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进脉络及环境维度的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分析
王子豪
摘要(Abstract):
中美互联网金融模式基本类似,但受经济、金融、制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和美国在不同模式下发展的情况存在差异: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多地表现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和"融合",没有对传统金融产生巨大冲击和颠覆,其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而受"金融抑制"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虽起步较晚,但呈现井喷式发展,因而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取长补短,结合自身优势,在制度、监管等方面改善自我,重点是健全法律和监管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金融企业自身创新能力。
关键词(KeyWords): 互联网金融;金融模式;发展路径;中美差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软科学支持计划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16-QN-132)
作者(Author): 王子豪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1.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 [2]翟永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融合发展路径——基于竞争优势的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 [3]陆晓明.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013(1).
- [4]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 [5]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9).
- [6]朱晋川.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3(10).
- (1)1931年,麦克米伦爵士在对英国经济进行调研之后发现,面对25万英镑以下的贷款,资金的供给方并不愿意按照需求方要求的条件来提供资金,导致大量中小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此为麦克米伦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