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社会治理评价体系:建构理路与评估框架System of County Social Governance:Approach of Construction and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樊红敏,张玉娇
摘要(Abstract):
县域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善治为目标,在恪守透明、参与、公平、和谐的价值导向下,建立过程性评估和效果性评估两类综合性评估框架。具体而言,从治理过程、治理效果两个维度设计政府治理、社会自发治理、村(居)民自我治理、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发展质量五个三级指标,通过对专家访谈和实证检验,尝试筛选出47个可测指标的县域社会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后续研究需要在权重确定以及数据可获得性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化,唯有建立县域社会治理综合评价指数,才能稳步推进地方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关键词(KeyWords): 县域;社会治理;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三重”重大项目(2014SZZD08);;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5IRTSTHN00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人才项目(2014-YXXZ-28)
作者(Author): 樊红敏,张玉娇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1.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樊红敏.县域政治:权力实践与日常秩序:河南省南河市的体验观察与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7.
- [2]徐勇.“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6).
- [3]克里斯蒂纳·阿尔恩特,查尔斯·欧曼.政府治理指标[M].杨永恒,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1-59.
- [4]俞可平.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 [5]周红云.国际治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 [6]俞可平.中国治理评估框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 [7]俞可平.中国社会治理指标评价体系[J].中国治理评论,2012(2)
- [8]胡税根,陈彪.治理评估的主要维度和通用性指标框架研究[C].治理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 [9]包国宪,周云飞.中国公共治理评价的几个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9(2).
- [10]施雪华,方盛举.中国省级政府公共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政治学研究,2012(2).
- [11]倪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与筛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 [12]马得勇,张蕾.测量治理:国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08(4).
- [13]王玉明.县级政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K[J].广州行政学院学报,2009(5).
- [14]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县域治理能力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对浙江省58个县(市)治理能力的测评及排名[J].国家治理,2014(1).
- [15]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省会城市公共治理指数报告(2015版)[EB/OL].(2015-11-30)[2016-12-18].http://www.china-review.com/xiazai/20151130.pdf.
- [16]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3.
- [17]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
- [18]王思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治理[N].中国社会报,2014-01-10.
- [19]何增科.做社会治理和社会善治的先行者[J].学术探索,2013(12).
- [20]樊红敏.转型中的县域治理:结构、行为与变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5-18.
- [2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