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的特色和清代的《公羊》学The Feature of Gongyang Zhuan and the Study of Gongyang in Qing Dynasty
赵沛;
摘要(Abstract):
《公羊》学是儒家今文经学的中坚,相对于古文经学而言,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学术风貌。《公羊传》的核心是"三世说"和与之相为表里的"大一统"理论。清朝中叶,今文经学复兴,就是以《公羊》学的再度兴盛为标志。清代《公羊》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常州学派的《公羊》学复兴时期,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公羊》学改造时期和康有为为代表的高峰时期。其最突出的特征,一是继承汉代《公羊》学微言大义学说,二是注入了进化论和变易思想,三是不断加强的经世致用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经学的最后一位今文学大师,廖平《公羊》学的出发点并未脱离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宗旨,只不过他更热衷于"思想"的建设,企图用"思想"来代替行动。其特点,一是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为宗旨,二是以笃守今文家法,复明两汉师说为旨归。在晚清《公羊》学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KeyWords): 清代;公羊学;学术特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赵沛;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9.05.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国民.论《公羊传》对《春秋》的解释[J].湖北大学学报,2005,(3).
- [2]朱维铮.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500-501.
- [3]李英华.公羊学论略[J].管子学刊,1998,(4).
- [4]王国维.书春秋公羊传解诂后[A].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167.
- [5]王家俭.晚清公羊学的演变与政治改革运动[A].清史研究论薮[C].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135-174.
- [6]陈其泰.清代公羊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53-55.
- [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8]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6.2.
- [9]陈其泰,李廷勇.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10]黄开国.庄存与《春秋》学新论[J].哲学研究,2005,(4).
- [11]魏源.海国图志.叙[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2.
- [12]廖平.知圣篇[A].李耀仙.廖平选集(上)[C].成都:巴蜀书社,199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