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世纪之交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书写
于沐阳;
摘要(Abstract):
世纪之交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书写,大体上从几个向度上进行。第一个向度是指向当下,关注的是进入90年代以后,在社会急剧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存在状态。呈现的是原有价值体系的崩塌,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的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们的集体迷失。第二个向度是指向历史,作家站在1990年代后的立场去挖掘、再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足迹,关涉中国革命道路,建国后知识分子的"改造"等重大问题,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在反省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表现、人性表现;透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再现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期间既包括曾经的精神磨难与苦痛,也有进入到转型期后精神取向的下行;世纪之交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分化与丰富,既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商业化的世俗社会中寻求生存和尊严的艰难与多样性,同时又突显了知识分子自我定位的努力。
关键词(KeyWords): 世纪之交;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历史反思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于沐阳;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6.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543.
-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孟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 [3]许纪霖.商品经济与知识分子的生存危机[J].读书,1988(9).
- [4]阎真.时代语境中的知识分子——说说《沧浪之水》[J].理论与创作,2004(1).
- [5]谢有顺.消费时代的暖色幽默——《桃李》与当代知识分子的转型[J].南方文坛,2002(4).
- [6]韩少功.性而上的迷失[J].读书,1994(1).
- [7]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J].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92.
- [8]李劼.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重构和自我选择[G]//祝勇.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331.
- [9]张炜.像泥土一样质朴[N].解放日报,2004-09-09.
- [10]吴义勤.自由与局限——中国“新生代”小说家论[J].文学评论,2007(5).
- [11]郑也夫.“皮毛理论”与知识分子[G]//祝勇.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