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当政者有关资本问题的认知与实践——以陈璧为考察中心Official Cognizance and Practice on Capit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苏全有;
摘要(Abstract):
清末当政阶层对于发展经济的关键———资本问题,有别于舆论界而力主引入外国资本,这是以往学界否定之的关键所在,其实,当政阶层之所以如此,实乃内资不可依恃的迫不得已之举,而非有意抵拒,恰恰相反,当政者在筹集内资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以陈璧为例,他在京汉路的回收期间,一方面举借外债,另一方面也致力于发行公债、筹集官款。同时,为了交通发展的需要,他还筹建交通银行,集中社会零散资金。这充分说明清末当政者对我国内资的关注,那种认为当政阶层一味倾心借外债的观点,并不足取。在资本问题上,陈璧是清末当政阶层的一个标本式人物,类同者比比皆是。
关键词(KeyWords): 陈璧;资本;当政者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苏全有;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6.06.02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义生.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的外债(上,中,下)[J].经济研究,1957,(4/5/6).
- [2]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 [3]叶恭绰.清末赎回京汉铁路的经过[A].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C].北京:中华书局1960.
- [4]邮传部筹款建造京热铁路之计画[N].申报,1907-03-29,(3).
- [5]李国祁.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
- [6]陈璧出山消息[J].盛京时报,1912-02-10,(7).
- [7]西报纪邮传部近事[N].申报,1907-03-28,(3).
- [8]陈璧.望岩堂奏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 [9]议收回京汉铁路[N].中国日报,1907-09-28,(3).
- [10]曾鲲化.中国铁路史[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 [11]京汉铁路从缓赎回之风说[N].申报,1908-10-07,(5).
- [12]邮部赎回京汉铁路办法[N].盛京时报,1908-03-28,(2).
- [1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 [14]邮传部.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 [15]邮部借债赎路续闻[N].申报,1908-10-17,(3).
- [16]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17]邮部公债票恐不免失败[N].申报,1911-01-22,(5).
- [18]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7辑.交通官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 [19]盛宣怀.愚斋存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 [20]张华腾,苏全有.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 [21]凤冈及门弟子.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M].台北:1939.
- [22]野史氏.袁世凯全传[M].上海:上海文艺编译社,1917.
- [23]内藤顺太郎.袁世凯[M].1913.
- [24]王尔敏,吴伦霓霞.盛宣怀实业函电稿[Z].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 [25]分任赎路事宜[N].大公报,1908-04-25,(3).
- [26]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十编自强运动五)[C].台北:商务印书馆,1985.
- [27]王我臧.论中国外债及财政之前途[J].东方杂志,第八卷,第四号,(6).
- [28]邮部借款奏折评议[N].申报,1908-10-27,(2,3).
- [29]外交报,第172期,论说,(3).
- [30]邮部拟借外债一千万两[N].盛京时报,1908-01-31,(2).
- [31]拟饬通设铁路银行[N].大公报,1907-08-03,(3).
- [32]设立交通银行之用意[N].盛京时报,1908-01-18,(2).
- [33]邮传部具奏拟设交通银行折[N].商务官报,光绪三十三年,第32册,公牍,(4-5).
- [34]邮传部致各省督抚文[N].盛京时报,1908-01-11,(2).
- [35]陈宝琛等.清实录(59)[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36]交通银行总行开市[N].盛京时报,1908-02-08,(3).
- [37]第一号《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办事大纲》(局长拟),《邮传部第三次统计表》宣统元年,总务,邮传部档案全宗[Z].第65号案卷,第2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 [38]交通银行章程[N].商务官报,光绪三十三年,第32册,专件,(32-36).
- [39]交通银行交股之观望[N].盛京时报,1908-09-16,(2).
- [40]交通银行收股困难之原因[N].民呼日报,1909-06-17,(3).
- [41]杭斯.李经楚与周克昌———交行第一任领导人[J].新金融,1995,(2).
- [42]交通银行之分行[N].盛京时报,1908-01-22,(2).
- [43]交通银行设美澳南洋汇兑之计画[N].盛京时报,1908-11-14,(2).
- [44]邮部决议扩展交通银行[N].盛京时报,1909-10-02,(2).
- [45]《邮传部第三次统计表》宣统元年,总务,《总务纪要》宣统元年分,邮传部档案全宗[Z].第65号案卷,第2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 [46]交通银行第二次股东大会纪事[N].盛京时报,1911-05-13,(3).
- [47]《中国近代金融史》编写组.中国近代金融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 [48]赣路之借款已定[N].民立报,1910-10-17,(2).
- [49]《两广官报》编辑.两广官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
- [50]杨志洵.各国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之比较[N].商务官报,光绪三十二年,第28册,参考资料,(29-30).
- [51]议设邮政储蓄银行[N].盛京时报,1911-07-28,(2).
- [52]厘定邮便储款之制度[N].左海公道报,第16期,1911-11-05,(11),福建省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