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的“直译”——从鲁迅替《勇敢的约翰》“校字”谈起Literal Translation as a Method:On Lu Xun's Proofreading of the Translation of Brave John
宁敏
摘要(Abstract):
裴多菲的长篇叙事诗《勇敢的约翰》由孙用先生翻译后,鲁迅进行了认真校对,并提出修改意见,分别是:"直译"原文中的人名和地名,以免产生歧义;调换个别词汇,使其符合汉语韵律;规范助词"着"的使用,以避免语义上的矛盾;不使用生造词汇,以确保语义顺畅。由于新文化建设的需要,鲁迅先生对外国文学翻译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这种自觉的把关意识,给当代出版的质量建设提供了很多启发。
关键词(KeyWords): 鲁迅;《勇敢的约翰》;直译;校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宁敏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5.02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家壁,等.编辑生涯忆鲁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60.
- [2]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264.
- [3]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65.
- [4]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5]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7.
- [6]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7]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4.
- [8]沈怀兴.怎样辨识生造词[J].语文建设,1990(5).
- [9]晋海学.当代底层叙事的文化思考——评罗伟章的长篇小说《大河之舞》[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 [10]赵毅衡.思维-符号与心语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