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先春;张若彤;
城乡关系是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之生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表现在: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消除工农差别”到“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创新表现在: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全面提高城乡规划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对流,全面提高城乡要素市场建设融合水平;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融合水平。
2025年01期 v.52;No.23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费英秋;武玉婷;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揭示了交往的动因、趋势和价值,是预言和揭示全球化的理论先声,是透视和解析逆全球化及其本质的科学方法,也是探索和寻找破解逆全球化中国对策的基本遵循。在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视域下,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性辐射及资本主义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对全球化的背离,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至上逻辑”遇挫及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和国际力量此消彼长的产物,是新自由主义危机彰显和资本主义治理模式陷入悖困的深刻反映。科学研判逆全球化的演变动态,沉着应对、见招拆招,是破解逆全球化的前提;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破解逆全球化的压舱石;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破解逆全球化的基本路向;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逆全球化的价值目标。
2025年01期 v.52;No.230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李建军;江海粼;马瑞雪;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其生成有着深厚的逻辑意蕴。从理论逻辑看,其坚守了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历史逻辑看,其脱胎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建设,既是对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建设伟大成就的赓续和发展,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从实践逻辑看,其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开展新的文化实践,要聚焦“首要政治任务”,肩负“新的文化使命”,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切实践行“七个着力”。
2025年01期 v.52;No.230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2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刘科;黄博琛;
公共性与全民性是诠释政府公共行动的学理视角,民众平等的权利地位是理解公共性的前提,政府向民众让渡公共权利是推进善治的基础。在生态治理实践中,各类生态产品具有的社会本质属性使其呈现强大的公共性,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的健全发展,满足民众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需求。生态治理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凝聚全社会尊重自然的思想共识,需要全民自觉的生态行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以人民福祉为根本关切,积极回应全民性的生态诉求,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充分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性、全民性和优先性,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情怀和公共精神,有助于提升民众参与生态治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全面推进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有效化解全球生态危机,实现生态福利、生态正义和生态安全等公共性环境目标。
2025年01期 v.52;No.23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