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历史学研究

  • 秦至清皇权专制社会说的经济史论证

    李振宏;

    秦至清皇权专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是皇权对国土上的一切物产具有不容置疑的绝对支配权力。在二千年的帝制时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不是观念性的虚言,而是一种确定不移的事实,天下一切都被打上了皇权的印记。经济制度与经济法令一出于皇帝之口,无论是经济制度的制定,还是具体经济政策的发布,都可以看到皇权的随意性、皇帝意志的绝对性,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帝王随意滥施赏赐,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皇权专制的重要论据。皇权对土地、盐铁等特殊经济资源的刻意控制,出于制造臣民对之生存依赖的险恶目的,是《管子》"利出一孔"经济专制思想的典型表现。中国帝制时代只存在一般状况的财产私有制,臣民对私有财产的财产权,主要表现为占有权和使用权,是有条件的所有权,不是完全所有权或无条件的支配权。皇权支配天下财富的独断性,赐予的随意性,所有权的专属性,都体现着专制权力的秉性。

    2016年06期 v.43;No.181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0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25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民粹主义思潮探析

    袁银传;邓韵;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出现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流派,它是俄国长期经济落后、农民小生产者占人口多数这样一种国情和历史时代的产物。民粹主义反映了近代农民小生产者及其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利益、愿望和价值诉求,是农民占人口多数的东方国家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在对待俄国村社的历史命运、对待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态度、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关于人类解放的主体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2016年06期 v.43;No.18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9 ]
  •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在唯物史观与《资本论》之间

    周露平;

    当前流行的一种论断,便是认为"马克思的时代结束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演变为一种无用的理论。其实这种评判,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从早期思想的哲学设计向《资本论》时期的经济学批判的内在转换,更无法理解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向度的科学预测。具体而言,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居于思想史的"理论空间",具有反思与超越传统共产主义理解的内在要求,而这种要求首先来自其早期哲学批判,即对社会"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反思,试图在唯物史观视域内建构共产主义,但理论症结在于无法切入资本现实,也即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马克思经由哲学批判到经济学批判的范式转换,实现了从思想史场域到社会史场域的过渡,提出了社会解放逻辑的两大内容,即"消灭资本逻辑,消灭雇佣劳动",打破资本社会的同质化的社会结构,重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实现共产主义。

    2016年06期 v.43;No.181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76 ]
  •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创新研究

    杨仁忠;卢晓勇;

    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当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拓展建设路径,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导力。为此,我们要通过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途径,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要通过改进思想政治宣传方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感染力;要通过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

    2016年06期 v.43;No.181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55 ]
  • 回归人本:人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具体进路

    郭涛;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抵御各类错误思想和社会思潮,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核心指导地位的重要途径。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把尊重人的主体存在,满足人的实践需求作为首要内容。面对当前信仰教育弱化和不足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在教育指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本性和实践性的伟大理论品质。

    2016年06期 v.43;No.18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6 ]

政治学研究

  • 试论高校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及其实现路径

    夏静雷;

    针对我国高校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工作思路局限、制度创建缺陷、制度效能有限、体制机制障碍、权力结构失衡等现实问题,亟需厘清高校党内权力授受关系、修正高校党内权力思维惯性和理顺高校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切实保障和贯彻落实高校党员授权主体、活动主体和监督主体地位。同时,科学配置高校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提升高校党内监督制度执行力、公信力和保障力,完善高校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

    2016年06期 v.43;No.181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1 ]
  • “为官不为”:内涵逻辑、类型表现和治理路径

    楚迤斐;

    "为官不为"是一种不良公共行政行为,它虽说是行政作风问题,但其危害不亚于行政腐败,或者说是行政领域的一种"变相腐败",因此必须强力治理。"为官不为"的类型表现主要有"现象说"和"主观说"。前者包括懒政、庸政和怠政,后者包括不愿为、不想为、不敢为和不能为。每一类型都有其不良行为动机,而其共同本质都是降低行政的效率和诚信,败坏公共行政良好形象。治理"为官不为",必须坚定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用法治思维强化职责义务,用完善的激励机制管干部,健全行政监督与问责机制,用培训锻炼提升行政才能。

    2016年06期 v.43;No.181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96 ]

法学研究

  • 论民法典中统一优先权制度的构建

    田土城;王康;

    优先权是我国民法中的一个疑难问题,在立法上各类民事优先权制度分散而杂乱,在理论上存在着性质及概念的争议,因此在民法典当中重构统一的优先权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优先权概念的狭义说和广义说都存在缺陷,基于优先权制度的成因分析,优先权的概念应是"由于特殊政策对特定群体之权利保护的需要,由法律直接规定产生的,能够使被保护之权利产生其本身不具备的优先效力的民事权利"。在性质上,优先权应是独立的实体性权利,是一种不同于固有权的救济性权利——形成权。统一民事优先权构建的具体方案是在民法典总则中规定民事权利之保护部分,并在其中规定包括一般先取特权、优先购买权、优先承包权和优先承租权在内的民事优先权制度。

    2016年06期 v.43;No.181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86 ]
  • 从《人民法典》到《德国民法典》——对德国亲属法在第三帝国时期发展的法史、法学解析

    王强;David Siegel;

    第三帝国时期,纳粹政府本拟起草《人民法典》(VGB)以替代《德国民法典》(BGB),实现德国民法尤其是亲属法的纳粹化,但VGB草案却从立法原则、法学技术、概念规制等法学角度对BGB亲属法有所贡献:草案通过引入以夫妻财产分开制、财产增加共同制为核心的法定财产制以及界定婚姻解除时财产增加之均衡在债权上的可操作性,对当时以夫权家长制为主导的BGB法定财产制,进行了颠覆性革命;草案将离婚法中的离婚理由从过错主义和目的主义更设为破裂主义,为此后BGB中离婚理由变更及破裂主义的概念性延伸奠定了基础;此外,草案还通过一系列对非婚生子女权利的规定,为后来BGB中实现非婚生和婚生子女的同等法定地位做了铺垫。德国亲属法在上述领域经由VGB亲属法草案所实现的发展,对中国《婚姻法》具有深刻的镜鉴启示价值。

    2016年06期 v.43;No.181 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0 ]
  • 论强制医疗程序中“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立法完善——以大陆法系地区为借鉴

    郭锴;

    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增设的强制医疗程序,其目的在于既有效控制"武疯子"的危害,又杜绝"被精神病"现象。在各界纷纷为完善只有六条的强制医疗程序建言献策之时,却鲜有对其中二百八十五条第三款进行深入的专门研究。其中对"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的规定仅一句话,但正是这一句话无疑为该措施留了"口子",使得其在实践中极易异化为"被精神病"条款,实为强制医疗程序的潘多拉魔盒,亟待完善。故应先确定该措施之法律性质,再参照与我国刑事司法体系相仿的大陆法系地区之经验,根据其法律性质对其决定过程、执行场所、实施期限、法律效力、监督救济进行立法完善。

    2016年06期 v.43;No.181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9 ]
  • 论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融资担保业法律规则问题

    张闱祺;

    目前,我国融资担保业新症与旧疾交织,呈现出资信状况差、营利水平低、业务风险大、代偿率飙升等问题。究其原因,与融资担保业的监管松散、规范虚位、权利义务不平衡、过分管制等法律问题密切相关。融资担保的法律规制应当从其准公共物品性质出发,并综合运用多种规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强化融资担保业的公共资源支持、平衡融资担保公司与银行风险、强化融资担保的资本准入与后续规制以及完善融资担保领域的法律体系。

    2016年06期 v.43;No.181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01 ]
  • 行政程序法治: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李跃勇;

    推进低碳社会建设是我国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落实国际公约减排义务的战略要求。在低碳发展的目标之下,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社会建设和政府行政权力扩张实现了合流,依法行政和法治国家建设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低碳社会建设中的行政程序法治,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权力的合理行使,有利于抑制腐败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低碳社会建设,有利于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困难和矛盾问题。我国低碳发展中的行政程序法治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单行法中的行政程序性规定,在内容上应当涵盖程序合法、程序公开、程序合理、程序平等、实质公正、告知与说明义务、程序参与等。这些具体制度对促进低碳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016年06期 v.43;No.181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0 ]

经济学研究

  •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合作下的货币选择与竞争博弈

    王晓芳;胡冰;

    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但由于沿线多数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影响了国家间的合作。我国应以金融机构合作→资本市场合作→金融产业合作的路径,把握我国资本及金融产业向西转移的有利契机,通过与当地优势项目合作,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应通过提高补偿成本的方式加速人民币流通,以超出市场预期的手段增加人民币市场份额。对美元等其他货币的竞争在短期内易陷入"囚徒困境",应通过长期合作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

    2016年06期 v.43;No.181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97 ]
  • 比较优势下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发展的路径分析

    崔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进出口商品增长较快,贸易逆差逐渐转向贸易顺差。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倡导的对外企业技术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创新力在不断提高,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商品贸易逐渐形成互补和竞争的关系,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相对较稳定,但也伴随着压力。中国与东盟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性产品的优势互补,加快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对资本密集型出口商品产业的投入,实施适度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加强双边金融设施与交通设施的完善。

    2016年06期 v.43;No.181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34 ]
  • 融合与创新:传统会计中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导入研究

    刘三红;肖序;周志方;

    随着ISO14051的公布与执行,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已经证明其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企业的现有会计系统中导入MFCA显得尤为重要。MFCA和传统会计存在一定的互通性,可以从基本概念结构、信息与数据基础、核算程序与方法、信息披露与报告以及循环反馈与优化应用模式等五个方面实现MFCA和传统会计系统的融合与互通。将MFCA顺利导入传统会计系统,可以弥补传统会计不能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缺陷,使物质流转过程中的损失"可视化",更好地为企业环境管理服务。

    2016年06期 v.43;No.181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16 ]
  • 中国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

    李海燕;

    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与并购后的整合(PMI)战略和技巧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并购,应该伴随不同的PMI方式和工作。关于如何去做PMI,以及如何做好PMI,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在PMI的基本型中,正确的企业战略和人事整合的质量是影响PMI的关键因素,其他类型的并购活动PMI都是这个基本型的变形或者改良。不论何种并购,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战略性的并购和良好的整合,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转换或者增强,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或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能力。中国企业在开展并购的时候,应该根据并购的类型和目的,以及并购活动的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PMI战略和方法。

    2016年06期 v.43;No.181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222 ]
  • 中国奶业转型升级中的模式选择——基于新西兰奶业的调查分析

    姚梅;

    中国奶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要素供给制约、进口乳制品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等压力。新西兰奶业生产的家庭牧场养殖模式、种养一体化实现路径、杂交牛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奶业为了冲出困境,顺利转型升级,可以借鉴新西兰发展奶业的一些做法,例如,发展家庭牧场,鼓励和扶持"牛地结合"型的奶牛养殖发展新模式,注重生产技术调整,积极引进优秀的乳肉兼用品种。

    2016年06期 v.43;No.181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4 ]

符号叙事学研究

  • “无限衍义”真的无限吗?——再论皮尔斯的解释项理论

    赵星植;

    皮尔斯符号学中的解释项理论,并由此推及的"无限衍义"学说给当代符号学理论带来了重大影响。但若仔细考究皮尔斯相关学说,就会发现皮尔斯并未将其相关理论停留在"无限衍义",而是在其笔记中不停地思索符号衍义的最终归属问题。这一思索既使皮尔斯解释项理论得到系统扩充,更使其符号学理论展现出强烈的社群特性。并且,经过皮尔斯解释项前后期理论的完善,他关于符号表意过程特性的观点也更加清晰,也即符号表意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持续性以及社群性。

    2016年06期 v.43;No.181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53 ]

文学研究

  • 《九歌》沐浴意象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杨雯雯;

    《九歌》中沐浴意象的卫生功能极为淡化。兰汤沐浴凸显的是沟通巫神的原始宗教功能,先民认为水乃万物之原,沐浴能够模仿神明诞生从而获得与之沟通的神力,兰草则以其国香有助于巫师进入迷幻状态;共沐咸池凸显的是神灵极其浪漫的世俗爱情渴望,迥异于《诗经》寻常人的沐发意象,尽管后者同样具有丰富的爱情内蕴。

    2016年06期 v.43;No.181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3 ]
  • 宋代食风新变与诗歌演进

    刘丽;

    宋代士大夫对饮食生活格外关注,这使食事与文人创作异常紧密。宋代饮食在取材、加工、口味上都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风尚,不同于前代的饮食心态及审美喜好渗透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也呈现出了新的风貌。宋诗题材的日常化以及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睿智的精神风貌深受宋人从俭避奢生活状态的影响;变腐朽为神奇的手法、精细化的加工风格和背离常格之思同样存在于烹饪与宋诗创作过程中;以淡为美、以苦为美、以鲜活为美的诗境追求则与尚淡、尚苦、尚鲜的味觉审美如出一辙。

    2016年06期 v.43;No.181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9 ]
  • 论茅盾创作心态的矛盾与变化

    聂国心;

    写作《蚀》三部曲时,茅盾有着"悲观"与"自信"的尖锐矛盾。他对社会历史的认知是悲观的,对自己的创作则相当自信。"左联"时期,茅盾的创作心态进入了一个"自信"与"怀疑","光明"与"悲观"相互矛盾的状态。他对自己的创作能力仍然自信,但对自我认识社会的能力却表现出怀疑,突出的表现是积极追求排斥自我的创作转型。结果是他一方面着力表现光明,一方面却无法抹去作品的悲剧气氛。

    2016年06期 v.43;No.181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3 ]
  • 论“第三代诗歌”的语言学转向与主体间性的关联

    刘永;

    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诗歌",在创作上具有高度的语言自觉和清醒的语言意识,规避情感介入和价值判断,"诗到语言为止"成为其代表性的理论口号。"第三代诗歌"对主体性的批判割断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使中国诗歌出现了一次基于主体间性之上的"语言学的转向"。

    2016年06期 v.43;No.181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7 ]
  • 在作品中投射出对人的善意——论刘醒龙小说创作中的道德化叙事

    朱献贞;

    刘醒龙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很有道德情怀的作家,1990年代以来的其创作带有很明显的道德叙事化倾向。刘醒龙是想借助文学中的善的理想来改造现实中人性之恶,其道德教化的创作意图一目了然。从小说创作整体看来,刘醒龙小说的道德化叙事主要表现在圣化人物形象的建构、善恶对立的二元叙事结构安排和富有道德色彩的叙事意象群的设计等方面。这既使刘醒龙的小说个性鲜明,也带了一些弊端。

    2016年06期 v.43;No.181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1 ]
  • 试论世纪之交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书写

    于沐阳;

    世纪之交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书写,大体上从几个向度上进行。第一个向度是指向当下,关注的是进入90年代以后,在社会急剧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存在状态。呈现的是原有价值体系的崩塌,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的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们的集体迷失。第二个向度是指向历史,作家站在1990年代后的立场去挖掘、再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足迹,关涉中国革命道路,建国后知识分子的"改造"等重大问题,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在反省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表现、人性表现;透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再现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期间既包括曾经的精神磨难与苦痛,也有进入到转型期后精神取向的下行;世纪之交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分化与丰富,既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商业化的世俗社会中寻求生存和尊严的艰难与多样性,同时又突显了知识分子自我定位的努力。

    2016年06期 v.43;No.181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0 ]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逢单月上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16年06期 v.43;No.18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6 ]
  • 生态-消费悖论下的居民消费引导机制研究

    李凡;

    改革开放以来,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这与中国当前的时代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因此现代性特征表现得异常突出。理性主义的思维观念、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以及对待自然的工具主义态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占所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重新审视、评价现代性成为人们的主题。因此,当下中国表现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存、生态思潮与消费主义并立的特征。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迅速实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包括如何克服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问题,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对居民消费的引导是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2016年06期 v.43;No.18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2 ]
  • 图像转向与公共文化空间的现代重构

    张伟;

    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表征范式,"图像转向"营造的视觉图式以一种颠覆性的姿态冲击乃至重构着现代公共文化空间的既定结构。图像主导的视觉范式不仅强化了空间主体的身体指涉与视看行为的现代内涵,也颠覆了主体传统意义上的认知范式与审美体验,同时对公共文化空间表意图谱的交互性构建、图像表意的消费化延展以及日常生活审美的加速深入与时尚布局的时代建构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由此形成的公共文化空间结构的视觉化嬗变也引发更多的审美思考。

    2016年06期 v.43;No.181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9 ]
  • 论现代戏剧结构类型的沿袭与革新

    范煜辉;

    戏剧结构指对剧本行动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以现代戏剧大师——易卜生和萧伯纳,契诃夫、斯特林堡、尤金·奥尼尔和贝克特,布莱希特等七人为分析对象,将戏剧的结构类型分为:纯戏剧结构,抒情氛围结构,叙述体开放结构三种,并对每种类型的特征进行概述,论述各位戏剧大师在戏剧结构类型沿袭与革新上的贡献。现代戏剧研究中存在西方中心主义论调,西方学者的强势学术话语宰制着东西方的戏剧现象。由此,认识现有戏剧结构类型话语,是为了在未来挖掘第四种戏剧结构类型。

    2016年06期 v.43;No.181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6 ]
  • 王毛子作品欣赏

    王毛子;

    <正>~~

    2016年06期 v.43;No.181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