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47;No.205(06) 107-11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女性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语境和时代价值

畅引婷;杨霞;

摘要(Abstract):

随着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产生于西方的女性主义在中国学界迅速传播开来。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相一致,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妇女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外基金项目的推动使得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学界被广泛使用,学科化的推进在知识生产领域带来了革命。与此同时,feminism和gender两个概念也被赋予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女性主义话语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为人们认识历史与现实中的性别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释框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为现实社会的改革和未来性别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路径。就其时代价值而言,不仅重构了知识生产体系,而且重构着女性的主体身份,同时也建构着新的性别秩序。

关键词(KeyWords):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社会变革;中国特色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KS131)

作者(Authors): 畅引婷;杨霞;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20.06.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