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拉物质想象论观照下的水仙文学
张璟慧
摘要(Abstract):
在文学中,水仙的足迹是世界性的,水仙的含义不断增生。以巴什拉物质想象论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与传统理性主义观念相反,作为物质的水仙构成了人之想象的始基;想象对物质的回应呈现了物质的主体性;想象与物质是不断唤醒与生发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水仙文学是人与物的深度互相创生的结果:想象创造人自身。
关键词(KeyWords): 加斯东.巴什拉;物质;想象;水仙;文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2037);;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17)
作者(Author): 张璟慧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3.03.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加斯东.巴什拉.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M].顾嘉琛,译.长沙:岳麓书社,2005:126.
- [2]江柳.泛论象征派诗歌[J].黄石师院学报,1981(1).
- [3]H.Buxton Forman.The Poetical Works of John Keat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7:163-164.
- [4]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M].刘自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99.
- [5]Bachelard,Gaston.The Poetics of Space[M].Boston:Beacon Press,1994:xxi.
- [6]玛莉安娜.波伊谢特.花的密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 [7]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78.
- [8]Bachelard,Gaston.On Poetic Imagination and Reverie[M].Indianapolis:Bobbs-Merrill,1971.
- [9]帕特里克.怀特.探险家沃斯[M].刘寿康,胡文仲,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19.
- [10]罗益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 [11]张在新,王泉.曼斯菲尔德的《相册一页》中的女性话语[J].外国文学,2003(4).
- [12]吴昌硕.缶庐别存[M].刻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 [13]熊艳娥.花开异域——浅论日本幕府末期咏物词[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