》的再评价——以《帝王世纪》对几个重要地望的臆断为例

    余方平;

    西晋学者皇甫谧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其史学代表作《帝王世纪》对于几个重要地望的判断,往往出于主观臆测。该书曾首创四种禹都新说,皆被后世学者认为不可靠;该书首倡的契始封于“上洛商”说没有任何依据;该书所主张的汤都南亳及西亳“首阳亭”说也被考古学界所否定。他的《帝王世纪》并非“博而有据,足资考稽”之作。

    2006年04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双重作用

    赵军祥;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惊醒了沉睡中的古老民族争睁眼看世界,带来了中国人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加速了旧制度的灭亡,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另一方面,列强武力侵略的野蛮行为、奴化意识、强取豪夺和对封建主义的支持保护,却又大大削弱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动力,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阻力。

    2006年04期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放战争爆发原因新论

    凌文豪;

    解放战争的爆发是在抵制参政扩大化的政治体制下发生的,是国民党政府未能建立一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参政模式体制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政府无法为新的社会力量提供参政的管道,无法为新的上层分子提供参加政府的机会,而当时被排斥于政治之外的社会力量又具有参政的强烈愿望,国民党政府由于不给新的社会力量参与政治体系的机会,就迫使它们变成革命的集团,发动一场革命,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2006年04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八大”路线中断的主要因素

    张倩;

    中共八大确定了中国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通过了把中国变为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纲领。八大路线是正确的,可惜,这条路线没能贯彻始终。八大路线是在历史突变的形势下仓促形成的,使全党对这一正确路线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重要因素;最高领导层对八大路线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没有形成共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推动因素;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央对形势产生错误估计,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直接原因;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成员的知识结构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历史原因。

    2006年04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以来我国经纪业史学研究述评

    刘爱新;徐进功;

    经纪业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商业流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世纪以来,史学界对我国经纪业发展的研究探索逐渐深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经纪业史学研究滞后性十分明显,需要在研究范式和理论方法上有更大突破。

    2006年04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与主体性教学

    高闰青;

    人本主义教育和主体性教学都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人本主义教育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存教育制度的束缚,以激发人的天然学习倾向为出发点,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提到了教育的首位,促进了当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对我国实施主体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06年04期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成长

    单永志;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之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因此,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紧迫课题与任务。教育信息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树立教学技术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成长的途径有: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逐渐消除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畏惧与逆反心理;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完善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

    2006年04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

    李娜;解建红;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从宏观上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应用型人才应是主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主战场,以满足市场对现代化第一线人才的需求为前提,应用型人才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特征应是具有极强应用、实践性的能力,极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不断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及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全的心理品质特征。在培养对策上应注重能力,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才全面发展。

    2006年04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及其优化

    邢勇;

    思想政治教育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给大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影响、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2006年04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刘新廉;

    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道德失范,扬弃传统道德,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到胡锦涛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国新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已基本形成。要在实践中使之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必须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激励公民道德实践与追求;必须强化约束规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大力褒奖道德典范,培育公民“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2006年04期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朱伟;

    在网络时代,网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探索网络时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措施,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006年04期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治疗模式转换的意义

    秦彧;

    从经典精神分析到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每一个心理治疗模式都蕴涵着一个独特的心理隐喻。心理隐喻经历了由物到人、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到积极、由个体到社会的历史变迁,心理治疗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由反映论到建构论的转换,这种变迁和转换促进了心理治疗方法的进步,推动了心理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改善,为心理治疗模式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框架。

    2006年04期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宋颖惠;李志红;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较大的推进和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预防和发展为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机制,建设专业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等方面入手,切实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6年04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孟子教学方法浅论

    樊豫陇;

    孟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毕其一生热衷于教育,将教育天下英才视为人生一大快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孟子的教学方法仍能给今人以有益的启迪。

    2006年04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编辑主体思维活动规律探讨

    杨光宗;

    编辑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编辑主体复杂的思维活动。编辑主体思维活动规律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思维、选择性思维、超前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协调性思维等方面。充分认识和把握编辑思维活动规律,对促进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06年04期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三审制、匿名审稿制与责任编辑的责任

    陈双燕;

    目前国内许多学术期刊正在引进或试行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有较大的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审稿专家的选择,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刊物主编三者之间的协调问题,经费问题等。要更好地实施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制,责任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熟悉学术界的动态(包括研究动态和学者的动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和拓展精神,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006年04期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变革

    李智霞;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期刊管理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运用和借鉴知识管理思想,充分认识期刊管理的知识内涵,探索期刊知识增长、采集、获取的基本规律,营造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期刊知识管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人为本,关注期刊馆员的知识组织能力、网络认知与技术应变能力、语言交往与协调能力、专业发展与研究能力,加强期刊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建设;培育新的期刊管理模式,推动期刊知识的融合和重组、知识单元与知识链条的形成,用知识挖掘和知识推送等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图书馆期刊管理与利用效率。

    2006年04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