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本刊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请投稿作者依照执行。一、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

    2012年05期 v.39;No.15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6 ]
  •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元典

    张乾元;刘玥兰;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自发表以来,《宣言》历经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潮与低潮,影响日益扩大,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宣言》无论就其传播的范围,还是对国际国际工人运动及其无产阶级领袖的影响而言,都称得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经典的著作。其所具有的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感染力以及理论的鉴别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思想元素。

    2012年05期 v.39;No.15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8 ]
  • 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与考察

    岳杰勇;

    厘清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是开展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特拉西最早明确提出并正式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阐释;曼海姆、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结构主义者等对意识形态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

    2012年05期 v.39;No.156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70 ]
  • 从软权力到文化软实力——语境变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根据

    刘怀光;王崇;

    约瑟夫·奈提出的Soft Power概念在中国分别被译为软权力、软力量和软实力并且三者通用。软权力比较适合奈提出该术语所对应的国际政治学语境。软权力是超越传统政治学帝国和霸权范畴对权力概念的扩展性解释,反映了冷战结束后权力格局的变化与美国在这一格局中悖论性的地位:一个帝国或霸权难以发力的新时代与一个无可匹敌的强大国家。软力量则是全球化时代多元势力崛起溢出传统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历经全球化发展与制度性变迁,小国乃至非国家性的国际组织、民间组织、大公司等都可以参与全球性的博弈,它们所依据的是自身的软、硬力量而不是权力。软实力则是对soft power的误译,它对应的应该是soft power resources。文化软实力概念在中国受到各方特别的关注,反映了中国软权力资源(价值观、政策、文化)相对缺乏的现实语境。

    2012年05期 v.39;No.15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20 ]
  • 西方语境中软实力概念的演变及中西价值探析

    刘德定;

    研究文化软实力无法回避对西方语境下软实力概念的探究。西方语境中软实力概念经历了正式提出、在实践中遭遇困境和理论上进一步丰富、软实力概念成熟三个阶段。西方语境下的软实力概念本质上是发达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传承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理解,必须对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做出正确的阐释和实践引导。

    2012年05期 v.39;No.15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4 ]
  • 体验哲学视域下的范畴主观性研究

    周麦成;

    语言学的发展与哲学密不可分。体验哲学通过"体认"的方式认知世界。范畴是认知主体对客观物质世界普遍本质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认知主体结合自身经验和体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范畴化认知。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具有体验性。范畴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认知主体的情感、认知主体的视角以及认知主体的认识等方面。范畴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探讨范畴主观性的同时,范畴的客观性不容忽视。

    2012年05期 v.39;No.15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3 ]
  • 论科学合作中越轨行为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卢艳君;

    随着现代科学综合性与复杂性程度的日益提高,科学合作的趋势日渐加强,其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已成为现代科学互动的最基本方式。人们通常认为合作研究可能会降低科研越轨行为的发生几率,但事实上,随着合作的加强,由于科研人员的潜在督察员的功能失职和合作研究中越轨行为的隐蔽性,科研越轨行为并没有明显减少。为了防范科学合作所引发的科研越轨行为,可以在设立专门监督机构的同时,加强科学道德规范教育,完善科研人员的社会化过程,提升科研个体自身的学术修养,实行自律和他律并举,以有效遏制科研越轨行为。

    2012年05期 v.39;No.15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7 ]
  • 伦理学视角下的学术不端与学术权威伦理精神

    冯烨;

    学术不端与学术权威伦理精神严重冲突。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学术权威的创新精神、开放合作精神、自由民主精神以及崇高道德风范等伦理精神是学术求真、求善、求美本性的正常外化,而学术失真、学术腐败、学术失范等种种学术不端则源于学术权威伦理精神的丧失、异化或歪曲所导致的学术本性上的伦理缺失,是学术本性的异化。因此,弘扬学术权威伦理精神,引导、规范学术行为,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治学术不端,促进学术生态良性发展。

    2012年05期 v.39;No.156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1 ]
  • 责任伦理与灾难教育素质化

    程东旺;

    素质化的灾难教育是直面生命的,通过澄明生命本质来确证生命意义,启迪人们对生命(包括未来的)和自然的关爱之心。灾难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生命意识缺失,不能内构生命道德和灾难意识,无法外构灾难文化和灾难认知。责任伦理倡导当前人类对生命和自然负责的伦理原则,本质上迸发出生命意识的伦理品格,契合灾难教育素质化的本体论建构,并由此外构关爱生命、理解灾难、担当责任、审慎行动等方法论。

    2012年05期 v.39;No.15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5 ]
  • 视觉审美与神经科学

    阮学永;

    最近几十年来,借助科技革命提供的先进设备和研究手段,神经科学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中,视觉系统以其在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极端重要性,得到了神经科学研究者更为全面、深入的探究。视觉审美研究,应积极吸收其成果,以促进相关研究的有效深入。

    2012年05期 v.39;No.15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7 ]
  • “股田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及对河南省的启示

    暴元;

    近年来,为了实现土地收益最优化,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不断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探索。"股田制"被认为是一个伟大创举。"股田制"的实施,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对河南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河南省可适时推进股田制改革,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保障农民利益,同时要遵循规律,规范管理。

    2012年05期 v.39;No.15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3 ]
  • 长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启示

    高颖飞;

    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竞争力,已经成为后起国家和地区赶超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在我国长三角非常普遍,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且特色鲜明的集群优势。分析国内产业集群发展最好的长三角经验,对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2年05期 v.39;No.15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4 ]
  • 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

    王建增;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政策措施及实践,使城乡关系进一步优化。但同时,由于农村利用能源方式粗放、农村低碳意识薄弱,导致碳排放增长显著,制约了城乡一体化正面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应当引入低碳经济的理念,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着眼低碳小城镇建设,实行迁村并点,集约化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从而降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量,为城乡一体化正面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创造条件。

    2012年05期 v.39;No.15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5 ]
  •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与农民关系错位的调适路径分析

    赵春草;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关键要坚持的就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这一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导致在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出现了政府主导失当与农民主体缺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对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间的关系进行理顺和调适,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以使其回归到各自的位置上。

    2012年05期 v.39;No.15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9 ]
  • 基于民生视角的我国旅游业发展问题探析

    朱晓翔;

    现代旅游是一种提升公民生活质量的高层面民生需求,是一项具有促进就业和扶贫作用的民生产业,发展旅游是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战略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重营利,轻民生"取向,在公民的闲暇供给方面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不科学的问题,在旅游公共产品服务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于旅游公共需求,在旅游方面的公共服务力度不够。基于民生视角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旅游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保障公民旅游权利,实现旅游公平,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扩大内需,也有利于提高国民幸福感,提升国家形象。

    2012年05期 v.39;No.15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0 ]
  • 政府在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性探析——以焦作市为例

    杨爱荣;

    对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性与"耗竭性资源"存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选择产业结构转型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焦作现象"充满巨大的魅力,它是焦作市政府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将高层战略决策精神和当地实际以及各部门集体智慧有机结合的硕果。焦作市政府主导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划和投融资策略是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2年05期 v.39;No.15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2 ]
  • 河南省节庆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潘盛俊;

    近年来,河南省节庆旅游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节庆旅游品牌,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但同时,在实际产品开发和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不符合市场规范的操作行为。河南省节庆旅游存在节庆活动主题雷同、运作上市场化程度低、节庆活动缺乏协调和市场营销不力的现象。河南省节庆旅游唯有采用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操作模式,注重品牌建设,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2年05期 v.39;No.15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2 ]
  • 詹克斯型教育券研究——兼论在我国教育救助中的应用

    曹清华;

    詹克斯型教育券具有"受限制的竞争性"和"典型的补偿性"两大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詹克斯教育券理论基础上实施的美国"密尔沃基家长择校计划"和哥伦比亚政府的教育券计划实践证明,詹克斯型教育券能够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平等机会。我国教育救助领域存在挤占救助资金、冒领救助金和遗漏救助对象等现象。在教育救助领域引用詹克斯型教育券有利于减少上述现象,提高教育救助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2012年05期 v.39;No.15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1 ]
  • 垂直管理: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突破口

    张晨寒;

    养老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对经办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垂直管理体制可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完善省级统筹,保障基金安全,为高效组织管理结构的形成,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供组织基础,是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突破口。

    2012年05期 v.39;No.15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40 ]
  • 国际教育合作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李飞;

    随着国际教育全球化趋势的蔓延,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税收流失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修订国际税收协定、强化税收意识、构建协调机制等是避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税收流失问题的有效措施。

    2012年05期 v.39;No.15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9 ]
  • 知识型员工的无效劳动与绩效评价探讨

    张彦军;

    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角度看,无效劳动是指没有为组织带来成功业绩的劳动行为,其行为主体是知识型员工。虽然无效劳动在知识型员工劳动中普遍存在,但是从当前绩效评价现状看,以成败论英雄的管理思路使无效劳动并未被作为影响因素而纳入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凸显出许多形诸员工或组织的不良后果。因此,将无效劳动纳入员工绩效评价,势在必然。这种必然性,既可以从哲学"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上得以论证,又可以从知识型员工的成就动机等人性特点上进行说明。

    2012年05期 v.39;No.15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4 ]
  •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博弈与策略

    严仍昱;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过程实质是公众与政府、公众与第三方、政府与第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利益博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阻力系统和以公众为主导的动力系统,二者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未来走向。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都为公共利益时,各方的收益均最好,政府信息公开也才能最终实现"正和博弈"。

    2012年05期 v.39;No.156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7 ]
  • 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析论

    袁胜育;金胤静;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中亚始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中亚一直是大国争端的集中地,而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如石油,尤其是天然气,更是极大地吸引了外部世界,尤其是大国的注意力,使其成为全球能源政治的核心。能量地缘政治包含了一个将能量发射到能源丰富地区的综合方法,谁控制了该地区的能源资源,谁就能在心脏地带的中心发挥重大影响力。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其他国家都在为获取遥远的中亚地区的油气储备而展开激烈的斗争。

    2012年05期 v.39;No.15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7 ]
  • 欧盟少数民族“社会融入”政策述评

    杨友孙;

    新世纪以来,欧盟少数民族政策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即从过去强调"人权保护"到强调促进少数民族的"社会融入"。"社会融入"政策强调从社会、经济领域入手,加强少数民族融入社会网络和市场经济的能力。该政策重点在于从教育、就业、健康、住房领域推动少数民族,尤其是罗姆族融入欧洲主流社会,该政策在实施中虽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其政策理念及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总结。

    2012年05期 v.39;No.15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2 ]
  • 论现代诚信制度的法律构建

    岑峨;熊琼;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其根源在于中国诚信制度的建设一直侧重于道德构建的层面而忽视了法律构建的作用。从法律层面构建中国现代诚信制度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只有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等诸方面努力,通过立法使诚信得到法律保障,通过司法和执法使诚信落到实处,通过守法使法律与道德产生合力,才能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诚信制度。

    2012年05期 v.39;No.156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77 ]
  •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发展与困境

    杨雄;

    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确立了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强制作证、拒绝作证的处罚、证人补助(偿)制度,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立法指导思想的顾此失彼,司法机关对证人出庭作证在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配套制度的缺失,可能让缺乏系统化和科学性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无法发挥效用,其立法意旨难以实现。在《修正案》的实践中,我国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乃至政治环境,让证人真正出现在法庭上,让证人的当庭作证不再变成"审判秀",而能对控诉、辩护和裁判都产生直接影响。

    2012年05期 v.39;No.156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27 ]
  • 侦查取证环节询问被害人的程序规制——基于新《刑事诉讼法》文本的解读

    何静;

    强制询问被害人是侦查机关较为倚重的一种侦查取证措施,对于侦查取证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也得到了刑事诉讼法律的认可从而具有合法性。不过,强制询问潜藏着较大的侵权风险,可能对被害人的自由权、身体健康权、休息权以及生活安宁权构成妨害。现行立法既未对任意询问与强制询问作合理区分,强制询问可以任意启动;另一方面,询问被害人的操作规则较为粗陋,而且针对被害人的制裁与保护机制缺失,不利于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因此有必要作出针对性的改革。

    2012年05期 v.39;No.156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0 ]
  • 论“日额金”制在我国刑法罪状中的引入

    胡同春;

    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状中,有许多表明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数额要求。现在,数额的规定方式大概有两种,具体方式和抽象方式。具体方式规定的犯罪数额具有明确性,但过于僵硬;抽象方式规定的犯罪数额,具有立法稳定性,但过于笼统模糊。"日额金",是以一日的收入情况或者其他资金数量为单位来规定罪状中的犯罪数额。这样规定的犯罪数额,既具有规定标准的明确性,又能使实际数额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可以解决我国罪状中犯罪数额规定的明确性与稳定性相互矛盾的问题。

    2012年05期 v.39;No.156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7 ]
  • 醉驾入刑的实践困境阐释

    李波;

    醉驾入刑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导致了选择性司法的不可避免,进而使我国本已有限的司法权威更加弱化。其次,侦查主体角色的混乱,证据标准的不合理,诉讼期间的不合理缩短都对刑事程序法的实施构成了破坏。再次,入罪标准的降低,将使更多的人背负罪犯恶名,从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有可能促使更多的人犯罪。此外,罪驾入刑的实施,将对制酒、餐饮以及娱乐等行业的正常经营构成冲击。所以,我们应该严守犯罪圈的界限,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当能够通过现有立法对醉酒驾驶进行治理时,就坚决不单独适用刑罚的手段。

    2012年05期 v.39;No.15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5 ]
  • 危险驾驶罪的构成及其完善

    王鹏祥;

    危险驾驶罪立法是应对风险社会、弥补法律缺陷的需要,是借鉴域外经验的理性选择。通过刑罚处罚危险驾驶行为,提高了危险驾驶者的违法成本,弥补刑法交通犯罪的立法缺陷,有利于保护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罚应严格依法进行。可以通过扩大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增加危险驾驶的对象,明确危险驾驶罪的情节标准等方面对危险驾驶罪进行完善。

    2012年05期 v.39;No.156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73 ]
  • 论社会转型中土地征收立法的价值目标与功能定位——以《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的制定为视角

    岳红强;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征地目的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均衡、公权与私权的不平等以及征地程序的缺位成为愈演愈烈的征地纠纷的主要诱因。我国现行土地征收立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要求。正在制定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应在多层次、结构性多元立法价值目标和正确的制度功能定位指引下进行建构,维护社会公平和整体利益,推进社会变革的进程,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2012年05期 v.39;No.15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4 ]
  • 论日本消费者团体诉讼的限定性适用

    王玉辉;

    消费者团体诉讼作为维护消费者公益的一种私人执行机制,是国家通过公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补充。在日本,由于传统的行政执法体系及司法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呈现限定适用的特点。该制度仅适用于行政机关事前认定的适格团体针对特定的违法行为提起的请求停止侵害诉讼,同时,在准既判力扩张、重复起诉防止等方面还须遵循特殊的规则。日本消费者团体诉讼的限定性适用一方面防止了滥诉发生,减轻被诉经营者及司法机关的诉累,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功用的发生,尤其是妨碍了消费者损害赔偿权的有效救济。

    2012年05期 v.39;No.156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53 ]
  • 论萨维尼法律移植思想——基于《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的考察

    张国富;杨华夏;

    法律是否可移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流行观点根据萨维尼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认为其是反对法律移植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萨维尼在认识到罗马法对德国来说是外来法的前提下,不仅批判企图清除德国法律中罗马法因素的做法,而且认为保留德国法律中的罗马法渊源"亦未非不自然",更是以一贯之的做着罗马法的研究工作。从这一点出发,即便不能得出萨维尼承认普遍的法律移植是可能的话,那么至少也可以说萨维尼认为德国移植罗马法是可行和必须的。

    2012年05期 v.39;No.156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2 ]
  • 宋代文书吏制度考——以令史与书令史为考察核心

    张典友;

    宋代文书吏制度是宋代吏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令史和书令史可视为宋代文书吏的代表。以令史和书令史为中心,考察他们的职官构成、入仕途径、迁补、出职、俸料以及奖惩。在宋代官方礼制中,一般以三省、枢密院的书令史为政治阶层的最低限来参加国家的重大的活动。研究宋代文书吏制度,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吏役合流、以文人为主体的政治格局、官与吏分层、文与伎分道而行等历史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在史学研究思路上由传统的精英思维向社会扩散,将居高的眼光向下沉,由下而上寻找新的阐释方法。

    2012年05期 v.39;No.156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9 ]
  •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革及其转向

    王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迁是一个被持续地纳入现代性的知识系统之中和不断做出回应的过程。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它大致展现出三种变迁模式。思想家们在探索过程里,其理论倾向逐渐发生改变,并最终完成了从关注"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转向对个体问题的关切;从注重政治现实转入关注政治知识的理论转变。

    2012年05期 v.39;No.156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1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2 ]
  • 论台湾《清史》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失误

    刘海峰;

    台湾《清史》是1961年由张其昀、彭国栋等人编纂的一部史书,该著尽管纠正了《清史稿》反民国、反革命等立场错误,完善了《清史稿》义例,修正了《清史稿》数千处史实错误,增补了《清史稿》诸多内容,学术价值上整体上优于《清史稿》,但是,由于编纂时间不足一年等多种原因,该著仍然存在目录之失、叙例疏漏、体例失当、义例不善、编排之失、史实错误、相互矛盾、漏载重大史事、内容繁冗、论词不当、错字别字、讹脱字句、时间错误、断句错误、缺少图录等各种学术失误。

    2012年05期 v.39;No.156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0 ]
  • 缠足/放足:男性话语霸权运作的场域

    苏锑平;

    缠足产生于偏爱小脚的审美话语霸权之下,而放足则在政治话语霸权之下艰难前行,话语霸权在缠足放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放足或禁止缠足上,男性审美话语霸权没有形成,而急切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反观缠足却很少有政府的参与,几乎完全由于男性的审美偏好而盛行,封建礼教等只是挟持缠足为己所用而已。不管缠足还是放足,都是积弱的男性话语霸权任意驰骋之场域。

    2012年05期 v.39;No.156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5 ]
  • 文化空缺:跨文化交际失败剖析

    张小雨;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往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跨文化交往活动有时会发生交际者始料未及的交际障碍,小至误会,大至冲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即为"文化空缺",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以及文化差异。因此,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其产生的基础,"文化空缺"是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有几种类别:语言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包括能够反映文化内涵差别的词汇;交际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在文化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如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语篇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的语篇组织结构方面的不对应。造成文化空缺的原因有:民族性格、情感等的差异,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差异,礼仪禁忌的差异,典籍、典故以及宗教的影响。

    2012年05期 v.39;No.156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3 ]
  • 论诗歌翻译中形似的重要性

    王剑果;

    作为一种最精妙的文学类型,诗歌的美集中在形式和内容。有关诗歌翻译现存许多的争议。笔者借鉴了多种翻译理论,从翻译实践入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倡导译者应尽可能提供一个各方面都最接近原诗的版本,同时旨在强调在诗歌翻译中保持诗歌形似的重要性。

    2012年05期 v.39;No.156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0 ]
  • 《论语·公冶长第五》新论

    管正平;

    《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道不行"一段在历史上主要有三种断句方法,相应地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分为两层意思理解。依据更多的史料,遵循现代训诂学原理进行考察,本章还可以有新的理解思路:采用新的断句方法,从三层理解文本,这种理解前后一贯,也符合先秦语法规律。

    2012年05期 v.39;No.156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4 ]
  • 唐五代诗学中的“意”

    李江峰;

    "意"是唐五代诗学的核心范畴。"意"的含蕴丰富,既指涉诗歌构思创作中的情思意绪和区别于以景写情的直接抒情的创作方式,又指涉诗歌用意曲折隐微的风貌特征以及诗歌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创作冲动与灵感。对"意"的批评,唐人反对"意熟语旧",贵独创;表意要求言简义丰、声律谐和、"内外意"各自表意完足而又契合无间。唐人以为,"意"是诗歌创作中的主导性要素,并由此提出并丰富完善了"以意为主"、"意先语后"与"意在象前"的论题。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唐人提出"意在言外"与"语穷意远",强调诗意表达应含蓄而避免浅露直白,要求在简洁的文字之中蕴藏尽可能丰富的意蕴。唐人论诗以"意"为焦点的现象标志着诗论史上重"意"时代的到来。

    2012年05期 v.39;No.156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6 ]
  • “未完成性”及沉浸式体验——论超文本文学的节点特质

    韩模永;

    节点构成了超文本文学的文本内容,它实现了"从原子向比特的飞跃"。其物理特质表现为"无",即无形态,无限复制、修改、移动和无距离传播,这直接导致了文本的"未完成性";其存在特质则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数字存在,比特符码的语词本身、词与物的关系等都遭遇了不同于传统的变化,词与物走向了一种模拟的统一。与此相应,在文学效应上则易产生一种无定性、沉浸式体验。

    2012年05期 v.39;No.156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0 ]
  • 神化女性形象与诗人生存困境

    何蕾;

    以屈原、曹植、李贺为代表的古代浪漫诗人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一脉相承,引人注目。他们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以瑰奇纵横的笔调,对传统女性进行颠覆性重塑,以女神或女鬼等神化女性形象取代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这些偏离正统审美观的神化女性形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折射出诗人的生存困境。

    2012年05期 v.39;No.156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1 ]
  • 论曹植的四言诗

    邢培顺;

    曹植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在五言诗,但他的四言诗也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他遵循着"诗言志"的传统观念,用四言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人生志趣。他以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巧妙的表达手法,成功地解决了四言诗实字化以后所产生的堆砌板滞的问题,将四言诗创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2年05期 v.39;No.156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1 ]
  • 论韩愈墓志的文体新变

    刘城;

    "出奇变样"之求新精神,成就了韩愈墓志文古今第一之地位。变叙事结构,破墓志程式化之模式;史笔行文以显志主个性,变墓志写人之僵化;不为志主讳,变墓志"称美而不称恶"之铭法;多发议论、抒情,变墓志以叙事为主之写法;于文中有所寄托,变墓志只颂扬志主之主旨;求"奇",变墓志庄重肃穆之文风,这些是韩愈墓志新变之核心内容,其中所蕴含的书写形式之改变与创作主体精神之贯注,对墓志文体影响深远。

    2012年05期 v.39;No.156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99 ]
  • 论陈祚明的诗歌美学思想

    宋雪玲;

    陈祚明的诗歌美学思想,散见于《采菽堂古诗选.凡例》及诗歌评点之中。强调以言情为本,推崇清雅之美,崇尚多元审美取向,是其诗歌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虽然陈祚明并没有提出带有质变性的诗学范畴,但是他拓展了传统诗学范畴的理论内涵与外延,表现出融通的批评个性,从而对清代诗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012年05期 v.39;No.156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1 ]
  • “作者出于思”:鲁迅文艺观的主体性——从“立人”至“立心”的转化

    王初薇;

    与当时一些政治家、实业家为了救国而置个人觉醒于不顾,或是革命者以牺牲个人生命为代价的急功近利不同,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神思"这个关键,将个人精神的觉醒作为启蒙的终极目标。"立人"是他早期为中国寻求到的建立现代"人国"的唯一途径;文艺则是其"立人"思想的践行之途。从"立人"至"立心"转化的文艺观,其中有西方思潮的影响在,但总体上是他建立在真切感受本民族生存现状、深刻省思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思想结晶。

    2012年05期 v.39;No.156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8 ]
  • 陈染小说中的“神秘”因素

    王涛;

    "神秘"是陈染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无论是其小说中对奇幻体故事中"异域色彩"营造中对"陌生感"的追求,还是,其在小说中对"未知"的全面展示,深味命运的不可知,和身在其中渺小的人类的精神关怀,以及她笔下的神秘女人以及女人讲述的神秘中,以"女性"更敏感的心灵触探这个世界的冲突中的精神困境,陈染都是在"神秘"的营造中完成了她的独语。

    2012年05期 v.39;No.156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7 ]
  • 从无瑕到无字:女性主义视域下张洁的婚爱小说解读

    徐书奇;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婚爱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包括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对世俗婚姻的解脱、对两性之爱的超脱和对爱情的解构等几个方面。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揭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从而鲜明地传送了张洁婚爱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2012年05期 v.39;No.156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0 ]
  • 生成动物:《狼图腾》中的生成狼阐释

    尹晶;

    运用吉尔·德勒兹的"生动动物"这一概念对《狼图腾》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狼图腾》不是在宣扬"克分子"狼的暴力、野蛮、残忍、嗜血和弱肉强食、强者为王、损人利己的"狼道",而是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生命经验,展现了"分子"狼的感受和感知,展现了人的"生成狼"。生成狼不是模仿"克分子"狼的血腥、残忍、贪婪、邪恶,而是要看到或想象"分子"狼具有怎样的"感知"和"感受",让"分子"狼具有的或假定"分子"狼具有的生命力穿越人自身,让人具有"分子"狼的诸种感受。生成狼是在人和狼之间找到一条逃逸线,摆脱华夏儒家文化限制、束缚良民顺民的一切规定,从而重新接近"非个体、非有机的生命",通过不断地欲望生产生成差异,增强自身的力量。

    2012年05期 v.39;No.156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7 ]
  • 苦难中的温情叙述——以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等小说为考察对象

    王令;

    《北极村童话》奠定了迟子建悲悯中寻找温情的文学风格。通过童年经验和童话故事的支撑,以儿童视角展现了苦难中的温情这一主旨。迟子建在平淡的叙事与言语中,向我们表达她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善良与温暖。而对于人性之恶,迟子建既展示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又以不屈的信念为不幸的人们寻找出路。在叙事和构建过程中,迟子建执着地保持着难得的沉静和安详,穿透人心灵的温情与厚道,继而继续感动着读者。

    2012年05期 v.39;No.156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4 ]
  • 用传统和人道打捞女性浮世——许鞍华镜像中的女性情怀

    毕金林;

    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人物,许鞍华以女性对西方艺术的独特感知和融通的中国元素,在传统观照与人道抚慰的情感化述说中拼接历史与现实,在一个个似真亦幻的艺术时空中传达出女性的创伤、无奈和挥之不去的希冀、热情。在深情的凝望中坚守女性俗世,在些许的慰藉中放射人性熹微的晨光,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女性影视观。

    2012年05期 v.39;No.156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7 ]
  •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张利敏;

    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成名作《喜福会》中描述了四对母女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母女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同时反映了异质文化之间的对立与抵抗,其次是二者之间的调解与融合,这意味着异质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共存。在《喜福会》中,谭恩美通过母女关系来透视中美两种文化的关系,传达了和谐共处的思想。

    2012年05期 v.39;No.156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2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9 ]
  • 孤独的狂欢——《老人与海》的原型解构

    黄鸣;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它有着永远的谜吸引人去破解。以"原型"理论解构《老人与海》,我们直觉到,文本字里行间弥漫了一种由远古而生成的英雄意识,而且是更深层的英雄孤独意识和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精神狂欢意识。

    2012年05期 v.39;No.156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1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0 ]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隐性教育途径的构建

    赵平;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潜隐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途径的平等性和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等特征,相对与显性教育,这些特征使它具有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等价值。立足于隐性教育,应该通过加强学科渗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等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2年05期 v.39;No.156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5 ]
  • 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教学研究的沉淀

    邱九凤;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现代学校的创建与功能,被给予了神话般的力量。于是有人认为信息技术无所不能,通过现代学校,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通过比较学校结构与信息媒体现象的类似性,深入剖析两种"神话"产生的缘由与引发的思考,解读哲学存在论逼近下教师"介入者"的角色,践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用教材教"的行为。

    2012年05期 v.39;No.156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4 ]
  • CBE教育模式对普通学科教育的启示

    任国防;

    CBE教育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教育培训模式。最初CBE主要作为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而存在,它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目标具体明确,让学生从做中学,注重知识的应用和个性化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均值得传统的普通学科教育借鉴。

    2012年05期 v.39;No.156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267 ]
  • 论我国大学评定机制的构建

    卢娜;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迫切需要获得反映各个高校办学质量水平的信息,大学评定对大学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程度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大学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方向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大学评定要借助于专家、独立机构和政府部门三股力量的通力合作,他们各有其独特优势,并通过具体的评定工作形成制衡关系。

    2012年05期 v.39;No.156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 社会需求对传统大学生评价内容的拷问

    孔国庆;

    大学生评价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激励作用,评价内容的确定既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追求,更要关注社会的合目的性,要因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拷问传统大学生评价的内容,我们清晰地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单纯的知识评价为主和忽视学生的全面性、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在对传统大学生评价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准确找到大学生评价调整的方向,进而为大学生成长选择科学的评价内容,在全面发展中充分尊重其个性发展,用创新的评价思路为学生成长搭建创造平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2012年05期 v.39;No.156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4 ]
  •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探略

    魏雷东;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生成问题是一个既关乎理论探讨又涉及实证分析的时代课题,有意识地将研究内容放在要素、结构、内外关系的诸系统中,把思维对象作为系统去分析、论证和推理,把思维过程作为系统去规范和运思,才能在从方法论意义上突出教育对象的分众化、教育内容的当代化、教育目标的层次化和教育形式的隐性化。

    2012年05期 v.39;No.156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1 ]
  • 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高校德育研究的新视野

    金素梅;

    公民责任感教育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审视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的现实,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教育内容意识形态化、教育方法简单化和教育主体外在化等问题。只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水平、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012年05期 v.39;No.156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6 ]
  • 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李亚杰;

    高校的服务育人是连接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桥梁和纽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感的升华具有重要作用。为做好高校的服务育人工作,应从先进理念的树立、全员思想道德的建设、服务体系与制度的建立、优雅校园大环境的构建、人性化服务的开展等方面入手,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大服务体系,为学生的衣食冷暖直至成功成才提供完善完备的服务,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

    2012年05期 v.39;No.156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59 ]
  •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现状与投资对策探析

    杨德岭;陈万明;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在投资过程中出现了投资资金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投资风险不断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将成为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目标的资源瓶颈。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社会性组织与团体,应广泛筹集民办高等教育资本,在实现民办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同时,优化资本结构。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创新民办高等教育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修订和完善信贷法规政策,鼓励银行提供多种方式贷款;加强投资可行性分析,提高民办高校投资效益;构建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降低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2012年05期 v.39;No.156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6 ]
  • 从特殊照顾到趋同管理: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管理的回顾与展望

    彭庆红;李慧琳;

    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事业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化"管理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经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发展,特殊化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已经无法适应多元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高校也根据时代特点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做出改变与调整。对特殊化模式的回顾与分析,对于新的跨文化趋同管理模式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12年05期 v.39;No.156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364 ]
  • 生态批评与戏剧的疏离:批评与反思

    康建兵;

    生态批评自19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势头猛进,其被引入中国后也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当生态批评的研究对象不断泛化时,在较长时间内却忽略对戏剧进行研究,戏剧自身也有意无意地与环境和生态问题以及与生态批评保持疏离,从而沦为生态浪潮中被遮蔽的一部分。事实上,诸多戏剧的文学构成和舞台演剧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符码。生态批评应当加大对戏剧的观照,戏剧自身也应当积极转向生态。

    2012年05期 v.39;No.156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2 ]
  • 从海德格尔的视角看自然与艺术的关系

    王中原;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海德格尔的自然一词是在古希腊词语φúбηs的原初意义上理解的,指的是自行发生的存在者整体的遮蔽着的解蔽,这个含义也是"存在"和"真理"的原初意义。本源(Ur-sprung)的德语含义是"一件东西所出自并且所安身于其中的本质来源"。艺术作为解蔽(即真理的一种发生方式)源自于(与存在同义的)自然,聚集着艺术的艺术作品是被(与真理同义的)自然规定、创作和保藏的,艺术的本源是自然。

    2012年05期 v.39;No.156 2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0 ]
  • 音乐作品特性层探析

    王亚兵;

    对音乐作品本体特性的研究,一直是音乐美学研究的重点。波兰哲学家、美学家因加尔顿指出,文学作品的本体结构有四个层,即语音层、语义层、再现的客体层和骨架化外观层,它们犹如四个声部构成同时发出声响的复调音乐作品,形成一个所谓的"复调的和谐"。从某种角度来看,音乐作品同文学作品相比,在层次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我们不能够仅仅用声音现象或者乐音的运动形式或者情感的载体等某个单独的词语来解释音乐作品,进而得出结论说音乐作品的特性层仅为单层性。在所谓的"声音现象"或者"乐音的运动现象"之外,音乐作品同样存在着音响层、结构层和体验层之分,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共同形成音乐作品的特性层。

    2012年05期 v.39;No.156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8 ]
  • 对未成年犯进行音乐教育的社会学思考

    赵毅;

    未成年人意识薄弱、自我认知失衡,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其犯罪表现为情绪化、冲动化的特征。音乐矫正是对未成年犯教育的必要手段。音乐对于未成年犯的教化主要表现在情绪的转变和感情的诱导、散发、激动、镇静、虔诚、祥和、安慰与勉励等方面。音乐矫正干预能使未成年犯在深刻改造自我思想意识的标签下,大大减小甚至消除其由于各种社会、个人原因造成的犯罪行为及越轨行为,增强改造自己的社会功能,因而是促进未成年犯改造的重要途径。

    2012年05期 v.39;No.156 260-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5 ]
  • 任伯年绘画中的“自我”与“无我”

    张伟;

    清末"海派巨擘"任伯年以开放的胸怀,将中国绘画带入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人画迥异的新境界。他以异于市井小民的眼光看待世界,以清新而和谐的韵律给芸芸众生以慰藉。他的作品实已进入了"无我之境",表现了既是自身也是一般平民的情感,这种情感又与自然、历史、、芸芸众生及世情国运不着痕迹地融为一体。他在适应时代的需求中确立和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很好地处理了市场与艺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其作品高明而不清高,通俗而不庸俗,置我于观众当中,而并非抛我于世界之外,创造了"我"的艺术个性而征服了观众,显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2012年05期 v.39;No.156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0 ]
  • 2011年普利策新闻奖评选新趋势剖析

    吴定勇;

    2011年普利策新闻奖把公权力腐化、工业利润与少数族裔的社会公平联系起来,把生态灾难中人类的绝望、沮丧与探索生态危机的出路相结合,从女性生态主义角度可以更好地阐释女性记者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显著作用,并通过第二次同一网站普利策新闻奖,肯定了非盈利新闻网作为未来公共利益守望者的角色。

    2012年05期 v.39;No.156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读者决策采购(PDA)组织模式多样性分析

    张文娟;

    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是对图书馆传统采访工作方式的优化。文章对几种不同模式的共性和特性加以分析,提出基于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共存的现象会长期存在,所以采访工作中PDA与读者荐购模式并用可以相得益彰。

    2012年05期 v.39;No.156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3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