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论On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Action Party in Singapore
孙景峰,陈倩琳
摘要(Abstract):
人民行动党稳握新加坡政权半世纪之久且政绩卓越,在新加坡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树立了良好的执政党形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包括:在政党属性上,人民行动党努力打造"全民党"的形象,淡化其阶级色彩,超越执政党掌控国家公权力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狭隘印象,以一种"执政为全民"的姿态得到更多人民的支持,成为延续自身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行动党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当属其党服、党徽及党总部大楼,这些符号惟妙惟肖地诠释出人民行动党的自然形象:"白衣""行动"及"低调";人民行动党的干部及其政府部门的行政官僚皆属于现代化精英,处事风格有"理性化"及"唯效能"等特质,但人民行动党并非完全自我局限于新加坡的上层精英圈中,呈现出与人民脱节的孤傲形象,相反,人民行动党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高质量、受爱戴、有活力的精英党;人民行动党每次都以绝对的优势取胜,足以证明新加坡国民对人民行动党的执政能力是认可的,而人民行动党的执政能力尤其体现在反贪护廉、亲民爱民和卓越的执政绩效上。
关键词(KeyWords):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党形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2-ZD-060)
作者(Author): 孙景峰,陈倩琳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3.03.02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 [2]人民行动党第一周年纪念册[M].新加坡:经济出版社,1955:1.
- [3]张永和.李光耀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247-239.
- [4]李光耀.李光耀40年政论选[M].新加坡: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1993.
- [5]孙景峰.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阶级属性的转换[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3).
- [6]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7]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M].新加坡: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2009.
- [8]《对话》李光耀[EB/OL].(2004-06-21)[2012-08-29]http://www.cctv.com/program/dialogue/20040621/101474.shtml.
- [9]陈烈甫.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M].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5.
- [10]韩福光,华仁,陈澄子.李光耀治国之论[M].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 [11]郭俊麟.新加坡的政治领袖与政治领导[M].台北: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 [12]李爱明.人民行动党的变与不变[M].华夏时报,2011-07-04.
- [13]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上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 [14]冯清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它的历史、组织和领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95.
- [15]严崇涛.新加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一位老常任秘书的回顾和反思[M].新加坡: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2007.
- [16]Lee Kuan Yew.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M].Singapore:Straits Times Press,2011.
- [17]韩山元.应重新诠释“精英”[N].联合早报,2013-01-29.
- [18]乔印伟.新加坡建国与一党独大体制的确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早期活动研究(1954-1968年)[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95.
- [19]刘国雄.新加坡的廉政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8.
- [20]王群.新加坡议员接待选民制度及其启示[J].人大研究,2011(10).
- [21]打造一个新新加坡国际大都会[J].行动报,2001(2).
- [22]印度士邻里三组屋将装置设备方便老人起居[N].联合早报,2000-11-26.
- [23]田村庆子.超管理国家——新加坡[M].吴昆鸿,译.台北:东初出版社,1993:41-43.
- [24]World Economic Forum.2009-10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Z].Switzerland:SRO-Kundig,2009:276.
- [25]戴万平.族群政治与国家角色——新加坡的个案分析[D].高雄: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