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革命问题

    李世龙

    农业革命在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对农业革命的涵义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诠释与评价 ,一般重视农业革命生产力方面的变革 ,而忽视其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我们唯有认识到农业革命既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也是生产力的变革这一客观性 ,才能深刻揭示出农业革命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

    2001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0 ]
  • 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政府行为

    牛先锋

    知识经济是把知识作为基础性经济资源、知识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行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 ,利用这两种手段实现知识的优化配置 ,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市场体制对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有重要的刺激作用 ,它激励着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关于知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有过充分的论证 ,这也被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各国的实践所证实。但是 ,市场经济体制在配置知识资源时并非都有效率 ,技术的负效用 ,也是市场体制所无法解决的 ,从国家安全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看 ,政府行为介入知识创新过程十分必要。协调地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 ,发展知识经济的正道

    2001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0 ]
  • 现代公有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双向优化与结合研究

    何立胜,管仁勤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市场经济所依存的产权制度 ,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形式 ,在经历多种社会形态演进过程中 ,内容不断丰富 ,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已不仅仅局限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 ,已拓展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公有制本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丰富和调整自己的实现形式 ;市场经济的演进与发展 ,已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不仅具有资源配置和对市场主体激励与约束的功能 ,而且具有选择优化所有制的功能

    2001年0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4 ]
  • 国际竞争与优势创新

    胡国恒

    面对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迅速发展 ,简单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面临挑战 ,中国企业急需营造新的竞争优势。基于价值链和竞争优势理论 ,本文提出了优势创新的概念 ,并着重探讨了优势创新的三种途径 :1.在国内市场进行价值链的重新整合和优势重组 ;2 .在国际竞争中依次在生产环节、营销环节、研究与开发环节构建竞争优势 ;3.与国内外企业建立多层次的战略联盟

    2001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6 ]
  •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

    王海明

    利他主义道德虽然坚持了无私利他 ,鼓舞了人们无私奉献的至善热忱 ,却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抛弃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原则 ,而以无私利他要求人的一切行为。这样 ,一方面 ,它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便最为严重 :它侵犯、否定每个人的一切目的利己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为缓慢 ,因为它否定目的利己、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堵塞了人们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他主义道德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最小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最为恶劣的道德。反之 ,利己主义道德否定、反对无私利他、自我牺牲 ,而把利己不损人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原则。因此 ,一方面 ,利己主义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较为轻微 :它仅仅侵犯、否定每个人的损人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又颇为迅速 ,因为它肯定为己利他 ,肯定一切利己不损人的行为 ,鼓励一切有利社会和他人的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开放了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己主义道德便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较大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较为优良的道德

    2001年01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365 ]
  • 道德评价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刘合行

    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给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而引进生产力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形成有直接的联系。把生产力标准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混同了道德评价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2001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75 ]
  • 伽达默尔与杜夫海纳关于审美存在的时间性观念

    吴海庆

    伽达默尔认为审美存在的时间性就是它的现在性 ,但是现在性又隶属于效果历史。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存在的时间性主要指“人的历史时间”。他们关于审美存在的时间性观念都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意识进行的内在时间”,但又对此有所突破。二人的论述相互补充和印证 ,丰富和发展了现象学时间性观念

    2001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3 ]
  • 试论孔子的人格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安道玉,冷天吉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出身及经历 ,孔子逐步形成了自强、好学、乐观、求实、精思、笃行、耿直的人格 ,体现出一种上进的人格精神。这一精神不但是成就孔子博大精深思想的基础 ,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孔子思想之所以在后世能够流传并成为主流 ,其完美的人格及体现出的人格精神则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孔子的人格和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作为个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范

    2001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9 ]
  • 《庄子》的天人关系学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刁生虎,刁生富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作为一种现代发展战略 ,是 2 0世纪下半叶才形成的 ,但它的某些思想成分和渊源却可以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找到。其中《庄子》所倡导的天人关系学说 ,不仅具有代表性 ,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庄子》的天人对举、人和天高度和谐一致的思想 ,能够启示现代人自觉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主张 ,以平等态度充分尊重和爱护自然 ,更加理性地利用自然 ,同时深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有意识地遏制科技理必珠过渡膨胀 ,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2001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8 ]
  • 医院对病人损失负无过失责任初探

    范安菊

    无过失责任 ,即在法定的特殊情况下 ,不论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只要其行为给他人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 ,就应承担民事责任。在医疗损害赔偿方面 ,适当采用无过失责任原则 ,引进责任保险制度 ,能够缓解医患双方直接对立的局面 ,对医患双方当事人和其他有关的关系人都是有利的。为使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步入健康轨道 ,必须改进赔偿责任基础 ,改革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体制 ,并设立法定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尽量减少医疗机构的负担 ,避免挫伤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2001年01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3 ]
  • 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

    张传先

    2001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2 ]
  • 第三世界与21世纪国际新秩序

    林利民,夏安凌

    未来 10年 ,将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并替代旧秩序的关键时期 ,围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政治斗争将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居于主导地位 ,但决不是说第三世界国家就可以任人宰割 ,无所作为 ,完全屈从西方的优势。相反 ,第三世界仍然是 2 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新秩序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尽管第三世界的整体实力较之美国与西方居于劣势 ,但也有所长 ,且呈增势 ,与美国和西方的实力对比差距无疑正在逐步缩小。其次 ,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 ,美国及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对第三世界的依赖也在加深。第三 ,在政治上 ,第三世界还是制约美国及西方的霸权主张 ,促使国际新秩序臻于合理的中坚力量。第四 ,从国际格局看 ,第三世界还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重要政治基础。第五 ,第三世界是解决全球治理问题 ,建立国际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力量。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占居实力优势和主导地位的不利条件下 ,第三世界国家要挫败美国与西方支持的国际新秩序模式 ,争取建立符合自己发展利益要求的、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必须经过不懈努力。首先 ,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综

    2001年01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6 ]
  • 从中英两国的战争目标看二战期间的中英矛盾

    张小强

    中英矛盾 ,是由中国努力摆脱外来奴役实现真正独立 ,进而谋求应有的国际地位的目标 ,与英国顽固坚持殖民主义立场 ,力图恢复殖民统治的目标冲突引起的。滇缅公路危机上英国背信弃义的行为 ,正是战争期间英国与盟国利益发生冲突时 ,其一贯的利己主义立场的写照 ;缅甸战场上的矛盾更反映了英国极不愿看见中国强大起来 ,而有碍其战后恢复殖民统治目标的实现 ,在战时就尽其所能削弱中国 ,阻止中国谋求大国地位 ;蒋介石访印上的矛盾 ,说明了英国绝不允许别人介入其殖民地事务的决心和战后仍要维持大英殖民帝国的目标。由于中国毕竟是受列强百年欺凌的弱国 ,战时在谋求大国地位的同时 ,又不得不以弱国示人 ,中国只取得了大国之名而没有强国之实 ,结果是在中英间一系列矛盾中只能对英步步退让、连连受挫

    2001年01期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7 ]
  • 《周礼》概说

    吕友仁

    《周礼》是《三礼》之一 ,《十三经》之一 ,在儒家经典中 ,既是最重要的一部 ,又是疑点最多、争论最烈的一部。本文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概述 :一、有关《周礼》的名称、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二、有关《周礼》的来历、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三、《周礼》的主要注本简介。清季学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是集两千年来《周礼》注释学成果之大成的一部著作 ,博大精深 ,叹为观止

    2001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6 ]
  • 量词“位”的泛用

    沈怀兴

    近年来量词“位”使用范围迅速扩大 ,连一些著名语言学家也常自称以“位”,这便引起学者纷纷批评。本文从历时、共时两个角度考察量词“位”的产生和发展 ,证明它目前用于自称也好 ,用称“丑类”也好 ,都是词的泛用 ,而不是词的误用。词的泛用是社会发展与人之思想观念变化的必然产物 ,是词义扩大的主要动因。纵观语言发展的历史 ,可知没有词的泛用 ,就没有词义的扩大 ,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因此 ,对于词的泛用 ,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发现变异 ,查明原因 ,承认现实 ,因势利导 ,而不能只是一味采取规定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 ,文章认为 ,为了汉语规范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语言的健康发展 ,为了人们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过去近半个世纪里的那种以传统语法思想为指导的汉语规范化工作模式、那种愿望虽美好而出手多失慎的所谓“匡谬正俗”活动 ,应该彻底检讨一下

    2001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53 ]
  • 汉语颜色词语构、语义文化简析

    吴戈

    语言文化是一对孪生姐妹。影响语言理解和使用的文化因素一般隐含在语汇、语法、语用系统之中。汉语颜色词的构造与语义可说是汉文化中一颗活化石。它或显性地袒呈汉民族物质、文化的生发演化 ,或隐性地折射出汉民族长久、稳定而普遍起作用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

    2001年0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54 ]
  • 汉英递加式定语位序差异的认知分析

    连晓霞

    本文主要从认知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递加式定语在位置和顺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 ,认为两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文化积淀等形成的感知机制是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一 ,对汉英定语位序的考察 ;二 ,汉英两个民族的认知差异 ;三 ,对汉英递加式定语位序差异的认知分析

    2001年01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3 ]
  • 论中国古代两大语体短篇小说创作动机的差异

    李桂奎

    由于作者与读者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 ,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动机存在着多个层面的差异。前者多出自士大夫文人之手 ,其创作动机源于聚结在他们心头的内驱力 ;后者多由市井文人在书商的鞭策下加工而成 ,其创作动机发自在谋生或牟利驱动下形成的外役力。由于文言短篇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之初是为了自我把玩或文人内部交流 ,所以 ,内驱力的宣泄与士大夫文人以“消闲”为主要内容的自娱相辅相成 ,同时养成了他们自觉趋雅的风气 ;因为白话短篇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一开始就瞄准了市场 ,所以外役力的释放要通过甘愿娱人来实现 ,从而导致市井文人不惜采取“媚俗”的方式来获利。另外 ,就作品投放的最终目标而言 ,中国古代两大语体短篇小说之间尚有期待长期“传世”和渴望及时“行世”的差别

    2001年0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5 ]
  • 吴兢的文章实践和理论

    姬建敏

    吴兢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 ,也是一位文章大家。他一生有四十多年都在从事文章著述 ,著作颇丰。重要的有历史典籍《贞观政要》。在文章理论的建树上 ,他主张文章为政治服务 ,为现实服务 ;提倡直笔写史 ,实事求是的文风

    2001年01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0 ]
  • 论龚自珍诗歌创作与佛学的关系

    莫林虎

    2001年01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5 ]
  • 论鲁迅小说创作的家族意蕴

    曹书文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 ,鲁迅的小说以其格式的特别与表现的深切实现了我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正如他是我国现代乡土小说、历史小说、抒情化小说的开拓者一样 ,鲁迅同样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他的小说《狂人日记》、《离婚》、《祝福》等不是我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典型 ,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家族制度、封建礼教的问题 ,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虚伪、害人的一面进行了批判性的解构 ,为三、四十年代我国家族小说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他对女性不幸命运与精神悲剧的关注、对封建家庭叛逆知识分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此后我国现代家族小说的不断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5 ]
  • 先锋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赵黎波

    本文分析了先锋小说的历史观 ,指出先锋历史小说的内在精神更多地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相通。而且“元历史”理论的疾病——认为历史是文本 ,否认历史客观真实的存在 ,同样是先锋历史小说的不足所在 ;先锋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着自身的矛盾 :在解构历史的同时质疑着历史真实的存在 ,却又企图在自己的叙述中重新结构历史的真实

    2001年01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4 ]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

    蔡文鹏,李丽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哲学范畴 ,政治经济学范畴 ,更是一个教育范畴。马克思以揭示社会交换关系发展为中心线索 ,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 ,它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 )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育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这是面向 2 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001年01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89 ]
  • 浅析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评价

    刘志春

    :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目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是由一元化到多元化 ;教育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基础 ,以促进社会进步为主导 ,寻求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和理性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平衡。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打破原有评价模式中一元化的桎梏 ,建立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适应新的教育价值取向特点的教育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在教育评价目标上 ,充分反映人与社会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 ,在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 ,突出教育的个性化 ;在教育评价内容上 ,要体现新的教育价值取向 ,评价不是为了选拔、淘汰 ,而是为了发展、提高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应成为当今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2001年01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52 ]
  • 中国教育传统结构的人文生态分析

    岳龙

    教育传统是教育发展和现实改革的重要基础。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构成了我国教育传统的社会存在生态 ;血缘本位、情感机制、入世意向形成了其文化精神生态 ;儒、佛、道三家的教育共同建构了其主体结构生态 ,这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精神流程 ,构造了我国教育传统的基本人文生态 ,它以个体的生命关怀为出发点 ,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基本旨归 ,以人格陶冶为核心内容 ,成为我国教育传统的深层文化机制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1年01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4 ]
  •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颁布及其历史意义

    续润华,宁贵星

    美国国会于 1944年颁布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旨在帮助退伍军人在二战后更好地适应平民生活。法案的基本内容有 :美国国会授权联邦政府 ,对在二战中服兵役超过 90天的美国公民提供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对因战争中断深造机会的美国公民提供资助 ,让他们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或训练。该法案的颁布实施 ,使数百万美国退伍军人受惠 ,对美国迅速从战时经济向民用经济转变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我们应当借鉴美国颁布和实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成功经验 ,尽早颁布具有中国特色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建立用法律手段安置我国退伍军人的规章制度 ,确保我国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在法制化的轨道上顺利进行

    2001年01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298 ]
  • 道德教育应坚持人性原则

    陈炳水

    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思想来指导道德教育 ,从而坚持道德教育的人性原则 ,这是本文的立意所在。为此 ,笔者在阐述历史上有些思想家对人性与道德教育有关认识并指出其局限性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 ,进而就今后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如何坚持人性原则 ,作了初步的探讨

    2001年01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24 ]
  • 论高校教师道德的政策性建设

    蒋占峰

    高校教师道德政策性建设 ,要注意现行法律法规中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世代流传下来的师德规范和校规校纪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三个层面的协调配合 ;要建立三个机制 ,即有效的导向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力的奖惩机制 ;要关注三个领域 ,力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2001年01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7 ]
  • 网络化教学与灵境技术

    徐亚非

    艺术设计作品在网上蓬勃兴起 ,便利了艺术宏观关系的研究 ,网络推动了艺术活动的革新。计算机网络教育正在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 ,网络化教学在我国已有一定进展 ,为实现远程教育、无墙校园奠定了基础。针对我国高校网络化教学还十分落后的局面 ,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条件和信息资源 ,对网络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超前研究 ,并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去完成 ,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

    2001年01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6 ]
  • 大学英语教改问题探讨:课程、教材、教法

    李慧,庞丽娟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确定了更高的外语教学目标 ,而新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现行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 ,以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本文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 ,对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研究 ,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001年01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8 ]
  • 试论盗窃罪的目的要件

    陆诗忠

    2001年01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7 ]
  • 对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探讨

    翟同美

    2001年01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3 ]
  • 农村信教妇女偏多问题试析

    薛妙勤

    2001年01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5 ]
  • 高校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新探

    陈立风

    2001年01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8 ]
  •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学校教育

    任宝旗

    2001年01期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4 ]
  • 求是堂艺局及其影响

    张玉山

    2001年01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9 ]
  • 中国书画“笔力”探微

    王伟

    2001年01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3 ]
  • 自然美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美学阐释

    张红军

    2001年01期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