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经》与《山海经》关系新论
张国安;
摘要(Abstract):
《大荒经》与《山海经》的关系是正确理解传本《山海经》结构的关键所在,它们实际上是源与流的关系:《大荒经》早于《山海经》,其内容是对商代某象征天圆地方原始宇宙观的神秘主义建筑之结构及其壁画内容的记录与描述。《山海经》晚于《大荒经》,内容属于东周时代颛顼后裔的东西,与长期困惑史学界的"怪物"、象征天圆地方的神秘主义建筑———明堂相关;所谓的四海指明堂中那圈象征性的圜水,根本与所谓"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民族观无关;而海外也不是通常所指的远国异人,其文内就非常明确地表示其地理范畴是"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也就是说指人类生活的范围;其内容就是天文(日月、星辰、四时、太岁)的运行与"神灵"的世界(生死与情状),理解明白其"道"的只有"圣人",本义是说一种形而上的东西。
关键词(KeyWords): 大荒经;山海经;源流;明堂;海;误解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国安;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7.05.04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另请参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与产生地域[A].古学甄微[M].成都:巴蜀书社,1987.35-66;袁珂.《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A].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5.
- [2]郝懿行.叙[A].山海经笺疏[M].清光绪十二年(1886)还读楼校刊本;毕沅.山海经篇目考[A].山海经新校正[M].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灵岩山馆刻本.
- [3]袁珂.《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A].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3.
- [4]张国安.《大荒经》文荒诞难解新释[A].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 [5]司马迁.大宛列传第六十三[A].史记:卷一二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2.3179.
- [6]司马迁.太史公自序[A].史记:卷一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2.3319.
- [7]杨鸿勋.宫殿考古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104-282.
- [8]郑樵.天文略.序[A].通志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97.
- [9]汤右.题汪悔斋太常观海图[A].怀清堂集:卷十[M].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 [10]刘宗迪,等.《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关于《山海经》研究的对话[J].民族艺术,2003,(4).
- [11]刘宗迪.导言[A].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