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的戏仿
倪爱珍
摘要(Abstract):
戏仿是对前文本变调式的仿作,使两个相互冲突的声音同时在场,形成反讽。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元理论,戏仿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戏仿符号的形式、符号的对象和符号的解释项,其中戏仿符号的形式主要有戏仿语言风格、经典人物形象、经典情节模式、体裁等。戏仿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叙事修辞,借助对前文本的有变化的重复来更好地表达作者意图,促进读者接受,而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滑稽、元小说功能。从雅各布逊的符指过程六因素来看,戏仿在后现代文化中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特征。戏仿能巧妙地规避或抵抗意识形态,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表意模式。但过度戏仿却具有消极性,会带来主体精神的塌陷,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有害的。
关键词(KeyWords): 戏仿;叙述;符号;修辞;反讽;后现代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5WX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2677)
作者(Author): 倪爱珍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5.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玛格丽特·A.罗斯.戏仿:古代、现代与后现代[M].王海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 [2]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69-75.
- [3]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5卷[M].白春仁,顾亚铃,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57-258.
- [4]Linda Hutcheon.A Theory of Parody:The Teachings of Twentieth-century Art Forms[M].New York:Methuen,1985:32.
- [5]赵毅衡.回到皮尔斯[J].符号与传媒,2014(2).
- [6]赵毅衡.论重复:意义世界的符号构成方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 [7]周新民,叶兆言.写作就是反模仿——叶兆言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4(2).
- [8]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M].李伯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 [9]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0.
- [10]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M].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32.
- [11]约翰·邓普.论滑稽模仿[M].项龙,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2.
- [12]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M].李杨,李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13]傅世怡.西游补初探[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108.
- [14]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15]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 [16]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钰,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17]赵毅衡.符号学文学论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23.
- [18]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M].刘向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95-296.
- [19]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 [20]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1.
- [2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6卷[M].李兆林,夏忠宪,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