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生产力:主体拥有和支配的能力──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反思与超越

    崔永和,程秀波,杨仁忠

    本文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着眼于现实人的实践规定和历史发展,把生产力理解为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它具体体现为:人对自然力及自身力量的实际占有与支配:在主体有目的的活动中,生产力表现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与结果:基于人们的分工协作关系而产生的“扩大了的生产力”,则为一定的社会群体主体所拥有和支配。从而在否弃传统生产力理论重物轻人的物质化、客体化倾向的同时,突现了生产力理论的人文价值趋向。

    1998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具体性是实践的本质特征

    张德山

    人们一般把实践的基本特性归结为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但实践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具体性。实践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它是客现具体性、能动具体性、社会历史具体性以及内容和形式具体性相统一的活动。作为实践的本质特征的具体性,同实践的其它基本特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坚持实践的具体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8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论略

    仉建涛

    区域经济理论有两种: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后者是多数国家制定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及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该理论曾成功地指导许多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1998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物流的社会化产业化及其管理的现代化

    苏科五

    1998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实施农业产业化要强化配套体系建设

    张秀华

    实施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加强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配套体系建设,其中,农业经营体系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农业服务体系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纽带;农业管理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保障;农业投入体系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物质支持;农业生态体系建设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前提。

    1998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坤对明末社会贫富不均的批判及其“均利”思想

    张守军

    1998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云经济调整思想探析

    张田水

    在我国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进行的两次重大经济调整过程中,陈云先后提出了关于经济调整的系统理论和观点。他主要是针对经济调整的必要和条件、内容和对象、战略步骤和方法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陈云的经济调整理论以实事求是和辩证思维的显著特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宝库,有效地指导了当时的调整实践,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98年01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个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与经验教训

    丰国林

    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第二国际破产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第一次低潮,20世纪、21世纪之交,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第二次低潮。第二次低潮与第一次低潮相较,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当苏东剧变,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倒台时,仍然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站稳脚跟,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在这次低潮中失败和覆灭的只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中国获得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的表现形式:三是在低潮进入谷底时,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出现回升趋势。两个世纪之交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给了我们深刻教训: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其次.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各国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1998年01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的晚年与对个人崇拜态度的转变

    王艳成

    毛泽东曾是反对个人崇拜的旗手。但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他对个人崇拜的态度经历了由默许、赞同和接受的转变。这种变化有多方面原因。“两种个人崇拜”的提出,表明他在反对个人崇拜这一原则问题上产生了动摇和怀疑;苏共二十二大召开,赫鲁晓夫打着反对个人崇拜的旗号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敌对势力也借此机会反共反苏,攻击社会主义,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毛泽东在个人崇拜问题上思想转变的外部因素;由于长期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而过分相信自己,脱离集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逐渐变得主观和专断起来,这是毛泽东晚年思想迷误,走向个人崇拜的主观原因:另外,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共基层党员和组织中,也确实存在着个人崇拜的现实土壤。毛泽东在对待个人崇拜问题上态度的转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1998年0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简析

    赵海立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为对此理论观点加以证明.亨廷顿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为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亨廷顿强调必须借助于革命或改革手段,并密切注意政党和农民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亨廷顿虽然看到了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并为谋求政治稳定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路。然而.亨廷顿的阶级立场使得他没有能够弄清楚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实质所在,当然也无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1998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务员制度的反腐败功能

    蔡冬梅

    公务员制度是行政系统的一项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它的反腐败功能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止腐败分子混入行政机关;二是及时有效惩处行政系统产生的腐败现象。这种反腐败功能是通过其运行机制实现的,公开竞争的择优录用机制将反腐败斗争的“关。”提前到‘”防腐”阶段,构筑起了反腐败斗争的第一道防线;公平公开的考核机制为克服困对公务员评价不及时和不公开而产生的腐败行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全面规范的监督机制使任何腐败分子都不能逃脱监督网络,制约了公务员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

    1998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重视和善于学习邓小平理论

    罗建平

    1998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字体系形成问题的再认识

    沈怀兴

    简单回顾了学术界在汉字体系形成之时代问题上的种种看法,指出此前人们对这一问题所拟定的种种答案都是不太合乎客观实际的。速提出”初级文字体系”和”高级文字体系”两个概念.认为汉字至迟到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就已经发展成为高级文字体系:汉字发展成为高级文字体系,当不在楔形字、全书字之后。

    1998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汉语大词典》若干礼制词目释义献疑

    吕友仁,吕咏梅

    1998年01期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易学文献的学术流别及其当代价值

    崔波

    《周易》原本为卜筮之书,后经历代圣贤的传、注、释、译等,逐步演绎成一条内容广阔的易学之河,留下的文献典籍数以千计。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象、数、理、占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厚的学术思想,加上不同的学术流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等各个层面。本文通过对易学文献的简要梳理,对易学文献学术流别的阐发,进一步说明,通过对易学文献的深入研究,对于破除迷信观念,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世界现和方法论以及了解中国哲学的内容与发展过程,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都是很有价值的。

    1998年01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曹组的诗词创作──兼论词的曲化

    曹辛华

    曹组作为滑稽词派的代表词人.至今论述者不见。他能文工待.尤善作词。其俳谑词脸炙人口.名噪一时:其雅词合乎音律、工于体物.化俗为雅.为时人取法。造成曹组接受落差的主要原因是北宋中后期的“词曲合流”。

    1998年01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仔的词学批评探赜

    李扬

    南宋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词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本。胡仔的词学批评崭向在于:宗婉、尚雅、崇格三个主要方面。此批评指向反映了南宋初期词学理论与批评的时代特征和审美内涵。

    1998年01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清代词学思想向传统儒学的回归

    祁光禄

    清代词学的蓬勃表现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回归。主要特征为:强调调诗同源,皆产生于先秦;注重比兴寄托,求微言大义,将词的具体内容与言志济世融为一体;浑厚和雅、含蓄高远为词的最高境界。清代词学向传统儒学思想的回归利弊共存,弊大于利。

    1998年0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竹林玄学与阮籍诗歌创作

    陈江风,郭乐义

    阮籍是竹林玄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玄学思想和精神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从而使《咏怀诗》表现出与玄学的内在联系。阮籍是玄言入诗开创期的作家,他的诗歌明显地体现出竹林玄学的性质和精神,是其玄学思想的外化。

    1998年01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作人早年的文学观评析

    张新华

    本文从本质论和功能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周作人早年的文学观,探讨了这一文学现的产生过程及其外国文学理论渊源,并粗略地与他同时代的文论家作一比较.指出周作人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学理论界的独特地位。

    1998年0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四十年代民歌体诗歌的发展

    李建东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第三个时期,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民歌体诗自成特色。解放区的民歌体诗是“红色歌谣”的继续延伸,它歌唱了新的斗争生活,塑造了新农民的群像。国统区民歌体诗主要是政治讽刺诗,这是对国民党统治下腐败现实的直接反映。在艺术上,解放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国统区的民谣体式相映成趣。

    1998年01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论析

    穆岚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台湾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重视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控制;加强高等教育法规的建设;实行“科际整合”,倡导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使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台湾的高等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教育性失业或学非所用现象比较突出;私立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功利化”趋势扭曲了大学教育的宗旨。

    1998年01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布鲁纳“三个任何”教育理论的再认识

    郜书香

    美国50年代末教改失败后.作为这次教改指导思想的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抨击.他的“三个任何”更是首当其冲。客观地说.“三个任何”确有武断之嫌,但由于它着眼于教育的智力目的.以期通过教育尽可能早地以有效的形式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提高人的质玉或素质.对于当今我国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参考价值。尤其布鲁纳强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要主动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学内容上要合理简约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形式上要使知识的是现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相适应.使问题适合学生等.这些思想对于解决我国教学中所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重机械灌输轻学生发现.重教轻学等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8年01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解释学与语文教学

    杨晓新

    本文从解释学的有关理论出发.对我国的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提出:应重视对语言文本意义的创造性阐发:应重视语言文本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循环性阐发:应重视学生语言文本以外的广泛修养的培养。

    1998年01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编辑的学者化及其实现途径新论

    王华生

    编辑的学者化是社会文化的建构的内在要求,是文化产品自身的科学性、价值性和审美性的特.或所决定的,这已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但是,在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途径上却存在着一些重大分歧:有些人认为编辑的学者化本是在另一专业领域里的学者化,仅仅研究编辑学不能实现自身的学者化;另有一些人认为,编辑的学者化只能是在编辑学研究领域里的学者化,否则就不叫编辑学者化。其实,编辑的学者化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改变编辑主体自身内储信息的结构方式,提高其自身内储信息的质。因此,只要编辑主体实现了在任一个研究领域里的实质性的拓展与突破,加深了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他就改变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实现了由杂家向专家的转化,实现了编辑的学者化。

    1998年01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学术期刊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及利用

    时花玲

    文章就学术期刊资源的开发进行了论述,提出针对读者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开发产品的方法。认为学术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应包括对期刊工作人员智力资源和内在潜力的开发。

    1998年01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