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通人性 上达天理——孟子的哲学思辨及其文化价值
孔漫春;
摘要(Abstract):
善于思辨是思想家孟子的突出特征。《孟子》一书通过对孟子言行的记录,表现了他在抽象思辨领域的积极探索。孟子对当时诸子讨论的一些哲学问题,如人性本真、天人关系等,阐述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诸如仁、义、礼、智等为根据,提出人具有先验之善性,首创"性善论"。关于天人关系这一问题,孟子认为,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不依赖于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人们具体的实践活动应当遵循自然界本身的运行规律。孟子"天"论中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层,便是对道德之天的体认。对于道德之天,孟子认为人们应当抱持"知天"的理性态度。他极力追求尽心、知性进而知天。孟子的哲学思辨,对中国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孟子;哲学思辨;人性本真;天人关系;文化价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孔漫春;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9.05.02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论语.阳货[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 [2]孟子.公孙丑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 [4]孟子.告子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5]孟子.尽心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7]孟子.万章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6]孟子.离娄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8]刘鄂培.孟子大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 [9]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10]朱熹.孟子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 [11]孟子.梁惠王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12]孟子.离娄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13]孟子.梁惠王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14]钱穆.孟子研究[M].上海:开明书店,1948.
- [15]班固.汉书:卷六十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