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雷;
从意识形态研究的侧重点出发,意识形态批判可以概括为三种维度。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主要是揭示虚假观念和其背后隐藏的权力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批判的文化维度力图揭示工具理性所带来的社会的总体异化,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则主要揭示虚假意识和工具理性产生的原因,挖掘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的经济根源。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不能脱离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只有从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出发,我们才能深化对意识形态概念及克服意识形态的现实道路的思考。
2011年06期 v.38;No.15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付玉成;
克里普克认为包含两个严格指示词的同一陈述是后验必然的,他结合本质主义学说,认为心身同一论试图使用从语言角度来辩护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克里普克表明各种类型的同一论都不成立,因为严格指示词理论能够从同一论中推出矛盾,这说明心理状态和物理状态在本体论上并非同一关系。就批判同一论而言,建基于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基础上的可想象性论证并不比之更有效力。
2011年06期 v.38;No.151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立;
后现代社会对"美学共同体"的热衷与追求,是传统伦理共同体消解之后个体自由与个体安全之两难矛盾的直接产物,与传统伦理所内含的共同体体验不同,此一后现代的"美学共同体"呈现出共契与分离、归属与孤独、稳定与流变等一系列悖论性体验模式,对此悖论性体验模式的分析表明,后现代社会的"美学共同体"诉求,最终不过是大众消费文化以审美自由为策略,谋求个体社群体验之安全感的一种在世想象。
2011年06期 v.38;No.15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珍;
1980年,美国著名哲学家塞尔提出的"中文屋论证",对人工智能领域发起深刻挑战,其引起的争论甚至延续至今。通过对这一论证的逻辑结构及哲学蕴涵的深入考察,发现"中文屋"思想实验实际上缺乏实证性的依据,并且只对符号主义模式人工智能构成威胁,对于联结主义模式人工智能论证无效,甚至塞尔的很多观点实际上支持了联结主义。因此,这实际上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进路。
2011年06期 v.38;No.15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凡;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消费问题已经和文化联系起来,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认为通过建立所谓的合理、合度以及合宜的消费方式就可以解决中国的生态问题实际是一个幻想。因为这种提法只强调了公民的责任而忽略了政府应负的责任。事实上,在强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过分看重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而无视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是造成今天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首先要正视我们所处的环境——消费社会以及我们面对的问题——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消费的无限性和环境可负担能力的有限性,只有正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生态问题。
2011年06期 v.38;No.151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续琨;
管理科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科学学科门类,其学科创生模式主要可以从新学科与已有学科之间的形态关系、内涵关系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就生成形态而言,管理科学的新学科同已有学科或先行学科的关系,粗略地区分为学科蔓生、学科丛生、学科侧生、学科外部伴生等几种基本创生模式。当然,这几种模式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某些学科的创生过程可能同时表现为两种以上形态关系模式。
2011年06期 v.38;No.15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程晋富;
党员主体性意指党员所具有的积极的、主动的力量性因素,与组织作用、行政作用显性化的非主体性相对应。党员主体性在静态上具有结构上的双层性,在动态上则具有功能的二重性。党员主体是党内个人主体和组织主体的统一,是党内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统一,是党内生活主体和发展主体的统一。党员主体性思想是党的自身建设理念转变的重要体现,是执政党建设规律探索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
2011年06期 v.38;No.15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桂兰;葛素华;
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是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相一致,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与知识分子的传统人文精神追求相一致,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知识分子高尚的道德人格追求相一致。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对进一步促进其深层次认同意义重大。
2011年06期 v.38;No.15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佩锋;
中国社会生活的经济化与社会文化认同之间的不协调,致使在当前社会思想问题复杂化、矛盾化的状态之下,找到一个理论的支撑进行分析尤其显得必要。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理论为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思想状况提供了一种理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合法性具有与当前社会生活系统紧密联系的指导性价值:其理论上的价值表现在合法性是分析社会思想状况以及社会建设中的系统危机、分析社会结构矛盾、整合社会系统、促进社会系统的合法化提供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其实践价值表现在合法性是指导社会结构整合的一个理论工具,在对行政系统制定法律法规,促使政治、经济的文化认同,促使社会产生共同的文化精神,避免和解决合法化危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方法论意义。
2011年06期 v.38;No.15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惠天;
社会思想的稳定对中国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中国的社会思想稳定面临诸多挑战。分析信息化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正确认识信息化条件下的热点异化效应和从众效应,在此基础上推行新兴媒体使用实名制、坚定保障言论自由、增加官方信息公信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纠正目前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
2011年06期 v.38;No.151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良学;
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建设的最高层次,精神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经济基础条件下,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就成为一等重要的问题,精神文化建设的品质决定人之立废、事之成败、族之盛衰、国之兴亡;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已经跨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层次,科学发展期待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
2011年06期 v.38;No.15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沛;赵天舒;
中国工会组织是社会阶级冲突的产物。早期工会使命的着眼点在于社会动员,而非以劳资关系调和为职能。中国工会从形式上具备了唯一的、强制的和非竞争的代表独占性,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垂直性组织,并具有国家创建等组合主义工会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中国工会事实上成为各级政府或企业行政的组成部分,并不具备作为工人代表这一根本属性,更未形成政府、资方与劳方之间的三方协商机制,所以中国工会只具有组合主义工会之形,而不具备组合主义工会之神。虽然如此,中国工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却可以以组合主义的工会模式为蓝图——将现有的作为政府与企业行政附庸的工会,从目前的政府机构或企业行政体系中剥离出来,并通过国家赋权,建立从企业、地方到国家层面的垂直的各行业工会组织,承认其合法地位,赋予其代表工人进行利益聚合、表达和组织集体谈判等职能,并尽快通过工会罢工法,实现工会作为工人利益代表的本质要求。
2011年06期 v.38;No.15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袁同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基本实现了从"国家福利模式"向"福利多元主义"模式的转型。然而在我国的多元社会福利主体中,国家、社会组织、企业间的关系并不协调,仍存在着种种矛盾与冲突,未能形成合力,阻碍了人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挤占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福利的空间;二是国家的政策设置导致了企业的福利异化,即一方面民营企业漠视职工的社会权利,违规从社会福利领域退场,另一方面国有垄断企业却滥发福利,乱慷国家之慨;三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均衡、不到位,对社会组织支持力度不够。我们应在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重建"国家—社会—企业"三者之间的和谐互补关系,以克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志愿失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
2011年06期 v.38;No.151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学保;
受多元文化运动、大国地缘战略、跨国境遇和历史记忆等因素的推动,冷战后移居海外的跨国移民族群参与祖(籍)国的政治活动呈现上升态势并产生了复杂的政治影响,其极端势力成为引发跨国民族问题的乱源与国家分裂和骚乱的幕后推手。加强对跨国移民族群参与祖(籍)国政治活动的预防、管控和政策引导,是促进我国"和谐边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06期 v.38;No.15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涂晓艳;
冷战后,安全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健康问题已经作为非传统安全问题被提上议程。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的健康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背后却隐藏着男女性别差异。根据女性主义者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健康问题的解读,妇女在健康问题上一方面是承受者,比如在自然灾害中,她们在生理、心理以及性健康方面都存在明显的脆弱性。但另一方面,她们又是积极的贡献者。灾区健康饮用水的提供、灾民的健康护理工作、孕妇保健以及艾滋病的防护大多由妇女来完成。鉴于此,希望通过对妇女进行自身教育、社会共同但有区别的对待和国际政治领域的关注这三个层面促进男女在健康问题上的两性平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2011年06期 v.38;No.151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舒;乔中国;
历史标准、时代标准、阶级标准、政策标准和操作标准共同构成了一定社会条件下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时代标准是平等、自由和人权,阶级标准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策标准是竞争、民主、人权和文化繁荣。常见的操作标准有法律、竞争、生存或特殊需要、安定团结、习惯、论资排辈、多数意见、平均等。
2011年06期 v.38;No.15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春艳;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确定的前提。为了缓解权利人的举证压力,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在依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明确规定侵权人的举证责任;在依据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划分举证范围;在依据法定赔偿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当明确权利人的举证责任,特别是对侵权人主观状态的举证责任。
2011年06期 v.38;No.15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席建松;
金融制度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先导。农村合作金融作为主要以自愿入股、民主管理和面向社员服务为特征的组织形式,能否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是否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一直是令国内学术界倍感疑惑的问题。就农村合作金融的内在逻辑而言,它特定的制度结构设计暗含着成本节约与成本增加两种相反的成本效应,用之得当,则会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积极的组织效应。我国未来的农村合作金融立法也应在注重经济效率的基础上选择与规范各种具体制度。
2011年06期 v.38;No.15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吕军书;李茂;
农村民间金融的重要地位与两面性决定了对其必须进行法律监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监管主体缺位、监管客体模糊、监管手段单一等,若不尽快改善民间金融监管的窘迫状况,势必会阻碍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从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现实情况,加强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督管理,从坚持"适当监管与放松管制"理念、完善民间金融法律规范、实现监管主体多元化、监管客体差异化等方面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制度。
2011年06期 v.38;No.15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英伟;
私人复制经历了一个由"忽略不计"到"难以容忍"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传播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私人复制平民化,动摇了有限复制这一传统版权法的基础;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使得作品的传播变得极为容易,对掌控传播渠道的传统传播者的利益构成威胁,而对版权法真正应该保护的作者利益则影响甚微。私人复制能力的提高导致了作品传播主渠道的改变,消除了作者和使用者之间原有的技术屏障,便利了作品的传播。面对新技术,法律应赋予作者对作品保护方式的选择权,在肯定和加强技术措施这一权利人自力保护方式的同时,对那些放弃技术措施保护、自愿将作品授权给公众免费使用的作者,可通过对复制设备课以补偿金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补偿,以鼓励作者更多地将作品奉献给社会。新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的改变,必然引起利益格局的调整,法律对此无需干预,应交由市场自行解决。
2011年06期 v.38;No.151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苏科五;马小利;
随着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世界服务贸易份额中比重的逐渐下降,以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日益成为未来服务业竞争的焦点,而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强弱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最新的研究数据对中美金融服务贸易加以比较分析后发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相对于美国来讲,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1997-2010年的发展来看,金融服务贸易对中国的服务贸易贡献较小。要改变目前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的现状,必须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完善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金融监管,利用金融行业组织的促进作用,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1年06期 v.38;No.15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周昭;鲁守博;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上学难、上不起学已经成为一个被人普遍关注而又未能有效解决的棘手问题。分成制教育金融是在综合分析家庭、社会以及国家财政能力相对有限,国家教育助学贷款也存在一定不足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思路,是要解决教育融资问题的一种新理念。分成制教育金融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风险与收益结合起来,实施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以较好地解决激励问题。将分成制引入教育金融制度并将研究重点放在需求方是窦尔祥的创新性探索,但是,把分成制作为一种成熟的经营形式用来解决困难学生的筹资问题,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推广普及难度较大。
2011年06期 v.38;No.15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红芬;余志伟;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区域效应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关注。探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升货币政策的效力,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区域差异、经济周期、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和政府的博弈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从研究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约束因素、适度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央行大区分行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效力的政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8;No.15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浩;
内外双重动力的推动使得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省内转移和就业的规模大幅度上涨。其中,外在动力来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内在动力来自农民工群体自身的分化。在产业调整和转移的过程中,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呈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最终是有利于生产方式的变革的,而且在动力机制和制度内生性演进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这一发展路径趋于内生化。
2011年06期 v.38;No.151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雅莉;
近年来,土地流转已在河南省农村悄然兴起,实现了部分土地的规模经营,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有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以及代耕代种反租倒包等形式。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率还不高,其主要原因包括:非农产业的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不愿放弃土地;农业生产周期长、比较收益低阻碍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操作过程随意,使土地流转缺乏相应的规则约束;土地交易市场的服务机构不健全、交易成本高,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融资困难,使规模经营者缺乏农业开发资金。为推进和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切实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倡导政府整体租赁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渠道;建立、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支农惠农财政信贷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经营规模主体的资金问题。
2011年06期 v.38;No.151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徐泽君;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对于不断成长中的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对企业成长具有相当的意义,企业成长与企业文化之间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只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引领民营企业健康成长,而落后的企业文化会阻碍民营企业成长。这种先进性要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把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引领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将有利于指导我们对民营企业成长机制的有效探索。
2011年06期 v.38;No.151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晓霞;
顺应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潮流,目前学者们开始对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彼此独立的状态实施整合研究。工作倦怠或工作不投入对员工身心健康产生的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不利影响已不容回避。领导行为是影响员工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以变革型领导行为为自变量,探讨不同调节焦点状态下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的问题,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在未来研究中予以关注。
2011年06期 v.38;No.151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晓红;
借鉴管理领域的"第二曲线"理论,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可以划分为学习入门期、能力形成期、成就获得期和转型提升期四个阶段。高校组织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就是要求组织与个人就发展目标达成一致,这将有助于教师成长的一系列管理和支持措施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在"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的交替中实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能力与高校组织内涵发展活力的螺旋式上升。
2011年06期 v.38;No.151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宗章;
儒家教化思想的本质反映了道德性与政治性的契合,但对于先秦儒家而言,"道德的政治"即"政治道德化"才是其教化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体现了自身内在的根本矛盾。它不仅反映了先秦儒家与后世儒家教化思想的共相,也体现了先秦儒家教化思想"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殊相,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由"道德的政治"过渡到"道德的政治"与"政治的道德"的张力性统一。
2011年06期 v.38;No.151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纲;
目前,学界论述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大多注重孔、孟、曾三人,对荀子孝道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荀子孝道思想内容朴实、情感真切,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损益与继承。荀子从"礼"而重"义",言"以礼义事亲谓之孝";看重行孝道之过程,珍视父子间的真挚情感,要求孝子不匮、事亲以亲;从社会现实出发,顺之以道义,言"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以分忠孝之次;虽强调以礼义治国,但极重视政治对孝道的维系作用,移风易俗,制之以礼。
2011年06期 v.38;No.15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鲁力;
刘宋在西晋之后继续推行宗王出镇制,其根源在于门阀势力仍然较强,皇帝不得不任用家族成员以保持力量对比上的优势。这一制度对刘宋政治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在刘宋初期对巩固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出镇宗王势力过大,在孝武帝以后开始成为皇权的威胁。孝武帝及明帝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出镇宗王的势力,却导致了异姓势力的兴起,并最终导致了刘宋王朝的灭亡。
2011年06期 v.38;No.151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许展飞;
发掘《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走出简单地把《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视为迷信故事的误区,可以发现《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既有佛理依据,又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和道教传说关系紧密,对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僧传》中显现神通类的僧人神异事迹,记载的多是僧人因具足佛教神通而显现的特殊才能,其佛理依据是佛教"六神通说"。且《高僧传》中具足佛教神通的僧人所具备的异能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仙传中仙人的奇才异能,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僧人为了弘传佛法,对之极为看重,大加利用,制作并宣扬一些佛教神异故事,以神异事迹征服人心,以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正确认识《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早期佛教的发展史。
2011年06期 v.38;No.151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付爽;勾利军;
佛教对鳏寡孤独三疾人群的救助是唐代民间救助的主要形式之一。慈悲观、福田思想及因果报应论是佛教救助鳏寡孤独三疾人群的思想基础。唐代病坊起初是佛教救助贫病疾苦的机构,置使专职的出现使其被纳入国家的救助体系之中。唐代病坊救助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三疾人群,而实际操作中,其救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唐代佛教救助鳏寡孤独三疾人群的方式,主要有布施、收容、疾病救治及精神抚慰等几种。
2011年06期 v.38;No.151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明哲;杨笑天;
佛教是一种深沉而富有智慧的文化,它告诉人们,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缘起的,都是有条件有原因的,因此,一切具体事物都是可以改变的,一切境况都不可能常在。只有自利利他的道路才能给人生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安宁。自利就是摄律仪,摄善法;利他就是以三种布施广利有情。在这些方面,赵朴初以其一生的行持,给我们做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2011年06期 v.38;No.151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先召;
史家认为唐后期藩镇之祸主要因为河朔三镇割据。事实上,唐后期祸乱的主因在魏博镇。一是代宗姑息纵容,致使魏博地方独立化的实现,独立化主要包括地方专制集权和藩兵嗜利集团的形成;二是魏博镇影响其他方镇,为求土地子孙相传,推动藩镇联盟的形成;三是魏博式的骄兵成为左右藩镇,甚至是关乎唐朝存亡的力量。德宗锐意削藩的失败,宪宗短暂中兴的实现,穆宗长庆销兵的破产,朱全忠灭唐终成霸业,均与魏博镇的影响有关。
2011年06期 v.38;No.151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林艳;
学术界很多文献学论著在讨论清代藏书和版本时,几乎都认为清人在藏书、校书时专爱宋本,存在着"佞宋"的学术风气。实际上,这种判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引领清代文献学风气的陆贻典、卢文弨、黄丕烈、顾广圻、戴震、钱大昕、段玉裁、叶德辉等文献大家均反复指出宋版书存在的问题,认为宋本有优劣高下之分,不如后世版本者亦比比皆是,对盲信宋本者进行了尖锐批评,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代表着清代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主流,清代所谓"佞宋",根本没有形成风气。重古而不泥古,贵宋而不佞宋,唯善是从,唯是而用,才是清代文献学家藏书、校勘的真正风气。
2011年06期 v.38;No.151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冬冬;
清人孔广森所著《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是其公羊学代表作。学术界对该书的思想价值存在争议。其实,该书肯定"人情"的价值,呼吁发挥"亲情"的作用;援引《孟子》,提倡民本思想;持有发展进步的历史观,鼓励面对社会危机应灵活应对,实行"行权";质疑"灾异""祥瑞"学说,在训诂、考据背后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应予以肯定。
2011年06期 v.38;No.151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中汝;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的开创者。孙中山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欧美社会崇尚个人自由的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这种本质上是少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必然带来贫富分化与政府无能。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才是真平等,建立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良善政治,是孙中山在哲学层面审视、反思中国问题与独特道路的理论成果。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孙中山关于自由、平等与良善政治的看法,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1年06期 v.38;No.151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康海军;
在胡适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思想自由是其极为关切的核心概念。鉴于传统中国思想之中根本难觅"自由"这一概念,而现代中国的产生却又必须以自由为根基,胡适就创造性地解释了自由思想。胡适从三个方面阐述思想自由,即思想自由与学术的发展、思想自由与政治理想以及与生活世界的有序建设。
2011年06期 v.38;No.151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庆林;
袁世凯,这个晚清、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直接影响了晚清、民国初年的政局,而时局也反作用于他,决定了他的人生浮沉:清末新政期间,他与奕劻沆瀣一气,使清朝政治更加糜烂,为清王朝灭亡埋下了隐患;武昌起义,以载沣为首的满族王公亲贵束手无策,清政府内部权力的真空,为袁世凯复出提供了条件,而革命势力也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局势之下,袁世凯被推上了大总统的舞台;当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逆时代潮流而动,帝制自为、残害异己,用封建思想控制国民的头脑,恶化了民初的政局,毒化了社会风气。最终,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帝王梦随之破灭。曾经被时局选择多次的袁世凯最终在人们的唾骂中被抛弃。
2011年06期 v.38;No.151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盛雷;
"工业分散"思潮源于欧洲,其核心理念在于,实现都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至抗战爆发前,"工业分散"思潮逐渐在中国知识界形成和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主观上是受欧美经济思想影响;客观上在于寻找改善本国工业布局失衡状况的方法,以及巩固国防经济基础的需要。当时的中国已初步具备进行"工业分散"的可行性条件。由于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没有达成一致,知识界就此展开一系列论争,并提出一些颇具思考性的问题。这一思潮对当时和抗战时期工农业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1年06期 v.38;No.151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小荣;
汉传佛教的语言观主要有两大原则:一是通俗易懂原则,二是随机应变原则。这两种原则对中古的佛教讲唱文学影响尤为深广,特别是为变文文体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甚至于佛教变文的原初含义亦可溯源于此。
2011年06期 v.38;No.151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仝国斌;
根据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现象的依存性程度,可以把语言中的词大致分为自源词和他源词两类。自源类区别词是区别词的典型成员,他源类的由于潜在的指称事物现象的能力有些会重行向临接词类游移。游移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因属性义固化的形容词化和因指称义显化的源词化。而自源类区别词一旦发生功能游移,通常只有单一的属性义固化方向。
2011年06期 v.38;No.151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高增霞;
通过"X了""ad.+X"类词语的虚化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汉语中,存在着从表达评价、判断到表达语气这样一条语法化途径。该途径说明在语法化过程中,词义、句式义、功能义是相互作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语气词"吧"是一个决断行为的标志。
2011年06期 v.38;No.151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胡旭;
先唐时期,别集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直到西晋中期,别集编撰才进入名实相符的阶段。先唐别集的集名最初相对单纯,基本上都是在作家姓名后直接加上"集"字的方式,其中个别例外,只属于非主流现象。明以降所编撰的先唐别集集名,多以字、号、官爵等题名,名称不尽相同,却有区别的意义。经典分类的完善,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在"四分法"和"七分法"的交替使用中,别集在南朝梁代阮孝绪的《七录》中正式被分为单独一类,并因《隋书.经籍志》的广泛流传而影响深远。历代官、私书目著录的专门化,则提供了别集形成之后的一系列基本信息。
2011年06期 v.38;No.151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柏红秀;
白居易提出了"通儒"的音乐观,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音乐与国家兴亡关系密切,但并非国家兴亡的决定因素,它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因素;在音乐的诸要素中,歌辞较乐曲或乐器等其他因素而言,更能发挥这种功能。白居易的这种音乐思想扎根于中唐音乐发展的现实土壤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白居易的音乐思想对其讽喻诗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以《秦中吟》与《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就是这种音乐思想的具体歌辞实践。
2011年06期 v.38;No.151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谟润;
唐诗佛寺辑考,虽细微但颇有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它涉及诗人行踪、心态与思想变化的把握及唐诗内容的正确理解,属更全面梳理佛教与唐诗、佛寺文化与唐代文学等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文章鉴于学界已有成果的疏漏与缺憾,以《全唐诗补编》所载唐诗佛寺材料为线索,分别对《唐五代佛寺辑考》失载或已载而甚为简略部分佛寺加以考索,共辑考出真寂寺、乌牙寺、法台寺、碧沼寺、御题寺等佛寺有关情形,另对部分涉及佛寺的诗题及出处作了考察。
2011年06期 v.38;No.151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查屏球;
联系元初文化背景可看出《赘笺唐诗绝句》虽为民间流行的私塾教材,却包含了编写者在社会骤变之际传承文化与拯济人心的用意,胡氏"赘笺"是对谢枋得《唐诗绝句评点》相关思想的发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亡国之痛;二、忠臣之赞;三、理学之思。这些都比较集中反映了他们作为宋朝遗民与理学家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色,是一种在特殊年代的独有的阅读体验,也体现了其时流行的唐诗选本以及评点在传承文化与构建共同文化意识方面的特有功能。
2011年06期 v.38;No.151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永贤;
清初岭南诗人陈恭尹诗学观以"性情"论为核心,他对"性情"的内涵和特点有独到的理解,其理论主要针对当时诗坛的弊端有感而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观点。
2011年06期 v.38;No.151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琴琴;
鲁迅早期的文学观念,具有传统与现代、中西交融化合的特点,对心与力的探讨是其核心,摩罗之矛盾亦贯穿始终。对心的探讨从创作主体之诗心和接受主体之人心两个向度展开,强调诗心之怒与哀和人心之本具诗性,及两者会解的可能性。对力的探讨从文学之内面精神、价值和审美风格三个层面展开,崇尚一种迥异于温柔敦厚这一中国古典美学标准的偏至之美。鲁迅的早期文学观念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语境中不同于王国维、梁启超之文学观念的一种新趋向,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化演进中的重要一环。
2011年06期 v.38;No.151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宗超;
凌淑华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花之寺》是她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这部小说集采用独特的"复调"式书写,表达了对女性婚姻婚前、婚后同囿"围城"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将女性牢牢困在这座围城中的真正原因。这样的书写看似保守,实则深刻,在另一层意义上呼应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现代思想。
2011年06期 v.38;No.151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双花;
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小说中,路翎的创作代表了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新路向。在深刻描绘社会历史的同时,更注重抒发人物的激情,以致后者最终逾越了理性的规范,跃居本体地位,获得了成为可以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相对话的美学力量。然而,在这种以情感为支点的叙事中,人物的激情始终是前进与回旋相交织。这显示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个性解放为旨归的启蒙主义之局限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缺陷,值得进一步反思。
2011年06期 v.38;No.151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于沐阳;
19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与话语方式再一次陷入到了"失语"的窘境。中国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也在新的时代风气之下萌发出与传统有别的新特质。《山里的花儿》、《沧浪之水》等文本塑造了A君、池大为等知识分子身份与权力相结合的一类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复杂的人格特征与多变的个性,既为人们解读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属性与价值选择提供了经典案例,也成了"人文精神"失落的文学言说。
2011年06期 v.38;No.151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郭平;
《怀念狼》与《高兴》是贾平凹两篇比较重要的小说,其中体现着作家对身体的三重理解:一是身体与承载身体的肉身同义;二是两者分开,承载身体的肉身处于缺乏状况,而身体则上升为身份;三是两者的分裂加剧,当缺乏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肉身被悄悄隐去,身体则完全成为一种"装饰"。身体的形成是人们通过想象而参与建构的结果,承载了众多的社会"意味"。
2011年06期 v.38;No.151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茜;丰云;
普鲁斯特企图以反复的记忆留住时间,博尔赫斯以空间并置的方式诠释他的花园式时间观,纳博科夫因不能留住时间而精神焦虑。时间既是哲学家也是艺术家思考的对象,小说是关于时间的叙事,对时间的思考使艺术家在文学殿堂里构筑一个时间的乌托邦,或许这是人类能够用以对抗时间流逝的唯一武器。
2011年06期 v.38;No.151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程露;
在后现代主义问题上,伊格尔顿继承了杰姆逊诸多观点,但是两人仍然存在较多的理论差异,他们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应用以及不同的政治立场。杰姆逊和伊格尔顿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切入后现代主义的起因,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创造性应用,也是对利奥塔从科学角度论后现代主义思路的突破。对后现代主义起因的不同认识是杰姆逊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理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分歧,它决定了两者在对待后现代主义的主体特征、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前途等问题上的认识差异。
2011年06期 v.38;No.151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攀;
小说演变至今,从对虚构性的回避和遮掩到对虚构性的全面认定,无疑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小说中讨论小说写作的虚构性成为新的小说形式,其中福尔斯创作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功不可没。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小说虚构性的独到见解和灵活运用,体现了虚构性对于小说的强大功效以及虚构性的现代意义。
2011年06期 v.38;No.151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晓冬;柴玉;
《老虎的新娘》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比较有代表的篇什,体现了卡特积极向上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本将环境描写、自然意象与女性主人公命运相连,体现女主人公对自然的信任与依赖。作家在完成对男性与女性二元模式解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模式的颠覆。从建构的角度出发,作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想的生态世界。
2011年06期 v.38;No.151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董爱华;
《等待》是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代表作品,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书中回顾和反思了"文革"和改革开放两大历史事件,同时通过对小人物心理活动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人性入木三分的观察。
2011年06期 v.38;No.151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耀先;
斯皮瓦克是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中关注翻译的理论家之一。她把翻译置于多种理论框架中,致力于研究翻译涉及的政治、民族、种族、帝国主义等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问题,提出"翻译的政治"这一概念。她的翻译一方面表明翻译的政治是指翻译在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显现或隐现的权力关系;在政治语境中研究翻译,则凸显了翻译与权力的关系。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翻译的政治,就是要在重写翻译中凸显女性的差异性,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其翻译也证明了当代翻译理论家的观点,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翻译是译入语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政治行为。
2011年06期 v.38;No.151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田发银;
校长的人格魅力是学校管理中重要的非权力因素。校长的人格魅力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师的专业绩效和学生的发展成长等有着不容忽视的独特影响。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对校长人格进行评价:情绪稳定、情绪愉悦、应变力、责任感、智慧。校长的人格魅力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即行为规范层次、专业精神层次和品质修养层次。校长人格魅力可以提升学校影响力、吸引校外资源,聚合人心人气、形成校内向心力,感召引领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校长的人格修炼可以看成校长角色整体形象的重塑过程,要形成校长人格魅力,就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师生信服的行家里手,真正关心并帮助师生、诚做师生发展的引路人,坚持阅读、保持旺盛不竭的求知欲,修养身心、保持乐观积极的良好情绪,真诚待人,构建和谐相容的人际关系。
2011年06期 v.38;No.151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剑梅;
人际信任是人类维持本体性安全的需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背景与基础。当代青少年正经历着人际信任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导致青少年诸如抑郁、焦虑和安全感的缺失等情绪问题。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和低自我效能感,既不利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健全人格的建构,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对青少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其人际信任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011年06期 v.38;No.151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吴泽强;
在存在主义教育视角下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但可以开阔教育学研究的视野,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绩效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教育是经济的基础,教育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带动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视角分析,教育投入要实现六个转变:教育投入理念从"教育事业"向"教育产业"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投入的目的从"保障教学实施条件"向"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转变,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教育投入的来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加强丰富教育资源的相互促进和联系;教育投入的内容从"人力、物力、财力"向"多元、丰富、可持续资源"转变;教育投入的成果从"关注教育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向"形成教育绩效评价与评估体系"转变;教育投入要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利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产出效率。
2011年06期 v.38;No.151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兰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在注重医疗保健的同时,从事体育锻炼和增进健康的意识也相应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急剧增加。然而,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管理不规范、市场规模不大等诸多问题。目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位授予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应适应体育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不断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2011年06期 v.38;No.151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喜梅;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结构在创新方面分为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高校体育赛事模式的创新和高校业余体育生活模式的创新。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建设创新包括体育明星校园行活动,校园体育工作先进人物、体育组织的榜样化,评选优秀体育社团、俱乐部(项目组织)。
2011年06期 v.38;No.151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康;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本土化主要表现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后教会大学相应的"中国化"的内部调整,各大学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现了研究和讲授国学的热潮,部聘教授的主观努力等方面;"本土化"也体现在大学教科书编写和讲授方式的中国化,一些教授对于具有西方文化内涵的讲授内容本身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本土化尝试,以及"传统士人文化"的续存等方面。关于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清末"中体西学"等概念去作为切入点进行模式化的剖析,应更多从由于"历史惯性"而造成的大学内部教授群体具有的传统士人风骨、"公共智识分子"的特质上去考量其动因;民国时期的民族觉醒、奋起抗敌的政治氛围促使大学本土化进程不断深入,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学学人也借助本土化这一过程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需求的人文学科门类。
2011年06期 v.38;No.151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娟;
对河南省5所师范类本科院校本科教育的核心学科、核心读者群、学校专业设置的叠加重复情况、图书采购情况、数据库购置状况以及部分特藏图书入藏情况等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阐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2011年06期 v.38;No.151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运虎;
在中国绘画中,线是一切物象造型的根本。线条不但是中国画创作笔法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是绘画作品精神的重要体现。
2011年06期 v.38;No.151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本刊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请投稿作者依照执行。一、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
2011年06期 v.38;No.151 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