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哲学、伦理学研究

  • 熊十力易学方法论探析——兼评熊氏对待《周易》文本的态度

    郭丽娟;

    熊氏对待经典的态度,尤其是对文本史实性的认定,被很多人评价为荒谬。从事实的层面说,熊氏对经典文本的认识,的确与史实不符,而本文意图寻找在这种释经态度背后的理论支持。正是譬喻方法,给了熊氏极大的解释空间和极强的解释效力,使他可以认定《周易》经传的核心是孔圣人体用合一的乾元本体思想。他对经典的解读与注重自身理论体系创建的思路是一致的,即这些有悖事实的观点,是基于其体系构建需要而产生的。但是不能否认熊氏对文本基本史实的认定陷入了独断式的"误读"。

    2010年03期 v.37;No.14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8 ]
  • 朱熹吕祖谦学术之歧的再检视

    郭庆财;

    朱熹秉承程颐的为学之训,主张"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进其知",不但重视致知进学,也重视涵养本原,希图在求知和明善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合内外之道。相较而言,吕祖谦的心性之学和文史之学虽各有建树,但却不能通贯,而显得"支离",即吕氏泛滥诸家,却无益于身心的修养和性命之理的发明。为此,朱熹对吕祖谦博杂的文史之学多有规诫。吕祖谦多次满怀愧悔,向朱熹表示应向理学正道回归,并在后期疏远了文章华藻。

    2010年03期 v.37;No.14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7 ]
  •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人的素质思想探析

    单培勇;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人的素质思想,其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具有先天性、差异性、阶级性与后天实践性特征;消费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动力,人的消费实践活动是自身素质发展的外化表现,是人为满足自身的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有效活动;人的先天素质的不同影响着后天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但其素质发展应是平等的,而从人的素质差异性到发展平等则取决于社会地位的完全平等。发展生产力是提升人的素质水平的途径,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水平的主要方法。

    2010年03期 v.37;No.14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94 ]
  •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关系

    宫丽;

    从学理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明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指导方向,整合思想资源,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元素,马克思主义能够为精神家园的建构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以把握方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提升与理论的深化。

    2010年03期 v.37;No.14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4 ]
  • 论伦理关系的结构

    朱海林;

    伦理关系包括主体与主体、主体的需要以及主体意识等三个基本要素。伦理关系的三大要素,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客观实体关系和主观精神关系两个方面。其中,客观实体关系是伦理关系的物质承载者,是伦理关系的表层结构;主观精神关系是伦理关系的灵魂和内核,是伦理关系的深层结构。

    2010年03期 v.37;No.14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86 ]
  • 博爱与仁爱

    张改娥;

    博爱与仁爱虽同说爱人,但爱的来源不同:一为上帝,一为人的生命;一为外在权威的要求,一为内心真情的流露。其次,爱的目的不同:一为个人的得救,一为由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感受;一貌似"博"而实"私",一貌似"私"而实"博"。

    2010年03期 v.37;No.14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9 ]
  • 试析网络生活的自由主义隐忧及其危害

    倪荫林;

    稍加研究可以发现,由于计算机通用语言及网络生活个体化、去中心化、匿名化和管理滞后等原因,网络生活存在着严重的自由主义隐忧。这种隐忧对个体和社会整体发展、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都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必须采取恰当对策加以消弭和预防。

    2010年03期 v.37;No.14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9 ]
  • 社会公平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研究述评

    吕晓俊;

    公平是社会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社会公平感是对社会公平问题进行判断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认知和情绪因素都对公平判断的形成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对公平感心理机制的研究一直都存在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之争,前者强调人类认知在公平判断中的作用,而后者则更重视情绪、动机等热认知机制对公平判断的影响。在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中,内隐情绪、文化情境差异都将进入关注的视野。

    2010年03期 v.37;No.142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301 ]
  • 论城市化进程视野中的生态美学研究

    桂强;

    城市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一方面带来了财富的增长和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严峻的生态问题。在大规模推进城市化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城市生活中不同层面的生态问题,思考城市化进程给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造成的某种胁迫与失衡,并从精神层面寻求解决之道,应该成为城市化背景下生态美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美学问题,不仅可以从学科意义上加强生态美学与当下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有助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对现代城市的生态危机与生态保护进行深入的反思。

    2010年03期 v.37;No.14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2 ]

政治学研究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民生取向

    蒋淑晴;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统揽全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行整体性把握与全局性思考,对人民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给予高度关注与深切关怀,始终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深刻蕴涵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丰富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民生取向。

    2010年03期 v.37;No.14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94 ]
  • 党内巡视制度民意表达问题研究

    王仰文;

    巡视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措施。目前,党内巡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听真话难、摸实情难。一些干部对巡视组不讲真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健全与完善以民主宣传、权利保障和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民意表达机制,是实现反腐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反腐败斗争得以顺利推进与逐步深入的必然要求。

    2010年03期 v.37;No.14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88 ]
  • 党内民主建设:风险与风险认知

    王林坡;

    一些人在考察党内民主建设时,认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可能会发生一些风险,如党组织发生分裂的风险、党内政治局面出现混乱的风险、党发生质变的风险等。我们认为对这些风险的源泉应该有进一步认知。因为其中有些风险的产生并非必然来自党内民主建设的推进。只要切实保证全体党员的民主权利,就根本不会产生这些风险。至于由党内民主推行措施不当所造成的风险,则不应该归罪于党内民主本身。当然,党内民主的发展,的确会对当前的党内制度、原则有所冲击,如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2010年03期 v.37;No.142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4 ]
  • 乡镇政府治理困境与改革策略

    刘学民;

    乡镇政府治理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使乡镇政府陷入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极大地限制了乡镇政府可能发挥的功能。这种困境主要根源于我国的行政集权体制、绩效竞争的压力型体制以及乡镇政府自利性的行为选择。解决乡镇政府治理困境要求建立基层分权的行政体制,改进当前的财政分配体制,实行"直选但不自治"的乡镇体制,从而全面改革现行的乡镇政府治理结构。

    2010年03期 v.37;No.14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51 ]
  • 人大代表选举“城乡相同比例”原则的政治正义视角分析

    王学俭;朱大鹏;

    按照"城乡相同比例"原则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我国的国家性质,体现了政治正义的实质性;它有利于从程序方面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了政治正义的程序性;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确立的,体现了政治正义的发展性;它在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确立的情况下对其他领域的正义具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主导性。

    2010年03期 v.37;No.14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6 ]
  • 什么村民? 什么村?

    唐鸣;徐增阳;

    "村民"和"村"是《村委会组织法》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这两个概念有重新探讨和解释的必要。根据现时的情况,将"村民"仅仅界定为农村居民或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不一定添加"农业"和"农民"的特征,"村民"的概念可能更富有弹性,更符合目前农村复杂多样的人口和居民状况的实际。从长远看,在将来村委会以及村民自治共同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政经分离的情况下,在将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彻底物权化的情况下,"本村村民"的概念将完全成为一个纯居住的"本村居民"的概念。用"建制村"的概念指称乡镇以下的区域划分单位、设立村委会的村,可以明确地表明,设立村委会的村既是乡镇以下的区域划分单位,也是法定的建制单位。设立村委会是在农村基层进行现代国家建构的一项重要内容,设立村委会的村的建制是农村基层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意义上,也只有将设立村委会的村称为"建制村"才最为恰当。

    2010年03期 v.37;No.142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69 ]
  • 政治哲学视域下融入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模式分析

    刘笑言;

    在政治哲学视域下,融入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着以分配为核心的政策模式和以承认为核心的政策模式。在以分配为核心的政策模式中,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对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的价值分配,但是它没有合理地解决女性作为一个身份群体在文化上的承认问题,甚至忽视了女性主体地位与主体选择的结果。以承认为核心的政策模式是在承认社会中女性群体与男性价值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的差异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往往强化了两性的差异,从而将女性限制在现有的性别分工之中。所以,对性别平等真正有利的政策模式将是以分配为核心的政策模式和以承认为核心的政策模式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政策格局。

    2010年03期 v.37;No.142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9 ]
  • 论中外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发展

    王运祥;甘燕飞;

    非政府组织在保持和推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化解目前仍然存在的分歧,乃至潜在的矛盾等方面,对官方外交中的拾遗补缺社会功效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外学术界对NGO问题的互动研究,中外NGO的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积极和消极的社会功能,提出我们在本土NGO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带来大量复杂问题的形势下,我们对中国NGO的认识和理解。

    2010年03期 v.37;No.14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2 ]

法学研究

  • “宪政主义”定义的方法论模式

    高军东;

    作为一种最成功的社会治理模式,宪政主义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模仿。但是种种原因导致了对其概念的混乱理解和有意歪曲,为了避免宪政主义的失败可能,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实现宪政主义提供有益的借鉴,必须寻找宪政主义的真正含义。目前对于宪政主义的定义多停留在"要素论模式",这种定义方式是有其自身的缺陷的,不适于单独界定宪政主义,应当对"要素论模式"进行改良,引入"方法论模式",不但强调构成要素,而且强调构成要素之间的构成方法——结构性约束。结构性约束将构成要素分为目的性要素和手段性要素,目的性要素始终都是核心,而手段性要素永远不能作为宪政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

    2010年03期 v.37;No.14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7 ]
  • 论我国的行政复议申请时效制度

    胡晓利;

    我国行政复议申请时效制度应当坚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定位。以此理念审视,我国《行政复议法》及《实施条例》所规定的复议申请时效制度既存在着进步性,又存在着重要缺陷。因此,必须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申请时效制度,把在行政处理决定中一并书面告知行政复议救济权利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普遍法定义务加以明确,增加行政机关告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却未告知行政复议救济权利等特殊情况下如何计算复议申请期限的特殊规定,规定在行政机关复议权告知错误情况下对申请人的特别救济措施。

    2010年03期 v.37;No.14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7 ]
  • 刑法中“公共安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高庆国;

    刑法中的"公共安全"应界定为"不特定的多数人或特定的很多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安全和通信等其他法益的安全"。刑法中公共安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对解决刑法中"公共安全"规定的不明确、学理解释的不统一,以及完善立法、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0年03期 v.37;No.14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1 ]
  • 劳工结社活动的勃兴与劳动法现代性品质的生成

    张在范;

    现代劳动法是劳资力量均衡法、冲突价值兼容法、劳工权益救济路径疏通法。劳动法现代性品质的生成与劳工结社活动的勃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是劳工结社活动促使劳动法制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并对现代劳动法制的运行发挥着结构性的支撑作用。我国应逐步完善劳工结社立法,为劳工结社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不断推进劳动法制的现代化进程。

    2010年03期 v.37;No.142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7 ]
  • 瑕疵的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分析

    徐英军;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认定处于民商法和经济法的交叉互动领域,有赖于对相关规范体系和制度价值的全面把握和综合考量。股权转让协议的瑕疵主要表现为主体瑕疵、标的瑕疵、程序瑕疵、后果瑕疵等,这些瑕疵对股权转让协议的影响应具体分析,有的不影响协议效力,有的导致协议未生效、无效、可撤销或者效力待定,还有的影响转让后股权权能的实现。

    2010年03期 v.37;No.142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59 ]
  • 企业破产中人身损害赔偿之债的优先保护

    杨国平;

    基于对人权的尊重和实质平等的要求,人身损害赔偿之债应该优先保护。在优先保护的模式选择上,可在企业破产法中赋予人身损害赔偿之债优先清偿的地位,将人身损害赔偿之债置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劳动债权前清偿。但并非所有的人身损害赔偿之债都有优先清偿的必要,惩罚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和普通债权同顺序受偿。在破产重整程序中,人身损害赔偿之债的债权人应该单独分组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否决重整计划草案,保护其债权的实现。在人身损害赔偿之债不能通过破产清算程序获得清偿时,如果破产企业符合法人格否认的条件,可由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适用法人格否认制度,且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破产企业的股东直接对人身损害赔偿之债承担连带责任。

    2010年03期 v.37;No.142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20 ]
  •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基础与立法完善

    邓小云;

    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权、公众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参与权、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诉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丰厚的权利基础,但我国现行法制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很不完善,有关环境诉权的规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为了保障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我国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更加重视公众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实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2010年03期 v.37;No.14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68 ]
  • 反向征收确认中权利冲突的化解——以公民生存权与环境权为视角

    吴真;

    政府基于社会公众的环境权而对私人财产的利用加以限制,财产所有权人是否可以要求政府赔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对一系列相互冲突的范畴进行权衡,其中公民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冲突尤为显著。受到限制的财产量占所有者财产总量比例的确认是正确取舍公民生存权与公众环境权的前提。当这一比例难以量化时,应适用"合理的经济用途"标准,即把私人对财产享用的时间及公共利益的迫切程度等都纳入考量范围。同时为防止主体规避法律,在制度设计上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2010年03期 v.37;No.142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80 ]
  • 异化的农业知识产权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探析

    宋继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凸显。伴随着农业生物科技的发展,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不仅成为农业知识产权制度的新亮点,同时也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和博弈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提供品种权保护的《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以及WTO体系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我国应该立足于自身情况,在不违反TRIPS协定国际义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求UPOV公约1978年文本适用的弹性操作空间,审慎应对加入公约1991年文本以及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种植问题。

    2010年03期 v.37;No.142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6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传统语境下的“发展经济学”:略论晚清重商思想的分期与演变

    線文;

    对晚清重商思想分期与演进之探讨是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缺失环节。重商思想呈现出的多重内涵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由重商而重工、由观念而制度、由单维而系统的发展线索。重商思想的本质不在于商业贸易,而是更为宏大的目标,即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整体转型。后发现代化的时代诉求在近代语境下赋予晚清重商思想以"发展经济学"的特质,而事功、经世之学则是晚清重商思想致力于后发现代化的内生源与核心精神。

    2010年03期 v.37;No.142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0 ]
  • 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研究

    李晓红;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资源配置全球化、竞争激烈化、市场国际化等特点,这些都对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变化,国有企业必须立足自身,转变管理思想,遵循管理原则,建立科学战略决策机制,实施多元化管理,加强考核控制,提高管理实效,形成良性循环,构建起适应时代变化、符合市场需要的战略管理体系。

    2010年03期 v.37;No.14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91 ]
  •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瓶颈及其突破

    陈酉宜;

    我国家族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很多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难题,特别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找出家族企业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帮助我国家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取得更大的成功。

    2010年03期 v.37;No.14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2 ]
  • 乡镇企业融资供需失衡成因及其均衡实现

    肖萍;

    乡镇企业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其融资难不仅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有资金供给方面的因素。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乡镇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共同造成了乡镇企业融资难。因此,要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政策法规措施,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多元化的农村竞争性的金融市场和秩序,推动内生金融组织的发展和制度创新,促进金融组织活动的多元化,为乡镇企业选择金融服务供给者提供较大空间,进而有效缓解乡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10年03期 v.37;No.142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6 ]
  •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成长阶段的衰退风险研究

    郎付山;陆迁;

    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衰退风险并不相同,集群可能会跳过成熟阶段,直接从上升阶段走向衰退或死亡,集群的成长阶段是集群兴衰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和横向分析法来识别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是否面临衰退风险,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衰退风险与其他阶段相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止集群衰退,应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培育龙头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创新活力等。

    2010年03期 v.37;No.142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02 ]
  • 加快构建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张颖;

    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总人口74.2%的农村居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河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总体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水平低、负担相对过重,自我保障意识薄弱,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不足,相关立法保障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在结合自己省情的情况下,认真地分析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建立形式多样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覆盖全省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水平。

    2010年03期 v.37;No.142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5 ]
  • 经济危机对各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影响——以大学生就业为例

    孙德超;肖剑;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转化为经济危机后,使各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愈加突显。理解经济危机对各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各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3期 v.37;No.142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4 ]

历史研究

  • 廖平的《穀梁》研究

    赵沛;

    廖平《春秋》学的核心是以礼制说经,尤以《王制》为要。在廖平看来,《王制》一书,是孔子《春秋》之根荄所系。孔子修《春秋》乃为后王立法的素王之作,《王制》则是孔子改制立法之作。廖平《穀梁》研究的宗旨,就是通过对《穀梁》中所含礼制的发掘,与《王制》相互发明,发掘今文礼制大纲,探求《春秋》微言大义,论证《春秋》乃孔子"拨乱反正,以俟后圣"的政治制作,确立《穀梁》为今文正宗的地位。

    2010年03期 v.37;No.142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2 ]
  • 试论罗斯福对美国社会秩序的构建

    赵东喜;

    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政治腐败日益加剧、经济秩序混乱不堪、劳资关系日趋紧张的状况,罗斯福就任总统后,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得美国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重新构建了美国的社会秩序。罗斯福重构美国社会秩序的措施有:加强政府职能,扩大总统权力;打击托拉斯垄断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抑制了社会发展中不合理的趋势,消除了社会中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对垄断资本主义初期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为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中所采取的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做法,为日后"罗斯福新政"更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提供了先例、借鉴和直接的思想渊源。

    2010年03期 v.37;No.142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0 ]
  • 美国将苏联视为“极权主义”国家的原因探析

    王培利;刘疆;

    苏联成立后,被世界视为"共产主义"的现实代表。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美国却将最初描述法西斯主义的"极权主义"标签贴在了苏联身上,将苏联视为同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一样邪恶的极权主义国家。二战后,杜鲁门政府就是以反对苏联扩张极权主义为由对其推行遏制政策,并为美国社会普遍接受。但事实上,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属于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莫斯科审判"的影响以及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使美国将苏联视为"极权主义国家"。

    2010年03期 v.37;No.142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6 ]
  • 盟友和对手的双重博弈——《美英互助协定》第七条谈判

    谈谭;

    《美英互助协定》谈判是美国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机制的重要机会。在协定"第七条"中,美国要求英国接受战后国际商业政策的基本原则——非歧视的多边自由贸易,要求英国承诺废除歧视性的帝国特惠和外汇管制。英国认为,帝国特惠和英镑区外汇管制是维系英国战后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英联邦国家政治团结的象征,拒绝用帝国特惠来交换美国的租借物资。在长达六个多月的谈判中,双方围绕"第七条"展开激烈较量。这种较量是美英对战后国际商业政策的原则之争,也是确保各自未来国际贸易地位的权力之争。美英租借协定"第七条"谈判结果对于后来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谈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0年03期 v.37;No.142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7 ]
  • 美国奥巴马新政府南亚政策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

    牛琰;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反恐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在强调以政治方式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在阿富汗的反恐力度,加强对塔利班极端势力和基地组织的军事打击,力图从根本上削弱基地组织力量,掌握反恐的战略主动权,同时,通过强化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形成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南亚与中亚地区的直接影响,并进而巩固对中国战略上的包围态势。对此,中国应早谋对策,趋利避害,切实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2010年03期 v.37;No.142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0 ]

台湾女性文学的前沿思考

  • 女性·民族·历史救赎——台湾1970年代乡土文学语境下的女性文学“占位”

    陆卓宁;

    随着1949年前后一批新移民女作家从大陆迁往台湾,女性文学开始了她在台湾文坛的崛起与出发。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女性文学以广泛的社会人文关怀,感应台湾社会生活的时代脉动,追寻着艺术表现的创新步伐,并每每以尖锐的女性主义话题挑战男权中心话语。本栏目邀请了国内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或在台湾文学现代性衍进的开阔视野上,对台湾女性诗歌和女性小说的现代性追求历程与特质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或在台湾上世纪70年代的乡土文学语境中,尖锐质疑女性文学一再"被缺席"的研究现状,对"女性·民族·历史救赎"的重要议题给予了深度探讨;或从女性生态主义立场出发,深入解读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等一系列作品,讨论生态伦理关怀在其道德伦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或追踪"解严"以来台湾女作家的眷村书写路向,对女作家笔下的眷村小说面貌和特点做出整体把握。上述探讨,触及了台湾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某些新的学术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2010年03期 v.37;No.142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9 ]
  • 论台湾女性小说的生态伦理关怀——以朱天文为例

    王艳芳;

    随着1949年前后一批新移民女作家从大陆迁往台湾,女性文学开始了她在台湾文坛的崛起与出发。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女性文学以广泛的社会人文关怀,感应台湾社会生活的时代脉动,追寻着艺术表现的创新步伐,并每每以尖锐的女性主义话题挑战男权中心话语。本栏目邀请了国内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或在台湾文学现代性衍进的开阔视野上,对台湾女性诗歌和女性小说的现代性追求历程与特质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或在台湾上世纪70年代的乡土文学语境中,尖锐质疑女性文学一再"被缺席"的研究现状,对"女性·民族·历史救赎"的重要议题给予了深度探讨;或从女性生态主义立场出发,深入解读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等一系列作品,讨论生态伦理关怀在其道德伦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或追踪"解严"以来台湾女作家的眷村书写路向,对女作家笔下的眷村小说面貌和特点做出整体把握。上述探讨,触及了台湾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某些新的学术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2010年03期 v.37;No.142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9 ]
  • 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

    樊洛平;

    随着1949年前后一批新移民女作家从大陆迁往台湾,女性文学开始了她在台湾文坛的崛起与出发。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女性文学以广泛的社会人文关怀,感应台湾社会生活的时代脉动,追寻着艺术表现的创新步伐,并每每以尖锐的女性主义话题挑战男权中心话语。本栏目邀请了国内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或在台湾文学现代性衍进的开阔视野上,对台湾女性诗歌和女性小说的现代性追求历程与特质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或在台湾上世纪70年代的乡土文学语境中,尖锐质疑女性文学一再"被缺席"的研究现状,对"女性·民族·历史救赎"的重要议题给予了深度探讨;或从女性生态主义立场出发,深入解读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等一系列作品,讨论生态伦理关怀在其道德伦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或追踪"解严"以来台湾女作家的眷村书写路向,对女作家笔下的眷村小说面貌和特点做出整体把握。上述探讨,触及了台湾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某些新的学术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2010年03期 v.37;No.142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88 ]

语言文学研究

  •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不涉及作品辨——兼论以作品之作时考《文选》成书时间无实际意义

    力之;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云云,是就《文选》之实际情况说的。因之,考察其所指如何,必须回归《文选》本身。《文选》"类分"后以人为纲,故"以时代相次"说的只能是作家而非其作品。据《文选》所录作品之作年如何以探讨其成书时间,无任何实质性意义。高步瀛以"每类之中,文之先后,以时代为次"释"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近是而有所未照。

    2010年03期 v.37;No.142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9 ]
  • 陶渊明组诗艺术

    魏耕原;

    陶渊明诗共124首,其中组诗共有8篇,凡72首,超过其诗一半还多。这在先唐诗中极为罕见,洵为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组诗自始至终地出现于陶诗的创作历程,并且见于陶渊明出处生死的人生重要关头,况且其中不少名作,以及各种题材,都见于其中。探讨这些组诗的内在结构的经营,以及语言艺术,不仅是对陶诗的本色个性进一步深入的发掘,也可启迪人们对先唐组诗的发展历程有所观照。

    2010年03期 v.37;No.142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1 ]
  • 唐代送别诗的原型意象

    许智银;

    唐代送别诗的原型意象有折柳、灞桥,南浦、河梁,歧路、离亭等。这些原型意象与珍重惜别的情感约定俗成,生发出异乎寻常的诗意美感,使阅读者产生出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从而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2010年03期 v.37;No.142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21 ]
  • 思想启蒙者: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李大钊

    商昌宝;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李大钊始终秉持科学、民主、自由、人权、法治、个性等现代启蒙理念,努力为新文学的发展营造社会环境及思想舆论,积极推动新文学价值的确立,加强对西方文学的传播,参与新文学的创作和理论探讨等实践,为推动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0年03期 v.37;No.142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7 ]
  • 试论《罗生门》的“间离”式叙事方式

    庄娜;

    《罗生门》是篇历史小说,但作者在文中的叙述却多次跳离故事发生的时空,从而与故事情节保持了一定距离,不妨借鉴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将其称为"间离"式叙事方式。这体现在时间错位的文本引用及叙事视点的选择等方面,发挥了提示古今两个时空和反讽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2010年03期 v.37;No.142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0 ]
  • 分裂矛盾的南方心理——评《喧嚣与愤怒》

    王如利;

    《喧嚣与愤怒》是一部关于美国南部的寓言。堕落的凯蒂象征蒙垢的南方,康普森三兄弟的性格则契合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超我和自我,他们对凯蒂的迥异态度代表了分裂矛盾的南方心理,反映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人面对光荣的失落和现实的挑战时所表现出的矛盾彷徨的心理。

    2010年03期 v.37;No.142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8 ]
  • 《老人与海》中自然观和宗教观的互动

    丰国林;

    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中通过把他的宗教观和自然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来阐发他的哲学主题。这篇小说对神话原型中的受难和追寻母题进行借用和改写,和作者的自然观相融合,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自然、上帝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认识。

    2010年03期 v.37;No.142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8 ]
  • 反抗的悖论——对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的再解读

    肖辑;

    《白鲸》是一部世界名著。小说以亚哈与白鲸为中心,叙述了两者之间的生死较量,以及最终同归于尽的悲剧性结局。人类在彰显自我的过程中必然要征服自然,而征服自然的过程也同时伴随着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2010年03期 v.37;No.142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3 ]
  • 从叙事学的角度探析《爱玛》的反讽效果

    韩彦枝;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是一部叙事文佳作。小说时而从女主人公爱玛的视角观察各种人物和事件,时而又让明察秋毫的叙述者跳出来做些解释和说明。这种视角变换的叙事技巧和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不仅控制着读者的情感,消除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在悄然不觉中站在人物的立场,接受其缺点,进而喜欢她,而且也为读者创设了反讽的语境。

    2010年03期 v.37;No.142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49 ]
  • 网络英语聊天中的模糊容忍研究

    王清杰;

    模糊容忍是语言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英语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模糊容忍意识,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网络英语聊天是时下流行的一种交际方式,研究其中的模糊容忍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本研究依据Ely的第二语言模糊容忍度测量表和笔者设计的网络英语聊天效果调查表调查并探讨了网络英语聊天中模糊容忍和聊天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1)被调查者的模糊容忍度总体较低,聊天总体效果一般;2)模糊容忍度高低和聊天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表现为模糊容忍度越高,聊天效果越好;3)究其原因是因为模糊容忍受认知风格、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又因人而异,从而模糊容忍度和聊天效果都不尽相同。

    2010年03期 v.37;No.142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0 ]
  • 对网络恶搞现象的文化分析

    王笑楠;

    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恶搞现象已成一种风潮,形形色色的恶搞作品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恶搞已经从最初的一种单纯娱乐方式演变为一场热闹的文化事件。本文试图在系统回顾恶搞现象产生、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从媒介技术发展、后现代文化背景及大众接受心理等三个维度,分析其在当前社会能够流行的深层原因。在看到恶搞娱乐功效的同时,也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探讨其走向极端化的种种弊端,研究其发展趋向和引导思路。

    2010年03期 v.37;No.142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324 ]
  • 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

    张恒君;

    "被"作为一个新兴的类词缀,构成"被X"词模。这一词模是对传统"被+V"结构的创新和发展,"被X"凸显了一种主观性的语义表达,"X"本来为主动态或事物行为的自然进程结果,却被外界某种力量或原因强加而实现,表现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被X"词的滋生与流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追求语言新奇感、语言类推的结果。

    2010年03期 v.37;No.142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57 ]

儒家对话现代性生命教育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 儒家“仁”、“义”观念与现代生命价值的对话

    韩延明;

    现代化社会所具有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对经历了种种磨难的我们而言,不可谓不是一套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命范式,我们的生命需要彰显出必要的时代张力以适应其要求。但是,现代性社会所衍生出来的工具性、封闭性、虚无性等异化性特点,也使人的生命涂上了时代的阴影,饱受世人诟病。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建立能应对现代性社会的生命,这不但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也是每一个人沉思的现实问题,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够矫正现代性社会的不足。为此,对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生命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对话。可是,这种对话自五四运动以降仍显现出重重矛盾,以自由主义为先导的西方现代性生命观能否在中国真正生根、发芽、结果,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20世纪以后世界的发展格局来看,各国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东亚现代化后发性地区和国家基本都是站在自身位置去吸收发展西方的自由主义精髓,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生命哲学。因此,对于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问题,我们也需要实现儒家与现代性的对话。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道德教育视域中的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编号:BEA080084)课题组针对此问题,分别从生命的价值观、社会观、个体观以及权利和发展动力观等四个方面,促使儒家与现代生命进行对话,这对构建适合国人的生命观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2010年03期 v.37;No.142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9 ]
  • 儒家的“天下观”与现代生命世界的构建

    刘恩允;

    现代化社会所具有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对经历了种种磨难的我们而言,不可谓不是一套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命范式,我们的生命需要彰显出必要的时代张力以适应其要求。但是,现代性社会所衍生出来的工具性、封闭性、虚无性等异化性特点,也使人的生命涂上了时代的阴影,饱受世人诟病。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建立能应对现代性社会的生命,这不但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也是每一个人沉思的现实问题,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够矫正现代性社会的不足。为此,对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生命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对话。可是,这种对话自五四运动以降仍显现出重重矛盾,以自由主义为先导的西方现代性生命观能否在中国真正生根、发芽、结果,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20世纪以后世界的发展格局来看,各国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东亚现代化后发性地区和国家基本都是站在自身位置去吸收发展西方的自由主义精髓,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生命哲学。因此,对于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问题,我们也需要实现儒家与现代性的对话。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道德教育视域中的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编号:BEA080084)课题组针对此问题,分别从生命的价值观、社会观、个体观以及权利和发展动力观等四个方面,促使儒家与现代生命进行对话,这对构建适合国人的生命观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2010年03期 v.37;No.142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7 ]
  • 儒家实现个体生命超越遭遇的困境及其努力

    薄存旭;

    现代化社会所具有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对经历了种种磨难的我们而言,不可谓不是一套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命范式,我们的生命需要彰显出必要的时代张力以适应其要求。但是,现代性社会所衍生出来的工具性、封闭性、虚无性等异化性特点,也使人的生命涂上了时代的阴影,饱受世人诟病。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建立能应对现代性社会的生命,这不但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也是每一个人沉思的现实问题,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够矫正现代性社会的不足。为此,对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生命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对话。可是,这种对话自五四运动以降仍显现出重重矛盾,以自由主义为先导的西方现代性生命观能否在中国真正生根、发芽、结果,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20世纪以后世界的发展格局来看,各国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东亚现代化后发性地区和国家基本都是站在自身位置去吸收发展西方的自由主义精髓,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生命哲学。因此,对于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问题,我们也需要实现儒家与现代性的对话。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道德教育视域中的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编号:BEA080084)课题组针对此问题,分别从生命的价值观、社会观、个体观以及权利和发展动力观等四个方面,促使儒家与现代生命进行对话,这对构建适合国人的生命观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2010年03期 v.37;No.142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8 ]
  • 儒家对话现代性生命的权利观与发展动力观

    李荣祥;

    现代化社会所具有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对经历了种种磨难的我们而言,不可谓不是一套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命范式,我们的生命需要彰显出必要的时代张力以适应其要求。但是,现代性社会所衍生出来的工具性、封闭性、虚无性等异化性特点,也使人的生命涂上了时代的阴影,饱受世人诟病。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建立能应对现代性社会的生命,这不但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也是每一个人沉思的现实问题,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够矫正现代性社会的不足。为此,对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生命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对话。可是,这种对话自五四运动以降仍显现出重重矛盾,以自由主义为先导的西方现代性生命观能否在中国真正生根、发芽、结果,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20世纪以后世界的发展格局来看,各国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东亚现代化后发性地区和国家基本都是站在自身位置去吸收发展西方的自由主义精髓,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生命哲学。因此,对于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问题,我们也需要实现儒家与现代性的对话。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道德教育视域中的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编号:BEA080084)课题组针对此问题,分别从生命的价值观、社会观、个体观以及权利和发展动力观等四个方面,促使儒家与现代生命进行对话,这对构建适合国人的生命观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2010年03期 v.37;No.142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0 ]

图书评介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本刊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请投稿作者依照执行。一、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

    2010年03期 v.37;No.14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7 ]
  • 论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的作用

    王玉福;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党派荟萃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担负着协助中共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重任。1950年3月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的成立开启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帮手,以其榜样作用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经过新中国初期的思想改造,民主党派不仅在政治上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建立起了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基础。

    2010年03期 v.37;No.142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3 ]
  • 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袁三标;

    意识形态安全关涉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战略。在社会转型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双重冲击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在于以提升软实力为着力点,在社会民众共同的价值归属和文化认同中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2010年03期 v.37;No.142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283 ]
  • 论《老子》“上德不德”的道德修养思想

    王辉;

    对《老子》思想的研究,学术界历来只关注它的反道德性,而对其道德修养理论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老子》不但不是道德虚无主义的,而且有着一个严整的道德哲学体系。它强调个体要通过"无欲""无知""无为"的无形通道不断地修养自身,趋近与实现真实道德,这对加深我们对道德修养问题的认识,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2010年03期 v.37;No.142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7 ]
  • 试析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交往

    杨振升;

    教学交往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不开教学交往。教学交往不仅是实现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同时交往本身也是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是教学活动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探讨教学交往活动重在促成师生关系和教学性质的转换,重在用教学交往的旨趣重建教育理想,促进观念转变。

    2010年03期 v.37;No.142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4 ]
  • 终身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地位与使命的转型

    石兰月;

    让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最明智的选择。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教育不是学校的特权,它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序曲,而终身教育的有效推行需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作为前提。学校教育的使命是关注人的发展,目的是培养完整而具体的人,重心应从知识转移到综合素养之上。

    2010年03期 v.37;No.142 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6 ]
  • 论高等教育规划制定中的三个核心问题

    赵健;齐二石;

    制定高等教育规划需要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高等教育规划的重点,优化结构是区域高等教育规划的关键,准确定位是院校规划的核心。

    2010年03期 v.37;No.142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6 ]
  • 论地方本科高校科学发展战略

    来俊军;

    基于不同的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地方本科高校在实现其科学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制约和束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教学科研协调、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财务风险和经费筹集。其中前四个问题,核心在于对办学理念、定位和特色的认识,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十余年来高校扩招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普遍性问题。地方本科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并解决以上问题。

    2010年03期 v.37;No.142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1 ]
  • 高校实务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兼论诊所法律教育

    孙彩虹;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对法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要掌握相应的法学知识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多元化的技能,这种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应是当今高校法律类学科的最优选择。

    2010年03期 v.37;No.142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9 ]
  • 教育技术培训中教师戒备性思维分析与对策研究

    张豪锋;刘华威;

    戒备性思维影响教育技术培训中教师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协作,阻碍深层次学习的发生,但由于其内隐性和顽固性,通常不被人们认识和关注。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在分析培训中戒备性思维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对培训的影响的基础上,从培训的管理者、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三个方面,提出建立和提高教师归属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冲突远离个人、聘用高水平的授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参与五项策略,以消减培训中教师的戒备性思维,提高培训绩效。

    2010年03期 v.37;No.142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8 ]
  • 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

    杨六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生命之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沿阵地,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途径。红色资源作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其内容契合与途径探究是先决要件。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的价值取向,其内涵在本质上是相互契合的,在实践中,我们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挥红色资源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适时性和实效性。

    2010年03期 v.37;No.142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68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张向战;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价值观教育问题已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满足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是前提,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是关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是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教育是原则。

    2010年03期 v.37;No.142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275 ]
  • 论洛克自由至上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

    王兆璟;刘莉;

    作为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洛克提出了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公民社会的政治观点,他以此为基础,结合他个人的教育经验与哲学宗教观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公民教育思想。洛克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于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将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英国现实社会生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富有时代活力,开启了自由至上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先河。

    2010年03期 v.37;No.142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27 ]
  • 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的审美解读

    张斌;

    唐代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之作,其文本的流传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不断启迪着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由王伟、李馨创作的中国古典舞女子群舞《春江花月夜》,从另一角度对这一流传千年的乐府诗进行了当代诠释,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古典舞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发扬。

    2010年03期 v.37;No.142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1 ]
  • 试论钢琴演奏中的紧张与放松

    郭丽娜;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演奏者往往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适度的心理紧张和兴奋是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证,演奏者只有将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调节至最佳演奏状态,才是解决演奏紧张的根本方法。

    2010年03期 v.37;No.142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0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