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妇女参政研究述评Review of Research On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李宁,杨银慧
摘要(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妇女参政带来了新的契机。六十多年来,学术界从国家作为型塑力量的政治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支撑两个层面论述了1949年以来妇女参政的发生基础,对妇女参政的现状、特点及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从客观、主观以及中介环节三个角度对建国以来妇女参政缓慢进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将妇女参政纳入到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视野,继续深化和推动妇女参政的研究,是21世纪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KeyWords): 妇女;当代中国;妇女参政;述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KS007)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李宁,杨银慧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3.03.03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上官.美国妇女选民[J].世界知识,1964(4):29.
- [2]揭爱花.国家话语与中国妇女解放的话语生产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2008(4):101-108.
- [3]顾秀莲.有中国特色妇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妇女报,1999-12-07(2).
- [4]全国妇联党组.中国共产党推进妇女解放八十年[N].人民日报,2001-06-23(5).
- [5]虞花荣.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参政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32-37.
- [6]严华勇.江泽民妇女发展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1.
- [7]孙运峰.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妇女参政政策探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6-142.
- [8]张永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关于妇女参政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J].妇女研究论丛(增刊),2001(6):43-50.
- [9]华艳君.多维视角下透析当代中国妇女参政问题[J].社会科学家,2007(5):132-138.
- [10]杜洁.妇女参政——老议题新挑战[OL].中国妇女研究网,[2012-03-08].http://www.wsic.ac.cn/internalwomenmove-mentliterature/79847.htm
- [11]李小江.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J].浙江学刊,2000(1):59-65.
- [12]肖莎.北欧妇女参政模式剖析[J].欧洲,1998(1):72-76.
- [13]肖莎,王义桅.南亚妇女参政模式初探[J].当代亚太,1997(2):39-43.
- [14]张佳佳.中国妇女政治参与模式与建构[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5:31.
- [15]蔡素星.中国政府主导型妇女参政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5.
- [16]周娟.我国妇女参政的历史回眸与当代中国妇女参政模式的立体构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3.
- [17]王妍.我国当代女性参政的文化生态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18.
- [18]崔榕.对女性参政的新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34-36.
- [19]司马俊莲.论我国妇女参政权实现之困境及其对策——从国际人权法比较的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8-51.
- [20]梁旭光.大众传媒与妇女参政[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18-20.
- [21]金一虹.从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看传媒对妇女参政的影响——一项有关传媒与妇女参政的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2(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