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实践思维方式研究论纲

    张金成

    实践思维方式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越来越关注的理论前沿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四点探索性意见:一、实践思维方式是以社会实践为中心、为对象、为目的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思维方式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二、实践思维方式具有先导性、前瞻性、创造性和操作性等特点。三、实践思维方式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动态系统,有着生生不息的运行机制。四、深入研究实践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3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实践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及其现实背离

    司晓莉

    实践的本质特征要求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总体原则,而且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实践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是,现实实践却常常发生对理论的背离,从而导致反主体效应的出现。借助反思性研究实践的方法,对未来实践进行调适,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其合目的性合规律性是目前实践问题研究的重点。

    2003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历史的视角:启蒙理性及其批判

    甘钧先

    理性是启蒙思想的核心。在启蒙运动中,它主要被运用于科学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并造成了不同的后果。现代思想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借助于这些批判,启蒙理性不断超越自身。

    2003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禅解庄——林希逸《庄子口义》对《庄子》的阐释

    孙红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他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作为儒学阵营中的一位理学家,他阐释《庄子》除了以儒解庄的特点外,又一个突出特色是以禅解庄。林希逸以禅解庄是在宋代佛教儒学化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学术背景下进行的,他别具慧眼地找到了庄子与禅的契合点,使读者从这一角度,对《庄子》有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2003年04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与超越

    李燕华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继承和发展超越关系。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把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改造发展为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传统提炼上升到时代精神的最高峰,在哲学基本问题、认识论和发展观三个方面体现了丰厚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与超越,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

    2003年04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逻辑内涵及现代价值

    冯继康

    生息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主要包括生息资本总体论、资本主义信用论、虚拟资本论、信用制度后果论四大逻辑内涵。从我国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实践来看,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股份化改造以及防范金融危机均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2003年04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之路

    苏晓红,张淑萍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主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行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代表着现代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德国、日本的公司治理实践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验证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应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逻辑,走共同治理之路。

    2003年04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改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付雪成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乃至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要改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003年04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后的文化差异、冲突与变革

    王铁山,袁治平

    企业文化是一个管理系统,具有反映变化的预警功能。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后,新旧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文化的预警功能反映出来。文化冲突将影响到新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生企业只有主动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消除冲突。文化变革的作用机制表现为阻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

    2003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构筑多角度多层面的国有企业道德建设体系

    赵豫林

    国有企业道德建设是国企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加强国有企业道德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国有企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按照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构筑多角度、多层面的道德建设体系,采取具体措施全方位实施,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

    2003年04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模式的探讨——从我国民法草案第九编谈起

    徐伟功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无论从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我国目前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来看,不宜以一章或一编的形式规定在民法典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为我国制定国际私法法典提供了一个范本。

    2003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反规避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刘洪波

    反规避是反倾销法的补充和延伸。虽然国际三大反规避立法体系对反规避的内容规定各异,但反规避措施的实施不但影响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我国反倾销立法起步较晚,反规避立法规定更是简单模糊。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必须完善我国反规避立法。

    2003年04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国有资产公诉的可行性研究

    赵许明

    治理国有资产流失有多种手段和途径,但运用民众公诉不失为一剂良方。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公诉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在我国尚未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情况下,探讨国有资产公诉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以及设立公诉制度的可行性,对我国将来建立国有资产公诉制度有重要意义。

    2003年04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张廉

    公益诉讼是维护公共利益和保证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形成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这一制度目前尚未在我国确立,以至在公共利益遭到侵犯时,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本文在分析研究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2003年04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的理性分析

    关文军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原有的庭审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由“纠问式”改变为“控辩式”,体现了“当事人主义”的先进诉讼理念。但证人出庭作证难成为困扰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就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证人怠于出庭的原因及应如何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予以初步探讨。

    2003年04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司法保障机制

    明济本

    本文针对民事审判活动中所存在的证人出庭作证难的问题,分析了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及其运作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了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司法保障机制的设想。

    2003年04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诗和诗人:海德格尔诗学阐微

    王宏玲

    海德格尔诗学思想是在现时代的历史状况下产生的,也是与其整体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海德格尔在现代语言转向的大背景下从语言的本源性地位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诗。他对美学的历史进行了彻底的反思与批判,为避免重新落入传统美学的窠臼,他以诗学代替美学,把诗的本质建立在语言(存在)的基础上,认为此在的根基处就是“诗意的”,栖居在本源的近处。而艺术家、诗人先于众人而看到了神的光芒,为终有一死的同类寻找转向源头的道路。

    2003年04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晚唐五言古诗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宋尔康

    晚唐五言古诗继承并发展了中唐新乐府运动,不仅批判更加深刻,而且内容更加广泛。晚唐五言古诗长于议论,善于叙事,为宋诗“以文为诗”特点的形成,起到了过渡作用。“体无定规,意尽即止”,为苏拭重要文艺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实践依据。此外,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转换角度,加强批判的力量。语言简练浅切,耐人寻味。

    2003年04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空门情关两无依——妙玉悲剧形象简论

    杜薇

    人与人的璀璨生命与价值的揭示,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最为倾心的一个主题。曹雪芹通过妙玉这个极为特异的悲剧艺术典型,表达了他所执著追求的辉煌而坚定的信念:在清规佛戒尚猛的时代,当是发乎情,不必止乎礼义,要从欲为欢,而不必以多欲为苦。美就是生活,在苦难的生活中勇猛地挣扎与执著地追求,这便是曹雪芹对人生的终极的关怀。

    2003年04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无名氏研究的历时性考察

    孙世军,厉向君

    无名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位传奇性作家。无名氏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无名氏的作品才在中国内地陆续出版,无名氏才被认识和重视。从港台、海外和中国内地的研究情况看,80年代是无名氏研究的生发期,研究在谨慎开放中实现了可贵的突破,填补了研究、介绍的空白;90年代则是深化期,研究视野也更为开阔,评价定位更为全面、务实和科学。可以确信,在21世纪,无名氏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更多收获。

    2003年04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语境中的职业女性与女性文学

    田小枫

    职业女性是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新的女性形象,职业女性不仅开启了妇女解放历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营造了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新形象。本文分析了当前文学对职业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映以及职业女性的躯体化写作倾向,并从两性文化的角度反思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

    2003年04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简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部落遗俗”的影响

    刘明阁

    海明威自幼熟知奥杰布华文化,这一特点使其作品在人物刻画、主题描写、创作手法以及叙事结构上表现出“部落遗俗”风格。海明威短篇小说中清楚地表现了海明威塑造的第一个主人公身上的“部落遗俗”风格。本文通过追寻“消失的”印第安人的踪迹,揭示了海明威作品中显著的“部落遗俗”风格的影响;而奥杰布华人及其文化习俗正是造就这一风格的基础。

    2003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反叛社会 返回自然——《呼啸山庄》的主题新论

    周庆贺

    《呼啸山庄》借老、少两代人的爱恨情仇的描写,表现了自然之爱与社会之爱,自然、自由的生活与充满压迫、偏见的世俗规则的秩序化社会的矛盾冲突,表达了“反叛社会、返回自然”的主题。

    2003年04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正诂

    李波

    历史上对《论语》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存在着严重的误解。皆认为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复重教之”。这种解释源于郑玄,被历代注解家所沿袭。笔者认为:首先,这种解释不符合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次,这种解释不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第三,这种解释不符合孔子“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第四,从文字训诂的角度看,这种解释是增字解经。笔者认为,“复”字的意义是走回头路,即走旧路。这句话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来说的,当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时,教师就不能再走老路了,要改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的,不是当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时就不再教他了。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是一致的了,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论述应当如何采用启发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我们应当恢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本来面目和积极意义。

    2003年04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谈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

    郭英珍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不仅在语言意义上等值,而且在文化意义上贴切、对等。本文从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方面,阐释了因中西文化差异在进行汉英翻译时一些棘手难症的种种表现,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2003年04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思想观点形成的历史考察

    张泽民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的思想观点,既具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五四运动前,其逻辑起点已经产生;此后,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这一思想观点不断丰富,最后在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正式形成。其所含有的哲学意义和选择何种“主义”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首先,这一思想观点的逻辑起点即哲学、伦理学“如大纛”的判断,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毛泽东在以“改造国民性”为宗旨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推动之下,在探讨“本源”、“宇宙之真理”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其次,由于这一思想观点本身就内涵着“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因此选取何种“主义”就显得既紧迫又艰巨,既因为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又因为分辨一种“主义”是不是真理极为困难。

    2003年04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毛泽东关于农业发展的三大支点的思想

    王献玲

    毛泽东一生十分关注农业问题,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发展的思想主张,其中带有战略性意义的有以下三点:第一,肯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是进行工业化的前提,是商品销售的主要市场,国家制定发展计划,必须以优先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其次,提倡农业走合作化道路。合作化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化,国家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优化组合,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可以推行,机械化耕作就有条件逐步实施,抵御自然灾害就会更加有力。第三,重视水利基本建设,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科学论断。国家和地方要齐心协力,大兴水土,化患为利,改善农村经济面貌。这样,国家扶持、人力优化、水利相济,从而形成农业发展的三大战略支点。

    2003年04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党是领导一切的”的再思考

    张明军,蒋亚飞

    “党是领导一切的”,是在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颇为关注且颇多争议的敏感话题。“党是领导一切的”正确阐释应为: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下,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并对他们进行监督。在此种领导模式下,党政分开不会削弱党的领导。

    2003年04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盛清才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既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着。为此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执政理念,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努力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规范化;坚持依法执政,努力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法治化;建立高效、廉洁政府,努力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民主化;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努力实现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唯如此,才能大幅度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003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的组织结构与网络架构

    姚芝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标准必须按照高定位与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要使其在外部性能上、在内在运作上、在逻辑模式上以及在业务等方面适应电子政务的本质要求,以促进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

    2003年04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招标:对一种采购运作方式的技术分析

    朱琳

    网络招标采购应该成为提高招标采购效率、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必然选择。由于在招标工作中采用网络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现在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普遍加以采用,并被指定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手段。在招标工作中,应本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从有利于搞活竞争,调动各级投资主体参与和运用市场机制的积极性出发,建立、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招标采购机制运作与管理网络体系。网络招标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可行的操作程序。

    2003年04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网络交往行为的戏剧化特点

    李庆广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大,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人们借助于互联网进行的交往活动也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交往行为。网络交往行为——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高效的交往方式和传播媒介,正在并将继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越来越呈现出戏剧行为的特点,同时这种戏剧化网络交往行为对于人的道德实体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3年04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赵文亮

    民族主义与20世纪的战争有不解之缘。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对战争所起的作用存在着重大差异:帝国主义各国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饱受了史无前例的战争浩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推动了席卷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广泛开展,打碎了西方的殖民体系,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取得民族独立;二战后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导致了战后频繁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成为世界动荡、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003年04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原则

    郭德香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学者不断提出“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西方国家借口人权干涉别国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但是,当今世界是一个主权独立和平等的社会,任何国家都不得借口尊重和保护人权,侵犯他国主权和干涉他国的内政。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人权保护和国家主权原则之间的关系,坚决抵制西方学者的错误观点,反对西方国家的不当行为。

    2003年04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追问全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

    宋晔

    全球化浪潮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也带来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在全球化中坚持教育的本土化。我国教育要有开放的意识和敏锐的文化感受力,培养具有全球性人格的公民,为此我们又需守护传统的文化精华,警惕西方的文化霸权,开发我国教育资源,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2003年04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教育现代化目标追求的另类视角

    张俊

    教育的现代化应该借鉴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后现代是理解教育现代化目标途径的新视角。后现代教育是对现代教育的颠覆,它的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教育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尽管理论形态各异,但在突破和超越传统教育这一特征上却是一致的。倡导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民主性和教育的开放性,但在具体表现内容和层次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归依。后现代主义者反对主体性,主张从社会和全球的角度即从生态和整体论的角度来考察人们的行为,这就要求教育要以培养社会公民为目的,关注集体要胜于关注个人。这样的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生态意识、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后现代教育实践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公民。

    2003年04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教育产业的特征

    王琴

    教育产业在投资上具有消费性投资和生产性投资双重属性;生产周期长而且稳定;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步,运行上有较强的计划性,工艺复杂;教育产品既是公共产品,又是私人产品,既是有形产品,又是无形产品。

    2003年04期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民办学校发展历程的历史性思考

    杨仁毅

    中国民间办学历史悠久,发展曲折。私学在古代,或是处于办学的非主流地位,或是逐渐被官办学校体系所兼并,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晚清时期开始的革新活动,促使新式教育体系形成,民办学校也开始走上发展之路。但旧中国的人祸天灾,阻碍了民办学校前进的脚步。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民办教育的立足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教育大军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

    2003年04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对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再认识

    赵慧琴

    艺术教育并不是直接地、单独地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施加影响,而是通过审美这一基本的中心的环节,对学生施加间接的、整体的、综合性的影响,这是艺术教育较之于其他方面教育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发挥作用之处,正是德育、智育无能为力之处。

    2003年04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变革

    王清平

    新课程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新课程也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只有善于改革的学校才能成就新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管理者建立新的学校观、管理观,从传统的控制性管理转向教育性管理,行政管理转向校本管理,封闭管理转向开放管理,从而保障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2003年04期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产生及其美学特征

    周宝全

    <正>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 人们普遍认为印象主义音乐应该是从德彪西开始的。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家们,受“印象主义”绘画在艺术观念上的影响,多以绘画、自然景物、象征主义诗歌为题材,表现感觉世界的主观印象。与印象派画家对光和色的理解一样,印象派音乐家用音色、音响来表现自然界中光和色的变化,形成了印象主义独特的音乐风格。 然而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严格地讲并不是从德彪西开始的,只不过德彪西的时代使其走向了繁荣。从音乐表

    2003年04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试析肖邦夜曲的创作特色

    韩绍杰

    <正> 世界著名钢琴诗人肖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钢琴作品。在肖邦所构筑的艺术殿堂中,夜曲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肖邦一生中共写了21首夜曲。 作为钢琴家,肖邦在钢琴演奏技术和作曲上,没有被传统所束缚,使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夜曲的形式上,肖邦大大扩展了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费尔德夜曲简单的结构和织体。他的夜曲织体虽然基本上运用三段体结构,但他常常把自己的夜曲发展成为更自由的形式。

    2003年04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鼓乐在民俗中的应用与传承

    王晓坤

    <正> 鼓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主要乐种,过去在豫北大地,可以说是村村有鼓,特别是在节日的社火中,个个节目都离不开鼓。故俗语谓:“无酒不成宴,无鼓不算会。”可以说鼓是民乐之魂。鼓乐在豫北大地上,伴随庙俗而有庙鼓,伴随祭孔而有鼗鼓,伴随作战而有战鼓,伴随祈雨、庆贺而有大冬鼓,伴随婚礼而有堂鼓,伴随丧礼而有经鼓、铜鼓,伴随戏曲而有板鼓,伴随乞讨而有花鼓,伴随说唱而有八角鼓,等等。 一、门鼓开路俗。门鼓,昔日流行在新乡市较偏僻的北站区一带,该地区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等原因,门鼓演奏至今仍保留了较原始的风格和古老纯朴的乡土气息。从目前

    2003年04期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歌唱三原则的运用

    张思镜

    <正> 在声乐演唱中我们说某人掌握了发声方法,大致是指其声音洪亮、圆润、能传得远,音色柔和、优美、轻松自如能持久。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声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获得良好的共鸣。比如一个音叉,它所能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但一放在共鸣体上,就会发出相当洪亮、优美的声音,人的声音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说,发声法就是要用最少的力,获得最大的声音。也只有用最少的力且能获得最大的共鸣(但这不是绝对的),这才是发声的艺术。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发声应该掌握好以下三个一般原则:一、呼吸;二、喉头调节;三、共鸣。这三个方面之间是不可

    2003年04期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胡演奏音色美的几个技术因素

    王真理

    <正> 音乐是通过音响来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这个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就决定音色的美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地位。二胡演奏音色美是表现乐曲内容的前提条件,通过乐音给人以教育和启迪,达到陶冶情操,鼓舞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之目的。为此每个演奏者在作品二次创作中,都把音色美作为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 然而,世界上没有抽象的美,也没有绝对的美,美只能在相对中存在,在比较中鉴别。美是为内容所决定的,二胡演奏中的音色美也不例外。从艺术实践中体会到演奏者声音彩变

    2003年04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

    朱春玉

    学术期刊编辑既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人文精神的守护者,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实践者。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形成编辑良好职业道德的核心,在编辑活动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主动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将终极关怀意识贯穿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全过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待编辑的职业认知与自身价值;弘扬主体精神。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在新形势下树立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编辑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要有热爱编辑事业的敬业精神;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2003年04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谈高校学报学术性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顾向明

    高校学报视学术性为其生命和永恒的主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普通高校中对于学报学术性问题的认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学术性概念的理解片面化,忽视学术性最基本的特征——创新性;将应用性、时代性与学术性相对立,应用性和时代性强的文章被摒除于学术性论文之外;学报的学术性建设单纯体现在“被动”反映高校学术成果方面,而对“主动”提高和促进高校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建设则关注不够;偏重以强化“名人效应”来提高学报的学术性;学术性“长着一张严肃、呆板、高深莫测的面孔”——对学术性论文的表现形式存在误解。

    2003年04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情报学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与互引分析

    王恺荣

    本文对9种情报学核心期刊2001年度2119篇载文及12655篇引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研究,着重从期刊互引、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等多角度深入地研究,从而为情报学期刊年度文献的比较研究和期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003年04期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以德治国”主体浅论

    杨腾

    <正> 以德治国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举,是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造。在“以德治国”的实践中,能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搞好“以德治国”的基础和关键,它对于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的中国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同时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以德治国”成为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以自己的“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自觉形式。其中,每个公民都是道德建

    2003年04期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话:人类精神的早期画像

    梁兆民

    <正> 作为一种人类艺术创作形式,神话是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化了的反映。它是人类初年时期的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原始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产生并流传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神话,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世界各民族历代劳动者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意识的结晶,与他们的生活与斗争、信念与理想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凝聚着他们大智慧和心血,是民族观念形成的基石。 本质上说,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一幅幅精神画像,它以质朴无华的手法,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诉

    2003年04期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柯灵散文语言特色浅论

    赵军花

    <正> 在现当代众多的散文名家中,柯灵无疑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的散文语言,正如著名作家赵丽宏评论的那样:“他对汉字的运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既有对古文字的恰当继承和使用,也有对现代汉语的革新和创造,千百年古典陈词,在他的笔下锈斑剥落,推陈出新,显现出现代的光华。”的确,柯灵的语言,鲜明地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同时又能和现代汉语和谐地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自成一格的散文语言特色。

    2003年04期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及其应策

    杨相谦

    <正>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必然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深入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深层次的精神领域。高校德育工作要培养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特别是代表先进文化的人才,就必须应对新的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的影响具有双向性,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曲折而复杂的,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空间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另一方面,急剧上涨的信息资源和飞速提高的信息传播速度却很容易使大

    2003年04期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丁红

    <正> 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两个不可分裂的组成部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本质内涵是二者有机的结合,相互交融、相互协调。其整合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应打破学科间的人为壁垒,增强学科间的关联性。这种整合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群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即要考虑在专业设置上,适度把握科学教育专业化与人文教育专业之间的平衡,促使高校全局性学科专业的综合化。要强调在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比例,

    2003年04期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竞争意识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及培养

    王维勋

    <正> 公平竞争意识是多种思想观念和积极心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我们要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当中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和改变他们的思想和心理。 一、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1.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强化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的自我肯定意识,是个体竞争意识形成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就必须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可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和观摩各种比赛,让他们从心理上逐步认可与适应竞争氛

    2003年04期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辞典中的语用信息

    王东

    <正> 作为外语学习的得力助手——辞典,长期以来都是以提供释义和百科性信息为目的,教给读者的是固定的信息。但要想使辞典成为学习者活的老师,语用学与辞典学的结合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辞典的基本单位是词条,篇幅有限;而语用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话语,语言的语用含义可以无穷无尽。辞典篇幅的有限性与语用信息的无限性这对矛盾决定了辞典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是有限度的。所以辞典能容纳的语用信息必须以词为单位,必须有代表性且尽可能的简短。因而在语用学众多的理论中只有语境理论符合这一条

    2003年04期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