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The Problems in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in 1950-1970s and the Causes
郭根山;刘玉萍;
摘要(Abstract):
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光辉成就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问题在于,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幅度,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与经济增长同比例的提高,中国依然没有脱离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同时,由于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左"倾相互影响,出现了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冒进错误,甚至导致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30年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因为公众总是直观地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和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对比,而无需去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而历史研究者和党史理论工作者则必须力求再现历史的原貌,从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的诸多因素中捕捉这些问题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一个更加接近历史事实的判断,对这些问题作出历史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KeyWords): 经济增长;高积累;问题;理论分析;评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共产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经验研究”(2006BDJ005);; “毛泽东发展生产力思想与实践研究”基金(05BDJ014)
作者(Authors): 郭根山;刘玉萍;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7.04.06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 [2]王景伦.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和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美国学者论中国[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
- [3]G.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 [4]M.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 [5]世界银行.1984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4.
- [6]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2,45-46.
- [7]王文章.浅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及其影响[J].兰州学刊,2006,(2).
- [8]C.E.Black.The Dynamics of Modernization[M].New York:Happer&Row,Publishers,1966.131.
- [9]胡绳.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J].中共党史研究,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