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先生的“把”字句和语法化研究
刘明;
摘要(Abstract):
黎锦熙先生的《说"把"》是"把"字句和语法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其主要价值体现在:⑴该文认为"提宾"只是"把"的一种用法,此可驳今人之失;⑵中国学者中最早提出"把"字句的"宾语有定"说;⑶最早提出部分"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措置处理"、"措置",早于王力先生的"处置"说;⑷论述了"把"字句产生的原因;⑸划分了"把"的虚化等级;⑹说明了"把"在虚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⑺论述了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黎锦熙;“把”字句;语法化;贡献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明;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7.04.03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6.
- [2]邢志群.汉语动词语法化的机制[A].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28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13.
- [4]邵敬敏,任芝锳,李家树.汉语语法专题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4-155.
- [5]王洪君.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A].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17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6]吕叔湘.把字用法研究[A].金陵、齐鲁、华西大学中国文化汇刊(8),1948.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7]屈承熙.汉语认知功能语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 [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4.
- [9]潘文娱.对把字句的进一步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78,(3).
- [10]宋玉柱.处置新解[J].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79,(3).
- [11]邵敬敏.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A].研究生论文选集.语言文字分册[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 [12]薛凤生.“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意义——真的表示“处置”和“被动”[A].戴浩一,薛凤生.功能主义和汉语语法[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 [13]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 [14]郭锐.“把”字句的语义构造和论元结构[A].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28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15]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 [16]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6.102.
- [17]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J].中国语文,1997,(6).
- [18]沈阳.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J].中国语文,1997,(6).
- [19]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20]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2).
- [21]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8.
- [22]杜文霞.“把”字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结构、语用差异考察[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
- [23]郑杰.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