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中政府责任的理论求证

    钱再见,高晓霞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同时,也意味着弱势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或者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因而就必然提出了政府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过程中的责任问题。政府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逐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体现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政治风险,促进社会发展。

    2002年06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552 ]
  • 西方政府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与启示

    颜佳华

    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当前以"信息革命"和"市场经济革命"为特征的社会发展要求,英美等西方国家先后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其中尤以市场模式影响最大。本文着重探讨这种市场化取向的利弊以及给我国的政府改革带来的启示。

    2002年06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9 ]
  • WTO框架下政府如何行政

    苏科五

    入世后我国政府行政要想迅速适应WTO规则,提高政府管理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政府制定经济贸易政策必须接受外部规范的约束;经济调节必须以规则为导向;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行政新理念;打破"诸侯经济",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提高政策透明度,实现行政公开;"依法行政",成为"诚信"政府;强化涉外经济职能,提高管理国际化水平和强化保护"弱势群体"意识。

    2002年06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2 ]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雷振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思想,关于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加强两个文明建设,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2年06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08 ]
  • 全球化与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

    杨友孙,胡淑慧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入,市民社会也进入了全球市民社会的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政治民主化、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是全球化的三个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它又以其经济、政治功能反作用于历史。全球市民社会有其相对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发展过程,因而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规律。它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由于现阶段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绝对优势而具有资本主义的不少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面对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首先是应该冷静观察,积极参与;其次是不应怕,不应压,而是要进行推动和引导,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溶入全球化的潮流和国际主流社会,从而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2年06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51 ]
  • 二元悖论:村民自治面临的根本挑战

    李聚云

    中国的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二元悖论"现象,即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在对农村基层具体事务的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着权力重叠,出现了强调党的领导就会弱化甚至放弃村民自治,而强调村民自治就会弱化党的领导的进退两难的问题。这一现象在内容上表现为现有法律存在着严重漏洞,形式上是村民自治在运行过程中的剧烈矛盾和冲突,根源在于党所强调的"人民利益"是抽象的和原则性的,而村民利益则是具体的和多样性的,党所代表的"人民利益"与村民的具体利益存在着不一致性;"二元悖论"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是党群矛盾新的体现,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成败。而目前各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诸如"一肩挑"或"两票制"只是党的一元化领导新的翻版,并不能真正消除"二元悖论"现象。

    2002年06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6 ]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苏民主法制改革比较

    朱少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值得比较研究。两国的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缺乏丰富的民主法制环境;两国改革都面对诸如不清晰的党政关系,高度集权下伴生的个人崇拜,以政治运动而非法律不规范国家事务的坏习惯等众多痼疾;两国改革的内容很相似。两国的改革又有极大不同:苏联面对的环境比中国更不利,中国在处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其他方面改革的系统关系上,比苏联要成功得多。两国的改革进程的得失成败对各国的改革都产生了相互影响,两国在经验方面是互相借鉴的;苏联改革的失败则也延缓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2002年06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4 ]
  • 经济运行规则新论

    谭长贵

    经济运行规则表现为经济运行系统内各相关因素相互作用至彼此容纳而形成的动态平衡态势。经济形态的演进、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逐步取代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成与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支撑了这一理论的成立。动态平衡态势理论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支撑的理论依据不同,后者以牛顿力学作为理论依据,前者则以量子力学作为理论依据,它服从测不准原理而呈统计规律。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率的最大化是遵循了动态平衡态势规则。动态平衡态势既是经济呈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评判一种经济模式是否先进的标准。

    2002年06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4 ]
  • 论"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及其规范要求

    王菲菲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刚刚加入WTO的新形势,国内众多部门和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转变观念,搞好"与国际接轨"。本文从其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提出若干意见,旨在正确理解"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及其方向,实现自身的管理创新和持续、健康发展。

    2002年06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2 ]
  • 实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的主要途径

    邓玲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新理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合理规划开发人力资源文化,创办学习型企业,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

    2002年06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8 ]
  • 资格刑适用范围之比较

    王俊平

    比较世界主要国家资格刑的适用范围,不难发现,国外资格刑之立法的针对性强,且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参考不同的犯罪人和犯罪类型,其具体适用也比较合理。然而,在中国刑法中,由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政治色彩浓厚,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立法者也侧重于将资格刑适用于值得进行否定性政治评价的重罪,以及单独适用于与政治权利有关的犯罪,从而导致其适用范围的狭窄性,而且适用效果实践证明也不尽如人意,这与现代资格刑的立法思潮是不相容的。

    2002年06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92 ]
  • 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的思考

    李广辉

    证人证言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而我国法律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还不规范,也不够完善,甚至有些还是相互矛盾。而且对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因此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不便,不利于法律公平公正的实现。因此,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非常必要。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措施及证人出庭作证的配套改革。

    2002年06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4 ]
  • 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因素分析

    华小鹏

    对于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各国采用了不同的制度,作为承认或不承认外国判决的依据和执行标准。在决定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诸要素中,政治的和经济的因素对各国的政策导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法律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实际上,一个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制度是综合考虑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政策的结果。

    2002年06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3 ]
  • 论儒家的道德人类学思想

    柴文华

    儒学具有对象主体本位的特征,它在对人的类本质进行形而上的思考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道德人类学学说,以道德作为人与非人的临界点,用道德去规定人的本体论结构。儒家道德人类学学说的发展经过了由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变迁,包含着丰腴的理性内蕴,是现代哲学人类学进一步建构的可转换资源。

    2002年06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0 ]
  • 论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的批判——兼谈早期启蒙思想问题

    王记录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与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者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者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2002年06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56 ]
  • 用养结合:先秦时期人类需求与生态资源的平衡统一

    陈朝云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生态资源条件优越。商周之际,在西北季风气候影响下,黄河流域转变为相对的干旱低温,这不仅导致土壤堆积的不同,而且也引起了生态资源的变异。再加上人口的增多、战争的破坏和无限制的开垦放牧,导致了动植物资源的缩减,影响到农牧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进而影响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政权的稳固。为此,当时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采取保护措施,统治者也相应地制订一系列政策、法令,倡导用养结合、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统一,全方位地保护生态资源。

    2002年06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51 ]
  •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中的日伪宣传活动述评

    李秉奎,冯小丽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期间,日伪侵略势力对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动宣传。从事宣传的日伪军队、伪政权、新民会组成了"三位一体"的反动宣传体系,日军是其中的筹划者和实施者,伪政权、伪军是具体的组织者和推行者,新民会则是另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粉饰沦陷区形势、污蔑解放区政令、奴化民众思想等。常用的媒介分为口头、图文和电影、电台等多种方式。利用这些媒介,日伪各机构采取了"因人而异"、利用民众落后思想、"宣抚结合"及"地毯轰炸式"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这些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抗战信心,破坏了华北的抗日活动。但由于日伪众所周知的侵略本质及共产党反宣传活动的成功,故其宣传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起到了恶劣的影响。

    2002年06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3 ]
  • 刘少奇对"大跃进"运动的反思

    杜本礼

    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对"大跃进"中盲目追求高指标和高速度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害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针对国民经济中工农业比例失调,他提出要坚决缩短工业战线,延长农业战线,以保证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针对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失调,他提出不能无限制地实行高积累,靠人民群众的觉悟和牺牲来减少消费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快农业发展,在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积累,才能促进生产的长期发展。对于经济上的高指标,他提出要把"留有余地"作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出发点,才能保持主动,少犯错误。

    2002年06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76 ]
  •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安全外交论纲

    卿文辉,张润

    主要由于冷战、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诸客观因素,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但极"左"思潮影响下的外交的一些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也难辞其咎。当时中国的安全外交对策基本是成功的,具有浓厚的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政策目标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完全是消极的。在宏观、战略和间接的意义上及在很有限的程度上,该政策取向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

    2002年06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5 ]
  • 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

    黄宇鸿

    《说文》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但由于重正轻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说文》中俗字这种珍贵的汉字化石重视不够。《说文》俗字的类型体现其时空性、通俗性、简易性和表音性的特点。加强《说文》俗字研究,对了解古今文字形体嬗变的轨迹、正确认识汉字简化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06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95 ]
  • 字母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原新梅

    本文分内外两个方面说明把字母词语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对外汉语字母词语教学的特点和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并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指出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字母词语研究,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依据和指导。

    2002年06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29 ]
  • 论文学功能系统与特质

    金雅

    传统的作品功能观把文本视为文学功能的发生源、把读者视为文学功能作用的被动对象。本文提出:文学功能必须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才能产生。文学活动是文学功能的发生源。文学功能联系于文学活动的动态开放整体的流程,并对投身于文学活动的一切实践主体(作者与读者)产生系统效能。文学功能系统由认知、净化、愉悦、生命四个各具丰富内涵的子系统构成,并通过系统质的审美化合指向人本身,指向人自身的丰富与完善,指向人的诗意人生。因此,文学功能是文学之人学本义的回归。

    2002年06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6 ]
  • 唐诗人杜审言卒年考

    陈钧

    论者普遍认为,杜审言卒于景龙二年。但杜审言的《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诗却写作于是年以后:因为安乐公主是在这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结婚的,"产男满月"最早也应在次年"岁夜"。杜审言大约卒于景龙三、四年。

    2002年06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8 ]
  • 论《白鹿原》三段论手法的美学意义

    赵德利,孟改正

    三段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段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轨迹,反思和建构了民族文化。

    2002年06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3 ]
  • 廖辉英:世俗关怀中的女性主义超越

    张喜田

    廖辉英在成长、婚姻以及情爱等常态生活中表现了女性的生存处境与精神负累,在习以为常中发现了不同凡响;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构了女性解放的幻像,从而超越了女权主义的理念;在女性之镜中照出了男性的卑萎与懦怯,粉碎了男性的神话,从而把女性放在了现实的地基上,在红尘之中指出了女性的出路只有靠自己的独立、自尊与事业有成。

    2002年06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0 ]
  • 生命意识·存在意义·诗剧品格——略论李龙云《洒满月光的荒原》的创新追求

    马宏柏

    李龙云是新时期剧坛上一位立足于现实主义而又不断创新追求的剧作家。他的三部话剧代表作留下了他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探索前进的坚实的足印。《洒满月光的荒原》较之前两部剧更有着突破性的创新。剧作倾力探索人生、展示人性、表现人情,将现实主义提升到生命意识的层面;而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特别关注,则达到对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时段的形而上的概括,获得对中华民族历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整体、深刻的把握;对人物内心独白创造性地描写,独特的音画交响的有机插入,营构出诗的意境和独特的舞台艺术形象,将人物心灵历程诉诸观众(读者)的听觉与视觉,加上极富抒情意味的诗的语言,赋予剧作浓郁的诗剧品格。

    2002年06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5 ]
  • 欲望不是能指——《洛丽塔》新论

    阿德尔·塔依尔

    《洛丽塔》是一部欲望机器,而欲望不是能指,并不指涉任何意义。它只管生产剩余价值——另一部与它相关的机器。符号的惟一作用就是生产欲望。在超真实里,对忏悔进行滑稽模仿的《洛丽塔》的终极价值乃其自身,它是一部精神分裂文本,是革命的逃脱线。阅读《洛丽塔》的目的不应是寻找能指,而应把它看做是一部文学生产机器,并从中体验到精神分裂文本中形象的恶魔予以读者的审美愉悦。

    2002年06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9 ]
  •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分析

    张平海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是其社会条件,传统教育的危机构成其内在基础,西方文化的入侵是其直接诱因。

    2002年06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2 ]
  • 我国基础科学素质教育生存境域的拓展

    文祯中

    我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国民科学素质教育的现状迫切地需要拓展基础科学素质教育的生存境域。因此,要建立与基础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有关的一系列可操作目标:学校基础科学教育应当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黑匣子和合理性的阈阀;尝试发明交叉学科的合理性阈阀;正确运用迁移技能;把科学知识和决定联系起来的能力。

    2002年06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1 ]
  • 论高校社科学报的时代性

    陈立风

    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的,只有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追逐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变革,服务社会生活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高校学报的神圣职责,亦是其价值所在。

    2002年06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7 ]
  • 论社科学报的学术质量评价

    于淑娟

    社科学报的学术质量评价对学报的整体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单纯地依赖文摘量、引文量、影响因子等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未免有失偏颇。应组建各学科"专业学术委员会",把各学科专家的意见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完善量化评价体系,把学报发稿量、稿件来源广度、论文获奖情况纳入到定量评价体系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把读者的反馈意见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建立一个全面、公允的评价方法。

    2002年06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8 ]
  • 文学欣赏与素质教育

    冯华

    素质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文学欣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素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精神境界,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她是人们向往美好、热爱生活,从而无止境地创造生活的力量源泉。本文针对文学欣赏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论述。

    2002年06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4 ]
  •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

    孙冬梅

    2002年06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2 ]
  • 中英姓氏的文化比较

    朱红梅

    2002年06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9 ]
  • 对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评价

    李金生

    2002年06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8 ]
  • 浅析现代文学中的婚爱悲剧类型

    徐书奇

    2002年06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2 ]
  • 新时期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

    张冬梅

    2002年06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6 ]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分类要目

    2002年06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8 ]
  • 论列宁“灌输”理论的现实意义

    张绍通

    2002年06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