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加坡研究

  • 李光耀和朴正熙的治国思想比较

    杨沐;

    李光耀和朴正熙的治国思想都包括:重视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用国家的政策支持,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逐渐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把政治体制改革推迟到经济发展以后。而在具体做法上,由于新加坡和韩国的国情不同,二者有一些不同的政策。如新加坡的打开国门引进跨国公司和组屋制度,韩国的发展本国工业和推进新农村运动,等。李光耀和朴正熙的治国思想的成功,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冷战时代的国家生存危机的压力,世界制造业繁荣时代的资本支持,儒家文化圈进入全球经济的第一代人的进取精神,当时的以电台、报纸、有线通信为主的媒体时代。但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今天的时代,有今天不同的要求和使命。唯有他们的理想主义、责任性和对民意的沟通和了解,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永存。

    2011年04期 v.38;No.149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1 ]
  • 试论新加坡组屋政策与国家认同

    夏玉清;

    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其外部面临马来西亚等伊斯兰世界的包围和敌视,内有极具离心倾向的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族群并存的现实。在此历史背景下,建构各族群的国家认同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人民行动党政府以实施"居者有其屋"政策为载体,把组屋的分配、管理政策作为建构各族群的国家认同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组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殖民地时期各族群集中居住的模式,在空间上形成了各族群平衡分布的居住形态,同时政府在组屋区建立社会控制网络以促进各族群间的整合和凝聚,为新加坡形成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2011年04期 v.38;No.149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73 ]

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

  • 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伏俊琏;杨晓华;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2011年04期 v.38;No.149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2 ]
  • 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

    黄果泉;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2011年04期 v.38;No.149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2 ]
  • 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以近古小说五通神故事之演变为中心

    张富春;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2011年04期 v.38;No.149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1 ]

  • 斯宾诺莎之欲力的教育与实践:理性、情感与行动的平行共构

    龚重林;

    斯宾诺莎将欲力(conatus)定义为事物自我保存的倾向,该定义也适用于人身。我们可以把斯宾诺莎有关人身情感、共同观念乃至理性共同体看成是欲力在人身的发展系列:欲力的教育(education of conatus)与欲力的实践(praxis of conatus)。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讨论斯宾诺莎有关主动/被动情感的区分,以及如何透过这个区分背后的认识论范型使身体欲力由物理学的层次转向政治学与伦理学。我们将从欲力在斯宾诺莎哲学中的定义开始,将其联结到斯宾诺莎对人身情状的分析,并透过斯宾诺莎所谓的德性,说明正确观念(adequate idea)在被动情感转化成主动情感过程中所起到的教育作用以及最终所导致的对幸福的追求行动(action)。最后,我们将试图指出,这一欲力的实践学与教育学可能具有的政治与社会意涵。

    2011年04期 v.38;No.14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5 ]
  • 论杜威对经验的改造

    刘华初;

    "经验"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杜威对历史上的哲学流派如何使用经验概念进行了反思,并批判性地分析了古希腊哲学"经验即艺术"的观念、近代认识论哲学中唯理论派和传统经验论派的感觉经验观。他在黑格尔生长性的整体观基础上,汲取进化论、物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新成就,赋予"经验"以一种全新的哲学内涵,从而改造了"经验"概念,超越了传统哲学的二元分离,进而为"知-行"结合、关注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方法铺平了道路。

    2011年04期 v.38;No.14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15 ]
  • 马克思危机理论研究述评

    莫凡;廖和平;

    马克思危机理论研究具有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对西方危机理论的评介,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对中国危机问题的思考,以及2007年至今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系统研究。该研究存在三个焦点,即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考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审视具体危机问题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研究。当前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涉及马克思是否有危机理论,马克思危机概念应当如何界定,以及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等问题。

    2011年04期 v.38;No.14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4 ]
  • 论文化政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刘巧凤;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除了理论本身的魅力外,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中国文化政策的支持、引导和保障中逐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以文化政策为研究视角,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04期 v.38;No.14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4 ]
  • 关系性存在的考察与和谐“社会”的理解

    刘基;闫立超;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关系性存在。通过考察广义的社会、狭义的社会、市民社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通过对和谐社会出场语境、和谐的内在结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可知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概念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和谐社会的重心在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只有从狭义的社会概念出发,才能科学、准确地理解和谐社会。

    2011年04期 v.38;No.14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3 ]
  •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探讨

    陈华;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与道义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的内在要求与具体体现。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要受到经济、政治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效率与公平等方面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与制约。在追求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应认知和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和问题。

    2011年04期 v.38;No.14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7 ]
  • 浅谈孔子仁学与现代中国价值观重建

    张改娥;

    价值观的迷失,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缺少了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没了"主心骨"。孔子仁学思想在现代中国个体人生观、社会观、政治观的建设中仍然具有积极作用,它是我们今天制度创新、价值重建和文明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资源。

    2011年04期 v.38;No.14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1 ]
  • 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探析

    茅晓嵩;

    五四以来,中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了曲折转变。从五四先贤对传统文化的过激批判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从"文革"时期开展"破四旧"运动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理应重视传统文化思想的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011年04期 v.38;No.14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8 ]
  •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建设意义

    赵豫林;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确立、倡导和践行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内容体系的时代创新,又标志着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社会地位的提升,更体现了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社会功能的强化和延伸。

    2011年04期 v.38;No.14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3 ]
  • 全球视野里的中国都市文化研究路径

    蒋进国;

    国外都市文化研究发端于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地带,并伴随着空间文化哲学的深入而走向成熟。在方法论上,都市文化研究偏重"田野调查"、"口述历史"以及个案研究,理论家往往怀疑甚至否定前人体系框架,逐步推进理论思辨。国内都市文化研究恰逢当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黄金契机,着力建构学科体系和译介消化国外成果,继而尝试本土创新。国内外都市文化研究都因跨学科而面临"失语"的隐忧,国内学界尤其要对本土语境和文化身份保持清醒的认知。

    2011年04期 v.38;No.14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1 ]
  •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

    王清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因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网络流行语已超越网络流行范围,正从"网上"走入"网下",从小众走向大众,延伸至反映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评判,甚至显示出动摇传统媒体话语霸权地位的倾向,因此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并加以正确引导。

    2011年04期 v.38;No.149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7 ] |[阅读次数:423 ]
  • 寻找实现科学领域性别平等的有效路径

    宋卫平;

    实现性别平等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性别理论主张的社会性别文化体系、制度体系等在影响男女性别差异上远超生物因素体系,为探寻科学领域的性别平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社会制度的结构性障碍和女性自身内在性障碍,她们从"科学管道"中"渗透"出来,导致了女性在科学领域的缺席。营造培养女性参与科学领域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完善培养女性参与科学领域的方法、拓宽女性参与科学领域的平台、摆脱女性在科学领域的边缘化角色,成为实现科学领域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

    2011年04期 v.38;No.14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0 ]
  • “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新探

    苏华;杨理可;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理论界对"经济人"假设的分歧越来越大,该假设合理性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通过对"理性经济人"假设所包含意义的逐一分析,可以肯定该假设中"理性人"和"利己人"的基本含义确定了该假设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且"理性经济人"假设不包含"信息的完备性"。

    2011年04期 v.38;No.14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8 ]
  • 影子经济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研究——以俄罗斯为例

    彭玲;王铁山;郭得力;

    俄罗斯的影子经济对经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影子经济对经济安全的作用机制是:首先破坏经济秩序,使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无法支配经济运行;然后危害经济关系中各主体的安全,进一步摧毁正常的经济关系,破坏经济安全;最后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危及经济安全。对俄罗斯影子经济的分析有利于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转型国家保障经济安全提供借鉴。

    2011年04期 v.38;No.14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2 ]
  • 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发展权转移动力及实现研究

    徐燕鹏;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方针。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包括政府动力、民间动力、混合动力。土地发展权转移是城乡统筹发展混合动力的源泉。土地发展权转移可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使农民分享城市发展成果,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土地发展权转移可以在现实的法律框架下实现。

    2011年04期 v.38;No.14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1 ]
  • 房屋征收模式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探析——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参照

    生青杰;

    房屋征收问题的实质是存量土地的利用问题,是土地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确立的房屋征收模式虽然理顺了被征收人(被拆迁人)、政府和建设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程序上更合法理,但是对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却讳莫如深,这将使条例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功能大打折扣。作为我国特有的财产形态,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不能被房屋完全吸纳。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不容回避,在征收活动中给予其全面而充分的补偿才符合现代法治的公平理念,从而有利于化解现实中因补偿不足所引发的拆迁危局。

    2011年04期 v.38;No.149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37 ]
  • 论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

    韦留柱;徐晓;

    实践表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然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未能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尽快厘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为其深层次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决定了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又与其他性质的社会组织在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上存在重大差异,应当赋予其法律上的独立地位。

    2011年04期 v.38;No.14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7 ]
  • 会计政策披露管制:目标与边界

    董红星;

    会计政策披露管制的目标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有效协调,实现财务报告的契约功能和信息功能。管制边界取决于一定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性质外部性的权衡,通过强加基本秩序和规则,边界外和边界内分别被划分为得到允许的会计政策披露行为和不被允许的披露行为。在边界内,必须保留足够的信息交流空间,将选择权交给企业,同时借助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维持管制边界的有效性。

    2011年04期 v.38;No.14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6 ]
  • 后危机时期基金业营销创新研究

    张东云;

    开放式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金融危机推动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制度创新和机制转变,使基金监管模式和监管内容不断更新和调整;危机使基金公司之间的业绩分化明显,竞争加剧;经济复苏的复杂性,使得基金产品的设计和投资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后危机时期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基金市场营销环节将非常重要,基金业的营销创新包括营销战略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营销策略创新三个层面,应当针对基金营销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风险,建立健全基金营销风险管理的相关机制。

    2011年04期 v.38;No.14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9 ]
  • 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中原旅游的区域合作

    闫喜琴;

    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长期以来,其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发展水平一直在全国中下游徘徊,究其原因,缺乏资源整合与品牌效应当是主因之一。当前,建立国家层面的"中原经济区"已纳入河南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为中原旅游的整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此,需要从推动中原旅游区的区域合作、彰显中原根文化旅游品牌优势与实行开放式的空间拓展策略等几方面加强中原旅游的深度开发,以推动中原旅游经济区的真正形成。

    2011年04期 v.38;No.149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90 ]
  •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析

    李宁;谈育明;

    李大钊是20世纪初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中国化解释和宣传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传统的历史观进行了理性批判,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并由此揭示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为当时的中国革命丰富了新的时代内涵。他对中国能否实行"社会主义"、如何实行社会主义以及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等诸多极其重要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是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后来共产党人和有志之士努力追求和实现的政治鹄的。

    2011年04期 v.38;No.14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8 ]
  • 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深层原因哲学新探

    杨晓伟;

    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原因很复杂。毛泽东早年片面强调动和斗、相对忽视事物同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尚动""奋斗"思想是其晚年错误的潜在诱因;中国人"人格神"崇拜的"神灵"观与"通变"的思维方式是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神化和毛泽东笃信人民群众可以成圣实现对接的深层传统文化因素;人是一种符号的动物,革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的符号,但忽视物质因素限制的过度革命则又走向了反面。以上三个不同的哲学新视角可以拓深对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原因的认识。

    2011年04期 v.38;No.14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8 ]
  • 延安时期中共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

    薛延飞;王东维;

    延安时期,中共不断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南;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思想的实际,中共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工作和党的建设之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2011年04期 v.38;No.14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75 ]
  •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全面解读与党内民主建设推进

    周敏凯;高萍美;

    民主集中制是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解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仅需要理论分析还需要联系实际。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以往的实践中存在某些偏差,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完善民主集中制,有助于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2011年04期 v.38;No.14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4 ]
  • 架通公民与国家之桥:灾难事件中的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

    闵学勤;

    灾难事件中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以最密集、最激烈、最具不确定性的方式呈现。相比西方灾后的多元公民参与,中国公民对灾难事件的参与除了与救灾文化、公民定位不清晰、强势政府等有关外,其间政府是否回应,回应的诚意、效率和到达率如何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果公民能理性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且政府能做出积极、高效和专业性的回应,那么灾难在引发自然、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同时,也能促成公民与国家之桥的架通。

    2011年04期 v.38;No.149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8 ]
  • 论自然生态对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影响

    杨婷婷;

    自然生态在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自然生态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对各地方政府的行政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地方政府行政文化也对自然生态具有反作用。只有在依赖自然生态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地方政府的行政文化来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11年04期 v.38;No.149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2 ]
  • 农民权益保障:政策结构的完善与调整

    傅广宛;蔚盛斌;

    形成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原因很多,有些属于非政策性因素所导致,有些则属于政策结构不完善所导致。在某种意义上说,源于政策结构不完善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更值得关注。目前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配套资金的两难选择、粮食主产区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相对性侵权、承包土地数量的非均等化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应从政策结构的完善与调整入手,调整配套资金的政策规划,调控生产资料的上涨幅度,协调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完善新政策环境下的政策结构,引导土地资源向相对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2011年04期 v.38;No.149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4 ]
  • 论两岸关系中的台湾非政府组织

    安然;王运祥;

    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和平稳定已经成为两岸关系中的主旋律,其中,非政府组织(NGO)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台湾NGO也表现活跃,有效推进了两岸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当然,在台湾NGO发展中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特别是一些台独分子企图利用NGO进行所谓"外交活动"的行为,我们需要有所提防,以确保进一步努力推进两岸关系的稳健发展。

    2011年04期 v.38;No.149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5 ]
  •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创建问题考

    刘铮;

    考察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的创建问题,大体要析辨它的筹备过程、开始运作的时间、组织结构、组织依据与性质定位等问题。通过对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以期较为清晰地呈现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的创建脉络,较为全面地评价它的创建背景与创建意义。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个特别行政审判机关,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的创建过程历尽艰难且多不尽如人意,但从其组织结构的搭建、人员的选聘,到其创建依据的制定等方面情况看,它也是旧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在中国的司法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2011年04期 v.38;No.149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6 ]
  • 试论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的法制观

    王明有;

    董必武在长期领导新中国法制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法制观点。他提出了新政权建立后,必须废除反动旧法制,相应建立、健全人民新法制;法制是人类文明主要的一项,他对法制及法制与人类文明之间关系作了重要阐释;特别是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后,他提出不能再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而应当用法制的方式进行治国;法制的核心是守法,他反复强调要教育人民守法,首先就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守法等。

    2011年04期 v.38;No.14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2 ]
  • 略论刑事违法性之确定

    陈伟强;刘世强;

    确定刑事违法性,应当遵循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相统一、刑法规范和非刑法规范相结合及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以刑法规范和非刑事法律为确定依据。普通刑法刑事违法性确定,要以刑法分则规定为依据,在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本质特征指导下展开;单行刑法刑事违法性确定要与普通刑法总则性规定相统一,对单行刑法中的总则性规定,应当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而优先适用单行刑法中的总则性规定。

    2011年04期 v.38;No.149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4 ]
  • 缺失与重构:生态环境刑法保护的伦理反思

    陈异慧;

    当下,生态环境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及生态和谐,作为规制生态环境犯罪的最后法律保障,刑法制度仍有其不完善之处。寻求伦理层面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正确把握刑法的内涵和本质,为人们评价和重新设置刑事法律制度提供令人信服的价值标准,从而使刑法制度更加趋于完善。

    2011年04期 v.38;No.149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9 ]
  • 试析作品中创造性的界定

    张晓敏;

    作品内在的创造性是著作权法律关系发生的依据和正当性基础。在著作权领域,创造性涵盖在独创性判断之中,但是,由于缺乏独创性的具体标准,作品受保护的范围无法明确界定;功能性作品的出现甚至挑战了作品独创性的底线标准。独创性标准的坚守是著作权立法的目标追求,有利于界定私域与公域的界限;同时,独创性程度、实质性相同的排除、智力投入及创作意图的考量是独创性标准判定的因素。

    2011年04期 v.38;No.149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8 ]
  • 日本不正当交易限制的法律规制及宽大方针

    王玉辉;

    不正当交易限制是日本《禁止垄断法》严格规制的事业者间合意限制竞争的垄断协议行为。对于该行为,日本采取实质性限制竞争及原则违法的规制原则,及行政处罚为主、刑事制裁为辅的制裁措施。其中,行政罚款根据不同产业领域、企业规模,按照各自固定的比率征收;刑事责任则根据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专属告发,对恶性卡特尔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及500万日元以下罚金。同时,为有效抑制不正当交易限制行为,日本还建立了加罚制度和宽大方针。

    2011年04期 v.38;No.149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3 ]
  • 论德国的卧底侦查制度及其启示

    米镝;

    1992年德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卧底侦查制度步入成文法规制的轨道。德国通过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卧底侦查的主体、适用范围和条件、批准程序、身份保密和告知程序、卧底人员违法犯罪及处理、卧底人员取得证据之运用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因此,对其研究有利于我国在卧底侦查的立法与实践中参考与借鉴。

    2011年04期 v.38;No.149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6 ]
  • 中国哀悼文学与潘岳的文学成就

    李景奇;

    中国哀悼文学产生于先秦时期,到魏晋时已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西晋文学家潘岳在哀悼文学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大量优秀的哀悼作品标志着哀悼文学的成熟。

    2011年04期 v.38;No.149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2 ]
  • 论明末清初的词坛新貌

    陈水云;

    明末清初对于词史而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时间整体,是一个旧人渐去新人将生的特殊时期。在总体格局上是词人众多,流派纷呈,地域广泛;在时间发展上是由衰而盛,又复而由盛而衰;在人员构成上则呈社友群体、家族群体和女性群体的新趋向。

    2011年04期 v.38;No.149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4 ]
  • 《拟乐府补题》初探——兼论中期浙西词派

    李桂芹;

    《拟乐府补题》是清咏物唱和词集,五调五题41首,由厉鹗、陆培、张云锦、万光泰、查为仁等10人唱和而成。五个词题唱和词寓意多样。与宋末元初《乐府补题》比较,既有继承,又有背离。《拟乐府补题》为中期浙西词派词人唱和,是中期浙西词风兴盛的集中体现。

    2011年04期 v.38;No.149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6 ]
  • 日本汉诗训读研究的价值与方法论前瞻

    辛文;

    日本汉学家荻生徂徕、青木正児、吉川幸次郎等曾提出"训读否定论"的观点,但从"音读"的局限性、训读的现实生命力、训读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日本汉诗训读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比较诗学、诗歌翻译学、古代写本学三个学科视角则为汉诗训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

    2011年04期 v.38;No.149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08 ]
  • 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建构质素探析

    柴华;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诗人和诗论家以个人化的诗学阐释构建起具有本土化特质的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这一诗学体系从起步建设到成熟深化及至开放融合的建构轨迹实为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诗学呈现,其中西融合的建构机制实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会通,其面对新诗创作实践和张扬新诗本体特质等鲜明的建构特征为中国新诗的本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1年04期 v.38;No.149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9 ]
  • 朗费罗对刘半农的间接影响探究

    王晓俊;

    朗费罗是美国19世纪的杰出诗人,他开拓了美国19世纪的本土文学疆域,加速了美国文学的发展,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国民众诗人。刘半农是对民歌进行学术调查的先驱者之一,是五四时期自觉地到民间文化中寻找精神依托的重要诗人之一。朗费罗与刘半农的比较解读是源于他们的同题材诗歌《铁匠》。根据影响研究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刘半农仅仅是借用和模仿了朗费罗而不是直接受到其影响。

    2011年04期 v.38;No.149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7 ]
  • 期求和谐——曹禺戏剧的一种伦理向度

    陈永明;

    曹禺剧作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期求和谐的伦理倾向:在人的悲情怜悯中期求畅享人伦之和,在人生境遇的叩问中寻求文化之和,在与社会时代价值同构的诉求中探索社会之和。曹禺期求和谐的伦理诉求,成就了曹禺剧作系列鲜活而深刻的人物形象,映照出剧作家复杂而隐秘的情感世界,也导致了他自身令人感喟的戏剧性人生。

    2011年04期 v.38;No.149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2 ]
  • 刘心武小说中的启蒙话语

    郭庆杰;

    刘心武在新时期承续了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新时期之初即以揭示"文革"造成的种种"伤痕",描摹了苦难的图景,并直面社会政治来阐释苦难的成因。20世纪90年代后的文学逐渐疏离于政治意识形态时,刘心武一直以启蒙者的精英意识来关注弱者的生存体验,维护底层小人物的人格尊严,成为启蒙文学精神价值的守护者。

    2011年04期 v.38;No.149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4 ]
  • 属下、飞散与精神家园——对勒·克莱齐奥《金鱼》的解读

    常小静;

    《金鱼》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一方面展现了黑人女性的卑贱社会地位——"属下的属下",另一方面探索了黑人女性如何超越这种卑贱社会地位的文化策略——"飞散"式的诗意栖居。作品表达了作者对20世纪种族冲突、民族纠纷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终极家园——"心灵原乡"的不倦追求。

    2011年04期 v.38;No.149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9 ]
  • 文本概念的旅行及其核心要素的生成

    梅启波;

    文本是一个不断发展变迁的概念,它是在理论旅行中不断阐发和生长的。论文梳理了文本理论和概念在西方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并总结了20世纪西方三类文本概念,分析了这些文本概念中,语言、结构、读者、审美和意识形态等核心因素的不断增长。这些核心要素正是文本概念在不断的理论旅行中逐渐扩展和被发现的。

    2011年04期 v.38;No.149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36 ]
  • 场域视野下的文学经典构建

    王峰;

    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族群、阶级、经济状况、性别、时代的诗学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道德价值、可读性等内部要素,但同时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外部要素的影响。剖析影响文学经典建构的错综复杂的诸多要素,以布尔迪厄关于场域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文学经典场域中场域、资本和文学经典建构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文学经典建构问题。

    2011年04期 v.38;No.149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8 ]
  •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空间语探究

    王秀琴;

    空间语是非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不同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角度对空间语进行讨论与分析,从而指导人们了解其文化差异,减少交际中的冲突。

    2011年04期 v.38;No.149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9 ]
  • 汉语外来词范畴试探——从外来词语言文化二重性看汉语外来词的范畴

    王天润;

    汉语外来词是一个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范畴。各类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语言文化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外来词范畴中地位的不同。从语言二重性来看,外来词范畴中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隶属度较低。从文化二重性来看,各种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文化因素的多寡并不在于其引入方式,而在于其本土化程度。总体来说,在汉语外来词范畴中,谐意音译词处于中心区域,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处于边缘地带,是边缘外来词。

    2011年04期 v.38;No.149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6 ]
  • 领主属宾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杰;

    本文把半个多世纪以来对领主属宾句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描写阶段和解释阶段,分析了现有研究带来的启发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一句式的研究趋势。

    2011年04期 v.38;No.149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7 ]
  • 冯骥才津味小说中超常组合的同素连用

    孟玉红;

    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津味小说《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等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特别是在修辞方面更是匠心独运,本文通过对其小说中超长组合的同素连用的研究,旨在在已有对其作品风格、语言特色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感受其与众不同的修辞美感。

    2011年04期 v.38;No.149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6 ]
  • 语言输出视野中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

    盛仁泽;

    本文就输出与输入理论对二语阅读中的附带词汇的隐性、显性学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输出对附带词汇习得的显性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输出的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明显好于语言输入。

    2011年04期 v.38;No.149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90 ]
  • 应用文体的科学翻译研究——以产品说明书四字格词组英译为例

    张明玺;

    产品说明书属于应用文体,而出现在产品说明书中的汉语四字格词组的英译是否准确决定了产品的外销和使用能否成功。文章在分析常见的四字格词组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与之适应的翻译策略,以确保准确地传递信息,实现科学翻译。

    2011年04期 v.38;No.149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49 ]
  • 战国中山国的政治体制探析

    徐海斌;

    在华夏诸国的影响下,白狄族所建的中山国大约在战国中晚期建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相权取代卿权,郡县制取代宗法分封制。相邦之下设置有具体掌管各项具体事务的职官如"执帛""正奎""诏宗""使车啬夫"等,世族世官制退出历史舞台,布衣之士得到重用。

    2011年04期 v.38;No.149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9 ]
  • 宋儒对于王通续经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郭畑;

    唐及北宋前期,士人对王通续经非常推崇,认为王通续经有存道之功,继承了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王通之学开启了唐治。王通续经所采辑的内容,是两汉、六代之史事诗文。从北宋中期开始,士人越来越倾向于将三代理想化,而将汉唐作为与三代相对立的负面典型,因此,士人开始批评王通续经。南宋中期,儒学诸派之间因为对"道"的不同认识而对汉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进而对王通续经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陈亮和叶适因推崇汉唐而极赞王通续经,而朱熹、陆九渊等人却因否定汉唐而对王通续经颇为批评。

    2011年04期 v.38;No.149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4 ]
  • 孙中山农会思想探析

    李永芳;

    孙中山早期即倡建农会以图改良农业。其在后期践行组建农会则旨在改造党务以推进革命进程,主要表现为:确定政纲并成立中央专门领导机构,举办农民讲习所以培养农民运动骨干,批准颁布《农民协会章程》,派遣农运特派员扶助共产党发展农会组织等。孙中山的农会思想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近代化以及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等均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亦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不仅在前期所倡建的农会并未付诸实施,且在其后期的农会思想中亦呈现着明显的矛盾性,即:虽然对于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农民协会予以认可,但并不认同其较为激进的革命路线;虽然鼓励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但并没有放弃对地主绅士所把持的民团武装予以维护的方针;虽然对于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农民协会予以扶持,但并不认同其准政权的革命性质。

    2011年04期 v.38;No.149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8 ]
  • 中美主要争议问题前景探析

    黄梅英;王立平;

    长久以来,中美之间的矛盾冲突几度成为国际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从霍尔斯蒂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解释模式看,这些争议问题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状态出现三种结果:出现危机(包括偶发武力冲突)、滑入大规模战争、妥协并创建新的协调机制。而这三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则会因中美争议问题的性质差异、双方调停策略完备与否和决策者态度的偏好而各异。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中美之间所有争议问题可能导致的三种结果中,双方创建新协调机制、维持无战事状态的概率最大,唯有关于"台湾问题"的争议最有可能引发双方危机,甚或爆发战争,但总体而言导致这种结果的可能性依然较小。

    2011年04期 v.38;No.149 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2 ]
  • 从山巅之城到门罗主义:被误读的神话——美国早期孤立主义辨析

    袁胜育;

    对美国革命前后几十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们常常以"孤立""不卷入""中立"来概括。这似乎是一个普遍流行的神话,然而却是一个被误读的神话。首先,美国从来就不是孤立主义者,从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最初年月起,美国就有着一种积极的对外政策,这一点,浸透在美国人的清教理想和社会文化之中。其次,即便是将孤立主义定义为不介入欧洲政治事务,也仍然是夸大事实。一个从宗教情怀到社会文化都浸染着"积极的"对外取向的国家,是不会置身于欧洲事务之外的。再次,建国初期美国对欧洲的政策与其说是因为实力不济而不得不"敬而远之",毋宁说是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主动做出的取舍。

    2011年04期 v.38;No.149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2 ]
  • 试探教育生态规律

    王凤产;

    从现代生态学视角研究教育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并归纳出整体关联规律、动态平衡规律、协同进化规律、教育节律、富集规律、限制因子规律、耐度最适度规律等七条教育生态规律,它们是教育生态原理和规律的体现,是进行教育改革、制定教育规划和政策、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育危机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011年04期 v.38;No.149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14 ]
  • 论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构建

    李伟明;

    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中,面对一定时间、有限的资源、不对称的信息等约束条件,按照动态地分析问题、合理地配置资源、实施过程管理等基本要求,通过构建网络化的舆论应对机制、多元化的群体决策机制、规范化的心理干预机制、模型化的决策管理机制、科学化的评估反馈机制,来实现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提高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效果。

    2011年04期 v.38;No.149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29 ]
  • 问题与困境: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内化生成状况分析

    郭韶敏;

    开放、多元化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积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物质至上、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等现象普遍存在,主流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遭到质疑,社会认同程度普遍下降,严重影响了社会利益关系调适系统的整体形成,进而使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良好的道德秩序是社会利益关系调适系统良性发展的关键力量,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道德内化生成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阻碍着道德主体的"德性"和"德行"的养成。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道德内化践行氛围,保障社会成员道德品质的有效提高,必须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在道德内化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011年04期 v.38;No.149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7 ]
  • 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

    吴学满;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微博的流行,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它是一种网络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发挥着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微博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之加以重视和研究,思考和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

    2011年04期 v.38;No.149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340 ]
  • 转盘游戏:加拿大全纳教育的认同与全纳氛围的构建

    谭焕新;

    自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全纳教育后,加拿大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致力于促进全加拿大人对全纳教育的认同和构建一个和谐的全纳氛围。加拿大每年一次的全纳教育周为各社区生活联合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有助于促进和唤起公众的全纳教育意识。转盘游戏现已成为全纳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和亮点,另外也形成了以"六大网络"为核心的全纳教育行动纲要,它们相互联系、支持,共同在构建融合的全纳氛围和全纳教育认同方面凸显其重要性。

    2011年04期 v.38;No.149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5 ]
  • 略论高校研究性教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郭晓云;

    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学生未来的创业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校研究性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优势。但高校研究性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师教学工作量负担的制约、教师个体素质差异的制约、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特点的制约以及落后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研究性教学的顺利推广必须有一套与之配套的评价指标体系贯穿于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正确地引导教学改革,调动师生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2011年04期 v.38;No.149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63 ]
  • 高校双语专业教学的教学设计及课程建设

    郭震;

    高校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在于高校大学生英语听力的能力方面较低、高校相关教师人才的缺乏,以及高校管理的不完善等方面。基于双语教学层次性和连续性,分别就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学发展和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设计。

    2011年04期 v.38;No.149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0 ]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本刊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请投稿作者依照执行。

    2011年04期 v.38;No.149 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