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讼”文化与中国检察制度改革
张福刚;
摘要(Abstract):
在现代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宗法血缘社会结构逐渐解体,人们的权利意识日渐兴起,司法裁决已经成为人们解决社会纷争的首要选择。然而,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缺失及司法权供给不足等导致现代"厌讼"思想死灰复燃。在此背景下,新一轮检察制度改革应当重新构建民事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制度以及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同时,还应加强检察机关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通过这些努力消除"厌讼"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厌诉”;督促与支持起诉;公益诉讼;民事行政检察监督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22400420031)
作者(Authors): 张福刚;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4.03.03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文香,萨其荣桂.传统诉讼观念之怪圈——“无讼”、“息讼”、“厌讼”之内在逻辑[J].河北法学,2004(3).
- [2]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 [3]范忠信,等.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63.
- [4]《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七册[M].合肥:黄山书社,1997:376.
- [5]宜今室主人.皇朝经济文新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197.
- [6]马作武.古代息诉之术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 [7]梅丽莎·麦柯丽.社会权力与法律文化——中华帝国晚期的诉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8]周赟.传统中国厌讼文化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 [9]宋四辈,王锦.中国古代非必要诉讼研究:厌讼观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 [10]徐忠明.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 [11]孙谦.设置行政公诉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想[J].中国社会科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