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子清
<正> 一、引言通常在最优设计中不一定能有明确的解。因此,采用最优化的方法来讨论研究求最优设计的叠代算法是很有意义的。W.J.Studden等人于1974年用Remez逼近论的交替程序,给出了一个求回归模型中估计θ'f(x)的最优设计的叠代程序及其C最优条件下的收敛性定理。Atwood,C.L.于1080年对寻找最优设计的一些有关算法的收敛性的证明及收敛速度的讨论,进行了综述。本文的目的是要借助于非线性规划的方法给出Φ最优设计的叠代程序及其等价性定理
1985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崔振文
<正> 一、引言单调逼近与共单调逼近问题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吸引了许多数学工作者的关注[1—10]为此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大都只对单调函数与分段单调函数的单调、共单调逼近作出了逼近阶的估计,分别得到了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提供了一个与无限制条件的Jackson定理相类似的阶。1977年DeVore在[7]中借助于样条逼近证明了:存在K_r>0,对于单调增加的函数f∈C[a,b],f~((K))∈C[a,b],0≤k≤r-1有
1985年03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东
在[1],[2]中,吴荣详细论证了关于逆转布朗运动过程的若干极限定理,自然我们很希望能将这些极限定理推广到扩散过程上来,但遗憾的是,对较一般的扩散过程这些极限定理是不成立的。本文的目的就是来证明对于一类所谓强对称扩散过程,[1]中的几个极限定理都成立。
1985年03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自信
,王勉
,常方高
在文献[1]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了进动矢量这一概念。并且利用它,建立了任意微扰下的牛顿—库仑势场中有限运动的近日点进动的一个简洁而便于应用的普遍公式。并通过实例和分析来说明它的优点。
1985年03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陵德,张新民,鲁公儒
本文构造了一个具有两个禁闭标度的复合模型。对于Z~0→11′γ的反常大比率事件,对于弱中间玻色子与夸克及轻子之间弱耦合性质等给予了解释。
1985年03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军
本文分析了超流满足的方程,提出并证明了存在改进的超流的必要条件,并利用接触项算标子导出了W-Z标量理论和SQED的超流。
1985年03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文桐
<正> 文献[1]推导出的“总能量守恒公式”是能量天气学的基本公式。许多文献(例如文献[2])的研究是从此公式出发的。因而对此公式的正确性的讨论很有必要。经作者研究认为此公式是错误的,今提出商榷意见,供大家参考。文献[1]对“总能量守恒公式”的推导要点如下:
1985年03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振辉,詹秀环,李莹
<正> 微量碘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溶出法,中子活化法等。比色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但对稍微有色或混浊溶液中测定碘产生困难;普通极谱法由于分辨力较差,极大量氯化物中微量碘不适于溶出法测定,而且重金属元素如Cu、Cd、Pb严重干扰,甚至有时不得不控制电位电解分离,这是一个费时很长的过程。使用脉冲极谱仪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微量碘,简便快速,但由于要使用较贵重的仪器而不便推广。以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微量碘,具有方法简便快速,仪器也较简单的优点,但当极大量氯化物存在时给测定微量碘带来了困难。本文研究了极大量氯化物存在下微量碘的测定方法,提出以阴离子交换柱富集I~-而排除Cl~-,然后再以KNO_3或NaNO_3作为洗脱剂,和离子强度调节剂,冲洗交换到柱子上的I~-,最后以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测定。
1985年03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今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中国化学会将在首都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应用化学学术报告会”。这是中国化学界的一次盛会,是对近年来应用化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检阅和交流,必将对祖国的四化建设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自年初发出征集论文通知以来,化学系教师人人奋勇、个个争先,14篇学术论文陆续寄
1985年03期 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庆芝
本文扼要报告了围内外目前制备超微粒子氧化铁的四条路线。考察了由Fe_2(SO_4)_3水溶液利用沉淀法制备α—FeO(OH)和α—Fe_2O_3的工艺过程。在沉淀反应温度40℃,晶型转化温度85℃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1mol/l时,可得到长轴为40—60nm,短轴10—15nm的纺锤状超微粒子氧化铁。
1985年03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元勋,瞿薇芬
<正> 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境内,流经河南省林县、淇县,于小河口村入卫河,全长161.5公里,是海河水系的一条三级支流。淇河盛产鲫鱼,当地俗称淇河鲫。淇河鲫产量很高,为淇河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甚为人们所喜爱。我国《诗经(毛诗)》中曾有“藿藿竹竿,以钩于淇”的诗句;古诗中还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记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经在淇河南面的辉县流璃阁区的战国时代墓中祭器内,发现鱼骨,其中以鲫骨最多。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县志》上册一卷土产鳞族中,专有鲫的记载,据传于万历年间“淇河鲫”被列为贡品。可见“淇河鲫”确系淇县历史上的名贵食用鱼。
1985年03期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思忠
<正> 一、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的地理分布黄鳝同黄鱓、黄(鱼旦)。又简名鳝鱼或鱓鱼。山、陕亦名蛇鱼。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内就有“灌河之水其中多(鱼旦)”的记载。是我国人民习见和喜食的淡水鱼类之一。但迄今其地理分布尚无专文研究。不少文献称黄鳝分布于我国各处,或称除西北、西南外我国各处均产;但事实远非如此。据笔者研究在我国仅见于辽河下游;沿滦河向上约略过承德(海拔375.2米)、滦平(534.7米);沿海河水系分布于太行山东侧平原地带;沿黄河向上约
1985年03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可
<正> 作者曾在本院1980年第一期学报上发表了河南省担子菌名录初稿,共92种。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1980年7月29日——8月14日调查了位于伏牛山区的淅川县的紫荆观公社——猴山山区(大寺后坡、前坡、大寺沟)。毛堂公社——封子山、鹰爪山山区(鸡冠山、石泉山、封子山、封子山沟、鹰爪山沟)。仓房公社——南山山区。1982年8月5日——21日又调查了河南省嵩山山区的五乳峰、北庵和南庵山、会善寺北面的龙头山
1985年03期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和振武,许人和
<正> 淡水水母为W.Sowerby于1880年6月9日于英国伦敦Regent公园一人工水池中首次发现,标本经E.R.Lankester研究,订名为Craspedacusta sowerbyi,于同年发表。自此以后才在世界各国陆续发现,主要是在欧洲、亚洲及美洲等温带地区,大洋洲也有发现。1907年日本人川井正方在我国湖北宜昌附近长江沿岸采得淡水水母标本,为日本学者丘浅次郞研究,当时误订为一新种Limnocodium kawaii,于1922年改为一变种L.sowerbyi
1985年03期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宪林
双杠早倒技术是完成杠下类型动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本文用应力电测法和定点摄影同步结合,对早倒技术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一、在无重量瞬时,要及时调整两手握杠的方法,防止脱手。二、在无重量时相,必须迅速、准确地调整身体婆势,发展各种难新动作。三、在完成后回环成手倒立等动作时,可近似地利用单杠上的“正掏技术”。所有这些将对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双杠早倒技术、发展难新动作、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促进作用。
1985年03期 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欣高
<正> 在微分几何中,一个曲面如果它每点处的平均曲率H=0,便称为极小曲面。可以证明,以空间闭曲线为边界的曲面域中,面积最小的曲面,必是极小曲面。它的实际模型是将在空间中弯曲的铝丝浸入肥皂溶液中,取出时所得的皂膜曲面。本文拟从科达齐一迈因纳尔迪(Codazzi—Mainardi)公式出发,讨论极小曲面的几个性质。并应用这些性质,用观察法和试算,构造出几个极小曲面的方程。
1985年03期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永生
<正> 自从一九六八年Janzen和BIackburn①提出自旋捕获的技术之后,十几年来发展相当迅速。该技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研究反应动力学、自由基化学、聚合物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反应机理等。现继续对自旋捕获技术在反应机理研究、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分别简述如下:
1985年03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
<正> 新乡师范学院前院长李俊甫教授,河南洛宁人,生于一九○三年五月十八日,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逝世。终年七十八岁。李俊甫(又名相杰)一九二四年毕业于河南留美预备学校,成绩优异,同年被派往美国留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化学专业,毕业后又在伊利诺艾和康乃尔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溶液化学研究工作。他与导师著名物理化学家Bancroft合作,通过实验仔细地考
1985年03期 11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