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制度逻辑
李桂荣,李向辉
摘要(Abstract):
中国义务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非均衡到逐步谋求均衡的过程。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该政策受到了背景、制度、行为、结果等多因素的深层结构性影响,并且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存在制度环境的惰性、原有制度的惯性、制度主体的薄弱与非正式制度的阻梗等问题。为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优化城乡教育的制度环境,打破对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
关键词(KeyWords): 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政策;历史制度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5MZD056)
作者(Author): 李桂荣,李向辉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5.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新民,李利华,王本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8).
- [2]张德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2(4).
- [3]翟博.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0(1).
- [4]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J].人民教育,2002(4).
- [5]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1).
- [6]刘新成,苏尚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J].教育研究,2010(5).
- [7]薛二勇.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当前我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评估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 [8]于发友,赵慧玲,赵承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1(4).
- [9]董世华,范先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 [10]赵红霞,谢红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精准扶贫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5).
- [11]杜育红,卢珂.关于区县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4).
- [12]刘圣忠.理念与制度变迁:历史制度主义的理念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0(1).
- [13]熊春文,陈辉.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 [14]刘丽红.外国义务教育扶持制度评述[J].中国民族教育,2002(3).
- [15]丁冰,张连城.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修订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428.
- [16]涂晓春.制度惰性与我国的体制改革[J].改革与开放,2007(4).
- [17]庄德水.论历史制度主义对政策研究的三重意义[J].理论探讨,2008(5).
- [18]李军超.政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逻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10.
- [19]李桂荣,谷晓霞.农村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分析——基于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