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44;No.186(05) 124-12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昭君文化故里景观意象的诗歌叙事功能——以历代题咏昭君作品为例

杨秀礼

摘要(Abstract):

昭君文化故里景观及其形成的意象,对历代题咏昭君作品有重要作用。如香溪、巫山神女与灼面成痕等从正反面塑造昭君之美,望帝、屈原等传说则强调昭君的至情和多怨,这些景观意象又常常被用来解释昭君"幽怨美丽"形成的原因。完成昭君"美而见弃"的叙事主题,与士人"怀才不遇"主题发生共鸣。昭君文化故里景观意象增加了历代题咏昭君作品的故事空间,加强了作品的情感张力,有利于形成更为开放的叙事模式和不同主题。

关键词(KeyWords): 昭君;题咏;文化故里;景观意象;叙事功能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067)

作者(Author): 杨秀礼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5.02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