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传统人道主义的生态限度及其出路

    崔永和;童路雯;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利益而到处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在全球蔓延,从而使传统人道主义面临有违其初衷的生态限度。事实证明,仅仅有利于人类并不是最高的价值原则,只有同时尊重自然内在价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人类才有望在扬弃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找到人道主义的新出路。

    2012年04期 v.39;No.15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本刊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请投稿作者依照执行。一、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

    2012年04期 v.39;No.15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文本解读

    王燕群;吴倬;

    马克思的价值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马克思价值思想的研究,便成为凸显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重要渠道。马克思价值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来考察价值问题,而对价值的实践性、动态性和人本性的详细论述与探究,蕴含着马克思价值思想的丰富内涵,以此形成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价值思想。因此马克思价值思想的理论蕴涵,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旨归。

    2012年04期 v.39;No.15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人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浅析

    康海军;

    在和谐社会的历史脉络中,人与社会的结构性关系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个人与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是表征现代社会一切重大问题的符码。个人对自由的追求与社会秩序、规范之间的和谐是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现实基础。社会不和谐的基础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而人学就是关注人及其生活的社会机制的学问,因此人与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实际上就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人学基础。以人学为基础研究和谐社会,就需要在人与社会的共轭关系中进行。

    2012年04期 v.39;No.155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认识的寄托前提——波兰尼的“寄托”理论研究

    李白鹤;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通过揭示认识的寄托前提来解决关于认识的"两难悖论"。在波兰尼看来,寄托框架是一切认识活动都无法摆脱的预设框架。"寄托"是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波兰尼的寄托理论进行考察,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信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思考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12年04期 v.39;No.15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梦阳与程朱理学

    刘坡;

    李梦阳是明代哲学思潮变革的一环,他的出现客观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梦阳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不满,在《空同子》中提出"日用即道"、"理欲同行而异情"、"以理制气,以定俟数"等观点,将哲学的本体引向百姓生活,肯定人性与人欲存在的合理性,顺应明中叶商品化大潮下士人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时势,对程朱理学进行挑战和冲击;另一方面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很少有离经叛道、标新立异之举,李梦阳也不想撼动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他只是发掘程朱理学中的合理成分,补充完善程朱后学的某些偏颇。

    2012年04期 v.39;No.15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道教“承负”说中的儒家思想探析

    赵玉玲;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其因果报应的"承负"说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承负"说中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天人感应、忠孝思想和命运观。在对儒家思想吸纳改造的基础上,"承负"说取得了理论上的发展和突破,完善了道教自身的神学理论体系。

    2012年04期 v.39;No.155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程语录与宋代洛学传播述论

    赵振;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洛学的创立者,他们建立了一套以理本体论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体系,奠定了以后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二程语录是他们一生传道讲学的言论的结集,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二程理学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在洛学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二程的其他著作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宋人对二程语录的大量编辑与刊布,洛学也在宋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地扩大其社会影响,最终在南宋末年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2012年04期 v.39;No.15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共行政学的叙事模式

    颜佳华;王敬宇;

    基于叙事哲学的视角,检视西方行政思想史,将公共行政学的叙事模式划分为现代性叙事和后现代叙事两种模式。公共行政学的现代性叙事模式,采取主客二分、元叙事、理性主义叙事的方式。公共行政学的后现代叙事模式,具有主体性叙事、反元叙事、非理性主义叙事的特征。公共行政学的此两种叙事模式,既对立又统一,在它们之间存在过渡状态,并且后者是对前者的扬弃。中国行政学需要兼容并蓄,并主要基于后现代叙事的立场,吸收现代行政学和后现代行政学的精粹。

    2012年04期 v.39;No.155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的政策教育功能

    傅广宛;王娟;

    政策教育是社会教育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决策咨询机构作为联系知识与公共政策、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不仅承担着生产政策思想和提供政策方案的功能,同时也被赋予了自身以传播公共政策知识,提高公民政策素质的重要使命。政策教育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决策咨询机构职业化的基本目标之一。决策咨询机构政策教育功能的体系由政策教育内容、政策教育对象和政策教育方式等三方面构成。政策教育的价值承载表现在有利于政策思想的推陈出新,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与规范化,有利于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化等。

    2012年04期 v.39;No.155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行政管理中德性的价值与生成路径

    员金松;

    德性是一种优良的个人品行和社会品德,对人的内心信念、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具有决定性作用。行政管理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活动是人类的重要行为方式之一,因而德性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不可避免地成为行政管理中应具有的重要社会品德。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深度转型时期,行政管理中德性资源呈现稀缺状态。从德性资源在行政管理中呈现稀缺的原因来观照,社会建构大环境与个体自塑小环境的有机融合是德性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效生成的路径。

    2012年04期 v.39;No.15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公平的跨文化研究:方法、现状与思路

    王庆娟;崔勋;

    组织公平是基于文化价值观的相对公平。在检视了文化价值观、组织公平跨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文化价值观的组织公平跨文化研究的概念模型。模型中,文化价值观一方面决定了不同文化环境下某些公平原则内容的不同;另一方面,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还导致了个体对公平原则所赋予的权重的不同。这两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公平感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2012年04期 v.39;No.155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浅论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逻辑生成路径

    薛勇;邓伟;李昊远;

    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环境的非确定性、约束条件的非常态化和决策过程的非程序性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复杂而多变,这给决策者带来极大的挑战与风险。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应急决策方案的良好效果,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决策主体需要从正确的逻辑起点、科学的逻辑方法、有效的逻辑策略和综合的逻辑过程等逻辑生成角度构建明确的应急决策目标指向、合理的应急决策评估机制、动态的应急决策调整方案和积极的应急决策情境交互思维,掌握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并对其进行科学认知,形成科学判断,提高应急决策的生态理性。

    2012年04期 v.39;No.155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姚刚;

    公共危机危害巨大。全面整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二者的关系机制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共危机管理柔性的一面,应保障其有效性并不断推陈出新。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包括整合社会力量的"合力"模式、榜样示范的"隐性"模式、利益导向的"人性化"模式、积极面向新媒体的"网络化"模式、关注心理健康的"心理咨询式"模式。

    2012年04期 v.39;No.155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理论与实践的悖论:应用于美国工业的泰罗制

    王毓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罗提出了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罗制的管理思想体系,并产生了巨大的理论影响。在当时的管理改进热潮中,美国企业试图利用泰罗制来削减成本,提高效率,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泰罗制并未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获得了大规模的广泛应用,其在美国工业实践的具体效果也不理想。泰罗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极不平衡,理论影响远远超越了实践应用。

    2012年04期 v.39;No.15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价值网络结构对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孙启贵;赵梦帆;

    价值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网络的嵌入性视角,引入了测度价值网路结构的四个特征变量:网络中心度、网络密度、联接强度和结构洞,构建了价值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关系模型,分析了价值网络结构对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这种基于价值网络结构特征的技术创新方式选择视角能够为企业或者国家采取何种技术创新方式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4期 v.39;No.15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演进评述

    杨伯坚;

    社会学视角下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网络和信任,经济学视角下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提高社会资本效率,而管理学视角下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核心则是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技术创新和组织源动力形成的作用。基于已有理论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今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要进一步厘清和规范社会资本的概念,统一社会资本的测度方式,加强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结合,引入代理和信息问题,这样,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将会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2012年04期 v.39;No.155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方式与策略分析

    王梅源;

    从区域分工的角度确定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由于城市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也会呈现不同的产业定位。我国软件与服务发包发端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目前有向二线城市转移的趋势,而二线城市符合重点实施软件与服务外包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条件,对带动制造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与城市之间协调发展非常有益。在服务业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主导产业的背景下,二线城市在一线城市的引领下,主动承接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是推进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最佳选择,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快速上升的轨道。

    2012年04期 v.39;No.155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建设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翟玉强;

    产权交易市场是培育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产物,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河南省在建设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方面进行了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问题,包括没有把建设和完善资本市场提升到省级发展战略的高度、监管主体不明晰、交易规则不到位等。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应该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由政府引导整合资源以实现统一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改革,健全市场网络体系,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规范交易行为,推进区域性乃至全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2012年04期 v.39;No.15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赵潘;

    城市群和产业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优化中原经济区空间、产业布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着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中原经济区具有初步的城市群-经济产业带雏形、区位、资源和政策空间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但与此同时,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城市定位不足的问题。中原经济区要协调发展,必须在构建新的协调机制,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构建新型生态经济等方面下功夫。。

    2012年04期 v.39;No.15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投融资平台形成的制度诱因与影响

    王江一;郑征;

    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政府公共投资活动中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设计。政府采用投融资平台满足公共投资的融资需要,有其现实合理性,同时又具有政府债务融资失序的危险性。表面上,投融资平台的出现是我国现有财政预算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严格限制的结果,然而其深层次的制度诱因,则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国有经济制度和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必然。因此,只有深化政府公共投资制度改革,才能真正有效防范投融资平台所包含的系统性风险。

    2012年04期 v.39;No.15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公平分配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税

    肖京;

    经济法和社会法都具有公平分配功能。社会保障税是连接经济法和社会法的重要关键点,从公平分配的视角审视社会保障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税与公平理念、分配制度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平衡同样存在于社会保障税中。社会保障税中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与其经济性与社会性的复合相关,同时也体现了经济法与社会法的融合。从公平分配视角去审视社会保障税,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经济法与社会法的这种内在联系。

    2012年04期 v.39;No.155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语境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王治荃;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然而我国农民在社会保障体制中的弱势地位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解决社保的公平问题任重道远,应从立法、建立健全农业支持措施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机制、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打通权利救济途径入手,解决农村社保存在的问题。

    2012年04期 v.39;No.155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探析

    生青杰;

    随着城市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真实价值逐渐显现,城市地价持续、快速上升。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土地状态在开发改造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理论界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归属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只有采纳"私公共享"论,选择共同参与共享收益的改造开发模式,才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达到城中村改造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012年04期 v.39;No.15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田大治;

    矛盾日趋激烈的集体土地征收纠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集体土地征收冲突的日益激烈,则进一步反映出集体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健全。要减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矛盾和纠纷,就要构建完善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征收合法性的客观标准宜借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对"公共利益"的界定,设立相对统一、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一整套多层次、快捷、高效的权利救济模式。同时还要构建集体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扩大土地征收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保障土地征收利害关系人的诉权,使司法审查介入征地过程;明确集体土地征收纠纷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避免因主体不适格而不能及时获得救济的情况;加强对土地征收行政案件审理问题研究,明确审理范围,确定司法审查的限度;提高行政诉讼协调机制的效率,通过充分协调化解征地纠纷。

    2012年04期 v.39;No.15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田克勤;石学峰;

    毛泽东的节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在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认真研究和汲取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对于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及帮助共产党人拒腐防变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012年04期 v.39;No.15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社会形态思想探析

    吴俐磊;

    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坚持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本区别于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经历的是特殊发展模式的论断,并结合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新了中国独特风格的具体方法。毛泽东从多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思考,使毛泽东的社会形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2012年04期 v.39;No.15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邓小平政治信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范碧鸿;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人民和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取信于民是邓小平政治信任的基本内容;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治信任的基石、以"经济的政治功能"作为政治信任的物质基础、以完善制度建设作为政治信任的制度保障是其基本特征。邓小平政治信任的当代价值在于为当代中国构建政治信任提供理论指导、现实依据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

    2012年04期 v.39;No.155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合理定位

    蒋科;许中缘;

    由于我国特定的立法背景,法律颁布之后即颁行司法解释。作为审判机关的最高法院,在进行审判指导之外,还承担着非常艰巨的法律解释工作。最高法院颁行司法解释在保障法律适用统一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法治进行消解。最高法院颁行司法解释,具有较为深刻的国情基础。对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诟病,不能全部指向司法解释本身。司法解释需要进行功能定位,摒弃立法的唯理主义。为防止对立法权的僭越,最高法院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司法解释机构,着眼于法律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解释。

    2012年04期 v.39;No.15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法官法律见解公开的实用

    刘毅;

    民事诉讼中法官公开法律见解具有重要意义,其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于实务。法律见解公开的范围应从广义上把握,与诉讼标的、待证要件事实、证明责任分配、民事行为性质和效力以及裁判所适用法律规范相关的法律见解都应公开,但也有一定限制。法律见解公开的场合包括混沌、冲突、忽略和相异等。公开法律见解应贯穿于从案件受理后到法庭辩论终结之前的诉讼程序中,但需向院长、庭长或审委会汇报的案件在时间上有特殊要求。

    2012年04期 v.39;No.15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谢应霞;

    现代恢复性司法注重修复被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正是其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实然体现。刑事和解的价值追求契合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但原有的立法空白使得我国刑事和解的司法尝试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新刑事诉讼法辟专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一系列内容,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法依据。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与不断完善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2012年04期 v.39;No.155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亲属法的伦理价值取向及其立法对策

    曹贤信;

    亲属法的伦理价值取向是实现个体幸福与家庭和谐,属于富勒所言的"愿望的道德",是亲属法的法治理想。一方面我们应当将亲属法的伦理价值取向这一"愿望的道德"内化为"义务的道德",使之成为一种"内在道德";另一方面我们在设计权利义务条款时应当充分体现亲属法的伦理价值取向,应当弘扬婚姻家庭核心价值之功能,而不要使之成为法官判案的纯粹技术依据。《婚姻法》第4条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有关房产的规定都值得深入检讨。

    2012年04期 v.39;No.155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李富民;

    可预见性规则是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法律文件用来限制违约方赔偿责任的基本手段。在考虑损失的可预见性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法官的判断,比如合同的价金等因素。可预见性规则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在实际操作的结果上非常接近。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应将损害分为"通常损害"与"特别损害",并增加下述内容:如果损害是因为违约方的欺诈行为所致,那么即使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违约方也要对损害加以赔偿。

    2012年04期 v.39;No.155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商标本质的心理学分析

    姚鹤徽;申雅栋;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接受、存储、加工各类信息,构建和发展自身的认知网络。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观察,商标是由人类感觉器官可感知的外在刺激即商标标识与消费者大脑长时记忆中存储的该商标标识代表的商品信息组成。商标的本质是人类感觉器官可感知的,以特定公共性形式存在的信息。商标的心理学本质有助于加深对商标的功能、商标权以及商标侵权的理解。商标的功能在于降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成本,商标权在于维护消费者正常的心理认知网络,而商标侵权则不当干扰了消费者正常的心理认知网络。

    2012年04期 v.39;No.155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传统担保方式在交易中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贾阳春;

    担保制度是债权人保障自身权益、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担保方式主要有人的担保——保证、物的担保——抵押、质押和留置,以及金钱担保——定金和保证金。这几种传统担保方式在交易中都有适用的空间,但在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债权人权益方面又都存在着局限性,即可靠性不足、风险防范度不高,存在权益实现的复杂性和经济上的低效性。对传统担保方式局限性的分析,是为补其短而扬其长,以更好地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也为我国未来担保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2012年04期 v.39;No.155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睡虎地秦简中的“公”与“王”——以“宗祠”类财产所有权的相关讨论为核心

    张燕;

    经历了东周剧变,周天子"王"的所有权标识逐渐被新的名目取代。不过,在睡虎地秦简中仍有一组财产被同时冠以"公"与"王"的专有性质即"公祠""王室祠"等特殊财产,而与之相关的祭祀类律法的存在则表明了秦律对于先秦祭祀传统、法家"立公灭私"思想的继承,又体现出在秦朝改元称王的重要时期,统治者借助早期祭祀律法来宣明其统治权威的政治目的。在其后的汉初律简中又较难寻见此类记载,这无疑是秦汉律简中较明显的区分。

    2012年04期 v.39;No.155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代宫廷女性知识分子情怀——唐太宗贤妃徐惠诗文之分析

    郭海文;

    唐太宗贤妃徐惠,是一位在红尘落尽、繁华散去之后,身影还在卓然独立的女诗人,更是一位拥有知识分子情怀的知识女性。徐惠诗文知识分子情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直言进谏的品性;纷吾既有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相对独立的情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

    2012年04期 v.39;No.155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清代满人经学成就述论

    李贵连;

    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神圣准则和重要依据,作为清朝统治阶级的满人,亦非常重视学习儒学经典及广用儒臣。上至皇室诸王,下至八旗生员,经学专才辈出,撰有多部经学论著。涉猎范围遍及《五经》《四书》等,而尤以对易学的广研精索及理学的体察践求为著。满人对经学的崇尚与翻译引致小学的昌大繁盛,其中对满文的辨析考释又让他们尤为热衷。学风上趋兼采,重实证,则颇现朴学思潮之波及。

    2012年04期 v.39;No.155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的限制及其被误读

    谢红星;

    《钦定宪法大纲》是一个集限制君权与保障君权于一身的矛盾体,限制君权是其主要方面,君主立法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行政权力受到责任内阁的限制,司法权力受到独立司法机关的限制,君权整体受宪法、法律限制。《钦定宪法大纲》虽限制君权,但其所设计政体与立宪派期望相去甚远,加之表面上对君权保留过多,强调过甚,使得原本就对清政府缺乏信任的立宪派对《钦定宪法大纲》产生误读,以《钦定宪法大纲》为守卫专制之堡垒,而非通往宪政之起点。尽管如此,《钦定宪法大纲》仍成为立宪派推动立宪运动的法理依据,对清末立宪仍具正面效应。

    2012年04期 v.39;No.155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抗战胜利后中共夺取北平、天津的两次尝试

    段炼;

    抗战胜利后,中共以里应外合思想为指导,采用武力、和平两种方式,希望借助苏军,或分化瓦解日军,先后两次尝试夺取北平、天津,以主导华北局势。这两次尝试,是中共充分实践里应外合思想的范例,是夺取大中城市诸多行动中,集中精力最多,寄希望最大的一次,也充分证明了,里应外合思想不可能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经过两次尝试,中共果断放弃里应外合思想,重新探索实现革命胜利的具体途径。

    2012年04期 v.39;No.155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日战争后期民国学人的战后和平建设观

    朱大伟;

    抗战后期,随着胜利曙光的初现,为了避免世界再次发生虽赢得战争却失去和平的凡尔赛式的悲剧,中国学人们敢于担当构建世界和平的大国学人责任,主要从侵略国的处置、和平机构建设、经济秩序改造以及思想观念的改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战后持久和平的设想与方案,其核心理念表现为民主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践行。民国学人这种基于自身所处的特殊时代境遇所持的和平观在借鉴西方国际政治话语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政治哲学智慧,从而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与和平建设实践价值,为盟国的战后世界秩序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2年04期 v.39;No.155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人大代表选任资格新论

    聂早早;

    从实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紧密结合论"和应然的"相对分立论"解析,人大代表选任资格较一般选民资格应更高、更严;我国长期奉行人大代表选任资格等同于一般选民资格,条件宽泛、标准简省,与人大代表尊崇的政治法律地位和职责使命要求不相称;应建构公民政治权利能力和政治行为能力概念,科学立法设计人大代表选任资格,有利于优化提高人大代表素质能力,促其积极高效地履职尽责。

    2012年04期 v.39;No.155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瞿晓琳;郭松江;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等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初步彰显了人民政权的民生价值取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2012年04期 v.39;No.155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焦作获济小片方言的声调格局和入声演化

    陈彧;

    以声调格局理论与传统方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焦作地区获济小片方言,其平调较少、曲拱调占优势,曲拱调中以降调和曲折调占优,曲折调中凸调多于凹调;武陟方言的入声发生了长化,而沁阳、博爱方言的入声还是短促调;在入声调上,三地方言的演化速度虽各有不同,但整体上都表现出全浊最先,次浊次之,清入最后的声消失次序。

    2012年04期 v.39;No.155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语用中语义等值修辞形式刍议

    刘明;

    作为表达同一语义的不同修辞形式或手段的"语义等值形式"是语言运用中等值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语义等值形式的使用,不仅止于单词的调换及其作为独词句或省略句的形式出现,也包括句子等大一级的语言片段的置换。而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构成的语义等值修辞手段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义等值形式"是我们认识语言运用规律的一个视点,其贯彻于语用中,是为了强化语言单位的表达功能的,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

    2012年04期 v.39;No.155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探析

    宋培杰;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这一特殊语境下发生变异的结果,词汇变异作为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之一,包括了词形变异和词义变异,前者主要通过谐音、缩略、重叠、借用键盘符号等方式实现,后者则利用相似引申、词性转换、有意歪解等途径获得。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之所以会在网络中发生变异,与交际语境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2012年04期 v.39;No.155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1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语言的生态语言学审视

    张青荣;

    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它的出现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提高了语言环境的稳定性。网络语言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出人意料的影响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语言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态势,使之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应当从保护语言生态平衡的前提出发,积极调控和干预语言生态进程,科学规范和利用网络语言,推动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

    2012年04期 v.39;No.155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人的诞生与死亡——福柯的主体批评理论研究

    李小海;

    福柯在《词与物》中批判了两百年来西方主要的理论形态——人类学主体主义,认为文艺复兴、古典时期不存在主体,主体是19世纪第二次知识断裂的结果。福柯的"人之死"指的是与人相关的知识、人文学科的死掉,这里的"人"是概念上的人,并非真正意义上实体的个人。

    2012年04期 v.39;No.155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身体焦虑的美学解析

    史修永;周李帅;

    与当下文化的后现代转型相对应,身体在消费社会建构的意象世界中表现得异常复杂,身体焦虑已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分裂性形态,它与人们的审美追求纠缠在一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悖论。具体来说,身体焦虑展现出时尚审美文化变动和永恒的张力结构;在视觉消费中,身体被工具理性和视觉观念"殖民化",变成被视觉快感围困的"牢笼"式存在;在虚拟文化中身体处在"价值碎形"阶段,成为当代人难以言说的隐忧。

    2012年04期 v.39;No.155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汉明帝的文学思想

    刘德杰;

    汉明帝刘庄是两汉较早具有明确文学思想的皇帝。在他看来,文章可"成一家之言",使作者扬名后世;文章当务实切用,利于政化;忠义之士才能写出忠义之文。汉明帝的文章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学倾向,即尚真疾虚,不失真性情,本经立义,典雅简净。汉明帝的文学思想对永平晚期文学、尤其是章帝朝文学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012年04期 v.39;No.155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诗中的天台仙境

    陈再阳;

    作为道教圣地之一,天台山在唐朝享有特殊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在唐代诗人的笔下,这是一处不同凡俗的人间仙境。唐代莅临天台山的诗人,留下涉及道教的诗歌一百五十余首。这些诗对天台山的抒写,主要集中于两大体系:一为天台山的风物胜迹,一为天台山的道教宫观。诗人们正以此为核心营构诗歌的意境。大体上看,高峻辽阔、偏远险要、静谧幽冷、朦胧飘忽与清美和谐的意境,一起构成了天台山的"仙境"特色,而这也正是唐代有关天台山道教诗的艺术境界。

    2012年04期 v.39;No.155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志怪小说中狐男形象的嬗变及其成因探析

    王林莉;

    狐男研究一直是狐精故事研究中缺失的一环。六朝到明清的志怪小说中,狐男数量、同人类的交往模式及其形象特征等均发生变化。这种变迁是由不同时期复杂的民间信仰、文化背景及社会观念等引起的。本文从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一、不同时代人们对狐精的普遍认识,二、不同时代小说作者创作心理。

    2012年04期 v.39;No.155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元稹的古体诗

    周京艳;

    元稹的古体诗在平仄、用韵、句式、修辞等方面表现出汉魏古诗的特色,具有汉魏古诗的古朴风格。他的古体诗讽谕兴寄与吟写性情并重,题材广泛,一方面开拓了古体诗的题材范围,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中唐感伤闲适的创作风气。

    2012年04期 v.39;No.155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居易诗歌系年献疑——以下邽退居时期的创作为例

    滕汉洋;

    白居易集中存在大量以某一诗歌题下自注"自此后……时所作"的方式,将一段时期内的诗歌编排在一起的作品群。在白氏自注框定的时间范围内,采用类推的方式系年,是这类作品群中大部分诗歌系年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为白诗系年提供了便利,但也可能存在问题。目前学界对于白氏下邽退居期间此类诗歌群的作品系年即可证明此点。

    2012年04期 v.39;No.155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清初本朝诗选本的编选宗旨

    李永贤;

    清初编选本朝诗风气的盛行,在整个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上都绝无仅有。这些选本都有明确的编选宗旨:第一,体现出明确的诗学观念,有较强的引领和规范诗风的意图;第二,意在整理一代诗歌文献,以诗传人;第三,以简拔佳作为主,意在去粗存精;第四,记录师友行谊,志不忘旧;第五,以选本为手段,寄托内心隐衰。对这些选本的编选宗旨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清初诗坛整体风貌的了解。

    2012年04期 v.39;No.155 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译小说中思想性误读的表现形式浅论

    王金双;范晓霞;

    林纾及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除了外部的时代社会原因外,最关键的是他出色的译笔及极富个性化的思想性误读。正是学界对其毁誉交加的思想性误读,成就了林纾及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略的地位。本文拟对林译小说中思想性误读的表现形式及作用加以详细探讨。

    2012年04期 v.39;No.155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三四十年代徐訏对情爱真谛的探索(中)——从“快乐主义情爱”、“爱欲解放构想”到“人格类型婚配”

    冯芳;

    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徐訏崇奉"快乐主义"式的情爱。此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徐訏沉潜地探索情爱幸福之径。在小说《吉卜赛的诱惑》中,徐訏建构了道家意味的"吉卜赛"爱欲解放理想,这与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构想不无契合,达到当时思想界在此问题上的高度。另在小说《英伦的雾》中,徐訏运用人格心理学探讨婚恋主体的人格类型及其配对,兼及婚恋幸福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为罕见。

    2012年04期 v.39;No.155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卡夫卡的时间哲学及其对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影响

    张莉;

    卡夫卡的时间叙事艺术基于其时间哲学:时间的威权与控制,时间不在场时的孤独,以及时限临近时的焦虑与恐惧。卡夫卡在创作中有意消解时间的叙事功能,使文本呈现出无时间的状态;文本的时代特征被有意虚化,从而暗示虚妄的存在和昏昧不明的生存图景。研究意在发现卡夫卡的时间哲学在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文本中的渗透、发酵和膨胀,以及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在因应这一影响时所做出的创造性转化。

    2012年04期 v.39;No.155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新解

    王静;

    《罗马字日记》是日本作家石川啄木使用罗马字撰写的日记,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私生活,进而摆脱世俗的压力而获得精神自由,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逃避心理。日记虽然鲜明地记述了当时啄木的困境,但其主题明快,表达了他努力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向上精神。日记的文学性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叙事策略。

    2012年04期 v.39;No.155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解构中的重构——兰斯顿·休斯的乌托邦

    毕小君;

    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诗人兰斯顿·休斯在他的许多诗歌作品中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乌托邦情境。他的"黑即美"、"泛非洲主义"和"种族融合"主张是对种族主义的黑人"亚人性"、非洲"无文明"理论以及种族隔离制度等的解构。他的乌托邦带有一定的神秘虚幻性,有着浓厚的唯美色彩,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更是对现实生活中恶的揭露与批判。

    2012年04期 v.39;No.155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典型的美国佬》中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重构

    董爱华;

    《典型的美国佬》是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品。故事讲述了张家人文化身份的认同和重构的过程。张家人初到美国时,对美国文化极度鄙夷和排斥,坚决固守传统文化身份,后来逐渐接受并认同异邦文化,但是对美国文化的盲目认同使得他们遭受了巨大的灾难。通过反思,他们意识到化解认同危机的办法既不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完全背弃,亦不是对美国文化的盲目接受,而是汲取中美文化的精华。

    2012年04期 v.39;No.155 24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鲸》:一曲捕鲸者的哀婉赞歌

    郭银玲;

    《白鲸》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麦尔维尔的海上悲剧传奇小说,"裴阔德号"捕鲸船及其船员和白鲸在大海上同归于尽的故事发生在捕鲸的航程中,因此,小说中有大量篇幅描述美国19世纪捕鲸业的状况、捕鲸者的艰险工作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捕鲸业对美国经济所作的贡献,展示了捕鲸者这个群体的悲与喜、苦与乐以及他们用生命演绎的美国传奇般的捕鲸史,真情谱写了一曲捕鲸者的哀婉赞歌。

    2012年04期 v.39;No.155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海上扁舟》中的宇宙反讽主题解析

    仝志敏;

    斯蒂芬·克莱恩的《海上扁舟》被认为是美国极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四个人即记者(叙述者)、船长、加油工和厨师在船沉没后,栖身在澡盆与大海搏斗的故事。由于是作者基于自己的真实经历而进行的创作,这个故事里面蕴含的悲哀和无奈也就更加真实和清晰。在这篇小说里,克莱恩表现了宇宙反讽的主题。这一主题主要通过对于孤立、无意义和冷漠等的象征的描述凸显了宇宙的漠离和人的苍凉。

    2012年04期 v.39;No.155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个傻瓜:从“吉姆佩尔”到“丙崽”

    李喜仁;

    吉姆佩尔是辛格小说《傻瓜吉姆佩尔》的主人公,丙崽是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他们分别代表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傻瓜形象,并且承担了剖析民族性、人性问题的功能。但辛格的"吉姆佩尔"更具个性化色彩,表现了辛格对犹太人的一种独特理解,并借此把犹太性进行了开放性提升,使之冲破了民族性牢笼走向了更为动人的人性家园;而丙崽则继续行走在国民性批判主题的阴影下,他代表着封闭、愚昧、落后,表明国民性问题的挖掘依然停留在鲁迅阶段,并没有与当前的新变化结合起来。

    2012年04期 v.39;No.155 25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三维视角下就业力与结构问题研究

    吕西忠;

    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市场的相容性缺失,从业者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相关问题,使矛盾交错相积以不同的形式加剧结构性矛盾,导致就业力弱化并遭遇困难,形成就业的三大困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教育证书制度的适应性等,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2012年04期 v.39;No.155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创业障碍及对策探究

    张文强;

    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潮流,是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学生创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存在不少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所以,大学生创业还存在着困难,创业成功率较低。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创业的诸多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2012年04期 v.39;No.155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接地气”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孙体楠;

    "接地气"一词近期在新闻媒体上逐渐流行起来,将其引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来阐述"接地气"理念的内涵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接地气"理念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完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践。树立"接地气"理念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升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2012年04期 v.39;No.155 26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数据库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研究

    白新勤;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学术文献数据库已成为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传播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一些通过剽窃或者捏造等不端行为完成的学术论文,通过数据库加快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虽然已有中文数据库商在应对学术不端行为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借鉴国外数据库商的通常做法,提出了中文数据库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对措施。

    2012年04期 v.39;No.155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周恩来对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李英珍;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关于图书馆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在宏观方面,既有对图书馆事业在党和国家文化与思想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肯定,又有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均衡布局的战略规划;在微观方面,既有对馆舍建设方面的指示与决策,又有馆藏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和馆藏实务。周恩来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012年04期 v.39;No.155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