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本期特稿

  • 在风险社会中看职业化与专业化

    张康之;

    走出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工业化、城市化则伴随着人的社会活动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职业化、专业化构成了工业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都是通过职业身份的获得和专业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的。就人创造了历史而言,工业社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得益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然而,职业化、专业化也造成了人的异化,并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怪异社会现象。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职业化和专业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进程。特别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意味着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得到消解,而专业化运动则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人的社会活动因为职业的消解而失去了职业规范后,专业活动将直接地受到社会规范。其中,专业活动的伦理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年03期 v.49;No.21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两个结合”: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视角

    石路;张慧;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领域的具体表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与思考、对生态危机的揭露与批判和对生态社会的创设与建构,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则包含“天人合一”的自然整体观、阴阳相合的自然运动观以及万物平等的自然价值观,二者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泉和历史根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内化与创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对“两个结合”的深入践行与灵活运用。

    2022年03期 v.49;No.214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 ]
  • 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意蕴与践行路径

    朱忆天;李莉;

    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观的集中表达,其生成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德育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文化,现实逻辑是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客观要求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其核心意蕴是立大德、公德和私德于一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具有世界视野与中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培养知识能力过硬并能为社会造福的有用之人。在践行路径上,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氛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022年03期 v.49;No.21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4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6 ]
  • 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算法焦虑”与纾解

    刘磊;张怀承;

    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并非单纯的工具技术,而是具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新兴权力。这种新兴权力制约着意识形态领域传播格局、内容生产和话语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意识形态智能化的转型,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交锋更加激烈和复杂。如果人工智能算法得不到科学引导和合理监管,对其盲目滥用,就会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遭遇西方技术霸权的控制操纵、话语引导的混乱和偏向、被边缘化和“信息茧房”等“算法焦虑”难题。因此,为防范风险,凝聚共识,纾解焦虑,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算法设计,用主流价值驾驭算法;推进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制度性规范规制算法权力,夯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制度保障。

    2022年03期 v.49;No.21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2 ]

哲学研究

  • 论百余年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以中国哲学通史为中心

    柴文华;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诞生已百年有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出现是中国学术走向现代的必然,它不仅难以被消解,而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生存依据来自“恍惚”的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明朗”的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任何一种书写范式都是长短互见。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走向了“自己写”和“写自己”,更接近原生态的中国哲学。在当下诸多的中国哲学史建构方案中,传统原典和现代视域的结合依然是较佳的选择。

    2022年03期 v.49;No.214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 朱熹早年思想转向问题再认识——以朱熹“泉州候批”时间的争论为中心

    李筱艺;张涛;

    尽弃异学、师事李侗是朱熹早年思想的重要转向。以往学界将朱熹离任泉州府同安县主簿前夕“杜鹃夜悟”一事视作转折的端绪,因此,朱熹官满至泉州候离任批书的年月便成为推定“夜悟”发生时间的锁钥。但由于不同记载间的差异,“泉州候批”的时间存在争议。近年披露的上海图书馆藏清宣统元年木活字刻本《婺源韩溪程氏梅山支谱》,其中收录一通朱熹书信佚文,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关键线索。通过辨析书信内容,并结合宋代官员考选制度,推定“泉州候批”一事在绍兴二十七年(1157)秋,“杜鹃夜悟”则应发生于绍兴二十七年春。基于此,可以廓清朱熹由泛滥释老转向伊洛正宗的时间轨迹,有助于深化对其早期思想的认识。

    2022年03期 v.49;No.214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政治与行政

  • 共同富裕:解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密钥

    李红军;王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始终。从历史维度看,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的战略演进。从价值维度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目标的价值追求。从国际对比看,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治理过程的实践方案。具体而言,应坚定不移以共同富裕引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生实践,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基础,实现持续式的共同富裕。同时,应恪守以人民中心的善治发展要义,实现全员式的共同富裕;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围绕动态演进的民生建设,落实渐进式共同富裕和全方位共同富裕的发展布局。

    2022年03期 v.49;No.214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 ]
  • 技术嵌入:网络空间个体隐私安全体系的建构理路——基于观念、技术与制度的分析框架

    余丽;周旭磊;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中人的隐私安全保护逐步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关注的焦点。网络隐私安全是国民安全与信息安全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叉合集,隐私安全的保护是对互联网公共性这一乌托邦的消解。总体来看,网络隐私安全体系就是通过观念意识、技术工具和制度措施来实现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由活动以及个人私密的数据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和内部侵害的稳定状态。从某种意义而言,网络空间是一个公共性与反公共性同时存在的场域。大数据技术治理驱动下的个体隐私保护旨在建立大数据技术与个体隐私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大数据实现“技术治理”到“技术赋能”的转变。因此,要加强网络隐私安全观念的培养,提升网络隐私安全技术水平,对网络隐私安全进行制度化建设。

    2022年03期 v.49;No.214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 ]

法学研究

  • 刷脸识别中的技术伦理检视及法律规制

    单纯;叶茂;

    刷脸识别技术在识别人脸层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其应用场景囊括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面,且安全、便捷与信任传递的应用价值得到普遍认可。然而,技术社会中人的角色在被不断弱化,技术与社会间的双向促进却在一定维度上减损了人的主体性。刷脸识别因涉及人脸的分析使得构建体系不能止于纯粹的法学思考,需要技术伦理视角的引入。其中,刷脸识别在技术伦理层面的挑战大致表现为技术至上主义对人性认知的冲击,与互联网发展异态相耦合,及人类社群与技术社群的颉颃。鉴于此,关于刷脸识别中的技术伦理审视及规制,应从刷脸识别的理论支持层面出发,进而探索出符合同一与差异的辩证规制原理,明确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边界以及强化政府监管责任的中国模式。

    2022年03期 v.49;No.214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 ]
  • 区块链证据“客观印证”的合理性思考

    邓永民;徐昕;

    区块链存证在刑事领域的开创性应用,提供了一种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增强证据客观性、关联性的客观印证机制。“客观印证”强调证据的客观性对事实认定准确性的影响,契合刑事裁判理念客观化的要求。区块链证据在刑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区块链证据“客观印证”与传统印证模式之间的张力。研究因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客观印证”对现行印证规则的影响,明晰区块链证据适用中印证结论、信念理性、被告人权益的合理范畴,构建完善区块链证据印证规则,意义重大。

    2022年03期 v.49;No.214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 ]

财经论丛

  • 城镇化发展、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赵新宇;苗鑫桐;

    城镇化发展及其引致的资本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2000-2018年东北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尚未达到拐点,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城镇化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对外开放和政府财政负担等因素共同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理性看待东北地区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更加关注城镇化的质量和人的城镇化,在教育、投资、财政和对外开放等领域综合施策,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城镇化发展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2年03期 v.49;No.214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 ]
  •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2020年全国10省农户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

    杜鑫;孟小暄;

    本文在综合考虑农户劳动力转移行为与土地要素投入内生性的条件下,使用扩展回归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收入与总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平均来说,劳动力转移及异地转移分别使农户家庭纯收入提高了大约36%和80%,分收入来源来看,二者都对家庭农业收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家庭非农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劳动力转移相比较,异地转移对提高家庭纯收入特别是对非农收入的贡献较大,但其对家庭农业收入的负向影响也相对更大。为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应当继续推进劳动力转移进程,同时也应当采取措施弥补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

    2022年03期 v.49;No.214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 ]
  • 收入差距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基于系统GMM和门限效应的实证检验

    刘宇佳;李春艳;

    研究收入差距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8年全国24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采用门限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具体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倒“U”型,需求规模和消费结构是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两个有效传导机制。与此同时,收入差距的影响还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并且呈现区域异质性。目前,全国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均跨越了上升阶段的门限值并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如果收入差距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继续扩大,将会制约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对此,应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扩大需求规模和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注重研发资源的投入力度及科技政策的调整,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

    2022年03期 v.49;No.214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 ]
  • 技术管理能力、企业战略变革与产品研发——基于企业发展流程再造的分析

    高乔子;

    高质量企业管理依赖于产品研发到上市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科学有效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是检视产品技术运用与研发能力的重要维度,在所属的行业中,企业的使命、规模以及在企业生态链中所处的位置、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社会环境条件等各个方面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技术战略、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技术转换管理等四个方面来看,技术战略为产品战略服务,技术规划、技术研发和技术转换管理支撑了整个企业的远景规划。因此,要从产品平台规划、产品研发、产品管理、产品标准化设计等方面更新企业发展规划。再造企业发展流程与信息化技术的无缝隙衔接流程,实现技术管理能力、企业战略变革与产品研发三者的耦合。

    2022年03期 v.49;No.214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4 ]

历史研究

  • 姐妹神灵与女性神亲建构——以山右姐妹神祇为例

    姚春敏;丁雅琳;

    姐妹神灵属于成仙者为姊妹的女性神祇,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女性神灵集合。山右姐妹神信仰主要分布在山西南部和东南地区,以娥皇女英、冲惠冲淑二仙和岱眉三姐妹为代表。娥皇女英神庙集中在晋南临汾的羊獬、历山、万安一带,以接姑姑迎娘娘为主要民俗活动;冲惠冲淑是晋东南特有的地方神祇,在长治、晋城及邻近的河南省焦作、新乡等地极为流行,民俗活动以传说中二仙姥姥村唐王岭和其他亲戚村落搬迁二仙神像的“十转赛”为主;岱眉三姐妹是干姐妹,主要流布于黄河两岸的山西垣曲县与河南渑池县,是新时期民间传说中被嫁接的跨区域结拜姐妹神,信仰活动以岱眉回娘家的跨村落仪式为主。姐妹神庙以家族内部的平辈女性关系为主要表现特征,神亲联盟也以女性娘家亲属为中心。民间传说中这些姐妹神祇之间带有浓重的世俗姐妹特征,其信仰流变、扩散以及叠加的过程中均有女性群体强烈的影响和干预。

    2022年03期 v.49;No.214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清初藏书家对官修《明史》的贡献——以康熙朝为中心的考察

    李雪;李宗辑;

    康熙年间,清廷重启明史馆,因史料缺乏,遂向民间广泛征书,且一改顺治年间修纂《明史》的诸般禁忌,强调所征之书虽有忌讳之语,也不治罪,这为藏书家广泛参修《明史》提供了契机。清初藏书家与《明史》修撰关联密切,从进献、借阅所藏史籍,到草拟、编纂《明史》稿,乃至审阅、考订《明史》稿本,藏书家以多种方式参与《明史》纂修,且成绩斐然。藏书家与官修《明史》的互动,反映了清初特殊历史背景下清廷编修《明史》过程中政治与学术、官方与私家史学之间的微妙关系。

    2022年03期 v.49;No.214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语言与文学

  • 庾信入侍昭明太子东宫考论

    刘志伟;胡姝梦;

    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十五岁的庾信入侍昭明太子东宫,这既是他早慧成名的典型事迹,也是进入梁代文化核心圈的起点,当属研究庾信生平的重要材料。钩稽有关史传记载,考察庾信是年情况,侍讲侍读的制度内涵以及萧统诸子年岁,可知庾信得入东宫实际上主要是为萧统诸子讲读的。考辨庾信能够入侍东宫的诸种因素,明确庾信在昭明太子东宫的主要活动,可为深化庾信及相关研究,解读梁代侍讲侍读制度提供一些新思路。

    2022年03期 v.49;No.214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极简约而又极深广——《呐喊》《彷徨》的极简主义叙事特征

    蒋雁虹;赵歌东;

    鲁迅小说在素材、结构、情节、人物、语言、背景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了“全面限制表达手段”的叙述策略,形成了极简约而又极深广的小说叙事观。《呐喊》《彷徨》小说叙事以其“格式的特别”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极简主义叙事典范。《呐喊》《彷徨》人物形象的简约化,表现在以陌生化叙事、“杂取种种人”、身体叙事、独白叙事、隐形书写等方式和对不同人物角色进行的多样化塑造上。《呐喊》《彷徨》极简约而又极深广的历史主题,表现在以辫子、馒头、钢鞭、“纸糊的指挥刀”、油鸡、叭儿狗等“貌似无足轻重”的戏剧性道具上,深刻揭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和历史变革的深度与广度。

    2022年03期 v.49;No.214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 ]
  • 互文性视角下翻译与文化的互动——基于《孟子》核心概念英译的考察

    娄宝翠;赵东阳;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本文从互文性视角,以《孟子》核心概念英译为例,对翻译文本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概念译名的互文性特征。研究发现,不同译者的核心概念译名在文化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层面,译者通过参考借鉴源语与译语的语义特征构建语义互释;在译者主体性层面,译者的文化定位与文化认同差异会导致概念释义存在偏差;在互文性策略层面,“杂糅化”特征较为显著。本研究对核心概念翻译及典籍复译中的语言文化互动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2022年03期 v.49;No.214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 ]

教育学研究

  • 高校转型与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基于全国30所试点转型高校的实证研究

    沈红;郑继兵;

    基于全国30所试点转型高校的调查数据,对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感知状况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均值比较对学术职业风险的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学术职业风险的可能成因加以探寻。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转型下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感知状态,但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专业能力、职业声望、生涯发展等五个风险维度上,均检测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成因。研究建议从研修培训、监测指标、转型改革等方面加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治理。

    2022年03期 v.49;No.214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 ]
  • “双减”背景下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理念转型与制度优化

    张海鹏;张新民;

    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历经前监管(2014年之前)、弱监管(2014-2018年)及强监管(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当前的监管模式在厘清监管思路、建立监管组织、完善监管制度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准入标准欠妥当、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机制较乏力等局限。为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监管,应首先以善治理念为指引,完成从政策干预到法律主治、从行政管理到合作治理、从管控为主到堵疏结合、从主体管制到行为规制的理念转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清单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相关立法、建立“制度清单”,厘清监管权限、明确“权责清单”,降低准入门槛、实行“负面清单”,健全运营要求、完善“底线清单”来完善制度体系,从而实现政府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平衡,促进培训教育治理现代化。

    2022年03期 v.49;No.214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1 ]

  • 河南省重点学科法学院“法学”学科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20年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依托学院——法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其前身是1993年批准设立的法律系,2016年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近30年来,法学院学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022年03期 v.49;No.21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初心——革命先烈方志敏

    牛向阳;

    <正>~~

    2022年03期 v.49;No.214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