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44;No.186(05) 118-12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符号学视域下的戏仿

倪爱珍

摘要(Abstract):

戏仿是对前文本变调式的仿作,使两个相互冲突的声音同时在场,形成反讽。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元理论,戏仿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戏仿符号的形式、符号的对象和符号的解释项,其中戏仿符号的形式主要有戏仿语言风格、经典人物形象、经典情节模式、体裁等。戏仿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叙事修辞,借助对前文本的有变化的重复来更好地表达作者意图,促进读者接受,而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滑稽、元小说功能。从雅各布逊的符指过程六因素来看,戏仿在后现代文化中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特征。戏仿能巧妙地规避或抵抗意识形态,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表意模式。但过度戏仿却具有消极性,会带来主体精神的塌陷,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有害的。

关键词(KeyWords): 戏仿;叙述;符号;修辞;反讽;后现代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5WX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2677)

作者(Author): 倪爱珍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5.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