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永和;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人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自然选择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双重主体共存与双重价值共生的现实中介;坚持双重主体与双重价值的相依并存、和谐共生,是生态价值论研究的终极关怀。
2008年04期 No.13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郝永康;刘鹤玲;
"全球问题"的显现导致人类在生存方式上面临"一损俱损、一荣共荣"的发展格局。因此,确立和实行利益让渡原则,是寻求各国度各民族的特殊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某种契合或均衡,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路径。本文从阐明利益让渡原则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根据入手,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平等原则及其伦理难题,并就利益让渡原则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2008年04期 No.13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强;马祥富;
生命伦理学在面对现代生命干预技术时,产生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道德难题。神学思想家首先发现和反思这一问题,并使之置于独特的生命文化现象——"神学—生命伦理"之中。现代以身体、身体感觉和情感为根基的道德哲学,受到生命干预技术的内部性——对"自然身体"的颠覆,及其外部性——对社会实践的社会关系(家庭和民族)的颠覆。身体不再是自我的直接存在和存在意义的表征,身体"异化"成为理解自我的"他在",使之重又回到了肉身的欲望存在和生存暴力的无身体存在。这引致了自我的深刻分裂,并走向个体肉身的虚无和精神自我的绝望。因此,现代道德哲学的生命抉择和生命回归为此提供了两条道路。
2008年04期 No.13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齐建晓;
语言转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语言研究代表了哲学范式由认识论向语言哲学的转向。语用学一词由哲学家莫里斯明确提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奠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都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
2008年04期 No.13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力;
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是理性化的"巫史传统"。占据了传统学术主流地位的儒家学派,承担了将巫术经验制度化并予以传承的任务。孔子思想中对天帝祭祀、鬼神崇拜和仪礼制度的态度,集中体现了"巫史传统"中的理性主义倾向。
2008年04期 No.13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巧生;黄敏;
季本,字明德,号彭山,是王阳明的重要亲炙弟子之一。阳明殁后,门人多学派之分,其中"以自然为宗"的风气颇盛。季本以为此风有失师门本旨,于是根据自己的体悟提出"龙惕说",引发了当时学界的一次重要的争论。"龙惕说"及相关争论为深入了解当时自然与主宰关系、本体与工夫关系等重要问题提供了针对性的材料。"龙惕说"自本心上言"惕"对揭示儒家传统心体说的义理有独特贡献,但也有其明显的偏失。
2008年04期 No.13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之昂;
视淫是人类本能的表现之一,是从自身身体感受出发对异性身体的观看。男女视线的交织构成一个隐秘的社会。视淫是视觉艺术的表现主题之一。视淫具有空间自由性、乐而不淫的自我提升、主体的自动和无思等特性。视淫以潜在的无觉、无思和自动的方式消解着现代人的孤独感。
2008年04期 No.13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道正;
作为女性美最高理想的海伦和西施,不过是各自民族集体想象的结果,而在男权中心思想主导的文化传统中,她们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两人的"活"和"死"俱在一个"美"字,海伦因其美是非活不可,西施因其美却不得不死。两人极其相似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女性美在男权社会里的一般遭遇,而结局的不同则显示了文化差异对审美观念的影响。
2008年04期 No.13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富洪;申荷永;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对原始父亲(上帝)的一种传统意义的强烈崇拜和深刻敬畏,父亲意象是遥不可及的。在传统文化的演变中,父亲意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嬗变:从"仁君意象"、"父神意象"到"人父意象"。现代父亲是一个更全面和人性化的角色,一方面他仍然要承担和传统父亲一样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按照舆论的要求,他要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事事参与。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糅合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精髓,使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父亲意象基本趋于一致。
2008年04期 No.13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郭金玲;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虽没明确阐明但已初露端倪,而在列宁所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已得到明确的论述;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说,成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表述,并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被写入教科书;我们不可否认列宁的"三大组成部分说"的历史功绩,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教条主义的理解所造成的危害。因此,科学分析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已成为卓有成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008年04期 No.13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轲;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不断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过程。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成熟程度,其演进历程可划分为早期探索(1921.7-1934.12)、初步成熟(1935.1-1949.9)、曲折前进(1949.10-1976.9)、拨乱反正(1976.10-1982.8)和创新升华(1982.9至今)等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2008年04期 No.13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昀献;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伴有社会主义的发展。迄今,资本主义已经历了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四个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四次科技革命,资本的扩张推动着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和制度支持,但资本的私人属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因而如同历史上相继更替的社会制度一样,它也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社会主义是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资本主义体制的变化,社会主义依次实现了科学理论的创立、社会制度的建立、世界体系的形成和理论与模式的创新发展。资本主义的不断变化发展,最终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实现。
2008年04期 No.13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晓娟;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民族精神的塑造要放在对民族主义考量的宏大背景下。通过对民族主义相关内涵的梳理及其历史作用的判断,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深深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当中,撇开民族主义谈民族精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塑造的民族精神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以和平、民主、宽容与理性为取向,才能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力量。
2008年04期 No.13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晋海学;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把西方文明当作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中西文明在机能上有着类似的结构;二、在重建中国文明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只有作为方法被引进才能发挥效用;三、重建中国文明的根本在于依靠自己。这一在历史中思考问题的方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当下都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008年04期 No.13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建平;宋红锦;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长期坚持的一项总政策,其政策问题是科学文化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领导层和科学文化工作者主要围绕如何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在较大范围内以民主讨论的方式进行了政策问题的建构,其过程表现为一个民主讨论的过程,其内容基本反映了科学文化事业自身所具有的客观发展规律,但是,还存在有被简单化和政治化的欠科学性等特点。
2008年04期 No.13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黎东;
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化和民主化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出现了危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政治认同对于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是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稳步推进农民对基层政权的政治认同,增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2008年04期 No.13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许昌;焦少会;
"执政形态"是政党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新范畴,它涵盖执政理念、执政机制、执政方式、执政生态、执政合法性、执政规律、执政历史等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这一范畴是对执政党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对于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政党研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4期 No.13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齐卫平;钱文华;
自20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两大政党为了赢得总统选举,开始突破组织发展的区域局限,在海外建立政党组织作为本党分支机构,民主党海外便是其中之一。民主党海外得到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承认与支持,其下属的国家委员会数量不断增加,在组织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组织特点,逐渐显示出某些政党组织的功能。
2008年04期 No.13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宏伟;
1967年6月,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导致中缅关系分裂。初期,双方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相互指责、攻击。从1968年开始,两国都开始不同程度减少对抗,缓和与对方的关系,开始重新接近。1970-1971年,北京与仰光重新互派大使赴任,1971年缅甸最高领导人奈温应邀访华,中缅关系实现正常化。两国关系的破镜重圆,主要源于双方各自利益的需要,其次,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也是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2008年04期 No.131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齐顺利;
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离不开马来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在马来政治民族主义的极力争取下,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最终体现了"马来人的马来亚"的理念,这也是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开始。在马来人获得政治领导权的基础上,马来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把马来文化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以马来族群的文化作为整合马来西亚社会的基础。在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推动下,马来文化从建国前的弱势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反过来,马来文化强势地位的形成对马来西亚民族建构产生了多重影响。
2008年04期 No.13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光海;高虹;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2008年04期 No.13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苏全有;
恽毓鼎的经济思想大要有二:一是开源节流。开源主要体现为倡修铁路、开矿及重林兴农,节流包括挽回利权、裁冗节费。二是恤民护商。恤民主要是反对苛征、扰民及倡赈济等,而护商则为裁厘加税、倡设公司及维持市面等。作为一个思想者(非实践者),恽毓鼎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非由于他是以思想的先进而见长,而是他以史官的身份、以奏请的形式,对清末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恽毓鼎所代表的参政阶层与当政阶层及民间阶层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知清末那个时代的原生形态。
2008年04期 No.131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何立胜;苏明;
环境保护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政府社会性规制的重要内容。企业厉行环境责任有利于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竞争机会,而政府规制也为企业厉行环保责任提供了外在的压力和动力,是企业实施环境责任的机制保障。因此,环境保护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2008年04期 No.131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立志;
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方式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和范围来收集、加工和报告信息的。这种会计信息生产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还原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貌,使得信息加工主体与信息需求主体之间存在着供需错位,很难满足政府经济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会计信息失真、造假、不对称的主要根源。面对信息化社会越来越强烈的信息需求,必须改革这种传统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即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企业与社会经济联系的有关接触点采集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并通过社会化的生产加工进行利用。
2008年04期 No.131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松涛;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既为中部六省人才资源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又为中部六省人才资源开发区域合作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河南省的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河南省人才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2008年04期 No.131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桂玉;
韩国新村运动成功促进了韩国农业转型和农村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开发农业、振兴农村创立了一个新的模式。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建立综合高效的农村建设体制和机制、发挥村事业选择的自主性以及灵活运用村民组织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过多注重物化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小农经济特征明显。从实际出发,借鉴邻国经验,汲取他人教训,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便捷而高效的发展方式。
2008年04期 No.131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江岭;
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阿尔贝特.希尔施曼关于"激情与利益"这两种关涉西方早期现代性的著名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济人"的概念。韦伯的研究揭示了早期新教徒转变为"职业人"亦即"经济人"的过程,这种转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希尔斯曼则探讨了现代早期以"利益"来制衡人的内在激情的意义与后果。韦伯意义上的"职业人"和希尔斯曼的"现代利益主体",表征了"现代自我"的复杂意涵,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独特性。
2008年04期 No.131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留成;
本文首先提出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概念,之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地位,以及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具体要求。在论述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对未成年人刑罚制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立法建议:完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从宽处理的具体规定,增设必要的非刑罚处罚方法,率先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2008年04期 No.131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志;
刑事和解和辩诉交易是当代刑事法中两种最主要的刑事合意解决纠纷机制。二者在契约性基础、节减司法资源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价值取向及其制度效果方面却各有利弊。任何制度都是具体语境的产物,辩诉交易虽在英美广泛适用,但难以适应中国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刑事和解则应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优先的选择。
2008年04期 No.131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烨;
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由此决定了犯罪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的必然。从人性出发治理犯罪的刑事政策,必须富于人性化的色彩。刑事和解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契合了当代人性化刑事政策的价值诉求。但作为一种全新的舶来品,对刑事和解在我国的构建,应进行慎重的制度设计。
2008年04期 No.131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庆新;
财团法人是指法律上对于为特定目的的财产集合赋予民事权利能力而形成的法人。财团法人的设立基于捐助行为或者遗赠行为。捐助人或者遗赠人须在捐助章程或者遗嘱中确定财团法人的目的、财产、组织和管理方法等。财团法人依法设立后,捐助人或者遗嘱执行人须将捐助或者遗赠财产转移给财团法人,然后财团法人即依照章程而独立运作,不受捐助人或者遗嘱执行人的干涉。财团法人须不以营利为目的。我国目前存在的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私立学校以及破产财团等都具有财团法人的某些特征,甚至有些组织与财团法人在法律性质上基本一致。为了更好引导、规范和发挥这类组织的作用,也是为了在理论上对法人分类有一个科学的界定,非常有必要引入财团法人概念,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
2008年04期 No.131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在范;
劳资双方的利益争议是劳动者代表与雇主在集体谈判过程中因团体协约内容的达成而发生的争议,是引发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劳动者集体抗争行为的直接动因。发达工业国家均构建了完善的利益争议法律调控机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劳资双方的利益争议因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而呈现出混乱与无序的状态。如何将我国的利益争议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劳资双方在利益冲突背景下的和谐共处,已是我国劳动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
2008年04期 No.131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魏继华;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摒弃了"权力本位"的思维定势,确立了"权利本位"、"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通过对权力的规范和限制、对权利的确认和保障,从制度上实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立法理念的价值取向。
2008年04期 No.131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孔小霞;
外交保护制度建基于国家责任制度、国家主权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2006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该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它扩大了外交保护的对象,明确了外交保护条件中的国籍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但在对外交保护的性质界定、外交保护适用的国籍条件和用尽地方救济原则的例外情形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尚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以顺应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权保护的发展需要。
2008年04期 No.131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林五星;
确认律师在场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刑事司法发展的方向,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区域性国际机构也在法律文书和司法实践中确立了与律师在场权有关的规定;侦查阶段被追诉者接受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的实现已经具备理论上的正当性、现实中的必要性和实务中的可行性;我们应当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力度,规范程序设计,强化制度保障,使律师在场权的应有价值真正得到充分实现。
2008年04期 No.131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宗志;
养济院制度是清代社会救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从前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有所发展。它的救助对象以失去劳动能力且没有家庭赡养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为主,同时还包括传染病人和老年军流犯人。官办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从筹措救济经费、决定全国各地的救助名额和救济标准,到主持日常管理,都完全由政府负责。在具体实践中,官办的优势与弊端表现明显:一方面,养济院从空间上覆盖了全国各地,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济网络;另一方面,制度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财政和吏治状况。由于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其社会救济功能日趋衰退。
2008年04期 No.131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蔡蕾;
都铎时期是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在经济和政治、王权和社会、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都铎王权与贵族的关系转变成为近代早期国家和贵族的关系,都铎贵族转变成为近代国家的"新贵族"。这一时期,贵族仍然行使着传统的军事和政治统治的功能,但贵族的权力性质不同于以前。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权威,行使的是君主赋予或者许可的权力。在都铎和贵族的关系上,都铎时期的英国贵族首先是都铎君主的臣民。其次,都铎贵族是都铎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是都铎专制君主权力基础的组成部分。
2008年04期 No.131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世安;陈淑荣;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开援助中国抗战,但允许通过民间方式援助中国;英国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但英国对日退让的底线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英国的这种对日政策虽然仍然是一种妥协,而且还没有完全摆脱绥靖政策的阴影,但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英国并没有出卖中国来与日本妥协,实现其维护在远东利益的计划。这也就说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并不存在英美等国勾结共同出卖中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2008年04期 No.131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芦力军;
德国默克尔政府自2006年上台以来,其对华政策较施罗德政府时期做了重大调整。从欧盟对华军售到知识产权保护再到人权对话等领域,中国已经不断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压力。默克尔政府从施罗德政府时期两国通过协商对话来解决政治分歧的立场退缩,标志着新一届德国政府转向了保守立场,这一切将会给今后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不少不确定的因素。
2008年04期 No.131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侯迎华;
两汉公文文风总体上说,经历了一个从汉初的尚俭质文,到汉武盛世的鸿文,再到东汉尤其是东汉中后期的冗文演变轨迹。文风的演变跟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背景、学术思想和审美观念都紧紧相关。
2008年04期 No.131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相录;
宋代苏轼谓孟浩然"韵高而才短",引起了后人很多或赞同或反对的议论,但这些评议大多没有对苏轼的论断与孟浩然的诗歌创作进行细致具体的分析,缺少应有的说服力。实际上,孟浩然的诗歌在题材、体裁、对偶与用典上均存在一些不容否定的不足,而这些不足与孟浩然诗歌的特点密切联系在一起。
2008年04期 No.131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冒志祥;
苏轼20多年与高丽人交往的实践,使他成为北宋朝廷较少的"知韩派"。他的将近10篇关于高丽的"状"文,涉及处理北宋与高丽事件的做法和理念,体现了苏轼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利益至上、务实外交和依法处理涉外事务的思想,而这些外交思想,对北宋政权外交基石的形成、国内和平稳定环境的建立和宋文化的繁荣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04期 No.131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缑英杰;
当代学者杨义在对现代文学进行研究考察时,以敏锐的文化意识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贯通起来,从而拓展了传统研究的单一视角。本文结合杨义的相关著作,从研究方向、切入角度及具体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考察其文学理论批评。
2008年04期 No.131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立华;
贝克特作品挑战构建爱尔兰民族文学传统的历史和文化界限,将爱尔兰的历史和文化同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贝克特的作品不仅反映出在爱尔兰范畴内而且在爱尔兰的后殖民主义的范畴内的矛盾性。其作品中人物的多民族身份和多文化身份是对爱尔兰殖民化主体性的解读,同时也是对帝国主权的批判。
2008年04期 No.131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树理;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之作,弥利安是该书中极具内涵的一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多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两位女性在色、才、情、德四个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符合才女佳人"夫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贞矣"的标准,然而却又都是红颜薄命。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比较这两位才女,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这样的才女形象都是男性笔下塑造的畸形人物,她们的悲惨命运也是男权社会中的必然结局。
2008年04期 No.131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梅笑;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当今世界截然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的非殖民化时代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重新塑造了自己,并向以前的被殖民者开放,而后者现在是其全球业务的参与者。到达第一世界的后殖民知识分子,对以欧洲为中心的进步观与知识观所怀抱的理想提出了质疑。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其小说《抵达之谜》中通过对"模仿"所做的隐喻,形而上地思考了后殖民时代特别是移民社会中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原创性的思辨力探讨了人类精神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性。
2008年04期 No.131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鲁艳;
晚清时期,翻译文学作品数量大大超过了创作文学。这一特殊时期的翻译文学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译文里出现的大量的增删、漏译、误译、序言、按语等都不影响它们在社会在民众中所起的作用。根据目的论的解释,译者可以按照译文的目的和译者的任务用多种方式来翻译。判定译文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再是忠实、等值,而变成了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实现译文的功能。以此为标准,晚清翻译文学实现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的目的,因而是成功的。
2008年04期 No.131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素珍;
接受理论认为文本具有开放性和未定性,不同的读者会赋予其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本文尝试运用此理论对文学翻译过程进行考察,从译者和读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文学作品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必要性。同时作者还进一步指出接受理论对于反思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批评,以及指导具体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
2008年04期 No.131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刘筠;
创作实践显示,诗人创作的思维模式即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与童年思维模式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二者的相通之处有三:认知方式上以直寻为主,认知手段上以想象为主,主体情感在认知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文学的角度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诗歌创作的特点、规律和诗人创作的心理机制,同时能对厘清童心与诗心的关系有所帮助。
2008年04期 No.131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登报;
21世纪,信息和知识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核能",也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文化传播界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博客。本文从博客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博客写作在不同层面的价值属性及双重效应。
2008年04期 No.131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邵卫兰;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通过声音形式对语言,准确地说是对视觉艺术的解构或重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对于文学,有所谓的"文气说"。我们认为,"文气"是情感和朗诵结合的产物,是通过吟诵获得的美感,所以朗诵古代作品,需要运用古今音变常识和诗词格律等,对作品的"文气"加以解构。
2008年04期 No.131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应贤;
动词重叠相当充分地反映了汉语的体范畴,而且是以词法形式直接显现的。它在句法上面体现出了最典型的述谓性,在语义上面具有着动量的模糊性,在语用上面则表现出了比较强的主观性。
2008年04期 No.131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张耀平;
管理文明是有关管理世界的公理体系,是有关管理职业人价值观的基础支点。管理文明是时代的产物,目的在于实现管理者的全面发展与创造有利的管理环境。管理文明既是社会发展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产物,又是管理者顺应时代变迁建立共同职业价值的基础。管理文明扬弃传统职业价值观的习惯与经验,引发管理职业价值的重新塑造;管理者所持职业价值观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管理实践;追问管理职业价值,需要对不同价值观念的整合;管理者要顺应管理文明的要求,提升五种能力,即自觉学习力、创造执行力、科学发展力、资源整合力和和谐建设力,增加管理职业之价值。
2008年04期 No.131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向英;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当前我国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校际差别及群体差别,教育公平严重缺失。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构建和谐教育,确保教育公平尽快实现。
2008年04期 No.131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天利;
树立"特色兴校"理念,加强办学特色建设,是现代大学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大学的特色办学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大学在学习借鉴外国著名大学办学经验的同时,开始将特色办学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要加强现代大学办学特色建设,从策略上考虑,应做到: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努力方向;培育优势学科,形成品牌专业;坚持以师为本,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特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质量。
2008年04期 No.131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陶应勇;
引发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相当复杂,有时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地震、台风、洪涝、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社会性问题的辐射和影响,高校内部管理与服务问题,大学生心理情感问题。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突变性、复杂性等特点。许多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可控、可防的,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工作。要构建预防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教育管理。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如果应对及时,处置得当,就可能化解危机,平息事态,维护学校稳定大局。
2008年04期 No.131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陈岸涛;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面对中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与交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新并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主性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先进青年群体,但他们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缺乏文化忧患意识。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交流远比文化上的交流肤浅得多。在世界文化语境里,中西文明的正确对话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让每个大学生学会从世界文化的视野看中国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忧患意识,是发展中国文化的百年大计。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
2008年04期 No.131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贺杰;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精神支柱产生强烈冲击,经济社会转型给大学生价值观念造成深刻影响,网络的发展与运用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形成双重效应,长期和平环境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带来弱化作用。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与教育过程中选择的方式、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探索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是切实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要将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
2008年04期 No.131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0 ] - 万运京;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本文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作用,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多视角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一些发展策略,为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2008年04期 No.131 225-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纯献;
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是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下进行的,管理体制既是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现实前提,也是中国竞技体育的运行载体,它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的成败得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上建立了较完备的体育管理体制。制度是流,价值是源。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态决定着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
2008年04期 No.131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瑞珍;
信息环境下的用户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图书馆用户教育是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它提高了用户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促进了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图书馆用户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确定新环境下用户教育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社会、图书馆和用户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以期把用户教育未来的发展推向新的境界。
2008年04期 No.131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丽华;
开放存取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免费向公众开放学术信息。它打破了价格障碍和使用权限障碍,对高校图书馆的思想观念、角色定位、馆员的知识结构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开放存取这一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力求积极参与倡导开放存取的精神,宣传开放存取的理念,着力探索OA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路径,推进开放存取的实践与发展。
2008年04期 No.131 23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可立;
当前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期刊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期刊编辑唯有增强特色与定位意识、读者意识、策划意识与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办刊的不断提高的要求。
2008年04期 No.131 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