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意识·认识·灵感——综合论纲

    刘潜 ,姜照华

    <正> 灵感属于认识领域,而认识又属于意识系统。因此,本文首先探讨意识,继之研究认识,进而讨论灵感这一多为人所追求的对象。一、意识意识是什么?我们认为,所谓意识,就是在一定的主体活动中,对象关系、社会关系通过神经模式在人脑中整合成的关系系统。而自我意识则是关系的关系。对象关系,即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神经模式即人脑中诸神经元之间形成的能传递、分析、选择、加工、整合、构造信息的多级关系结构,它由传递(输入、输出)、操作和调控三个

    1990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周行己的货币思想研究

    余德仁

    <正> 一、周行已传略周行已(公元1066年——?),字恭叔,永嘉(今属浙江)人。祖豫、父泳俱登进士第。《温州府志》载称:“行己风仪秀整,语言如钟,读书十行俱下。”据其自述:“七岁从师就读,诵五经书,十五岁学属文,十七岁补太学诸生”;“又二年读书,盖见古人文章浩浩如涛波、(纟丽)(纟丽)如春华,于是乐而慕之”;“又二年读书,益见道理。于是始知圣人作书遗后世,在学而行之,非以为文也,乃知文人才士不足尚。”他曾师事程颐,尝从吕大钧游,论其学术思想,非以理学为宗,而是注重经世实用之学,并且影响较大,是以后人称之

    1990年02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经济科学领域经济学刍议

    尹玉吉

    <正> 自从我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以来,经济科学空前繁荣,从事经济科学研究的力量迅猛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国性经济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达160多个(1986年数字),全国性经济学团体、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会等组织近百个(1985年数字),主要经济专业报刊有数百种,全国每月平均新发表经济学论文达四五千篇之多;经济专业出版社四十多家;全国高等学校经济专业、系达600多个;已经成熟或开始涉猎的经济学科达800多门;从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和书籍的数量来看,经济类的比重超过25%。这种情况,从纵向来看,史无前例;从横向来看,其他任何学科无与伦比。

    1990年02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内在统一性

    程建华

    <正>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针对赵紫阳同志多年来在经济领域造成的混乱状态着重指出:当前党和国家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统一认识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他说:“在总体上自觉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完全实行市场经济,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将导致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混乱。在当前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过程中,要更多地强调计划的指导作用,同时进一步整顿和健全市场秩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最近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又一次强调指出:“目前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

    1990年02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范仲淹的勤政风范

    虞祖尧

    <正> 整整一千年前即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在武宁军(今江苏徐州)节度掌书记的官舍里,诞生了一位可为万世当政者的楷模和广大人民所景仰的人物,他便是北宋真宗、仁宗两朝名臣范仲淹。庆历六年(1064年),他在参知政事的任上,为岳州的岳阳楼作记时,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对于熔铸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传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狠抓廉政建设的过程中,纪念范仲淹,学习他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思他的廉政勤政的风范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1990年02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崇祯的用人与明王朝的覆亡

    王兴亚

    <正> 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亡国之君。他以兄终弟及即位后,从挽救危若累卵的统治危机出发,勤于政事,在谋求治国理民策略中,试图改革用人制度,克服八股取士、资格用人的弊端,主张广开才路,“破格用人,求奇才图匡济”。由于积弊难移,加上他志大才疏,刚愎自用而抚驭失道,其结果,“用匪其人,益以偾事”,“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不仅未能挽救明王朝的败亡,而且自身也落得个孑然孤立、自缢于煤山的下场。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崇祯用人的经验教训,探讨崇祯用人与明王朝存亡的关系,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990年02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西周私有制发展状况剖析

    赵世超

    <正> 一《左传》昭公七年,楚芋尹无宇曰:“周文王之法,有亡,荒阅。”有亡,谓奴隶之有逃亡者,荒,大也,阅,犹今言搜索。可知从文王时代起,周人已开始使用奴隶。这一事实反映,后来成为西周国人主体的周族,早就有了内部分化。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奴隶服役。为了能使用奴隶,必须掌握两种东西:第一,奴隶劳动所需的工具和对象;第二,维持奴隶困苦生活所需的资料。”这就“先要在生产上达到一定的阶段,并在分配的不平等上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果同一氏族内部的财产差别没有把共同利益变为氏族成员之间的对

    1990年02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周春秋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时代特征

    张彦修

    <正> 西周春秋的婚姻形态无疑是一夫一妻制,但它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总的来看,西周春秋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特征有二:一是一夫一妻制婚姻中保留了一些原始婚姻的遗俗,并把这些遗俗纳入了一夫一妻制的框架;二是由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组成的男女结合还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个体小家庭,它只是作为家族成分被包含在家族之中。

    1990年0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薛居正和他的《旧五代史》

    单远慕

    <正> 薛居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在二十四史所有的主编人员中,只有他和范晔、李延寿、宋祁四人是属于河南籍的。在薛居正主持下编写的《旧五代史》,是我国史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为我们研究五代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薛居正,字子平,宋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他生于五代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卒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终年七十岁。他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五代后期和北宋初期,一生经历了六个朝代。

    1990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党领导的早期农民协会

    李永芳

    <正> 农民协会是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上最早的农民自治性组织,它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天,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一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有关原则,对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基层生活的群众自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02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的思考

    徐国通 ,蒋笃运

    <正>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世界经济联系之外,关起门来搞现代化建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莫能外。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书求是,是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科学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金国策。特别是在我们党彻底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之后,在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和平演变”的阴谋破产,继而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的情况下,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仍然

    1990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堡特“语言世界观”思想研究

    申小龙

    <正> 一威廉·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继意大利哲学、美学、语言学家维柯之后,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学——语言学作创造性的阐述的德国科学家,他的热情专驻于人类各种语言结构特征的分析比较,从语言哲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存在形式、语言类型、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语言与民族文化心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从而建立了一个以统一的人类语言为对象、区别于研究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的普通语言学。正是这样一个系统的学术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奠定了他作为普通语言学创始人的地位。

    1990年02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青”字的符号——文化学阐释

    蓝天 ,李润

    <正>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但它又不单纯是一种符号,因为文字所记录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也就是说,语言是与一定民族的文化系统紧密相联系的。因而,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一般也包含了一定的文化意义。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也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试以“青”字为例,对其文化意义加以阐释。“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体与小篆结构相同。《说文》曰:“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段玉裁注:“俗言信若丹青,谓其相生之理有必然也。援此以说从生、丹之意。”许慎将“青”字形体分为“生、丹”二部甚确,然而其解释的理据为五行相生之说,显然不当。段注又从而论述,亦属牵强。“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然《洪范》

    1990年02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骆宾王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内在矛盾

    刘怀荣

    <正> 骆宾王处于诗歌发展由六朝到唐代的过渡时期。他的诗歌与齐梁诗及当时“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上官体相比,有着显著不同的特征,显示了唐诗发展的方向;与后来成熟的唐诗相比,它又未能对齐梁诗作彻底的扬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种将新趋向和旧传统融于一身的二重性结合,使骆宾王诗歌突出地体现了唐诗发展之初所特有的创新性和不成熟性。而创新与不成熟,都是由他诗歌自身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

    1990年02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五四乡土小说的启蒙主题

    陈继会

    <正> 1 在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丰富的文学主题中,改造农民灵魂的主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引人注目的主题。表达这一主题的艺术实践,是本世纪初年风靡中国思想界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在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这是先觉的志士仁人为重建民族文化心理、重塑民族文化人格的一次伟大而又艰难的跋涉。正是这一主题,划开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与近代、尤其是古代的乡土文学的层次。现代乡土小说这种理性批判精神,使其远远超出了古典文学或“唯农最苦”或“田园怡乐”一类表层的暴露、歌吟层次,在对农民灵魂的拷问中,跃上了一个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层而。在高张“科学”“民主”大旗的“五四”启蒙运动中,以鲁迅为旗手的“五四”先行者

    1990年02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反义词与有/无标记现象

    张晰

    <正> 0.0 在当代语义学中,反义词(antonyms)常和有标记/无标记(marked/unmarked)现象联系起来研究。这是因为通过分析反义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有/无标记现象,我们可以揭示出反义词的某些特点,而这些特点在传统语义学或词汇学中常被忽视。1.0 所谓有标记/无标记现象指的是两个语言单位在中性化(neutralization)和使用频率(frequency of usage)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种对立关系。对立中的一方被记为有标记项,另一方记为无标记项。在语言体系的各个层次如音位、词汇、语法中都存在着有/无标记现象,都可以通过有/无标记范畴对语言单位进行分析。

    1990年0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丁

    <正>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正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各级领导已开始把教育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又把发展教育科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这之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制定和公布了《义务教育法》,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又神圣的事业,是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前提。教育是根据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有目的

    1990年0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化教育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严全治

    <正> 党的十三大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不足、生产力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的特点制订出的符合国情的科学的重大决策,是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但是,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只能依据社会经济的需要与可能发展,教育结构只有与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尚且不足的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高,是一个不容忽视和急迫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1990年02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化校园环境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王玉洁

    <正>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国家教委颁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是新形势下高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它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重要的行为规范,也是高等学校优化校园环境,整顿学校秩序的重要依据。因此,认真实施《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整顿学校秩序,对于高校贯彻落实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制定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基本方针,坚持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1990年02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识定义刍议

    武林双

    <正> 在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几乎是毫无例外地都把认识解说为“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是颇具权威性的《辞海》也作了如是的解说。应当说,这种解说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在特定的意义下可以做这样的理解,甚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有类似的提法。但是,笔者对上述的解说却不敢苟同,因为这个定义中所使用的概念都不准确,因此,它做为定义是不够妥当的。本文拟就认识的定义试作浅析,以一孔之见就教于哲学界的同行。首先,用“反映”作谓词来说明“认识”不准确,它不能表明认识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1990年02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