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马克思主义者对东方文化派经济观点的批判

    张家骧

    <正> 东方文化派是“五四”前后我国思想界颇有影响的思想派别。这个派别立论的重点虽然是文化、哲学,但同时也涉及到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不少关系重大的经济观点和经济主张。正因如此,当时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与其进行论战的时候,不仅对其经济观点和经济主张作了深刻有力的分析批判,而且还就不少重要经济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显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产生、形成时期的勃勃生机。

    1992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辩析

    牛德生

    <正>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这一点在我国学术界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对于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则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吴大琨同志强调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陈其人同志强调生产无限扩大和工人消费相对落后的矛盾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三是宋则行同志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都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是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平行看待来说明危机的发生的。对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该问题论述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我的理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对危机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不同层次的关系,资本主义矛盾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共同构成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要素。

    1992年04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及其运行机制

    王志远

    <正>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属于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它不仅规定了学校由谁来领导和实现领导的组织原则,而且规定了学校内部领导层次的关系以及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科学的高校领导体制,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行政组织、党政组织与其它组织、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关系,优化教育结构,把高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实行过的各种领导体制的简要分析、对比,说明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第负责制的正确性,同时,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1992年04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高校党委班子建设的几点思考

    蒋笃运

    <正> 高等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使这一复杂系统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必须有一个政治坚定、作风民主、精明能干、富于创新、结构合理的领导集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百人的学校,如果没有一个从教员中、职员中、学生中按照实际形成的(不是勉强凑集的)最积极最正派最机敏的几个人乃至十几个人的领导骨干,这个学校就一定办不好。”①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下,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1992年04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阅读——文明建设的核动力

    曾祥芹

    <正> 阅读不但在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诸方面发挥着“完善读者自我”的功能,而且在教育、科技、文化、经济、政治诸方面产生出“建设社会文明”的效应。阅读的教育价值教育是从阅读训练起步的,教育史是从阅读史发源的。儿童上小学,少年上中学,青年上大学,通常都说是去读书。习惯用“读书”指代“受教育”,提法虽然片面(正确地说,读书只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却反映了阅读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2年04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文章语言句式特点浅论

    崔应贤

    <正>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思想理论巨匠,也是位造诣高深、声名卓著的文章学家、语言学家。在他大半个世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息的政治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经典性文章;为革命制订出一系列方针、路线、政策的同时,以自己天才的语言艺术对本世纪初刚刚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进行了模范的运用:既注重语言本身约定俗成的特征,遵循规范;又富有积极的创造精神,充分地发挥它的表现能力,为人们正确认识语言、对待语言、使用语言树立了光辉的范例。毛泽东恢宏、遒劲的语言艺术风格,不仅表现在“遣词”的准确和“章法”的严整上,“组句造语”方面也尤为突出,句意承递连贯周密,结构组织稳健精工,形式类型繁富多样,跌宕不群,纵横自得,张驰有致,浑然天成,显示出对语言句法非凡的驾驭能力。

    1992年04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座沟通中西文化的人桥——纪念赛珍珠诞辰一百周年

    尚营林

    <正> 今年是赛珍珠诞辰一百周年。这位前半生客居中国、后半生终老故乡的著名美国女作家,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沟通,起到了举世注目的桥梁作用。所以,1973年尼克松总统在给她的悼词中生动形象地称她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在中西比较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来纪念这样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更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赛珍珠的人桥作用,在她的孩提时期便象征性地开始了。她同中国小朋友玩游戏时,孩子们一方扮演西方列强,一方扮演亚洲盟军,而她却作为美国人在二者之间调停,帮助中国。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国的大学教书时,曾作为语言文学教员向中国学生介绍西方文化。1992年,于而立之年的赛珍珠写了《也谈中国》和《中国之美》等向西方介绍中国

    1992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对赛珍珠研究的几点思考

    郭英剑

    <正> 一、对赛珍珠研究的历史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对赛珍珠的评价可谓几起几落。三、四十年代,国内众多的文艺刊物都介绍了赛珍珠及其作品。如《读书顾问季刊》2期,刊载了伯雨《勃克夫人》、《女青年月刊》13卷3期刊登了雨初《(大地)作者勃克夫人》的文章,对赛珍珠进行了介绍;《文艺月刊》4卷6期刊有毛如升《勃克夫人的创作生活》、《矛盾月刊》2卷1期上登有壮心在《勃克夫人及其作品》的文章,介绍了赛珍珠的创作生活及其几部作品;《成都文艺月刊》2卷3期、《人生与文学》1卷1期、《人世间》24期分别刊登了谭仲超、刘(分木)风与林幽的文章或译文介绍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之一、三,即《大地》、《分散的家》(现通译《分家》,《人世间》介绍时,译为《分裂的家》)。《大公报》1933年5月22日刊登《勃克夫人新著小说〈诸子〉》的文章(现通译

    1992年04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生平事迹考

    肖丹

    <正> 《说文解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求字源的文字学创制之作,汉民族语言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世界上最古老而有成就的字典之一,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代不乏人,有关注释、研究的著述,正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它的作者——许慎的研究,却不是那么容易,原因之一,就是记载许慎生平事迹的原始材料太贫乏、太简略。南朝史学家范晔(398—445)在其《后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性纯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汶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1992年04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燮作家论初探

    王绍龄

    <正> 清代初期的叶燮(1627—1703),是继刘勰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在他的诗论专著《原诗》中,对文学创作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叶燮及其《原诗》,近些年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就笔者所见,对叶燮的作家论系统全面研究的成果还不多,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992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与乡村对立中的都市人生——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

    张鸿声

    <正>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是作家人性探索的一种文学上的具象化过程。沈从文依据自我对乡村与都市生活的体验,通过两种对立的生命形式——乡村与都市人生的比较,得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城乡两种人生的冲突,是沈从文所有作品的宏观的结构形式,这抑或是人们的共识。尽管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在数量上占全部作品的比例甚为可观,在人生与社会价值的评价与意义的把握上的份量甚重,但通常,进入研究者视野之中的,却基本上是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这种情形并非出自研究者的误解,而恰恰是沈从文小说,尤其是其都市小说文化上的特性所致。本文便旨在对此进行讨论,并企图以作家独特的文化品格进入对作品的分析。

    1992年04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文艺创作的超越性

    李建东

    <正> 艺术的超越与超越的艺术文艺创作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活动方式,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人类活动。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以人自身的独立之思去唤醒灵魂,以自己超越的视野去寻找本真的自我,以对本体价值的追求去观照人类的现实处境。因此,艺术活动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一种寻觅生命之根和生活着的世界意义的活动,是一种人类寻求心灵对话,寻找灵魂敞亮的活动。世界是人和人的世界,是人不断寻求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世界,人只有在不断创造过程中才能成为自己。而艺术是人的创造活动中最自由的形式,也是人的超越性的表征。正因艺术世界的超越性,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琐屑卑微状态中挣脱出来,直面自身的灵魂处境,从而摆脱存在者的羁绊,达到本真存在的證明之境。只有艺术才能使人类存在的本质在其存在

    1992年04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现代意识·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当代美术三思

    陈浩

    <正> 一、当代美术的现代意识现代意识是贯穿在当代美术中的生命质,是它的灵魂,也是它生存的支点。如果失去了现代意识,就失去了当代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失去当代美术与几万万心灵的血缘关系。当代美术界很少有人主观上甘为保守主义,但要真正摆脱保守主义并不容易。有很多人是主观上的现代派,而实践时却成为落后于客观的保守派。在观念更新中,一些人只是更换保守的对象内容,而实质上依然是保守的。他们只是在盲目抄袭“现代”流行的美术及其理论,而并不具有现代意识。

    1992年04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俚语的作用与特点

    原青林

    <正> 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与英国等一些国家的俚语的发展趋势极为相似,不过它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虽然美国英语的源头是17世纪以前的英国英语,但正象奥列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Holmes)所说的,“美国俚语决不是布满华丽时髦的英国英语油花的洗碟水。”美国俚语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以对常规的反叛和对新奇的迫求为主要特征——高雅的和美丽的东西常常为奇异怪诞的东西所代替,逐步形成了对“适宜”和“得体”的一种叛逆。

    1992年04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汉禁忌语及其文化异同考

    蔡建平

    <正> 一语言受思想的支配,所以语言禁忌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思想禁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同一生活内容,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却有着诸多不同的语言禁忌。就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度,由于地域不同,也有不同的语言禁忌。不管是异族异地存在相同或不同的禁忌,还是同族异地存在相同或不同的禁忌,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是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共同属类——决定了他们的共同精神,思想乃至思维方式等,从而产生了共同的禁忌和禁忌语;又因为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积淀各异,必然产生出不同的禁忌和禁忌语。不管语言禁忌相同或不同,信奉禁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

    1992年04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段及思想内容

    刘训爱

    <正> 英语谚语同汉语谚语一样,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千百年来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英语谚语的主要特点是:英语民族约定俗成、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有持久的生命力、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性;隐含着真理、充满了智慧、冶炼出经验;语言洗练优美、教诲意义深刻,代表民族精神、体现国家文明。英语谚语中修辞手段的运用可谓独特而多样化,其思想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多彩,反映了英国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图景,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生活百科全书”。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英谚的修辞手段和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入研究还较薄弱,本文在对英语谚语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拟对其特殊修辞手段和思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1992年04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明代河南怀庆府粮重考实

    王兴亚

    <正> 减轻赋税是明初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明初的田赋率并不划一。关于明代河南怀庆府的税粮,曾为当时人们所注视。有的在谈到该府赋役时说:“河南北诸郡,地窄而赋重,未有如怀庆之甚者也”①甚至说:在河南,“怀庆一亩之地,足当各府三四十亩之税”②。今之学人在述论明初赋税不均时,多侧重于江南苏松地区。对于河南怀庆府赋重问题,尚很少涉及。

    1992年04期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隋唐人文化素质高度发展的原因

    勾利军 ,汪润元

    <正> 在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隋唐文化尤如一座突兀的奇峰,与此相应,隋唐人的总体文化素质之高,在封建社会中,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关于隋唐人文化素质的状况,我们另有专文论述,在这里,仅就隋唐人文化素质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做几点浅显的探讨,以就教于同行方家。一、与社会生产力相得益彰的文化素质人口素质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人的文化素质,对于社会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社会的人口文化素质越高,社会的科学、技术就越发达,生产工具的变革就越迅速;而新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又对社

    1992年04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北魏的私学教育

    穆岚

    <正> 私学,自春秋时兴起,一直绵延不绝,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私学作为封建教育的一部分生存下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权更迭、动乱连年,官学时兴时废、私学因此而得到发展。北魏虽然政权比较稳固,统治的时间也比较长,官学相对同时期的南朝也兴盛发达得多,但是私学并未衰败,而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呈现出那一历史时期私学所共有的一些特点。本文仅从北魏私学发展的概况、原因、内容、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992年04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中山与基督教

    郑永福 ,田海林

    <正> 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既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选择地吸收了西方近代文明。就其与西学的关系而言,除民权学说、进化论和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等对孙中山有重要影响外,西方的基督教也与他有过相当的干系。本文拟对孙中山与基督教的关系作一考察,希冀对孙中山思想体系的评析有所裨益。一、1866—1893年基督教与孙中山的数次转移孙中山的童年,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但粤南的香山早已与西方有所接触。据载,1877年孙中山曾从美国传教士初习英文。1878年9月,孙中山入檀岛正埠火奴鲁鲁英国圣公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就读。该校校长韦礼士牧师企望孙中山等中国寄宿生成为基督徒。在浓重的宗教气氛熏陶下,该校不少中国学生皈依基督教。孙中山虽然没有领洗,但通过学习《圣经》、参加宗教活动,“渐渐对基督教发生了兴趣,他在基督教教义中,找到了更多的道理,而这些正是他早年信奉村神所不能满足的”。

    1992年04期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述评

    郭根山

    <正>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毛泽东考察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如何挫败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的问题。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转述了毛泽东关于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十五个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的形成并系统化。在上述文章中以及在此前后毛泽东的讲活中,他主要阐明了六个方面的思想。(一)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考察了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状况,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国际国内阶级斗

    1992年04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建党特色

    王霞 ,马玉栋

    <正>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创造和积累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而其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堪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建党特色。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和改造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理论基础,用无产阶级思想及其世界观建设党的重要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党有

    1992年04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关节点

    武林双

    <正> 度和关节点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任何具体事物都有自己的度,任何度的两端都有关节点,或曰临界点。那么,度和关节点是什么关系呢?关节点是否在度的范围以内而成为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呢?对第一个问题,有的哲学教科书做了说明,但很不充分;对第二个问题,则出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关节点是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在度的范围以内;一种意见认为,关节点不应包括在度的范围以内。笔者欲就上述问题谈一点粗浅之见,以就教于哲学界同仁。

    1992年04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武术“内外兼修”的体用思想特征

    张志勇 ,赵晓进

    <正> 中国武术继承传统的健身、养生思想,结合技击内容,在历代武术家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形成并丰富了武术”体用”健身、养生的理论体系。我国早期的健身“舞”、“导引”、“坐忘”等,从实践上不问程度地影响武术技术结构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由三国时华佗的《五禽戏》进而演化的少林龙、虎、豹、鹤、蛇五拳,是为僧众们坐禅后的健身操”。在理论上、思想上,《易经》“性命”学说和辩证思想,《黄帝内经》中的养体、健身学说,以及老庄的养生思想,发展到武术与道教、佛教结合后,接受了它们的一些宗教养生思想等,都为武术的健体、养生理论提供了依据。但是,武术的本体实用的“体用”(健身、养生作用)思想还主要在于根据武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舞”养体的技术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1992年04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实践高于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浅论

    杜付新 ,范德章

    <正>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①“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②这两个命题都是列宁提出的。然而,在学习中,不少同志觉得难以理解,究竟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呢?我们想对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向同行们请教。列宁“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的思想,准确地表达了唯物论的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列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是因为理论完全依赖于实践。理论依赖于实践,也就是说理论的起源、理论的检验,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如果离开了人们的社会实践,人们就不会有任何科学研究,也就不会产生任何科学理论,更谈不上理论的检验和发展。

    1992年04期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第一”与“科技第一”

    赵德生 ,王楠毓

    <正> 一、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第一”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构成。在这三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这是因为,(1)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生产力构成中“物”的要素,大多是人们过去劳动的产物,是死的劳动。这些死的劳动只有同作为活劳动的劳动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任何先进的设备,如果没有劳动者掌握和发动,也不过是一堆不起作用的废物;(2)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生产中的作用,不仅离不开劳动者,而且还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文化知识、劳动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等,取决于他们发挥自身潜在本领的积极性;(3)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无论在生产力中占有

    1992年04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及相关教育

    洪涛 ,王建新 ,陈勇

    <正>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分析挫折心理是指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因此,挫折心理也可以称为受挫心理,是由挫折引起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情况的阻碍或干扰,使学生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主观因素是由于个人的某种条件受限,如精神气质、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能体力等限制而达不到所期望的程度而产生挫折。由于这些客观与主观、外部与个体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就促使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具体说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992年04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视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莫茵

    <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担负着抚养和教育子女的重要职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成千上万个既有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又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合格人才。培养这种人才,起步在家庭。家庭是一个接受教育最早和最长的地方,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和终身老师。人生征途中童年、少年时代所受的家庭教育,往往影响着他一生的兴趣、性格和品德的发展。据调查,某大学招收的少年班学生,半数以上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得到了家长的辅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此相反,许多地方的调查材料表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失于管教,或管教不严、管教不当、或者受到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的不良影响,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992年04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报刊编辑的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

    王耀廷

    <正> 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报刊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出版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性”:既要充当读者,又要扮演作者。当编辑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文章及其作者对话时,他是在发现、追寻、品评作者及作品究竟给“自己”提供了什么,合不合口味;当编辑准备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推向社会介绍给读者时,他又在扮演着“作者”角色。他站在作者及作品的立场上,接受广大读者的评判。编辑角色扮演的这种“双重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编辑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好的编辑既能体会到读者的需要,愿望和‘体温’。又能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为作者的知音和作品的“伯乐”。

    1992年04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高校资料室的情报职能

    李静明

    <正> 一、情报职能是高校资料室的首要职能情报职能是高校资料室固有的职能。资料室作为专业文献收、藏、管、用的机构,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情报职能,但由于资料室受到过去“藏书楼”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情报职能不被重视,受到人为的限制和客观条件的束缚,显得十分微弱和被动,只是一种潜在的功能。在当代信息社会中,情报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料室的情报职能只有充分发挥出来,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资料室本身也才能在满足社会需要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情报职能是由资料室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它的固有职能。

    1992年04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图书情报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郭汝丽

    <正> 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人们历来把图书情报工作视为一种仅仅是依据他人的创造,进行文字再组合的被动服务过程。事实上,图书情报工作是对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情报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和交流传播的工作,是一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劳动。一、文献搜集与加工当代图书情报工作打破过去图书馆“藏书楼”的封闭格局,围绕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积极搜集、收藏文献资料,并主动将搜集来的各种文献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和管理。使图书情报资料由无序到有序,由分散到形成整体。通过图书情报工作者的主动工作和积极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捉供及时优质的服务。

    1992年04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两个挑战”中的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张新旭

    <正> 我们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挑战。社会主义高等院校在两个挑战面前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既要努力在日益蓬勃兴起的高新技术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又要在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中当好主力军。因此,努力办好社会主义高等院校,坚决推进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是在两个挑战面前打胜仗的重要条件。高校图书情报系统,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其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无疑对这场战局有着直接影响。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明显看出:其一是高新技术无论怎样发展,它无一例外地要靠情报信息来记载、来传递,并从各个方面来影响高校的教学、科研。图书情报系统做为各种信息情报的“发射台”、“中转站”。将在传递方式、传播速度等

    1992年04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出路之我见

    孙桂珍 ,张国祥

    <正> 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争论甚烈。但就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现状来说,总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不少矛盾正变得愈来愈突出。本文的宗旨就是在研究我们所处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大环境的基本前提下,探讨一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所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及发展道路。

    1992年04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部填补学校领导科学空白之作——《学校领导艺术》评介

    夏风

    <正> 由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王振中教授和黄崴讲师主编、河南人民山版社出版的《学校领导艺术》已于1992年4月面世。这部专著是河南省教委“八五”规划教育科学重点项目成果之一,是一部新颖别致独具特色的专著,她的出版填补了学校领导科学的一项空白。《学校领导艺术》全书共分八篇三十一章,对学校领导规律,学校领导者的素质,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结构优化,学校领导者如何决策、如何选拔人才、知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如何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学校领导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做了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论述。该书体系完整,逻辑性强、内容丰富、史料完备,以其卓识,言出据随,有理有据,观点正确,融理论、实用、趣味于一体。该书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并给人以启迪。

    1992年04期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